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及对策
作者: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2018年第08期
养鱼户都知道,池塘淤泥是水产养殖的垃圾。
据观测: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cm左右的速度递增,生产实践表明,鱼塘以保留15~20cm的淤泥为宜,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
但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它的有益作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
危害
使养殖鱼类产量降低:淤泥过厚会使池底抬高,水体容量变浅变小,池塘水温和日夜变化就会增大,饵料生物产量就会不稳定并随之减少;同时水层变薄,鱼类活动空间减少,不利于密养高产。
容易产生浮头、泛塘死鱼: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斷消耗水体溶氧,而且淤泥中所含的氮、硫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产生一些对鱼类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鱼塘溶氧不足,容易引发浮头、泛塘死鱼。
促使形成“老水”,使鱼类抵抗力降低: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氮,其在氨化作用条件下,会形成大量的氨气,并不断地在鱼塘水质中扩散,为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溶氧不足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使其速度变慢,更加剧了氨的积累,导致水体“老化”,使生长性能下降,饲养出来的鱼变形弯曲,鱼肉有异味,甚至造成大量鱼的死亡。
造成暴发性鱼病发生:淤泥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当池塘环境变化时,酸性增强,正适合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和蔓延。
同时,在不良环境中,鱼体应激抗逆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出现暴发性的鱼病。
对策
清除过深的淤泥层: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一般是3~4年后,利用冬春无雨干旱季节,进行人工挖淤清塘,即排干池水挖淤,或用清淤机械将其淤泥抽到池外,最好不要作塘基堤围,否则经风雨冲刷,淤泥又会回到鱼塘内。
减少人为淤积:一般来说,鱼塘中淤泥的深浅与喂养是否科学有着密切关系。
合理施用有机肥、掌握科学的投饵技术,既可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残存的肥渣、饵料沉积而造成淤泥层的加厚。
彻底让鱼池底曝晒和冰冻:在冬季经过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闲的时间,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冰冻。
经阳光照射和风化后,塘底少量淤泥变得比较干燥,疏松,同时又可以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池塘肥力,为翌年春季放养夺取高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调节化淤:向鱼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是一项利用菌类生物来治淤和改善水质的好措施。
光合细菌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能为鱼类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另外,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还有利于池塘中轮虫、枝角类等微生物的繁衍,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喜食饵料。
撒施生石灰:池塘施放生石灰(亩施放100kg),不但可以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卵),病原体,病毒等,而且可以提高pH值,澄清池水。
另外,生石灰遇水后变成氢氧化钙,又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使淤泥变成疏松的结构,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养鱼与作物轮作:利用上半年空闲的一龄鱼种池种植水稻、稗草等高产水生植物。
既可使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改良底质,充分利用塘泥,又为下半年养殖鱼种提供丰富的绿肥。
一般当水稻或稗草长到30cm以上后(放养鱼种以前)灌水,使植株腐烂分解,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
此法可节省大量精饲料。
(信息来源:《农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