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9中考)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9中考)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衡阳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10.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以刀画地B. 宣悉以班诸吏C. 葬以大夫礼D. 以宣尝为二千石1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 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案】9. (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

10. D11. (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2. 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完整版)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专题18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1(包头市·2018)<一)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tEbrZjkxIo(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中牟:地名。

②矢:射出的箭。

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苦耕稼之劳苦:(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9.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10.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11.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案:二、阅读<49分)(一>(10分>7.<2分)(1>以……为苦 (2>显达8.<2分)<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9.<2分)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10.<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

<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11.<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长春市·2018)<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每出,拥八骆。

,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喊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喊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汇编真题——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19,12分)阅读言,完成16-19题。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

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曰“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②饧táng 同“糖”。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曾经)②治病辄效(奏效有效果)③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④走而告之曰(跑)17 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2分)A亲往观之 B走而告之 c原礼心异之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中画线的句子。

(2分)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原礼心对这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

19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中“医家” 的为人。

(4分)中考资网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

33 (2018 浙江省丽水,15-20,9分)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lsquo;举尔所知&rsquo;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 )(2)皆官得其人 ( )(3)举家号哭 ( )(4)寻还 ( )(5)早知尔耳 (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 (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总(附答案)5 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直10.解释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9.A;10.愤恨、案。

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

坚持要兑现守信用。

戴胄认为应该流放。

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东滨州)言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轩之与敝舆也。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125289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125289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9中考)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9中考)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二、[2017•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B.死狱也小大之狱c.我求其生生亦我所欲D.其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诸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三、[2017•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合江亭记吕大防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释】①揵:遏制、堵塞。

②渎:沟渠。

③埭: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江沱自岷而别别:离开B.而阔沟以导之阔:使……宽阔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耸立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胜:美景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四、[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

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五、[2017•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物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儿自去国至今( )(2)求学宜先刻苦( )(3)特汝不应若是耳(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六、[2017•眉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释】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

②豕:猪。

③淖(nào):烂泥。

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子过矣( )(2)尔辈以此究物理( )(3)比至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一、1.(1)第二年(2)近侍,侍从(3)立即,匆忙(4)适逢,正赶上[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1)“明年”古今意思不同,需要注意。

(2)“左右”是个多义词,解释该词注意句中的一个词“命”,皇后命左右将蔬膳放置一边,由此可知,“左右”在此处指人,具体指什么人,可据句意来判断。

(3)“遽”,解释该词在于平时积累,也可以根据语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皇上要杀宋濂,命令已经传出,皇后在用餐时,为宋濂祈福,皇上有所感悟,立刻又发出一道命令,“遽”形容站起来动作的迅速,解释为“立即,匆忙”。

(4)“会”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学过,“会宾客大宴”,解释为“适逢,正赶上”。

2.(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字的翻译赋分。

就本小题而言,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其”表推测,译为“大概”;“乎”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