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捕食螨 等;化学防治可喷洒农药。
地下害虫
危害特点
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 虫等咬食玉米幼苗根茎部,造成 缺苗断垄;或钻入玉米茎秆内危
害,造成茎秆折断。
发生规律
地下害虫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 或成虫在土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 后开始活动危害,喜食刚播下的种 子和幼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化学防治 可喷洒农药。
玉米叶螨
危害特点
玉米叶螨以成螨、若螨群集于玉米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失绿变黄 、干枯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发生规律
玉米叶螨一年发生多代,以雌成螨在土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春 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危害,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殖和危害。
防治穗期病害
在玉米抽雄前后,用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等病 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灌、追肥,增强玉米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花粒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蚜虫
在玉米灌浆初期,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防止其危害玉 米籽粒。
防治锈病
在玉米灌浆期,用三唑酮等杀菌剂喷雾防治锈病,防止病害扩散蔓 延。
玉米锈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叶鞘、 苞叶和雄穗。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 聚生淡黄色小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 疱斑,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磷钾 肥;避免偏施氮肥;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田间杂草;药剂防治可选用三唑 酮、烯唑醇等。
高温多湿、连阴雨、偏施氮肥等情况 下容易发病。
末期喷洒农药。
玉米蚜虫
危害特点
玉米蚜虫群集于玉米叶背、嫩茎、生长点等部位吸食汁液,使受害部位变黄、卷曲、畸 形,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卵孵化成干母,孤雌生 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玉米上危害。高温高湿有利于蚜虫繁殖。
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 生程度,选择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品种。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 和合理混配,以延缓 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 明和推荐剂量进行使 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
避免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次数
不要随意增加农药的用药量和 次数,以免造成药害和环境污 染。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 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2
玉米主要虫害
玉米螟
危害特点
玉米螟幼虫钻蛀玉米茎秆、穗轴 、雄穗等部位,造成茎秆折断、 果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等,严
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发生规律
玉米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 虫在玉米秸秆、穗轴等场所越冬 。成虫具有趋光性,夜间活动, 产卵于玉米叶背或茎秆上。幼虫
孵化后分散危害。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处理越冬寄主、压 低虫源基数;生物防治可利用天 敌赤眼蜂等;化学防治可于心叶
提倡综合防治,结合农业措施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防止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残留期,避 免在采收前使用高毒农药。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尽量选择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农药品 种和使用方法。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玉米纹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为害茎秆。叶鞘受害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褐色或 黄褐色,水渍状,病健组织界限模糊。病斑可扩展至整个叶鞘,造成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 肥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药 剂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深耕细耙、破坏害虫 生存环境;物理防治可利用黑光灯 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用药剂拌种 或土壤处理。
03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 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
的抗病、抗虫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与禾本科作 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
原菌和虫卵的积累。
深耕细作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连作地、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或施氮肥过多 、植株生长过旺、品种抗性差等,都易加重病情。
0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
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
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玉米小斑病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 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防治措施 的有效实施。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Fra bibliotek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
使用种衣剂或拌种剂对种 子进行处理,预防苗期病 虫害。
喷雾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 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 治。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和用 药量。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
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
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高温闷棚技术防治病虫害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
02
精准施药技术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防治 将成为未来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 段。利用天敌、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 制剂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智能 施药机械等,实现精准施药,提高防 治效果,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量。
苗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
在玉米出苗后,及时用辛硫磷等药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 虫。
防治苗期病害
在玉米3~5叶期,用三唑酮等杀菌剂喷雾防治苗枯病等病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壅根,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
穗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玉米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或Bt乳剂喷雾防治玉米 螟。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课 件
目录
• 玉米主要病害 • 玉米主要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 • 总结与展望
01
玉米主要病害
玉米大斑病
01 02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病斑先由水浸状青灰色斑点, 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 。
通过深耕将土壤表层的 病原菌和虫卵翻入深层 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 间清洁,减少病虫害的
滋生和传播。
生物防治
01
02
03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 蜂、瓢虫等,控制害虫数 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 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玉 米螟、粘虫等害虫。
性诱剂
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降 低害虫交配率,减少害虫 数量。
症状
主要危害叶部,病斑小而多,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 渐向上蔓延。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椭圆形或长 方形斑点,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连作地 、低洼地、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 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 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老叶;药剂防 治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03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病虫 性能的玉米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玉米 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防治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 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等手段,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防 治效果。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收获、晾晒,避免玉米籽粒霉变;同时清除田间残茬落叶,减 少病原菌和虫源基数。
05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 区
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
掌握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和危 害症状,如玉米螟、玉米蚜、玉
米叶斑病等。
了解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 行条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对于疑似病虫害的情况,应及时 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鉴定。
04
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 策略
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01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虫玉
米品种。
种子处理
02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使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
的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
土壤消毒
03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数
1 2
病虫害种类繁多
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 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叶斑病等,对玉米产量和 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手段单一
目前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长期使 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
3
生态环境破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对 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捕食螨 等;化学防治可喷洒农药。
