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与风险来源研究_基于文献回顾的方法_洪肯堂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供应链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向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顾客需求变化、终端零售商亏损等。

那么,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呢?一、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1. 市场风险——指由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等造成的潜在风险。

例如,企业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不理想、竞争加剧等。

2. 自然风险——指由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潜在风险。

例如,洪水、地震、气候异常等。

3. 技术风险——指由技术问题、技能缺陷等造成的潜在风险。

例如,生产设备故障、技术改变等。

4. 供应商风险——指由供应商质量问题、合作方问题等造成的潜在风险。

例如,供应商延期交货、过度依赖供应商等。

5. 财务风险——指由资本、信贷等问题造成的潜在风险。

例如,经济不景气、资金短缺等。

二、防控策略研究1. 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即在发生风险前及时发现、预警,及时采取行动。

首先,企业应该设定合适的风险预警指标,持续跟踪和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指标阈值。

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地进行预警发布,确定应急联络人员,为各方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联系渠道。

2.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提高供应商的绩效,建立品牌信任,并确保供应商接到产品时符合企业要求。

此外,从供应商资格审核到战略合作,企业应该利用各种途径确保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方都遵守相应的条款,从而减少风险的可能性。

3. 管理预留库存在供应链中,预留库存是最好的应急备案工具。

建立库存发生风险的矩阵,协助制定采购制度和预警机制,在可能的风险情况下,及时预留充足的库存,方便应急。

另外,对于大型企业或长时间的供应特定产品或商品的供应链活动,管理备用库存区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及时补充损失或补充滞后的需求。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前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供应链的长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

在供应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风险也随之增加。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应对供应链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综述,从概念、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一、概念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环节、供应链成员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二、方法(一)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供应链环节、供应链成员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识别潜在的风险。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风险识别方法包括:1.供应商调查对供应商进行调查,了解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

2.供应链事件分析对过往的供应链事件进行分析,把握供应链的风险点,预测未来可能的风险。

3.风险管理框架分析对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漏洞和风险点。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接下来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概率和影响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来评估风险。

2.层次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终评估风险。

(三)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降低或消除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风险控制方法包括:1.规避规避是指通过降低某些供应链环节的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

2.转移转移是指把风险转移给其他供应链成员或第三方。

3.缓解缓解是指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减少损失。

三、工具随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种供应链风险管理工具也应运而生。

文献中提到的一些供应链风险管理工具包括:1.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层次分析法、风险概率和影响分析法等。

供应链专题——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供应链专题——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供应链专题——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摘要:供应链管理涉及范围广,包括了从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到消费者的整条供产销链条,供应链作为一个连接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的增值链,其基本特征是复杂性、动态性和交互性。

随着供应链层数的增加,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供应链的结构日趋复杂,而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供应链的高风险。

分析和防范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和分类1.供应链外部风险。

是指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是由短期内企业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

包括三大类:①政治风险,来源于政局稳定情况、贸易限制情形、税制影响及变动程度、汇率波动程度。

②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灾害发生及偶发意外性事故。

③市场风险,因市场偏好预测错误导致损失产生。

2.供应链内部风险。

是指来源于供应链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风险,包括:①道德风险:指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败坏行为造成损失的风险。

②技术风险:指供应链企业由于没有引进先进技术,或者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得性与预期的方案发生重大变化。

③信息传递风险。

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二、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

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2.进行风险的日常管理。

竞争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预警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预警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预警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

而供应链中的风险在日常管理中无处不在,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恶劣气候、交通运输、政策和法规、市场竞争等风险。

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准确识别并预警这些风险,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议题。

一、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供应链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风险来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安全威胁、市场变化、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因素。

根据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的方面,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滑坡等。

2.人为风险:如罢工、经济危机、战争、政治事件、劳动力短缺等。

3.交通运输风险:如道路堵塞、船只损坏、机场关闭等。

4.市场竞争风险:如投资失败、市场变化、供需失衡等。

5.政策法规风险:如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出现等。

二、供应链风险预警的意义企业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供需匹配,因此要对相关的市场信息和瞬息万变的风险因素非常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应。

