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doc分解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6 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核心考点整合
3.解答物质除杂有关问题的注意事项 (1)不能“玉石俱焚”。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一般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但 特殊情况下所选试剂需要和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被提纯的物质。 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2)“不增”“不减”。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不污染环境。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4)不能“旧貌变新颜”。除杂结束前,要恢复被提纯物质的原有状态。 4.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被提纯物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四
考题归类例析
类型一物质的检验
例1(2015·天津)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 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 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四
考题归类例析
(1)B中的溶质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核心考点整合
③鉴别一组溶液时,ⅰ.若溶液中有酸,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如 HCl、Ca(NO3)2、NaCl。
ⅱ.若溶液中有碳酸盐时,可从酸入手;有含Ag+的化合物时,选用盐酸,如Na2CO3、 NaCl、AgNO3;有含Ba2+的化合物时,选用硫酸,如Na2CO3、BaCl2、NaNO3。
④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强酸为试
剂来鉴别,如Fe粉、C粉、CuO。
初中化学(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初中化学(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题型解题技法总结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实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含分离)和推断

CO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
产生__蓝__色火焰,烧杯内壁变浑浊
气体 水蒸气
NH3 HCl
检验方法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通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
3.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H+(酸)
检验方法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用pH试纸测pH 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加入Na2CO3等碳酸盐
2. 常见物质的鉴别
软水 硬水
天然 合成
例3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 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 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 _产__生__蓝__色__沉__淀__。
命题点 1 物质的检验
1. (2012绍兴31题8分)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42-。同学们设计了 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Ⅰ Ⅱ Ⅲ
步骤
现象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②对步 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 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__________② ①无明显现象
试剂、方法
CO2
HCl
CO2
CO
通过饱和的_碳__酸__氢__钠__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固体的除杂 ①优先选择用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的方法除杂。
②根据被提纯物质和杂质在性质上的差异选用气体或液体除杂试剂。
常见固体的除杂:
物质 NaCl Cu Cu CuO Ca(OH)2 CaCO3
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鉴别、分离、除杂、共存、推断

生成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
Cl- SO42-
AgNO3溶液 稀硝酸
Ba(NO3)2溶液 稀硝酸
例:小丽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 溶液,于是她想: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请大家帮助小丽选择三种不同类别(酸、碱、盐)的试剂 进行实验。
不溶 CaCO3
蓝色溶液 CuSO4
形成无色溶液
NaCl 、 NaOH、 BaCl2
加CuSO4溶液
无现象 NaCl
蓝色沉淀 NaOH
白色沉淀 BaCl2
三、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
物质的
分离和除杂的目的: 混合物 纯净物
1、分离: 根据各组分的性质差异,采用适当方法将它们 从混合物中一一分开,得到较纯的物质。 2、除杂(提纯): 利用主体物质和杂质间的性质差异,选择适当 的试剂和方法除去杂质(杂质不用保留),得到较 纯净的物质。
例: 某无色溶液,在pH=0和pH=14的条件 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D ) A. Fe2+、K+、SO42-、NO3- B. Mg2+ 、NH4+、SO42-、Cl- C. Na+、K+、CO32-、MnO4- D. Ba2+、Na+、NO3-、Cl-
五、物质的推断 解推断题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到解题突破口; —— 解题关键 然后:“顺藤摸瓜”进行顺推、逆推或 顺、逆推相结合,得出结论; 最后:代入原题检验。
六、气体的干燥、净化(除杂)
一、干燥剂种类: 1. 浓H2SO4(液体、酸性)
能干燥的气体: ①CO2 、HCl、SO2等;(酸性) ②O2、H2、N2、CH4、CO等。(中性)
2中考化学 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气体、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等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这些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分离与提纯,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
专题归纳一、物质的除杂1.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为提纯。
2.除杂质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和“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转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二、混合物的分离1.混合物的分离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离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例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例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三、物质的检验、鉴别1.物质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中考化学备考---除杂、分离、鉴别、推断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化学备考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题型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 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专题五:除杂鉴定推断

