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力或拉力。
-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运动的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定义:能够做功的能力。
-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动力、阻力、力臂比。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等。
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有助于解释世界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下将对八年级物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
第一部分: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物体的状态,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或保持静止。
第二部分: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三部分:能量与能量转化1. 功与能量:力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种类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2.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功率越大,工作的效果越好。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内,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增加,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四部分:声和光1. 声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等介质中的颗粒相互传递能量。
2. 光传播:光是由电磁波产生的,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为300,000,000 m/s。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和折射现象(光线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改变速度和方向)。
第五部分:电和磁1. 电的基本概念:电是一种基本的粒子,可以在导体中自由流动,形成电流。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斥,异电荷相吸。
运动和力的关系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运动和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分析论证】
1、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目的:保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同。 2、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小车在平面上滑行的路程与所受阻力大小有关,所受阻力越小, 滑行距离越远。
离 越长 ,运动时间 越长 ,速度减小得 越慢 。
进一步估计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零,速度就不会减小, 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类似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伽利略等 (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人的研究成果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 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 止,而身体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向 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 人向前摔倒。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 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 倾。
汽车突然加速
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不是外因)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惯性
惯性 :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 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件(共22张PPT)

F 一个力作用 F2 F1
二个力作用
二个力作用
F2
F1
力与运动的关系
从桌上滚出的小球速度大小发生 了 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因 为小球受到 重力 的作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的动力 > 阻力时,物 体做加速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动力 < 阻力时,物 体做减速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物体的运动方 向改变(做曲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 需要力来维持。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 的改变。 (2)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 状态如何改变。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如何才能判断 物体受到力的 作用呢?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P45图8-2、8-3、8-4
力的作用效果
海绵的 形状 发生改 变,它受到了压力的 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排球的运动 方向 发生改变,因为排球 受到 力 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由静变动 由动变静 运动速度的改变 由慢变快 运动状态 由快变慢 的改变 运动方向的改变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形变
力
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上图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从相反 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了。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时,运 动状态怎样改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章力知识点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自然科学基础物理)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是自然科学基础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概念:
1. 运动:在物理学中,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不同形式。
运动的描述需要考虑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路径等因素。
2. 力: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等。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会影响物体的加速度,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力还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则是通过距离作用于物体之间,如引力、静电力等。
通过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原理,为解释自然现象、设计工程应用等提供基础。
物理学中的运动
和力是许多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基础,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一单元进行评课,以探讨该单元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兴趣的促进程度,同时提出对教材的建议与改进。
二、教材内容概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主要涵盖物理中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 力的概念与性质; 2. 力的分类;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4. 物体的平衡; 5. 运动中的力; 6. 加速度与牛顿第二定律。
三、教学方法分析1.理论结合实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力拉绳子、推行李等,引导学生感受力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和特点。
2.图表与图示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图表和图示,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示意图展示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或者通过运动图表展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思维导图与概念串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将关键概念串联起来,建立起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4.实践与实验:通过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探究,提高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力下物体的加速度,从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四、评价指标与优缺点分析1.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掌握与运用:教材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评价教材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评价教材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因素。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够用公式计算相关问题。
1.2 教材依据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依据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力与运动的关系”一章。
1.3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
1.4 教学难点本次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地,老师首先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最后通过讨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3.1 上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实验材料。
2.教师反复阅读教材,准备好讲义和课件。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场景,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冲刺,让学生感受力在运动中的影响。
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即“力与运动的关系”。
3.2.2 讲授力的概念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力的概念,坚持对点、向量性及大小、方向等方面的讲解。
3.2.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教师以实验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演示拉力和压力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2.4 讲授力的单位教师将相应的内容解释为牛顿,并对领域上的单位换算进行讲解。
3.2.5 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图像的示意让学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告诉学生将力F分解为Fx和Fy后,向量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3.2.6 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教师以实例的形式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第一定律的效应,比如船静止时,通过划桨板的平移在水面上创造出一个推力,从而使得船起航。
3.2.7 解题演练通过教师出示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上进行应用,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掌握。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为9.3力与运动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学会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 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力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板车在斜坡上滑行时,速度逐渐变慢,这是为什么?2. 知识讲解:(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物体在平地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10N,向东;另一个力为15N,向北。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讲解步骤:(1)分析受力情况,确定平衡力。
(2)根据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解释为什么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力与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放在桌面上的书本,不会自己掉下来。
(2)一辆停在平坡上的汽车,不会自己滑下来。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b)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受什么力呢?