一个强大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较早地发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抵御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同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风险预警的意义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助于减少因风险引起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便于企业及时信息共享,提高沟通协作效率,加强信息流和物流的管理。

3. 为企业提供更加完整、科学、严格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优质服务和质量控制的提升。

三、供应链风险预警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风险预警技术也不断得到升级和完善,具体方法如下:1.大数据分析: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

2.模拟预测:利用计算机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模型,通过数据模拟和分析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供应链中的风险以及采取的管理策略。

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供应链风险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

根据来源和影响程度的不同,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供应商可靠性等,外部风险包括市场需求变化、政府政策调整等。

2.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不同的企业和研究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其中,常见的策略包括风险预测与评估、供应链合作与伙伴关系管理、多样化供应商选择等。

风险预测与评估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来预测和评估供应链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供应链合作与伙伴关系管理是通过与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和协调来减少风险和增加应对能力。

多样化供应商选择是通过在供应链中选择多个不同的供应商来降低单一供应商风险。

3.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虽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但实际实施中仍面
临一些挑战。

其中,信息不对称、资源限制、风险评估方法等是常
见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优化
资源配置,并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综上所述,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了解供应链中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对于企业保
持竞争优势和降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供应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供应中断、需求波动、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等,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供应链风险防范与管理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以下列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供学者和从业者参考。

二、相关参考文献(一)书籍1、《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与实践》(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作者:John J Coyle, Robert A Novack, Brian Gibson 等。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策略,涵盖了风险评估、风险缓解、应急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与缓解》(Supply Chain Risk: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作者:Paul R Kleindorfer, Gary H Saad。

本书重点探讨了供应链风险的来源、类型和评估方法,并提供了实用的风险缓解策略和案例研究。

(二)期刊论文1、"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与未来研究方向),作者:Zsidisin G A, Ellram L M, Carter J R 等,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该论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Managing Supply Chain Risk and Vulnerability: Insights from Post-9/11 Actions" (管理供应链风险和脆弱性:9·11 事件后的启示),作者:Sheffi Y,发表于《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文献综述哈尔滨工业大学耿兆欣供应链在企业竞争中日趋重要。

随着供应链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展,企业遇到的挑战也不断增加。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导致了食用盐、日本奶粉、海产品等食品的短时间内的哄抢,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的绿色蔬菜的采购恐慌,从供应链层面讲,这也凸显了解决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性。

近年来,供应链风险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

(1)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着供应链风险的多种不同的定义。

总体来说,大多数是试图借用风险的概念来为供应链风险下定义。

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相关企业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例如,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2004)[1]认为供应链风险是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使其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胡金环(2005)[2]从供应链风险的突发性特征出发,认为是供应链相关企业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马林(2004)[3]认为供应链风险是影响和破坏供应链安全运行,导致供应链网络失败和解体的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

这些观点重点强调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源自不确定因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供应链风险是由于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存在,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的潜在威胁。

例如,Cranfield管理学院(2002)[4]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丁伟东(2003)[5]等认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导致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的潜在威胁,将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张存禄(2004)[6]认为供应链脆弱性表现为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使供应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

该观点重点强调由于节点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使供应链系统易受外界冲击所体现的脆弱性。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供应链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其引起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因此,这篇文献综述将探讨供应链风险及其不同类型、影响因素、管理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风险类型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指供应链内部环节出现的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生产过程故障、供应商因资金问题无法及时供货等。

而外部风险则是指外部环境对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政治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等。

二、影响因素供应链风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内部风险方面,供应链管理、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源。

另一方面,外部风险受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例如,东亚金融风暴、SARS、2011年地震和海啸等现代历史上的事件都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影响。

三、管理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风险,管理者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该计划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措施、应急管理和演练等。