专题五:物质的除杂、分离、鉴别、推断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常见物质的除杂(一)、气体除杂:(括号中为杂质)1. CO2(含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2. CO2(含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 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4.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固体除杂:1.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将活泼金属用酸溶解)2. 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3. 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
(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4. 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5. 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6.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O与水反应溶于水)7. 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8. 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9. Ca(OH)2(含CaO):加足量水。
(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三)、溶液除杂:1. 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初中化学专题(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科组长签字:教学资料:教师姓名 叶婷婷 学生姓名 填写时间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上课时间阶段 基础(√) 提高(√)强化( ) 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掌握除杂,鉴别,分离的知识点与常考例题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推断题重难点 除杂,鉴别,分离,推断题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课后作业:详见教案教师评语及建议: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初中)初中化学常见几种题型总结(除杂等)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亳州市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上课讲义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得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得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得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得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得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得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得杂质变为提纯得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得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得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得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得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得提纯;BaSO4与Na2SO4得混合物、(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得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与溶液得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与KNO3得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与NaCl得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与NaCl溶液、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与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得NaCl固体与BaCl2固体、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得不同点就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就是几种物质用一定得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3. 物质得鉴别:鉴别就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得物质区别开来。
初中初中化学常见地几种题型总结材料除杂等

标准文档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和NaSO的混合物。
442(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的混合物。
3(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2适量NaCO溶液,得到BaCO和NaCl溶液。
332BaCl+ NaCO=BaCO↓+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溶液,CO逸223223出。
BaCO+2HCl =BaCl+HO+CO↑。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2232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中考复习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推断

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检验和除杂的顺序: ①检验混合物中CO2与H2O时,先,来检验,后,根据,来检验。
②除去CO2与H2O时,先,后三、除杂题的方法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那么;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那么: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别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参加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参加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响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四、典型习题演练1.H2、CO2、CO、和水蒸气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有一混合气体可能含有它们当中的假设干种。
为确定该气体的组成,某校化学活动小组进展了以下图所示的实验: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图中装置后.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A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C装置中有红色物质生成;D装置中的无水CuSO4白色粉末变蓝;E装置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假设以上各步均完全反响)。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1) 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的反响方程式;(2) 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3〕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4) 请你在原装置的根底上改良实验方案,以确定可能的成分是否存在2.乙醇是以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在汽油中参加适量乙醇作为汽油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001年4月2日国家技术监视局发布?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并于同年4月15日开场实施。
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生成CO。
现用以下装置进展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
请答复以下问题:〔1〕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能确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石灰水无变化。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计划

知识重点: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别。
三要领:①依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立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合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积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掉的杂质变成积淀,再用过滤法除掉。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成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掉。
4)转纯法:将被除掉的杂质变成提纯的物质。
5)汲取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正确解题。
混杂物的分别: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杂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别,分别获得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杂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别。
如:NaCl和KNO3的混杂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别。
如BaCl2和NaCl的混杂物。
可将混杂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获得BaCO3和NaCl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
将积淀过滤出,洗净后在积淀中加入适当盐酸溶液,又获得BaCO3+2HCl=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获得纯净的BaCl2溶液,CO2逸出。
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3.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杂物分别时,要差异除杂质与分别物质的不一样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杂物分别是几种物质用必定的方法分开,原混杂物中各成分都一定保留。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经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一样特征的物质差异开来。
-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KNO3溶液。
专题五:分离除杂检验鉴别推断 知识点doc

