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手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参照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检手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参照表
检查项目
正常值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9/1~10×
109/1
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胎儿或新生儿时期、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

②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③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④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等。

⑤急性大出血和溶血。

⑥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⑦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⑧原发性自身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等。

儿童:5×109/l~12×109/1
新生儿:15×109/1~20×109/l
减少:①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感染、病毒(如流感、麻疹病毒)感染、原虫
(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②化
学药品及放射损害:如x线和镭照射,抗
癌药物,严重砷、镁、汞、铅、苯中毒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
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④过敏性休
克、重症恶病质。

⑤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
疫性疾病。

⑥其他:如营养不良、极度衰竭等。

红细胞
计数
(RBC)
男性:4.O×1012/1~
5.5×1012/1
女性:3.5×1012/1~
5.O×1012/1
新生儿:6.O×1012/1~7.0×1012/1
增多:①大量脱水而致血液浓缩: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严重烧伤、长期不能进食等;②生理性原因:年龄与性别差异,长期多次献血,缺氧刺激(如气压低、居住高原、剧烈体育活动等),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冷水浴刺激)等,均可引起红细胞增
多。

③病理性原因:严重的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①生理性贫血:妊娠中、后期,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等。

②病理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
(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1
新生儿:170~200g/l
同“红细胞计数”项。

但在各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二者可以不一致。

因此,同时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贫血类型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如只需
了解有无贫血和贫血恢复程度,可只测血红蛋白。

红细胞
压积
(HCT)
男:0.40~O.501/1
女:O.37~0.481/1
增高:①大面积烧伤和各种脱水病人。

②重症肺原性心脏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及妊娠稀释血症等。

红细胞平
均直径
(MCD)
测定:6.0~9.0urn
增大:见于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阻塞性黄疸、严重肝脏损害并有显著黄疸者。

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尿毒症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成人:O.005~O.015新生儿:0.02~0.06
增高:①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等。

②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服用有关抗贫血药物后,治疗有效。

减少:①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

②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治疗中,如果网织红细胞不见升高,说明治疗无效。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O.0l~O.05嗜碱性粒细胞(B):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2~0.08
中性粒细胞:同“白细胞计数”项。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①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神经血管性水肿等。

②某些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

③某些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肺吸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④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⑤其他:如猩红热、溃疡性结肠炎、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①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早期。

②应激状态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②在高脂饮食条件下,可促使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到周围血中,导致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减少:速发性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下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淋巴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前期、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放射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①生理性:出生后两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

②某些感染:如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血小板
计数
(PLT)
100×109/1,300×109/l
增多:①生理性变化: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0%一10%的波动,午后较晨间高,冬季较春季高,高原居民较平原居民高,静脉血
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低;剧烈活动和饱
餐后升高,休息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

②病理性变化: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新生儿较婴儿低,出生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

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逐渐上升。

②病理性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等。

出血时间
测定(BT)
(Duke法)1~3min
(1vy法)0.5~6min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凝血时间
测定(CT)
活化法:1.14~2.05min
试管法:4~12min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红细胞沉
降率测定
(ESR)
短管法:男O~8mm/h
女0~10mm/h
长管法:男0~15mm/h
女O~20mm/h
增快:①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60岁以上高龄者等,可因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而血沉加快。

②病理性增快:结核病和风湿病的活动期、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铅中毒等。

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支气管哮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