其次,企业应该制定供应商评估标准和供货管理程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良好关系,及时解决潜在的风险源。

再次,企业需要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不可控因素。

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研究如何降低供应链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如何从战略层面管理供应链风险。

其次,如何应对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

最后,如何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今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供应链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商业模式,尤其在如今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但随着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供应链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有效地应对和管理供应链风险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和研究者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围绕着供应链中的风险源、风险分类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 风险源风险源是指产生风险的原因和根源,主要包括供应商、产品、环境、政治和金融等方面。

其中,供应商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交付能力、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2. 风险分类风险分类是指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纳。

目前,供应链风险主要分为四类: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

其中,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是影响供应链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

评估供应链风险需要考虑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灾害后果等因素,以确定风险的程度和灾害后果。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除了理论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也非常重要。

实践研究需要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

1. 优化供应商关系供应商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点,因此优化供应商关系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关键因素。

优化供应商关系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可信度、财务状况、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等因素,确定合作伙伴,并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2. 建立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应急管理预案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应急管理预案需要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发生风险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常见的应急管理预案包括灾害预警、应急演练和危机处理等。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发展,供应链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

然而,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的管理需求,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相关学者在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和分类供应链风险是指任何可能对供应链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创造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现象。

根据影响程度和时间,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一般风险和特定风险。

根据来源和影响,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与供应链内部运作相关的风险,如管理不善、生产故障等;外部风险是指与供应链外部环境相关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一)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

常见的模型包括风险评估模型、风险监测模型和风险应对模型等。

其中,风险评估模型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模型。

例如,Li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层次分析法(E-AHP)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Hu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包括缓解、转移、共担和接受风险。

缓解风险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转移风险是指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如保险公司;共担风险是指多个主体共同承担风险;接受风险是指接受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为了有效地管理供应链风险,企业需要使用一些工具。

最常用的工具包括风险评估工具、供应商风险评估工具、供应链可视化工具和供应链绩效指标等。

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因素包括供应链结构、供应链关系、司法环境、政治环境和金融环境等。

其中,供应链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学者们认为,供应链关系管理能力越强,供应链风险的管理能力就越高。

(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供应链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测等。

(三)采用多种风险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与应对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与应对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与应对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

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送达,供应链涉及了公司的整个生产和运营过程,因此在供应链上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1. 风险的类型及来源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的类型和来源非常多样。

从供应商方面来看,选择不良供应商、供应商资金问题、交货期延误、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都是常见的风险。

在内部经营方面,更多的风险则包括预测产品需求不准确、生产能力不足、库存管理不当以及重大故障等。

另外,一些突发性的风险也常常会打乱供应链管理中原有的计划。

例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宏观经济波动等都可能对供应链管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 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2.1 供应链风险识别和评估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对供应链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2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度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信息共享和透明度,供应链管理者可以及时地了解供应链中的情况,以及风险的来源和发展趋势。

这样,他们就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影响。

2.3 多元化供应链多元化供应链是应对风险的一种重要策略。

通过建立多个物流渠道和采购来源,可以减少单一供应商出现问题对整个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2.4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库存的合理管理,可以避免产品过度积压,也可以保证产品的及时送达,以满足客户需求。

透明的库存管理也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风险。

2.5 风险分担在供应链中,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因此,通过合同和协议等手段,可以明确各方在供应链中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风际面前实现风险的分担。

3. 总结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

因此,供应链管理者需要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市场波动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一、供应链风险的种类1.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供应链中的生产基地受损,原材料供应中断,物流运输受阻,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交付。

自然风险是供应链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加剧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库存积压或供不应求,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利润减少。

企业在供应链中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政治动荡、战争、贸易壁垒等都可能对企业的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政治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4.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原因引起的风险,如信息系统故障、数据安全问题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遭受攻击,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造成严重损失。

二、供应链风险识别方法1. 风险评估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各种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2. 实时监控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企业可以在风险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损失。