专题五物质的共存、除杂、分离、检验、鉴别、推断一、物质的共存: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
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1、H+与OH-、CO32-、HCO3-2、OH-与H+、NH4+、Mg2+、Al3+、Cu2+、Fe3+等3、Cl-与Ag+4、CO32-与Ca2+、Ba2+5、SO42-与Ba2+注意题中的附加隐含条件: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
溶液中常见的有色离子: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常见题型:1.“无色透明”条件型2.“酸性” 或“碱性”条件型3.离子推断型条件型4.联系实际型条件型二、除杂、分离、检验:1 、除杂原则:①不“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物质反应;②“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③不能“旧貌换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化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6)溶解法: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2、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例: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注意:除杂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分离是将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物质的检验检验:是确认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
(一)物质的检验1、常见离子及酸碱性溶液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实验现象CO32-滴加稀HCl,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酸性溶液a、紫色石蕊试液b、用玻璃棒蘸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a、紫色石蕊变红b、PH<7碱性溶液a、无色酚酞试液b、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a、无色酚酞变红b、PH>72、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带火星木条CO2澄清石灰水H2点燃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CH4点燃,先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向烧杯中倒入石灰水干燥的烧杯内有水,倒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三.物质的鉴别:鉴别:则是在知道是什么物质的情况下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其区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 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教材内容详解-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强碱溶液(NaOH )——有NH 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NH 4+Mg 2+Fe 3+Cu 2+OH -Cl -Ag +Ba 2+H +CO 32-SO 42-Ca 2+Cu 2+Mg 2+(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 -和SO 42-时,只能用BaCl 2溶液不能用AgNO 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24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23CO 。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 4或AgCl 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
[例2]某白色固体A 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 和白色固体C ,若将白色固体C 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 ,将溶液D 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 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 为可溶性碱,G 为蓝色沉淀。
则A 为 ;D 可能为 。
(2)若G 为蓝色沉淀,H 为难溶性盐,则I 为 。
(3)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I 可能为 ;F 可能为 。
[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 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典型例题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现象车间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甲蓝色白色沉淀乙紫色无明显现象丙红色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沉淀A是,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例5] 在一定条件下,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等体积稀盐酸的烧杯,天平成平衡状态,当加入下列各物质反应后,天平一定保持平衡的是()A.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Al,金属Mg完全溶解,金属Al有剩余B.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C.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2CO3和CaCO3,盐酸有剩余D. 分别加入24.75g Al和24g Mg ,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例6]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例7](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H2O2-++2HOH),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例8]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2•遵义)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甲:CaCO3(KCl)乙:Na2SO4(CuSO4)丙:KCl(KOH)丁:碳粉(CuO)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加过量稀H2SO4,过滤;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④溶解后加适量盐酸,蒸发;⑤加热(或高温灼烧).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甲﹣⑤B.乙﹣③C.丙﹣④D.丁﹣①2.(2012•淄博)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 Fe2O3Fe 加入足量稀盐酸B 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过滤C CaCO3CaO 高温煅烧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3.(2012•株洲)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右边为除杂试剂,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钠固体(碳酸钙)水B.氧气(水蒸气)浓硫酸C.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铁粉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4.(2012•镇江)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里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CO2气体(HCl)NaOH溶液洗气B FeSO4(CuSO4)Al粉加入过量Al粉,过滤C KNO3固体(KOH)H20、CuSO4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 NaCl固体(MgCl2)H2O、NaOH溶液、盐酸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A.A B.B C.C D.D5.(2012•镇江)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精选习题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6.(2012•岳阳)下表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u(NO3)2溶液(AgNO3)加过量铜粉,过滤B KCl溶液(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C Fe(Zn)加足量稀盐酸,过滤D 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A.A B.B C.C D.D7.(2012•宜昌)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B.氧化钙(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D.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8.(2012•扬州)下列除杂所选试剂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 O2H2O 浓硫酸B CaO CaCO3H2OC NaCl Na2CO3盐酸D Cu CuO O2A.A B.B C.C D.D9.(2012•盐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 CO2CO 点燃B Cu粉Fe粉磁铁吸引C CaO CaCO3高温D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足量的CaCO3,过滤A.A B.B C.C D.D10.(2012•孝感)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后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A.氢气、氧化铜、稀盐酸B.锌粒、硝酸银溶液、氯化镁溶液C.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11.