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容易倒藻的原因及现象和应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季节容易倒藻的原因及现象和应对
1. 倒藻的概念
1.1. 高温季节易倒藻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是藻类繁殖过旺造成的限制性营养跟不上
进入6~8月份,高温天气来临,全天光照强烈,池塘水温可升高到30℃,迎来一年中藻类繁殖旺盛期,很多养殖户的池塘水体PH值往往升至9~10。

因为水温高,生物新陈代谢加快,藻类的生命周期也显著加快,这样,藻类集中大量繁殖,短时间内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特别是有限的微量元素营养),很容易造成水体中的某种藻类营养素跟不上,一旦藻类某种限制性营养跟不上,就会快速形成倒藻(突然大面积藻类死亡,并漂浮);接着藻毒,弧菌接踵而来;对虾厌食、空胃、偷死等症状出现。

不同的藻类生命周期在7~30天范围(蓝藻正常周期30天),都同样地经历生长期、高峰期、衰老期,最终死亡,并被土著菌分解,并作为新藻的营养来源之一,从而实现藻类的新旧更替,所以说,藻类也有生有死,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固定的生-老-死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要遇到死藻就怕怕,水面上有死藻漂浮,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避免的是突然之间,大规模的藻类死亡,这才叫倒藻,而不是下风口有点死藻就大惊小怪了;
在高温季节,只不过是加速了所有藻类的生命周期,加速了新旧更替的进程,而这很容易造成因为某种限制性的藻类营养元素跟不上而缺乏,而集中死亡,即为倒藻。

②其他原因
连续高温、暴雨又引起水温骤变、水体分层和盐度骤变等,亦会引发的藻类集中死亡。

高温时,淤泥大量被分解抄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并引起藻类单一化繁殖过旺(蓝藻等),达到一定程度后集中死亡。

水温高本身就是倒藻的因素之一,例如硅藻最适应水温23~30℃,超过30℃的容易引起倒藻;绿藻最适应水温25~33℃,超过33℃容易引起倒藻,所以,有优质水源的地方,适量引
进低温水源来降温也是缓解的方法之一。

1.2. 倒藻初期现象
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或变浊,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褐色漂浮物状,也有部分塘在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状”,水体往往粘稠度会增大,泡沫多、大,且长时间不散,有些泡沫呈比较脏的土黄色
1.3. 倒藻水体的理化数据和一系列的后续变化
倒藻后很容易造成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大量下沉死藻的分解,会加大耗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如增氧),随着厌氧分解的进行(有几天的缓冲期),则伴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急速升高;随着死藻的下沉,与水中悬浮有机碎屑(翻起的泥粒、残饵、粪便)成混浊状态;同时也容易滋生弧菌;然后水中的原生动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不及时处理,沉淀完毕,慢慢池水透明度加大,引起底栖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又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所以,及时处理,或采取预防的措施,是最好的方法。

1.4. 倒藻后伴随的是底质的恶化
漂浮在水面上的死藻只是少量的一部分,大量的死藻、残饵、有机碎屑会沉积在底部,若不及时处理,则会腐败、发黑、发臭,以及弧菌不断滋生,厌氧分解的产气,也可能引起池塘“翻底”现象,所以,及时的生物改底和底部增氧颗粒处理是必须的;
2. 高温倒藻易发生的环境
高温倒藻容易发生在土塘外塘。

土塘藻相丰富,本身比较浓,高温又造成底部淤泥中的微生物活跃度的提升,加速了底质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更加释放出更多的有机营养物,使藻相更加浓厚,藻相多了,对营养的需求就越多,或许土塘
中不缺氮源,但却可能缺乏碳源(将水中二氧化碳吸干,PH高达9~10),或可能缺乏微量元素(僧多粥少),特别是缺乏优质的微量元素;加上强光的刺激,倒藻很容易发生;而像外塘的高位池,因为每天有排污操作,加上连续的曝气增氧,只要维持得好,定期补充温和型的藻类营养,发生倒藻的机率是很低的;室内工厂化和如东小棚养殖,也较少有倒藻发生,要注意的倒是需要套水降温处理;
3. 高温倒藻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预防倒藻的方法有很多:
3.1. 调节瘦水
高温季节,水不要过浓,先以瘦水操作为主,藻相少了,自然藻相就更好控制。

即我们要知道:
①在高温季节,清瘦的水质好处理,也好肥起来,低PH也好控制,要想升高PH也非常简单;
②但一旦藻相浓厚起来就难处理了,也不好控制,极易死藻倒藻,同时藻浓伴随PH极高,高PH也就非常难处理了。

轻重缓急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在高温季节,要向瘦水的方向来操作,感觉太瘦,适当追肥即可;凡是菌剂都是瘦水的,因为它们都会竞争藻类的一部分营养(例如氨基酸、氮肥、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同时微生物作为分解者角色,也会分解死藻的残骸尸体,净化水质;其中又以芽孢杆菌类瘦水的功能更大。

3.2. 利用底部淤泥维护藻类营养
菌和藻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又有共同利益关系,底部的淤泥肯定靠的是菌的分解作用,并靠菌的活动,把底泥中的营养释放到水体和水面上来,供藻类吸收使用,并维持藻类的营养供给;但菌和藻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菌和藻是矛盾和利益的共同体;高温季节,也恰好是鱼虾采食量最大的季节,大量的残饵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加工,供给藻类吸收利用其实是绰绰有余的,对于没有排污措施的土壤来说,没有必要另外补肥,除非是水质非
常清澈清瘦,才用补肥;相反,菌的重要性在高温季节非常显现,因为要充分利用微生物菌剂,这是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的角色,来分解大量的残饵和粪便,并通过顺畅的氮循环,把多余的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变成氮气,逸出水体,从而彻底解决氮过多造成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当然,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藻类可以吸收菌剂分解淤泥翻上来的营养,让滤食性鱼虾摄食,也可让浮游动物吞食藻类,也是一种分解利用残饵和粪便的重要途径。

3.3. 其他预防措施
①高温季节,有优质水源的养殖户,应保持每天加少量水,一定要在早上加,一是降温,二是稀释藻类毒素;但如果您当地的外来水源也是污染很重的水,则就不能换水了;
②补充微量元素,和藻类营养源产品提高藻类活力,比较自然的是对虾养殖中,适当泼洒粗海盐2公斤/亩/次+ 小苏打2公斤/亩,以缓和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

③高温季节多开氧机预防水分层,应保持充足的溶解氧,防止因缺氧引起的倒藻。

④泼洒清热解毒的药物,如生物解毒泼洒剂。

⑤阳光强烈时,泼洒优质腐殖酸钠1~5公斤/亩,进行遮阳处理;或在硬件上投入遮阳网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