3. 供应商评估供应商是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供应链风险。

企业可以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合作。

供应链风险溯源与应对

供应链风险溯源与应对

供应链风险溯源与应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供应链风险的溯源和应对成为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分类入手,探讨供应链风险的溯源和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供应链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对供应链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事件。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物流风险、质量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成本增加、质量下降、声誉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员工操作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外部风险则是由市场变化、自然灾害、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

了解和分类供应链风险对于有效应对风险至关重要。

二、供应链风险的溯源1. 内部风险的溯源内部风险的溯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员工操作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决策失误、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等问题,从而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员工操作失误也是内部风险的重要来源,员工的疏忽大意、技能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生产事故、质量问题等风险。

此外,技术故障也是内部风险的一大隐患,系统故障、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信息泄露等问题。

为了溯源和解决内部风险,企业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提高内部风险的管控能力。

2. 外部风险的溯源外部风险的溯源主要包括市场变化、自然灾害、政策法规变化等因素。

市场变化是外部风险的重要来源,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对手的行动、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都可能对供应链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也是外部风险的重要来源,地震、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物流延误等问题。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已成为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供应链风险与削减这些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

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分类、来源、评估以及应对策略。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与分类供应链风险是指那些可能威胁到企业供应链正常运作或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或因素。

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制造、采购、库存和运输等方面,涉及到供应链内部的流程、人员和系统等。

外部风险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些因素,通常是由大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来源供应链风险的来源非常广泛。

供应商方面可能会出现供货延迟、低质量、价格波动等问题。

公司内部出现的原材料短缺、生产线故障也会带来风险。

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发生运输延误、标签错误等问题。

风险也可能来自于环境污染、天气灾害等外部因素。

政府法规的改变、贸易争端等也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

评估评估供应链风险是企业管理和决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对于不同企业来说,评估方法和工具可能会不同。

常用的方法包括问题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贝叶斯网络等数学模型。

评估工具包括供应链映射、风险计算器、指标评估等。

应对策略在应对供应链风险时,企业可能会采取多种策略。

一方面,企业可能会通过风险管理计划来识别、评估、管理和减少风险。

另外,企业也可以采取缩短供应链、建立备份供应商、多样化供应商等措施。

其他应对策略包括与供应商合作、加强沟通、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等。

结论供应链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和评估供应链风险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才能降低风险,并确保供应链的顺畅执行。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供应链系统复杂且多变,其中蕴含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类型1、供应风险供应商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按质、按量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务。

这可能包括供应商自身的生产问题、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贸易限制等。

2、需求风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是常见的风险。

消费者偏好的突然改变、经济形势的波动、竞争对手的行动等都可能导致需求预测的偏差,从而造成库存积压或缺货。

3、物流风险运输过程中的延误、损坏、丢失,仓储设施的故障,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等都属于物流风险。

此外,国际运输还可能面临海关问题、政策变化等挑战。

4、信息风险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准确、不及时或不完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例如,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者不同环节的系统无法有效集成和共享数据。

5、财务风险包括汇率波动、资金周转困难、信用风险等。

供应商或客户的破产、违约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6、环境风险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资源短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都对供应链产生影响。

企业可能因不符合环保标准而面临罚款、声誉受损等风险。

7、战略风险供应链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不匹配,或者对市场趋势和新技术的响应迟缓,可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风险识别的方法1、流程分析法详细分析供应链的各个流程环节,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节点。

例如,从采购、生产、库存管理到销售和配送,逐一评估每个步骤中的潜在风险。

2、情景模拟法设想各种可能的极端情况和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供应商倒闭、重大市场变动等,评估其对供应链的影响。

3、专家评估法邀请供应链领域的专家、企业内部的资深管理人员等,凭借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识别风险。

4、数据分析利用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潜在的风险模式和规律。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不断加强,供应链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供应链风险是影响供应链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供应链中,各种风险不断涌现,包括供应商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和物流风险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供应链风险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供应链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事件,它会对供应链的质量、效率和成本产生影响。