火箭加速升空
列车减速进站
问问你的同学,这些物体分别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时物体一 定到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的表现
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不受力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受力
平衡力 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不在同一直线
运动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速度逐渐变大 速度逐渐减小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论分析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两种情 况来讨论:(物体不受力时和受力时) (1)物体不受力时(理想世界 )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分析发现
运动状态不改变时,物体往往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处在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那么它的运动 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
自由探究:非平衡力作用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 细线扣着的乒乓球、轨道小车、 固定磁铁的小车、磁铁
实验数据
力是否与运动方向在同 一直线上
向下加速: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物体静止或匀速 4、物体受平衡力
不受力或受平衡 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
5、物体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力及其作用效果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力的两个关键概念。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XXX,符号是N。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
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它对于分析一个力来说,既形象又直观。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弹性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外力后产生的力。
弹簧是一种典型的弹性物体,它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量、拉力、压力等。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根据需要测量的力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型号。
其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其额定测量范围,否则会对弹簧测力计造成损坏。
最后,要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保留。
2.塑性是指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
3.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弹性形变;超过弹性限度的形变则不能回复到原来的形状,称为非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比如拉弯的弓,这种形变我们很容易观察到。
还有些形变我们不易观察到,比如把书放在桌子上,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到。
因此,书和桌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压力和支持力,还有拉力、推力、张力等等,它们实质上都是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评课稿1. 引言《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单元内容,本评课稿旨在对该单元的教学进行细致评述,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牛顿第一、二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力与运动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思辨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力的概念与性质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力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我们将通过实物和图像的示例,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提出力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将讲解力的单位、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
3.2 力的分类与特点本节课主要介绍一些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实例和图示,我们将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力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牛顿第一、二定律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一、二定律。
我们将分别讲解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将得以亲自验证牛顿第一、二定律的正确性。
3.4 学以致用本节内容主要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与力与运动相关的生活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的力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了解常见力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牛顿第一、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和手段5.1 教学方法•互动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i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如何判断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大小,方向的改变。
3. 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并说明理由。
例题:一个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吗?答案:是平衡力。
因为书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等。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拉力的两倍。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同。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方向相反。
答案:A、B、C、D都可能发生。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课件京改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拓展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身体突然前倾,这时汽车可能正在( B ) A.加速 B.减速 C.向左拐弯D.向右拐弯
较慢 比桌面 更慢
表面越光滑, 圆柱体所受 阻力越小, 通过的距离 就越长速度 改变越慢
光滑平面
0
0
无限长
不变
课堂探究
“运动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 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 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
课堂探究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 向也不变,将沿本来的方向匀速 运动下去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再见
3.6 运动和力的关系
八年级
情境导入
有惊无险!同学们,我们来做 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张平整的纸条放在平滑的 台面上,将一个水杯压在上面。 你能做到不接触也不影响水杯而 把纸条拿掉吗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做到?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运动和 力这节课
本节目标
(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4)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 (5)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课堂探究
【结论】 (1)、用力将鸡蛋下纸板弹出,鸡蛋不随纸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 (2)、小车受阻而停止运动,模型人并不停止运动,而是向前倾倒; (3)、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不随它而飞出而是落在桌子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惯性的概念:静止的物体保持本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惯性的概念: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猜一猜 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阻力的作用, 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做一做 (a)毛巾
10-动画-06探 究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 响.swf
(b)纸板 (c)玻璃
实验情况
10-动画-06探究阻力对物 体运动的影响.swf
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时速度 变大 . 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 变小 .
3、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 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速度变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止
4、一个物体在5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在水 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 同时增大到50N,则物体( ) A速度增加 B按增大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在桌子叠放一堆棋子,用塑料尺 快速打击底部的棋子 (1)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说明了______ (3)本实验还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__
给你一杯水、一张纸设计两个惯性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惯性不存在,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盆中的水将泼不出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启动时乘客将不会向后倾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 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 深入研究,总结出了 牛顿第一运动 . • 定律: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 •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或静止状态 . .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情 况,世界上没有(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能通过实验证明吗? 在实验的基础 • 它是怎样得到的呢?
