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整数乘法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法以及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
练习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有关卫星运行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展示一些关于卫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
2. 新知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解释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3. 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会给学生一些关于卫星运行的问题,让他们尝试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 小组讨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策略。
5. 总结反馈: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则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的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谢谢大家的聆听!。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3. 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射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的运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3.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卫星运行时间。
2. 教学用具:计算器、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教学课题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列竖式计算54×12 27×492、估算98×34 21×75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百度搜索】/GB/historic/0424/1312.html 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有关知识。
3、强调“地球一周114分钟”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 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列式:114×21(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在上一学年,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数的运算、以及简单的几何知识。
本节课,我们将进入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卫星运行时间。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以及如何通过给定的信息来推算卫星的运行轨迹。
教学目标:1. 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方法。
2. 能够通过给定的信息,推算出卫星的运行轨迹。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通过给定的信息来推算卫星的运行轨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以及一些关于卫星运行的图表和数据。
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向学生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卫星运行数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会向学生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来讲解这个方法,并且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会向他们介绍如何通过给定的信息来推算卫星的运行轨迹。
我也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这个方法,并且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和推算卫星运行轨迹的方法。
在课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作业将会包括一些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以及一些通过给定的信息来推算卫星运行轨迹的问题。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将本节课的知识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这个计算方法涉及到时间、速度、距离等基本物理概念的运用。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比较抽象,因此需要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数据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
2.相关的时间计算工具。
3.教学卡片或者挂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时间和时刻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进一步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加减法,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时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计算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计算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时间计算实例,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卫星发射的时间计算,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发射需要计算什么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讲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计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卫星的定义;(2)卫星运行的轨道;(3)卫星运行的周期。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卫星运行相关图片和视频;(2)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
2. 教学环境:(1)多媒体教室;(2)网络连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介绍卫星的定义;(2)讲解卫星运行的轨道;(3)解释卫星运行的周期。
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推导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4. 实践操作:(1)利用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计算;(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步骤;(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6. 作业布置:(1)巩固卫星运行基本概念;(2)练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①数学思维: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②问题解决:实例分析、解决方案、实际应用
③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互动交流
5.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采用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使板书具有艺术性
②趣味性: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图示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③简洁明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突出重点知识点
反思改进措施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元化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合作,安排实地考察和实习,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案例:
请分析以下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并解释其意义和重要性。
案例:某卫星在近地轨道运行,轨道半径为6400公里,运行周期为12小时。
解:该卫星在近地轨道运行,轨道半径为6400公里,运行周期为12小时。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约7.6公里/秒。这个案例展示了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了解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情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主题《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境内容,通过说一说自己对情境内容的认识理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办法及理由,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合作、集体交流,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概括出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3.学生通过练一练、算一算、说一说,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本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本课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第三个问题是掌握乘法竖式计算步骤和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乘两位的乘法竖式计算。
通过本课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册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当时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学生体验到即使算理相同的算法也有不同的记录形式,如横式笔算、列表计算和竖式计算。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乘法运算的经验,探索和体会如何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与算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形,特别是竖式笔算的计算程序是如何把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转化为三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最终转化为数位之间的数字乘法。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一说。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卫星运行时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文学中有关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规律的同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卫星运行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地球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等基础知识。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何根据卫星的轨道参数、速度等因素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3. 实验模拟:通过模拟软件或物理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卫星运行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卫星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模拟软件或物理模型,亲自进行卫星运行的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估1.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卫星运行的模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其实践操作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程总结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计算和模拟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还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计算我国卫星运行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① 定义:卫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② 单位:小时、分钟、秒(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① 公式: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周期× 24小时② 实例讲解:以我国某卫星为例,计算其运行时间。
(3)实际应用① 让学生计算我国其他卫星的运行时间。
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计算其他国家的卫星运行时间,并进行比较。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 搜集我国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运行时间及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法,教师能够系统地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同时,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涉及到时间、速度等概念的运用,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卫星运行时间计算问题。
错题订正:
1.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为“时间与计算”。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人造卫星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我们又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呢?”以此引入新课。
2. 新知学习:(1)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引力和卫星运动的关系。
(2)介绍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解释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就是它的周期;其次,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卫星的周期。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如果一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那么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知识,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知识,以及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时间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时间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速度等。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3. 实际应用举例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球同步卫星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以此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的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模型。
(3) 演示如何使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颗卫星,根据其轨道半径和地球质量,利用刚才学到的数学模型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
4. 分享与讨论(1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卫星运行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卫星运行时间和轨道半径、地球质量的关系,以及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分享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卫星运行时间和数学模型的理解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测验或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教学PPT,地球和卫星的模型,计算器,相关的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模型。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教材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乘法运算的深层含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运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乘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的运算,让学生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卫星运行时间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卫星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乘法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其他辅助工具,呈现卫星运行时间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解释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多个相同数相加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乘法运算,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练习的形式。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运算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工具。
3.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关于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设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
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
礼物——神州10号。
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最近发生的实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114×5 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
找学生板演
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
2,列式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
3.估算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复习乘法的意义,为后来讲明算理打下基础。
,4,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③,竖式计算
生3:114
×21
————
114
228
————
239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
④、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算法的比较,体现出竖式计算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
⑤、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有针对性的练习
既然大家都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分组做在本上
总结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2、森林医生
121 304
× 14 ×28
————————
484 272
121 68
————————
605 952
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3、拓展应用。
东方红一号每秒飞行778米,(1)15秒飞行多少米(2)1分钟飞行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1 4
× 2 1
1 1 4 ………114×1 表示114个( 1 )
2 2 8 …………114×20 表示228个( 10 )
2 3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