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高一上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高一上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6高三上·姜堰期中) 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三十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睡着,金钏儿坐在傍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她耳朵上的坠子一摘。
金钏儿睁眼,见是宝玉,宝玉便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
后来发生了哪些事?结局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2)《三国演义》中有段童谣“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童谣中“凤”“龙”分别指谁?并简析“凤死落坡东”的原因。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2. (2分) 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3. (11分)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
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
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
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
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
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
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
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
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
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
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
一毛三他们喝
“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
煮花生豆、炸花生豆。
暴腌鸡子。
拌粉皮。
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
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
最受欢迎的是兔头。
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
——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
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
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
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
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
一开门,老吕就进来。
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这成了他的专座。
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
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
酒杯也是自备的。
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
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
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
说话也慢。
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
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
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
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
他憋了一肚子气。
回去跟儿子一说。
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
这件事老吕目睹。
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
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
现在退休在家。
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
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
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
衣着入时而且合体。
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
——他从来不戴帽子。
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
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
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
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
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
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
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
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
“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
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
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
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
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
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
都骑的是亚马哈。
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
房子翻盖过了。
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这段风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B . 在《安乐居》这个小说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弥散着生活的温情。
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C . 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
小说人物去中心化,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 . 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
房子翻盖过了。
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3)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
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4. (18分) (2020高一下·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散点透视,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如果不明此理,是难以掌握古典诗歌的艺术精髓的。
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诗人究竟在哪里望?王嗣爽《杜臆》说:“公盖在岳麓,神游岳顶”,“想象登岳如此,非实语,不可以字句解也”,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望东岳而作也。
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今人唐诗及杜诗选本,多从此说。
但这种传统的说法总难令人满意,杜甫当时年轻气盛,焉有望泰山而不登临之理?更不会如萧涤非先生所说的“从朝至暮”地望而不登。
如不登山,怎能看见“齐鲁青未了”的壮观?那更看不见“阴阳割昏晓”的奇景。
于是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说,认为诗人的立脚点是登岳而望,或说登日观峰而望。
然而,问题又出来了,既然杜甫已经在日观峰观日出,何以不一鼓作气,登上绝顶,而发出“会当凌绝顶”的向往之叹?既然杜甫已经登上岳顶(把“会当”解作“正当”)何以登顶之前会看见天晚归山的飞鸟呢?那么登上岳顶不是到了夜晚了么?
两种不同的见解,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无理。
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理,是因为他们都抓住了诗歌“写实”的原则;无理,是因为他们都拘泥于“写实”的原则。
我认为着眼于“写实”而跳出写实来研究这首诗的立脚点,是可以比较圆满地得到解答的。
诗中写到“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等句,非身临其境,是杜撰不出来的。
可见说诗人未登泰山而只是冥搜得之是不足信的。
但是,如果仅以“写实”来看,这首诗仍然有不少使人迷惑的地方,就拿首联来说,不管你站在什么地方,都无法看见“齐鲁青未了”的,除非你坐上飞机在高空俯视,但那时杜甫还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要解决这个疑难问题,就得跳出“写实”,另辟蹊径思考了。
大家知道,诗虽求真实,但不是写生画,不是把看得见的一些事物叠加在一起,就成了一首诗。
意境,乃诗人心中之境,它虽来源于生活实景,却不局限于生活实景,“略貌取神”,这四个字最能概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这个特点来说,诗人已经由目游泰山进入到神游泰山了。
这时,诗人是以自己对泰山的理解和情感来组织画面,而不拘泥于自然的时空顺序了。
一二句是诗人以大观小,从全宇宙的角度来观察泰山,为泰山空中摄神,打下高大雄伟的基调。
三四句,立脚点从空中降至山上,着重从视觉感受写其色彩之绚丽。
五六句,立脚点又从山上移至山腰,着重从动态的角度写其灵秀。
后两句,其意不在写景,而在抒情,抒发诗人壮志凌云的少年意气,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实乃全首之警策、全诗的视点是游移的,是散点透视,其立脚点或高或低,忽远忽近,诗人和读者都好像在空中自由翱翔,享受着情感意念上的真和美。
(摘编自羊玉祥《古诗文鉴赏方法21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散点透视”是从观察点的角度仰观俯视、远望近察的一种流动性审美观察方式。
B . 王嗣爽的《杜臆》与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对杜甫《望岳》的理解存在差距。
C . 有人认为诗人的立脚点是登岳而望或登日观峰而望,但也难以解释通全诗的内容。
D . 作者认为诗人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来写泰山的,理解时要跳出写实的角度来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引用王嗣爽和仇兆鳌的话,论证自古对杜甫的《望岳》一诗就有不同的理解。
B . 作者指出近年来有人提出的异说,为自己观点的确立找到了可以比较的不同说法。
C . 作者分析前人和同时代人理解上存在的疑点,从怎样理解诗句上论证自己的观点。
D . 本文论证上事例与事理结合,从“散点透视”的角度对《望岳》一诗做了新的解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散点透视”的审美方式,可使景物画面在诗歌作者的空间意识中得以自由铺展。
B . 作者认为,萧涤非先生所说的“从朝至暮”地望而不登不符合诗人年轻气盛的特点。
C . 只有抓住“写实”又不拘泥于“写实”的原则才能真正鉴赏出《望岳》的艺术特色。
D . 《望岳》一诗的立脚点虽然是游移的,或高或低,忽远忽近,但都离不开写实的原则。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5. (17分) (2017高二下·佳木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框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十鄢》)
(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穆公访诸蹇叔诸:兼词相当于“之、干”
B . 亟请于武公亟:急切
C . 缮甲兵,具卒乘具:准备
D .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语:告诉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 . 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D . 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对下列文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姜氏何厌之有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B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武公娶于申
C . 庚辰,将殡于曲沃爱共叔段,欲立之,
D . 无乃不可乎君何患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C . 公入而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 . 其是之谓乎其谁不知
(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此次袭晋国的必然结果,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
B .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
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
C . 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D . 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凝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6. (13分) (2020高二上·岳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
B . 三径就荒就:近于。
C . 悟已往之不谏谏:进谏
D . 策扶老以流憩流:周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家叔以余贫苦
B .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②景翳翳以将入
C . ①门虽设而常关②或植杖而耘耔
D . ①知来者之可追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翻译。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月考)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善良、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
请以“别丢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补全题目,然后自主立意,不得套作,字数在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答案:1-1、
答案:1-2、
考点:
解析: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4、答案:5-5、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
答案:6-3、考点:
解析: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7-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