根据研究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学者们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其中,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供应商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物流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二、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成本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供应商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交货期限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成本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备货成本、补偿成本和质量成本等,而间接成本包括生产停滞成本、客户流失成本和声誉风险成本等。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其中,常见的管理策略包括分散化策略、集中化策略和多元化策略等。

在管理方法上,主要有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方法,如本文所介绍的风险评估方法中,以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居多,而风险应对方法中,最常见的是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削减等方法。

本文还介绍了一些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践案例,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沃尔玛采用“精细化管理、协同合作”的策略,对供应商的质量、交期、成本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苹果公司则注重从供应商的长远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和延误风险。

总之,供应链风险是多方面的,企业需要制定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监管程度,降低供应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从而保障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与风险来源研究_基于文献回顾的方法_洪肯堂

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与风险来源研究_基于文献回顾的方法_洪肯堂

1引言全球化创造了一个高度互联的供应链网络,这个网络的运作方式类似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互相依存关系。

这种新式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得企业运作效率更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素。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之间互动的程度比以前更高,各家公司必须仰赖供应链伙伴来经营业务,再加上科技快速推动全球化,使得由不同节点串联起来的供应链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但也必须面对更多的风险,供应链的风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2风险与供应链风险所谓风险,通常是指损失的可能性或危害的结果。

Norrman 认为,风险是在量化的条件下,可以定义为危害发生的机率,它结合主要事件发生的机率和这些事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结果来衡量,因此风险的本质是反映可能结果的范围及每个结果个别机率的分布[1]。

换言之,风险R可以量化为事件N发生的机率乘上该事件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负面结果,即R=P(N) *L(N)。

关于风险的分类方式,较早期的研究,如Baird和Thomas 的报告,仅从财务、营销、管理、战略及心理观点,提出报酬变动、报酬分布变异、市场、创新、信息不足、创业、灾难及会计等八种风险[2]。

而Harland等研究者汇整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整理出十一种不同风险:战略性风险(strategic risk)、运营风险(opera-tions risk)、供应风险(supply risk)、顾客风险(customer risk)、资产损害风险(asset impairment risk)、竞争风险(competitive risk)、名誉风险(reputation risk)、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政风险(fiscal risk)、规则风险(regulatory risk)和法律风险(legal risk)等风险[3]。

Waring&Glendon则认为风险应分为纯风险(pure risk)与不确定性风险(uncertain risk)。

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国内文献关于“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一、根据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一)供应链内生风险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

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代理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

2、信息传递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

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

3、生产组织与采购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缺乏柔性,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

4、分销商的选择产生的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

在供应链中,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

5、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供应链要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实现即时化生产和柔性化制造,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

这就需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

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

例如,运输障碍使原材料和产品不能及时供应,造成上游企业在承诺的提前期内无法交货,致使下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不利影响。

6、企业文化差异产生的风险:供应链一般由多家成员企业构成,这些不同的企业在经营理念、文化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

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供应链系统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有效地运行,从而导致供应链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风险管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挑战。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对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管理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供应链风险的概念供应链风险是指影响供应链运作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政治风险、市场需求波动、供应商信用风险等。

对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影响,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Hakim等人(2015)认为,供应链风险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因素,还包括内部组织的运作风险,如员工离职、技术故障等。

供应链风险是一个涵盖面广泛的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二、供应链风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供应链风险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风险的来源划分为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运作风险,外部风险则包括市场、供应商、政治等方面的风险。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等(Christopher, 2016)。

根据 Goh等人 (2017) 的研究,可以将供应链风险划分为战略风险(如市场发展不确定性、竞争风险)、操作风险(如供应商延迟交货、质量问题)、递送风险(如交通中断、运输问题)、合规风险(如政策变化、法律问题)等。

