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及坐标变化量ΔX1.质点(1)定义:(2)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由___________决定;(3)当物体的_____、_____对_______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看成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研究物体有影响,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是______,还是_______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我们叫做参考系。
(2)理解:①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________的;②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往往_______;③通常选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坐标系(1)概念: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_______及________变化,在_______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画坐标系时,必须画上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坐标变化量ΔX=_________,在一维坐标系.....上,我们可以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即:位移l=坐标变化量ΔX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__________,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__________。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学生要求: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____________,用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_____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____位移的大小..(填“≤”或“≥”。
1.(位置坐标、位移和路程)如图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行驶了150 m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2章时间、运动与力
一、相对论正确理解
1.相对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①物理定律应在各惯性系中等效;②同
一个物理系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应有一致的物理观察;③光的速度相
对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
2. 相对论并不抨击机械观念,而是在物理现象的应用上有着更强大的
科学研究思想的表现。
二、运动的受力分析
1.运动学中的运动分类:
(1) 直线运动:包括直线匀速运动、直线变速运动和直线匀变加速运动。
(2) 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
2.施加作用力时,需要分析以下内容:
(1)垂直于加速度方向的动力;
(2)水平于加速度方向的动力;
(3)与加速度方向平行的动力;
(4)无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三、时间、速度及加速度的关系
1.加速度是改变物体运动的量,每单位时间内物体的速度改变量;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量,表示物体从一位置到另一位置所经历的持续时间;速度是物体每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2.二维加速度是由两个单位向量共同组成的,它们分别表示物体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的加速度。
由此可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加速度向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运动学中的运动图象和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对该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第一节运动图象1.运动图象是通过图表、曲线等方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描述运动最常用的坐标系,其中x轴和y轴称为坐标轴。
3.位置矢量用r表示,通常由原点到物体所在点的有向线段表示。
4.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矢量,用Δr表示,是r2减去r1得到的。
5.速度是对位移的描述,是位移Δr随时间Δt变化的比率,用v 表示,v=Δr/Δt。
6.速度矢量的方向与位移矢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速度大小等于位移大小与时间间隔大小的比值。
7.即使物体做的是非匀速运动,瞬时速度的性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8.在x-t图象中,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t图象为一条直线。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1.加速度是位移变化率的变化率,用a表示,a=Δv/Δt。
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与位移和速度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2.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率恒定,加速度保持不变。
3.如果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在t+Δt时刻的速度为v=at+v0。
4.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x-t图象为一个抛物线,t-v图象为一条直线,v-a图象为一条水平线。
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位移公式x=x0+v0t+1/2at²来表示,其中x0是初始位置。
6.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速度公式v=v0+at来表示。
7.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通过速度公式v²=v0²+2a(x-x0)来表示。
8.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是负值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运动学中的运动图象和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运动图象和公式求解运动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最新-编写)11311

的物理量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v x t
m/s
a v t
m/s2
v v v0
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 v0、a、t a 不是由 v、△v、△t v 由 v 与 v0 决定,
决定
决定的,而是由 F 和 而且 v at ,也
m 决定。
由 a 与△t 决定
方向
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 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1m / s
D.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的位移 1m, 则 1 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 1m / s
12、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2. x-t 图象和 v—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
x-t 图象
v—t 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习题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选择题:
1.甲的重力是乙的 3 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图 2—18 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1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梳理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理想模型,当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均匀增加的的变速直线运动,即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v-t 图像为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就是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直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经过时间t 的位移大小。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通常取9.8m/s 2。
3、自由落体的物体,下落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v= gt ,变形式有t= v/g ;下落高度h 和t 的关系:h= 221gt ,变形式有下落速度v 与下落高度h 的关系为:v 2= 2gh ,也即h= g v2 。
4、如果告诉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经过中间某一段距离△h 所用的时间△t ,可以假设其前面所经过路程为h ,所用时间为t ,然后列出两个方程⎪⎪⎩⎪⎪⎨⎧∆+=∆+=22)(2121t t g h h gt h ,解方程组即可。