地下害虫
危害特点
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 虫等咬食玉米幼苗根茎部,造成 缺苗断垄;或钻入玉米茎秆内危
害,造成茎秆折断。
发生规律
地下害虫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 或成虫在土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 后开始活动危害,喜食刚播下的种 子和幼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化学防治 可喷洒农药。
玉米叶螨
危害特点
玉米叶螨以成螨、若螨群集于玉米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失绿变黄 、干枯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发生规律
玉米叶螨一年发生多代,以雌成螨在土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春 季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危害,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殖和危害。
防治穗期病害
在玉米抽雄前后,用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等病 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灌、追肥,增强玉米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花粒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蚜虫
在玉米灌浆初期,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防止其危害玉 米籽粒。
防治锈病
在玉米灌浆期,用三唑酮等杀菌剂喷雾防治锈病,防止病害扩散蔓 延。
玉米锈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叶鞘、 苞叶和雄穗。初期在叶片两面散生或 聚生淡黄色小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 疱斑,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磷钾 肥;避免偏施氮肥;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田间杂草;药剂防治可选用三唑 酮、烯唑醇等。
高温多湿、连阴雨、偏施氮肥等情况 下容易发病。
末期喷洒农药。
玉米蚜虫
危害特点
玉米蚜虫群集于玉米叶背、嫩茎、生长点等部位吸食汁液,使受害部位变黄、卷曲、畸 形,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杂草上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卵孵化成干母,孤雌生 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玉米上危害。高温高湿有利于蚜虫繁殖。
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 生程度,选择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品种。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 和合理混配,以延缓 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 明和推荐剂量进行使 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
避免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次数
不要随意增加农药的用药量和 次数,以免造成药害和环境污 染。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 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2
玉米主要虫害
玉米螟
危害特点
玉米螟幼虫钻蛀玉米茎秆、穗轴 、雄穗等部位,造成茎秆折断、 果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等,严
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发生规律
玉米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 虫在玉米秸秆、穗轴等场所越冬 。成虫具有趋光性,夜间活动, 产卵于玉米叶背或茎秆上。幼虫
孵化后分散危害。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处理越冬寄主、压 低虫源基数;生物防治可利用天 敌赤眼蜂等;化学防治可于心叶
提倡综合防治,结合农业措施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防止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残留期,避 免在采收前使用高毒农药。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尽量选择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农药品 种和使用方法。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玉米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玉米纹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为害茎秆。叶鞘受害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褐色或 黄褐色,水渍状,病健组织界限模糊。病斑可扩展至整个叶鞘,造成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 肥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药 剂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包括深耕细耙、破坏害虫 生存环境;物理防治可利用黑光灯 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用药剂拌种 或土壤处理。
03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 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
的抗病、抗虫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与禾本科作 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病
原菌和虫卵的积累。
深耕细作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连作地、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或施氮肥过多 、植株生长过旺、品种抗性差等,都易加重病情。
0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
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
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
玉米小斑病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 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防治措施 的有效实施。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Fra bibliotek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
使用种衣剂或拌种剂对种 子进行处理,预防苗期病 虫害。
喷雾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 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 治。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和用 药量。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
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
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高温闷棚技术防治病虫害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
02
精准施药技术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防治 将成为未来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 段。利用天敌、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 制剂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智能 施药机械等,实现精准施药,提高防 治效果,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量。
苗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
在玉米出苗后,及时用辛硫磷等药剂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 虫。
防治苗期病害
在玉米3~5叶期,用三唑酮等杀菌剂喷雾防治苗枯病等病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壅根,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
穗期病虫害防治
防治玉米螟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或Bt乳剂喷雾防治玉米 螟。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课 件
目录
• 玉米主要病害 • 玉米主要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 • 总结与展望
01
玉米主要病害
玉米大斑病
01 02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病斑先由水浸状青灰色斑点, 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 。
通过深耕将土壤表层的 病原菌和虫卵翻入深层 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 间清洁,减少病虫害的
滋生和传播。
生物防治
01
02
03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 蜂、瓢虫等,控制害虫数 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 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玉 米螟、粘虫等害虫。
性诱剂
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降 低害虫交配率,减少害虫 数量。
症状
主要危害叶部,病斑小而多,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 渐向上蔓延。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椭圆形或长 方形斑点,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
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连作地 、低洼地、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 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 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老叶;药剂防 治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03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病虫 性能的玉米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玉米 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防治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 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等手段,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防 治效果。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收获、晾晒,避免玉米籽粒霉变;同时清除田间残茬落叶,减 少病原菌和虫源基数。
05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 区
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
掌握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和危 害症状,如玉米螟、玉米蚜、玉
米叶斑病等。
了解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 行条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对于疑似病虫害的情况,应及时 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鉴定。
04
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 策略
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01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虫玉
米品种。
种子处理
02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使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
的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
土壤消毒
03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数
1 2
病虫害种类繁多
玉米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 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叶斑病等,对玉米产量和 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防治手段单一
目前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长期使 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
3
生态环境破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对 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