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标题:《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设计
作业内容: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基础知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地区,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卫青、霍去
病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窦固和窦宪两败北匈奴。

2、水平培养:①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匈奴族对历史的贡献,进而理解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
共同缔造的,以培养用准确的观点分析民族问题的水平;②通过课前预习,独立收集、查找相关"
王昭君"、"霍去病"等人的资料、图片和秦汉时期的成语典故,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信息查询水平;③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讲述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和思辨水平,增强创新意识。

3、思想理解:匈奴族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
出塞为汉匈两大民族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难点:准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课前放一段王昭君的古典音乐。

由此导入新课: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它给汉匈两大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
2.展示课题:第15课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强调本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和战关系。

3.新课研讨
1)展示问题讨论(一)
①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②什么是"白登之围"?
③汉初是怎样实行"和亲"政策的?
④汉武帝时是怎样打败匈奴的?
⑤"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
⑥东汉同匈奴的和战情况如何?
这此问题注重基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同时在书上圈点,同桌间能够互相协助,共同寻找问题答案。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这六个问题。

2)研讨题①汉高祖时汉败匈奴胜,汉武帝时汉胜匈奴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各有哪些?
研讨题②"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有何异同?
研讨题③匈奴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学习本课受到什么启示?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三道讨论题。

本组讨论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升华。

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再几人为一组,指定一题实行讨论;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适时点拨。

讨论结束,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老师再将要点表现给同学们。

(3)教师总结,即时肯定,提升理解。

抓住"和"与"战"的史实实行总结。

(抓住线索,突出重、难点)
4.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设计。

考虑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

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升华,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

5.布置作业:同步训练15课。

6.活动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15课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一、匈奴族的发展和白登之围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匈奴经济的发展
3.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历史条件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三、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公元前1世纪中期)2.昭君出塞(汉元帝时)
四、东汉和匈奴的和战
1.南匈奴和北匈奴
2.窦固、窦宪两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