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某段时间内的末速度如果如果是v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
6、自由落体运动等时间的比例规律:①△t 末、2△t 末、3△t 末......n △t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t 内、2△t 内、3△t 内......n △t 内的位移之比:h 1:h 2:h 3:...:h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h ①:h ②:h ③:...:h N =1:3:5:...:(2n-1)。
7、自由落体运动中,求某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法①,△h=222121初末gt gt -;法②,△h=v ·△t=t t t g ∆⋅+⋅2末始。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略)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并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1.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的增加,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随着时间均匀的减小,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atv.是初速度;a是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练习: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运动,问10s 后汽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例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 求汽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例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求第6s末的瞬时速度,同时求汽车末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位移公式:X=V.T+at2/2例1:一质点做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m/s2,第一秒发生的位移是多少?第二秒内发生的位移是多少?例2:一辆汽车以1m/s2的速度加速行驶了12s,行程180m, 汽车开始加速前的速度是多少?四、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4)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5)理解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理解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讲义及习题带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本章知识框架1、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重点知识巩固】3、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首先,要明确有几个物体在运动,它们做何种形式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初速度怎样等.其次,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分清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过程.这样就可避免解题时的盲目性.要做到这一点,审题是关键,要求我们在解题之前,必须仔细分析题目叙述的条件,其中包括搞清一些隐含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透彻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熟记运动学公式,并明确各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例题一:火车刹车后7 s 停下来,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2 m ,求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解析: 本题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 -t 图象等多种方法求解.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由题意得,v =0. 设火车刹车时的速度为0v ,加速度为a ,则由at v v +=0得a v 70-=。
火车在刹车后7秒内的位移a v at t v x 249721027707+=+= 火车在刹车后6秒内的位移a v at t v x 18621026606+=+= 根据题意有m x x 267=-即m a v a v 2)186(249700=+-+ 联立得:s m v s m a 28,402=-=解得:m m x 98)4249287(7=⨯-⨯= 即火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为98m.解法二 平均速度法如右图所示.由v =v 0+at 得:v 0=-7a ,第6 s 末的速度v 6=-7a +6a =-a .由x =v t 和v =12(v 0+v )得:例题二:下图是某质点运动的位移x -t 图象,对应的v -t 图象应是( )解析:答案:C5、分析纸带问题的常用方法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 =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2,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
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①表格法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答案:DACD.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T~3T2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T2~2T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C错误;B.t=0时刻,若物体的初速度为v0,方向为正方向,,根据a−t图像可知,0~T2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时刻开始做加速大小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故选D。
2、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越大B.在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二者同时着地,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C.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A.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A错误;BD.金属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金属球的重力,金属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金属球运动的加速度为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B正确,D错误;C.纬度越高,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故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大,C错误。
故选B。
3、小明和小华操控各自的玩具赛车甲、乙在小区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t=0时刻两赛车恰好并排,此后两赛车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比值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甲、乙两赛车前2 s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s时,甲在乙的前面且相距最远B.t=1 s时,甲、乙两赛车相遇C.t=2 s时,甲在乙的前面且相距最远D.t=2 s时,甲、乙两赛车相遇答案:B甲赛车xt恒定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1 m/s。
人教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 v-t 图像。
本章知识较多与牛顿运动 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近年试题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结合逐步密切。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 0 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 221gt h = ,速度公式:gt V = 3 . 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1 : 3 : 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1: ( 2 -1) : ( 3 - 2 ).....◎ 例题评析【例 1】.建筑工人安装塔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有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 5m 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脱落了,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一楼层面的时间为 0.2s ,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到该楼层的高度?(g =10m/s 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例 2】.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 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