三、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供应链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组织和供应链各个参与方的行为。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波动、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内部组织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财务状况等;而供应链各参与方的行为也会对供应链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如供应商的交货延迟、客户的订单变更等。

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全球化创造了一个高度互联的供应链网络,这个网络的运作方式类似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互相依存关系。

这种新式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得企业运作效率更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素。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之间互动的程度比以前更高,各家公司必须仰赖供应链伙伴来经营业务,再加上科技快速推动全球化,使得由不同节点串联起来的供应链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但也必须面对更多的风险,供应链的风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2风险与供应链风险所谓风险,通常是指损失的可能性或危害的结果。

Norrman 认为,风险是在量化的条件下,可以定义为危害发生的机率,它结合主要事件发生的机率和这些事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结果来衡量,因此风险的本质是反映可能结果的范围及每个结果个别机率的分布[1]。

换言之,风险R可以量化为事件N发生的机率乘上该事件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负面结果,即R=P(N) *L(N)。

关于风险的分类方式,较早期的研究,如Baird和Thomas 的报告,仅从财务、营销、管理、战略及心理观点,提出报酬变动、报酬分布变异、市场、创新、信息不足、创业、灾难及会计等八种风险[2]。

而Harland等研究者汇整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整理出十一种不同风险:战略性风险(strategic risk)、运营风险(opera-tions risk)、供应风险(supply risk)、顾客风险(customer risk)、资产损害风险(asset impairment risk)、竞争风险(competitive risk)、名誉风险(reputation risk)、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政风险(fiscal risk)、规则风险(regulatory risk)和法律风险(legal risk)等风险[3]。

Waring&Glendon则认为风险应分为纯风险(pure risk)与不确定性风险(uncertain risk)。

纯风险系指偶发事故、健康、安全及环境等问题,纯风险通常无较佳的控制方式能消除,因为纯风险属不可抗拒的因素所构成;而不确定性风险则最常出现于企业管理、财务、人力资源、投资、信息技术等方面,不确定性风险通常能够以各种相关的经济方法、市场层级结构、竞争力及权力归因特性等方式成功予以解决,不确定性风险的形成通常都是因为人为因素或流程运作所造成[4]。

Brenchley结合风险供应链风险的分类与风险来源研究———基于文献回顾的方法洪肯堂(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供应链风险范围外部供应链风险、内部供应链风险和相关网络风险,每类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类,每个子类又有若干风险来源,最终归纳出供应链风险分类与来源表,为企业衡量和管理供应链风险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分类法[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52X(2010)08-0097-04Research on the Source and Taxonomy of Supply Chain Risks:a Literature ReviewHUNG Ken-tang(Business Schoo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the paper classifies supply chain risks into external risks,internal risks and relevant network risks,which can each be sub-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groups,each of which,in turn,has several sources.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taxonomies and sources of supply chain risks,with hop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rporate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upply chain risks.Keywords:supply chain;risk management;taxonomy[收稿日期]2010-02-18[作者简介]洪肯堂,男,中国台湾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网络组织管理。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0.08.03297--产生的损失类型,提出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六项损失分别为:财务损失(financial loss)、绩效损失(performance loss)、实体损失(physical loss)、精神损失(psychological loss)、社会损失(social loss)及时间损失(time loss),前一、二项损失主要是因市场上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而其他的损失是因在风险产生的过程与风险处理的过程所产生的损失[5]。

供应链是指从原料开始到成品最终消费的过程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连接程序,即指公司内部和外部可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给客户的价值链。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交易伙伴共同承诺一起紧密合作,并有效管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整体供应成本为消费者或顾客带来最大的价值。

然而,有效的供应链必须包含五大要素:质量、成本、弹性、速度及顾客服务,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产品,并有弹性调整订单数量或产品及服务需求的改变,且迅速传送产品及信息,满足最终顾客才可称为有效的供应链[6]。

随着网络及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已从“链”逐渐扩大成为供应“网”,而其中所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亦随之增加。

