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篇1《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2、学会估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
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
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
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这节课上让我明白了旧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没有相关旧知的充分储备,新知进行时就会很不顺利。
对于估算教学只要学生有估算的意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
再就是在我的课堂上,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应该把大问题分散开,把握教学推进的节奏。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改进和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篇2《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3. 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射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的运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3.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卫星运行时间。
2. 教学用具:计算器、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意义四、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历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
2.相关的时间计算工具。
3.教学卡片或者挂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时间和时刻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进一步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际操作演练。
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卫星运行相关视频资料。
3. 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新知:讲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及计算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延伸: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1. 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学会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我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时间和时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让学生学会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时间和时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制作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际问题:准备了几个与时间和时刻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卫星运行的章节,介绍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提供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实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学手段: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练习题:提供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和解答。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卫星运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5.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卫星运行相关的天文知识,如地球轨道、卫星轨道等。
介绍卫星运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案题目:《卫星运行时间》教案目标:1.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笔等;教学材料:教案、课件、卫星资料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 导入新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卫星的基本概念;2. 询问学生以前听说过卫星吗?卫星有什么作用?3.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卫星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
Step2. 学习计算公式(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卫星的轨道图,让学生了解卫星的运行原理;2. 分别讲解卫星的运行周期、运行速度;3. 讲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公式:运行时间 = 运行周期/2;4.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Step3. 练习和巩固(20分钟)1.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公式;2.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标注单位;3. 检查练习的结果,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讨论。
Step4. 拓展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卫星的运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2.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卫星的理解,可以借助PPT或其他方式;3. 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
Step5. 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强调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卫星的应用,扩大了解卫星的范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同时了解了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多角度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新授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
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三、自主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先算20圈:114×20=2280(分)再算1圈:114×1=114(分)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2、114×21=114×7×3=798×3=2394(分)3、竖式计算114×211142282394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四、优化算法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卫星运行时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3.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我国主流的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航天事业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为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范文三篇精选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答复)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某某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
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
(小组讨论)三、反响方法,优化算法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计算我国卫星运行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① 定义:卫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② 单位:小时、分钟、秒(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① 公式: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周期× 24小时② 实例讲解:以我国某卫星为例,计算其运行时间。
(3)实际应用① 让学生计算我国其他卫星的运行时间。
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计算其他国家的卫星运行时间,并进行比较。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 搜集我国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运行时间及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知识,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知识,以及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时间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时间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速度等。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3. 实际应用举例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球同步卫星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以此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普勒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 讲解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的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模型。
(3) 演示如何使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颗卫星,根据其轨道半径和地球质量,利用刚才学到的数学模型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
4. 分享与讨论(1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卫星运行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卫星运行时间和轨道半径、地球质量的关系,以及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分享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卫星运行时间和数学模型的理解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测验或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教学PPT,地球和卫星的模型,计算器,相关的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模型。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工具。
3.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关于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设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实行了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所以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协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使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实行充分的交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水平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教材中表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很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五、教学设想本节课我力求做到: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水平与提出问题水平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与难力,同时为下面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原有算法多样中的算理对竖式计算实行研究形成性练习————注重了全体学生诊断题————把学习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升运算水平。
综合实践————在具体情境让学生实行综合实践,提升理解,掌握运算技巧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了解了许多,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掌握竖式计算技巧。
五、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力求做到:
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
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与难力,同时为下面解决问
题策略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原有算法多样中的算理对竖
式计算进行研究
形成性练习————关注了全体学生
诊断题————把学习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高运算能力。
综合实践————在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提高认识,掌握运算技巧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
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3、那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
4、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呢?
5、引出本节课要学习解决的新问题,为下一步探究新知做准备。
]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
生:我知道用114×21。
师:谁能说一说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300分。
我把114看做150,21看作20,用150*20所以大约要用3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00分,我把114看做100,21看做20,用100*20,所以大约要用2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200分,我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用110*20,所以大约要用2200分。
三、探索新知
师:通过估算,我们知道114×21积的大致范围,那准确答案是多少呢?你自己能试着解答吗?请你先自己试着做一
做,然后把你的做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独立试做后到小组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计算方法到前面与大家交流一下?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生1:114×20+114(先列式)我把21分成20和1,我先用20去乘114再加上114最后结果是2394。
生2:老师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样只是我不是这样列式的。
我是这样写的:
师:孩子们看到他的写法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他把脱式计算的两次结果用一个竖式表示出来了。
生:他的这个式子有点象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竖式。
师:看他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那114×21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呢?
生:能!我就是用竖式计算的。
(生列竖式)
师:大家看他列的竖式和李天威同学列的这们式子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个竖式和李天威列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先乘的个位后乘的十位,而且比他的那个完整。
师:那有谁是用竖式计算的呢?
(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那谁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算的:我把114分成110和4,把21分成20和1,用110×1+4×1+110×20+4×20。
师:大家看他的计算结果也是2394,快和前面的几种方法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第一种方法实际就是竖式计算的方法。
生:我也发现第三种方法其实和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把过和更详细一些了。
生:我觉得第三种和第一种方法都可以用竖式表示出来。
四、巩固应用
1、我来算一算
138126203632
×54×25×32×54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请做题时出现错误的同学到板前做。
2、交流中纠错
138
×54
532
90
1432
3、我能做
师: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312×25437×28
82×413228×24
26×137460×23
4、综合应用
(1)商店从工厂批发85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师:请你帮商店的工作人员算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
生:用140乘85得1190,商店应该付给工厂11900元钱。
(2)如果每台卖165元,商店可以赚多少元?
(3)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为了搞好十一促销活动剩下复读机降价销售每台卖138元,这样一来商场是赔了还是赚了?
(学生进行探讨后交流)
六、学习评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这节课,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总体觉得,深度地把握好教材,定好位,学生就会有好的生成。
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是算法多样化,而是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竖式的计算的算理来自同学们算法多样化之中。
这也使我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探索为主线。
学生每说出一种方法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进行反思。
老师把学习时空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研讨中让我感受到了估算与口算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视估算与口算。
估算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数感,同时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为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再者估算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之前先对结果进行估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时的失误,使学生养成预先估计计算结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算负责的态度。
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估算提供策略—尝试解决问题—比较观察发现联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计算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不仅要求学生能计算,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不仅要求懂得臬计算,还要通过活动明白这样算的道理。
不仅要完成今天的教学内容,还要想想学生的明天,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培养学生在估算实践中提高估算意识,培养数感等。
孙明明教师在这节课中,能够通过问题
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估算意识,同时为下面准确计算提供了策略,在多种算法的比较交流中发现它们与竖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竖式的算理,行成性练习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是说数学而不是做数学,并能合理利用课堂上的差错资源,将学生地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来做为纠错题这是一个亮点。
综合应用题既将所学知识融在其中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如在探究114×21应该怎样计算时,教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到小组内交流,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体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稍微有些前松后紧,学生练习的时间有些紧张。
还有就是,学生在反馈的时候表达欠佳,也耽误了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