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 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梳理1.常用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有: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V V +=0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V x += 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022V V ax -=④平均速度及位移的关系:202t V V V V =+=,t V V t V x 20+== ⑤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2aT x =∆(1).说明:上述各式有 V 0,V ,a ,x ,t 五个量,其中每式均含四个量,即缺少一个量,在应用中可根据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
⑤式中 T 表示连续相等时间的时间间隔。
(2).上述各量中除 t 外其余均矢量,在运用时一般选择取 v 0 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量与 v 0 的方向相同则取为正值,反之为负。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强列推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tx v tv a 0v vv 单位m/sm/s2m/s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m 决定。
v 由v 与v 0决定,而且t a v ,也由a 与△t 决定方向与位移x 或△x 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 方向一致由0v v v 或t a v 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 -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 —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v v v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o+at (减速: vt=vo-at )v t v ov( 2) . 2此式只合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 3)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ot+at2/2(减速: s=vot-at2/2)2 22 2 StSt2a(减速: 2a( 4)位移推论公式:) ( 5) .初速不论能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V/m ·6①5 4 32②1t/1 2 3 4 5 6 7 8v 0 v t1)v v t2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辰的刹时速度。
)v 02 v t 22) v S2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位移中点的刹时速度等于初速度 2与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
) 3)S2—S1=S3—S2=S4— S3= =△S=aT24) 初速度为零连续各个Ts 末 的 速 度 之 比 v 1 : v 2 : v 3 : : v n 1: 2 : 3: : n 。
3)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S 之比:S1:S2:S3: :Sn=1:3:5: :(2n —1) 4)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 t 之比:t1: t2:t3: : tn=1:(√ 2—1):(√ 3—√2): :(√ n —√ n1—) 5)a=(Sm —Sn )/ (m —n )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偏差 →逐差法) 6)vt2—v02=2as7前t s 、2t s 、3t s内经过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 : : S N 1:22:32: : N2前 S 、2S 、3S 、 、nS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t Ⅰ、t Ⅱ、t Ⅲ、t ⅣtN 之比S v 0 1 at 2v 01 2(利用位移公式2 , , 即Sat2)t Ⅰ : t Ⅱ : t Ⅲ :: t N1 :2 :3 :: N( 8)经过连续相等的各个 S 所用时间之比,即 t 1、 t 2、t 3t n 之比t1 : t2 : t3 : : t n1: ( 21) : ( 32) : : ( n n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 v-t 图象x-t 图象1)定义:描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2)特色:不反应物体运动的轨迹.3)纵坐标为 s,横坐标 t s:t 表示速度 .4)斜率 k=tan α(直线和 x 轴单位、物理意义不一样)5)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辰相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带参考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且保持加快度不变,这类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1.随意两个边境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之差 ( △ s) 是一恒量,即2.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辰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即3.在某段位移中点地点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刹时速度的关系为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设 T 为单位时间,则有●刹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二.自由落体运动2.影响物体着落快慢的要素:影响物体着落快慢的要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
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一样的物体着落的快慢同样。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实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惯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快度。
原理:1、打点器是一种使用沟通源的器,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因为源率是50Hz ),所以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相的运物体在不一样刻的地点,研究上点之的隔,就能够认识物体运的状况。
2、由判断物体做匀速直运的方法:如所示,0、 1 、2⋯⋯隔相等的各数点, s1、 s2、s3、⋯⋯相两数点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相等的隔内的位移之差恒量,与相的物体的运匀速直运。
3、由求物体运加快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快度:即依据s4-s1 =s 5-s 2=s 6-s3 =3aT 2( T 相两数点的隔)求出 a 1=2=3,再算出123。
、 a、 a =a、 a、 a②用 v-t 法:即先依据v n=求出打第n 点的瞬速度,后作出v-t ,的斜率即物体运的加快度。
器械:小,,,一端附有定滑的木板,打点器,低沟通源,两根,,米尺。
步:1、把一端附有定滑的木板平放在桌上,并使滑伸出桌面,把打点器固定在木板上没有滑的一端,接好路,如所示;2、把一条拴在小上,跨滑,并在的另一端挂上适合的,松手后,小能在木板上平地加快滑行一段距离,把穿打点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的后边;3、把小停在凑近打点器,先接通源,再松开小,小运,打点器就在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上新,重复三次;4、一条比理想的,舍掉开的比密集的点子,确立好数始点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量两点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快度,0 ,明数最后求其均匀。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要点岳森1,了解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式:最基本的关系式有4个)。
基本推论也需要能够熟练说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连续n个相等时间末的速度比、位移比。
N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式。
经典例题巩固知识:1)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2)为了求塔身的高度,从塔顶自由落下一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影响,除了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外,还需知道下列中任一量即可求塔高的是() A.落地时的速度B.第二秒末和第一秒末的速度C.最初一秒钟的位移D.最后一秒钟的位移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为()A.240m B.250mC.260m D.90m4)某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在第1s内通过1m,第2s内通过2m,第3s内通过3m,第4s内通过4m,下列关于自行车和人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行车和人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2.5m/sC.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3.5m/sD.整个过程中的加速度为1m/s25)某人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540m;隔3分钟后又观察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3m/s2 B.0.01m/s2C.0.5m/s2 D.0.6m/s26)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A.1.6m B.2.4mC.3.2m D.4.0m7,)据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发射小型人造卫星的超级大炮.它能够将一个体积约为2m3(底面面积约为0.8m2)、质量400kg的人造卫星从大炮中以300m/s的速度发射出去,再加上辅助火箭的推进,最终将卫星送入轨道.发射部分有长650m左右的加速管道,内部分隔成许多气室,当卫星每进入一个气室,该气室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便点燃产生推力,推动卫星加速,其加速度可以看作是恒定的.则这种大炮的加速度的大小约为______m/s2.。