上推想出来的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力 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 原因。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现实世界中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 受力情况怎样?举例说明: 什么是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静止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在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3、运送货物的电梯里运送着4×105N的重物, 在电梯静止时,电梯对重物的支持力是_____N; 若以1m/s匀速提升重物时,电梯对重物的支持 力____ 4×105N(填“大于” 、“小于” 、 “等于”),若以5m/s匀速提升重物时,电梯对重 物的支持力____ 4×105N;若以1m/s匀速下降 到一楼时,电梯对重物的支持力____ 4×105N
5、一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着一块磁铁,磁铁 静止不动,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 B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C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 D磁铁的重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6、将一个重4N的物体压在竖直 的墙壁上,如果作用在木块上的 水平力为6N,如图则木块对墙壁 的压力_____,墙壁对物体的摩 擦为______。
实验 水平部分 小车受阻 小车运动 序号 材料 力的情况 的路程 最短 1 毛巾 最大 较长 2 纸板 较小 最小 最长 3 玻璃
• 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 说明: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和 越长 距离 。 • 3、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 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 匀速直线运动 将 . 。
50g
50g 500g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____N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____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6、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 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是( ) A肯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肯定不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生活.物理.社会 撞车时安全带 和气囊对前排 人员有保护作 用
1、下列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 ) 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B、人走路时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倒 C、子弹从枪膛射出后继续在空中飞行 一段距离 D、地球以360m/s的速度自转,当人使劲 一跳,总是落回原地.
2、下列现象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 ( C ) A、运动员百米赛跑结束后不能立即停 下来 B、中小型汽车司机必须带上安全带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熟了的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7、如果用600牛的力能将一个物体沿竖直方向 匀速拉升,那么要将这个物体沿坚直方向匀速 放下(不计空气阻力)所需要的作用力是( ) A、小于600牛,向上施力 B、等于600牛,向下施力 C、小于600牛,向下施力 D、等于600牛,向上施力
8、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 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上 运动,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物体向上运动 一段距离后,又向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__ 连同载重共为2000N的气球,在竖直向下匀速运 动时,受到的浮力为1900N,则它在运动中受到的 空气阻力为________N;当气球以同样的速度竖 直向上匀速运动时,连同载重只能是______N (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空气的浮力和阻力大 小不变)
4、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人同时用水平方向的力 拉它的左、右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10N,则两人的用力的情况是( ) A两人各用10N的力 B两人各用5N的力 C一人用3N的力,另一人用7N力 D一人用10N的力,另一人没有用力
50g 50g
50g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____N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____N
物体保持静止
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怎样运动
一、什么是二力平衡?
分析放在桌子上 的墨水瓶、吊在 一个物体在二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 天花板上的电灯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受力情况和运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动状态
同体
同 等 反 共 体 值 向 线
等值
反向
平 衡 力
共线
物体保持静 止或做匀速 直线运动
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10-视频-11汽车 启动.mpg
10-视频-12刹车 现象.mpg
惯性 惯性
说明了什么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 态的性质.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
物体的惯性
当用小棒猛击塑料板时,看到 的现象是 塑料板离杯飞出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如图,当小球从A到C运动的过程 中,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机 械能______.当小球到达C点时,假 设绳子突然断了同时地球引力消 失,此时小球将________
B C A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应该注意防 止和利用,请分别举二例: 汽车进站时,关闭油门节省汽油 利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掷物体) 挥盆泼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汽车司机佩带安全带 防止(1)_________________ 跑道的终点处留有一块空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的惯 性有关的,为了减小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 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写 限速行驶 保持适当的车距 二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拐弯时要减速 禁止超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未停稳、禁止下车
3、坐在汽车里的乘客若身体突然向前 刹车 倾,则可能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__ 若乘客的身体突然向后仰,则可能是汽 起动或加速 若汽车向左拐弯, 车正在_____________ 向右倾 乘客将_______
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 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B.C )(多选)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D列车向左运动是突然刹车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滚动是因为_________而 终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 变的是( )
2、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F1=3N和F2 =5N,且两力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F1和F2 的合力( ) A、一定是8N B、一定是2N C、可能是3N或5N D、可能是2N或8N
9、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 向前跌倒(图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 身体向后摔倒(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 的是( ) A、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B、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C、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 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 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D 、前者脚的运动状 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 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5、一人面向前方站在一艘匀速航行的 轮船的甲板上的某处竖直上跳,当他 下落时应落在( A ) A 原处 B 此处的前方 C 此处的后方 D 不能确定
6、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 上先后落下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 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 中的排列位置应该是( A )
A
B
C
D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物体不受力作用 (在不受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时怎样运动
物体的惯性 二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