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巨大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巨大受益
改革开放后,农民确实受益巨大,我们应该比较系统全面地进行总结。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农民的社会角色转化、农业税的减免、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农村社会保险、新农村的建设、九年义务制的实施以及其他等十个方面加以论述。
旨在让广大读者和农民比较充分而又全面地认识到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到底有哪些受益及其程度如何。
标签:改革开放;农民;受益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
解放以后,到1978年,我国实行的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模式,由生产队统一计划组织安排指挥调度农业生产活动,统一管理农民的行为,甚至在1958年到1961年期间,每一个生产队的所有农民都在一起吃饭于公共食堂,所有土地耕种用的牛马等主要生产资料均归公,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刚开始实行,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对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少数人却办不到的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
如限制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自由度;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吃大过饭,平均主义泛滥。
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农民生活严重贫困,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1978年,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可以自主计划安排生产活动,等靠要的思想不再存在,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原来几个人做一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完成,彻底消除了磨羊工的现象,这样一来农民还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剩余时间,用于做别的事情。
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农民还破除迷信或传统,解放思想,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科学种田,还搞多种经营,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贫困面貌,即有的温饱问题已解决;有的已达到小康水平;有的却走向富裕的道路。
2 对外开放,使农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来了巨大收益
改革以后,使农民灵活经营,自主调整产业结构,想种啥就种啥,品种上可以自由搭配,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家庭劳动力可以自由组合分工,这样有的家庭可以腾出闲置劳动力,可以有更多的剩余时间,那么广大农民就有条件或基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开放为广大农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变为现实。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农民走出家门后,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到了异国风土人情;见到了大中小城市及其城市生活方式;见到了很多工厂商店。
(2)外出打工,也挣到较多收入,一方面为改变家庭生活创造了收入来源,而另一方面,形成积累,解除后顾之忧。
(3)学到了好多技术或先进经验,为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4)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壮大了胆量。
过去农民很少出门,呆在比较偏僻的农村,见识少,狭隘,胆子小,现在经过多少次的走南闯北,什么都见过,见了城里人不盲目崇拜,见了工业化的东西不神秘,见了外国人及其物品也不稀罕。
(5)学到了城市居民的比较先进的生存方式、管理家庭的办法、
为人处事的经验与方法、经商做生意的技巧与渠道、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
3 对内搞活,使农民得到巨大收益
原来的很多政策,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限制了自由贸易往来,限制了外出活动的自由,限制了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农村搞成统一生产,统一干活,统一分配,统一时间,甚至在一段时间统一吃饭,结果做得农民的日子都不好过。
取消了农村的集市贸易,谁做点生意,就是资本主义,要割资本主义尾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放开搞活的英明政策,使农民得到巨大的收益。
(1)在农村建立了很多集贸市场,很多在农业上的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改变了一贯靠地吃饭的甚至靠天吃饭的单一出路。
(2)农民多余的粮棉油、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可以自由交换,一方可以得到收入或自由自配的资金,而另一方可以换取比较丰富的需要的使用价值。
相互调剂余缺。
(3)很多农村办起了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
解决了就业,创造了收入,锻炼了农民。
(4)有的开垦荒山野地,治沙填沟;有的在保证国家和自己用粮棉油的基础上,将多余的土地,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搞多种经营,种植蔬菜、瓜果、蘑菇、葡萄等,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将其出售增加了很多收入。
(5)在生产上自由调度,自由灵活安排。
(6)农村劳动力的使用、安排、调剂、调度、转移等灵活多样。
(7)农民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4 许多农民的身份或角色或社会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和放开搞活的大前提下,由于我国农民长期以来过着比较艰苦清贫的日子,希望早日摆脱这种状况的愿望的强烈性;由于我国农民有着能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精神;还有特别能吃苦、老实憨厚、勤劳节俭等优秀品质,使得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1)自从1977年回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很多农民的孩子刻苦读书,发奋努力,考上了大中专学校,毕业后成为国家公务员、教师、演员等各行各业的公职人员。
(2)有很多农民走出家门,艰苦奋斗,自主创业,成为建筑等行业的企业家、大老板、总裁、管理者。
(3)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刚开始进城打工,慢慢转换为城市大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职工,城市的主力军。
(4)有的做个体生意,经过多年的诚实劳动,成为亿万、千万、百万富翁。
(5)甚至有很多农民走出国门,辛苦奔波,发展壮大了自己,并成为与外国较高阶层人士的竞争者。
5 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农民不再交农业税,受益面积巨大
中国农民自古到今,均要或重或轻地缴纳农业税,因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是一种经营行为,也是在国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环境的基础上的经营行为,所以农民必须应该向国家缴纳这部分管理费用。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以实物形式向国家缴纳税收,如交公粮。