高一物理必修 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 (减速:vt=vo-at ) (2).2ot v v v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2202t S aυυ-=(减速:2202t S a υυ-=-)(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Δ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1)202tt v v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22202t S v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
)3)S2—S1=S3—S2=S4—S3=……=△S=aT² 4)初速度为零连续各个Ts末的速度之比n v v v v n ::3:2:1::::321 =。
3)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之比: S1:S2:S3:……:Sn=1:3:5:……:(2n —1) 4)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 —Sn )/(m —n )T²(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²—v0²=2as 7前s t s t s t 32、、内通过的位移之比,222::3:2:1::::N S S S S N =ⅢⅡⅠ前nS S S S 、、、、32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N t t t t t ⅣⅢⅡⅠ、、、之比(利用位移公式2021at v S +=,00=v ,即221at S =)N t t t t N ::3:2:1:::: =ⅢⅡⅠ(8)通过连续相等的各个S 所用时间之比,即n t t t t 321、、之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 x-t 图象1)定义: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2)特点: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3)纵坐标为s ,横坐标t s:t 表示速度.4)斜率k=tan α(直线和x 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5)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V-t 图像1)定义: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2)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3)纵坐标表示v ,2)横坐标表示t 3)vt 表示路程s ,用面积表示.4)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 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B 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其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和的一半.V=(v0+vt)/2 3、自由落体运动(A ) (1)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自由落体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
g=9.8m/s²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4)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4、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 ,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 ,注意矢量性)2.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 —gt²/23.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²/2g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可用图象法解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3.一位小男孩从高15层的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的高度为3m ,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 ,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 =10m/s2)( )A.3.0s B.1.7s C.0.4s D.1.3s4.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m/s B.3m/s C.4m/s D.无法确定5.在t=0的时刻,从地面附近的空中某点释放一小球,它自由下落,落地后反弹,且每次反弹都能到达最初的出发点,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设小球与地面的碰撞时间和小球在空中所受空气阻力都忽略不计,则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图中的哪个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tb∶tc∶td=1∶2∶3∶2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vb∶vc∶vd=1∶2∶3∶2C.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bD.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vd/26.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前4s内( )A.乙比甲运动得快 B.2s末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远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B .3 s 内的位移是9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8.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 9.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 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 .上木块在时刻t2与下木块在时刻t5速度相同C .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平均速度相同D .在时刻t1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二、填空及实验题12.如图所示,质点A 点从高为h 的窗台上方H 处,自由下落。
则A 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 __________。
13.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那么0~t 和t ~3 t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
14.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A .长度为1 m 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1 2 3 4 5 6 7B .长度为1 m 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 .秒表 ;D .打点计时器;E .低压交流电源(50 Hz );F .低压直流电源;G .天平。
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 (填字母代号),实验是通过研究重锤做 运动来测量重锤下落加速度的。
1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记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 ,B ,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 s ,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打下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1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5 m/s ,经2 s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11 m/s ,再经过3 s 到达C 点,则它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多大?AB 、BC 段的位移各是多大?cm18.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再次返回坡底时速度大小为6 m/s,设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则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多大?加速度之比多大?19.一个屋檐距地面9 m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