(2012•襄阳)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A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NaCl溶液Na2CO3滴加适量的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C KCl KClO3将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D NaCl固体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12.(2012•浠水县)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 Na2SO4(NaOH)稀硫酸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B NaCl(Na2CO3)B aCl2溶液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C KCl(K2CO3)稀盐酸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D H2(CO2)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A.A B.B C.C D.D13.(2012•浠水县)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经过滤即可除去B.a克甲物质与b克乙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一定等于(a+b)克C.用熟石灰与某化肥一起研磨,未闻到刺激性气味,但它仍可能是氮肥D.河水经沉淀、过滤的方式净化处理后仍然是混合物14.(2012•梧州)在下表①﹣④组的X溶液中,滴加Y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Y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的是X溶液Y溶液①C uCl2溶液和HCl溶液NaOH溶液②N a2SO4溶液和H2SO4溶液B aCl2溶液③N aCl溶液和HCl溶液NaHCO3溶液④N a2CO3溶液和NaOH溶液H2SO4溶液()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2012•潍坊)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 Na2SO4(NaOH)稀盐酸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B NaC1(Na2CO3)CaC12溶液加入适量的CaC1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C KC1(KC1O3)MnO2加MnO2,加热后冷却D Fe2(SO4)3溶液(CuSO4)过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16.(2012•潍坊)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A B C 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A.A B.B C.C D.D17.(2012•通辽)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除杂方法B: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木炭粉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吸引CO2中混有CO﹣﹣通过灼热的CuO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H2﹣﹣先验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撤导气管C:用“化学眼光”分析D:化学物质与俗名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保护空气就是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排放氢氧化钠﹣﹣俗称纯碱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氯化钠﹣﹣俗称食盐A.A B.B C.C D.D18.(2012•天津)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有少量NaOH、Na2SO4;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A.M gSO4NaCl B.H2SO4Ba(NO3)2C.B aCl2HCl D.H2SO4MgCl2 19.(2012•天津)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A.甲:水,乙:氢氧化钠B.甲:熟石灰,乙:稀盐酸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D.甲:氢氧化钠,乙:稀硫酸20.(2012•泰州)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序号样品成分所选试剂操作方法A KCl(MnO2)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Na2CO3(NH4HCO3)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C NaCl(KNO3)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D NaCl(MgCl2)过量NaOH溶液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21.(2012•泰州)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试剂1 试剂2 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3 温度/℃混合后温度/℃0.5gNa2CO310mL H2O 20.0 23.3 20.0 10mL HCl(20%)20.0 23.7 0.5gNaHCO3 10mL H2O 20.0 18.5 20.0 10mL HCl(20%)20.0 20.8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 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B.N 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22.(2012•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里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CO2(CO)过量O2点燃B CuO(Cu)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 NaCl溶液(CaCl2溶液)适量Na2CO3溶液过滤D HNO3(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A.A B.B C.C D.D23.(2012•绥化)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选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项A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再过滤C 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D Fe(Fe2O3)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A.A B.B C.C D.D24.(2012•绥化)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25.(2012•十堰)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编号物质所含杂质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A Na2CO3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蒸发B 铜粉铁粉用磁铁吸引C 氯化钾溶液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D 氧化铜碳粉在空气中灼烧A.A B.B C.C D.D26.(2012•十堰)认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内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根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C.向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O2的速率明显加快,则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7.(2012•上海)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物质氧化钙盐酸氩气金刚石用途干燥剂除铁锈保护气切割玻璃性质能与水反应挥发性通电后能发有色光稳定性A.A B.B C.C D.D28.(2012•青岛)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含有的杂质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适量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滤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能确定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B.杂质一定只含有硫酸钠C.若步骤②改为滴加硝酸钡溶液,则通过步骤④可以确定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通过准确测定各步骤中沉淀的质量,可定量分析出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29.(2012•攀枝花)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CO2(CO)NaOH溶液将气体缓缓通过NaOH溶液即可B FeCl2溶液(CuCl2)Zn 加入足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 CuSO4溶液(H2SO4)C uO 加入足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 NaCl溶液(Na2CO3)C a(NO3)2溶液加入足量C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30.(2012•锦州)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法一、方法二都合理的是()A B C D实验目的鉴别氢气和氧气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除去稀盐酸中的硫酸方法一闻气味高温煅烧加入氢氧化钙,研磨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方法二用燃着的木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加水,观察温度变化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