供应链作为一个上下游整合的系统,虽可增加盈利能力及竞争力,但由于目前供应链已逐渐扩大为供应网络,其风险亦相对提高。

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皆环环相扣,其中涵盖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故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风险事件,所有供应链成员皆有可能受到影响,所衍生的危机势必迅速扩散并造成整体供应链成员的损失。

3供应链风险分类的相关理论回顾企业要有效管理供应链风险,前提是对供应链风险的类型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中识别主要风险。

对于供应链风险的分类方式,研究者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M ason-Jones and Towil认为供应链中应该有五种风险源[7]分别是:(1)环境风险源(environmental risk sources):环境风险源主要是由外在不确定所构成的,可以分为政治风险源(如战争、政权更替等)、天然灾害风险源和社会风险源(如恐怖袭击等)三类。

(2)需求风险源(demand risk sources):任何在外向物流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都可以归类在需求风险里面;另外一方面,关系到产品需求的变动,包含了季节性变化、流行趋势变化所带动的需求变动、新产品上市或是有些产品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

(3)供应风险源(supply risk sources):供应风险源可以分为供应商方面和供应市场特征方面两类,供应商方面主要包含了供货商无法掌握需求变动、供应商方面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供货商无法跟上科技变化等等产生的风险;供应市场特征方面主要是指单一供应源以及市场产能的限制等导致的风险。

(4)程序风险源(process risk sources):程序风险源指的是在供应链中各伙伴间合作的执行或是连接方式,随着产品特性而采用不同的供应链策略时,特定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及执行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若是能随着不同的产品及市场特性采取适合的供应链合作程序,将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5)控制风险源(control risk sources):指的是在供应链中决策的机制(mechanisms)、政策(policies)或是规定(rules),其范畴很广,诸如订购量(order quantities)、批量(batch sizes)或是安全存量(safetystocks)等都包含在里面。

Kleindorfer&Saad把供应链风险大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调节供给和需求一致性的风险,第二类指的是影响供应链可以正常营运的风险(disruption risk),例如天灾、恐怖攻击,或是罢工都可算在此类[8]。

Juttner等认为,认为风险源指的是和供应链相关的变数,而且这些变数并没有办法被准确预知,他们把供应链的风险源大致分成三类:外部供应链风险、内部供应链风险和相关网络风险,其中,外部供应链风险包含政治、自然、社会及产业/市场风险;内部供应链风险指的是因员工罢工、产品故障及对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相关网络风险则含供应链内组织间的互动所产生的风险[9]。

Johnson则将供应链风险区分为供应风险及需求风险,供应风险包括产能限制、货币波动及供应中断等风险;需求风险则包含因周期性失衡、市场对于偏好的改变及新产品推出所产生的风险[10]。

Hallikas等学者则将供应链风险分为:顾客需求风险:供应商无法掌握最终顾客的需求所造成的风险;顾客传递风险:传递不确定性与管理成本、时间与质量的能力相关,而且需要仰赖可靠的信息,一旦信息不正确,即产生风险;附加不确定性风险:因对未来市场的需求不确定而产生风险[11]。

4供应链风险分类框架根据以上的相关理论回顾可知,供应链各种风险来源于供应链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而研究者们对于供应链风险的类型划分并无统一看法,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们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类时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研究者是关注供应链成员间连接环节的风险,有些研究者则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其风险来源。

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实际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

本文认为,应该将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既关注这个系统外部的风险源,也要关注这个系统内部的风险源。

因此,本研究参考Juttner等研究者的框架[9]和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将供应链风险归纳为外部供应链风险、内部供应链风险和相关网络风险三类。

(1)外部供应链风险:主要为供应链外部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以下针对此三种风险进一步说明:98 --①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政治风险是指因政治变动因素使供应链传递产生阻碍,如战争、革命、内乱、对自由贸易之限制、国外税制与其变动以及及外汇汇率变动与管制所造成的风险。

此类风险对于企业较难避免或控制,仅能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