从理论上讲,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农民应该纳税。
不然国家管理农业所支出的费用没有资金来源。
但是,我国许多农民由于粮棉产量不太高,农业收入比较少,负担一定的税收,有一定的困难,国家于2006起,免去农业税,一方面,给九亿多农民减轻了每年的经济负担,覆盖面积极大,受惠人数极多。
亘古未有。
6 医疗制度改革,农民可以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历史罕见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农民可以报销药费,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民可以享受新的合作医疗报销的规定。
下面是西部某省的一个规定举例。
(1)门诊补偿:①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
②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
③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④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⑤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
⑥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元。
(2)住院补偿:①报销范围:A、药费:辅助检查: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报销)。
B、60周岁以上老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费和护理费每天补偿10元,限额200元。
②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3)大病补偿:镇风险基金补偿:凡参加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应报医疗费超过5000元以上分段补偿,即5001-10000元补偿65%,10001-18000元补偿70%。
镇级合作医疗住院及尿毒症门诊血透、肿瘤门诊放疗和化疗补偿年限额1。
1万元。
7 对中国九亿农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新农保试点试行办法规定,凡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新农保缴费方式具体分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种。
根据规定,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暂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提高缴费标准。
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
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为参保人员提供资助。
国家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全额支付基础养老保险金。
省级财政按照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每年补贴30元。
允许有条件的试点市州、县市区对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给予适当补贴。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由试点市州、县市区政府负责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年满16周岁但不满45周岁的农村居民,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得低于15年;年满45周岁的农村居民,至60岁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允许补缴,补缴时,政府补贴部分由试点县市区政府承担。
8 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政治、物质和精神文明有了新的巨大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
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自从这项重大举措实施以来,农村的文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民也得到了巨大实惠。
(1)在原来比较落后的县到乡镇之间,通了柏油马路;乡与乡之间,乡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甚至在田间地头都通了马路。
这为物资流通、人员交往、信息传输、机械化的运用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快速提高了效率。
(2)在原来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由于干旱,人畜饮水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现在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实属不易啊!(3)南方农村家庭早已建设了楼房,而北方特别是西北,绝大数农村家庭也重整了院落,重盖了新房,甚至有的也建起了楼房。
(4)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家庭,也配备了价值不等但样式与城市家庭相似的新式家具。
(5)电视机、VCD、DVD、基本达到普及,电脑也逐渐进入农户人家。
电视机的收视率很高、频道数量接近城市。
很多农民手持手机,家庭安上了固定或无线电话。
(6)据有关方面统计,农民的储蓄每年在不断增加。
(7)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
戏剧、电影、二人转、歌厅、舞厅等演出或开放,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9 广大农村九年义务制的实施,给农民减轻了巨额负担,受益者巨多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5年间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
根据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权威发布的信息可知,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一惠及百姓的举措实施后,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一方面给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使家长能够供给学生上学,不会使学生辍学,最终有利于中国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则充分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实力有能力承担这部分费用。
10 其他方面
如(1)中央八十年代提出的种草种树,植树造林的伟大号召。
广大农民充分利用闲置不用的荒坡陡沟哇以及田边地头,当时在全国掀起了种草种树高潮,成效显著。
绿化了河山,增加了资源,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
(2)二十一世纪初,中央又决定退耕还林,治理风沙。
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面积,阻止沙尘暴的蔓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样做,确实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3)对边老少穷地区的许多特殊优惠政策。
如税收、信贷、交通运输等许多方面都有优惠或特殊政策。
(4)国务院规定,2007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筹资,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2]国家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规.
[3]甘肃省有关农村医疗合作的试点办法.
[4]薛邦城;薛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要求的理解[J].东方企业文化,杂志,2009.(12).
[5]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