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分层练习气象与水文灾害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1 气象与水文灾害 精品学案

6.1 气象与水文灾害一、学习目标二、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是因①的降水或②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因素:③因素和地形因素。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④、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人口越密集、⑤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二、干旱灾害1.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⑥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2.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⑦的旱灾最严重。
3.旱灾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发展;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发生范围广,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⑧、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⑨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台风是在热带或⑩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台风灾害的形成与狂风、暴雨、有关。
3.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且多发生于季节。
四、寒潮灾害1.寒潮是因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寒潮多发生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到初春时节。
3.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使得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大雪、冬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答案】①连续性②短时强降水③气候④泥沙淤塞⑤经济发展⑥异常偏少⑦非洲⑧季节变化⑨华北⑩副热带西北太平洋风暴潮夏秋强冷空气深秋三、夯实巩固2018年9月17日,全球风王“山竹”接连登陆菲律宾和中国,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六章 第1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 含答案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记者谭红报道:2020年7月14日,记者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根据各地上报,截至14日11时统计, 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有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等10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共99个县(市、区,含功能区)635.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4.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83.4千公顷,绝收108.6千公顷,倒塌房屋656户1477间,严重损坏房屋1258户2729间,一般损坏房屋4401户7896间,直接经济损失112.9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师:同学们,新闻中提到的洪涝灾害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呢?生:气象灾害。
[新课教学]:(板书)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板书)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危害巨大。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

④干旱天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4.A5.A6.A
解析第4题,寒潮主要是指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5题,秋天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春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这两个季节寒潮危害最大。第6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出现暴雨洪涝现象。干旱是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引发的。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区。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区风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2.频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
4.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旱灾最严重。
思考 为什么我国西北干旱区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少?
答案干旱区常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这里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无法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三、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2-4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全球气候变化(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1、2题。
1.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2.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据图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减少趋势。
第2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加上降水减少,地表会变得更加干燥与疏松,风力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补偿训练】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冷暖交替,降水有增加也有减少,气候变化周期也不一致。
《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2 ℃之内”作为长期气温控制目标,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B.北冰洋通航时间延长C.孟加拉湾海平面下降D.东欧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4.为了实现长期气温控制目标,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③降低单位GDP能耗④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3选B,4选A。
第3题,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山地积雪融化量增加,从而造成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北冰洋结冰时间缩短,从而延长其通航时间;全球气温升高会使冰川融化及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孟加拉湾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会使东欧平原地区气温升高,气候生长期延长。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十五气象灾害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气象灾害A级·学考达标练某年3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
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也就是常说的“久旱逢暴霖”。
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夏季风的强弱D.气候的正常反映2.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③④⑤[2022·广西高一期末]读“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4.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A.初春 B.夏末C.初秋 D.隆冬“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2018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受“倒春寒”影响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6.为预防茶园春季冻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覆盖塑料薄膜B.改善通风条件C.茶树培土D.大量施肥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为突出,给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某时段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B级·选考高分练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习题:气象灾害(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气候和土壤B.气候和地形C.气候和植被D.地形和河流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A.②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⑦3.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和整治入海入江水道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我国东北地区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洪涝灾害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6—9月降水集中D.华北地区夏季容易出现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洪涝发生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6.该河段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上游支流多,水系呈扇形②流量季节变化小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下图为漫画“表里不一”。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20浙江诸暨中学高一上期中)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漫画所示自然灾害属于( )A.海洋灾害B.气象灾害C.地质灾害D.生物灾害8.(2020浙江诸暨中学高一上期中)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是( )A.治理污水B.加固堤坝C.拓宽城市道路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4 气象与水文灾害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海域最有可能形成台风(飓风)的是()A[A位于低纬度太平洋海域,易形成台风;B地位于赤道附近,C、D两地纬度较高,都不易形成台风。
]读下图,回答2~3题。
湖北枣阳某农民查看因干旱绝收的玉米2.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A.泥石流B.风暴潮C.干旱D.盐渍化3.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毁坏农作物2.C3.B[第2题,据图中可知,该灾害是旱灾,致灾因子是干旱。
第3题,旱灾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 4.寒潮容易发生的地区是()A.北半球中高纬地区B.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D.日本和东南亚国家A[寒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6.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5.A6.B[第5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
]7.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题,从分布特点和频率大小可判断出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十八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A级·学考达标练2024年6月,江西省遭遇持续强降雨,鄱阳湖湖口水文站7月6日2时水位涨至警戒水位19.50米,形成“鄱阳湖2024年第1号洪水”。
下图示意鄱阳湖水域2024年6月26日与7月8日的影像资料。
读图,完成1~2题。
1.获得图中影像,监测鄱阳湖水域范围改变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2.通过图示影像资料对比,反映出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 )A.流域面积变大 B.湿地面积削减C.西南地势平缓 D.灾情压力减小某年5月的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难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上千人死亡。
下图为此次灾难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3~4题。
3.该村落遭遇的自然灾难为( )A.雪崩 B.滑坡 C.台风 D.沙尘暴4.针对上述自然灾难,可以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A.管理灾情数据B.监测灾难的影响范围C.引导灾难救援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库是位于鄂西南山区的一个峡谷型水库,水库有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既可以削减清江下游洪峰,也可错开与长江洪峰的遭遇,削减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会和推迟分洪时间。
下图是该库区某种自然灾难易发性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自然灾难最可能是( )A.地震 B.滑坡 C.寒潮 D.台风6.绘制该图的现代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还可以用于( )A.计算受灾面积 B.获得瞬时火情C.精确灾情定位 D.汽车旅行导航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
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
专家们对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状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难状况进行标注。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气象与水文灾害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后作业(十五)一、单项选择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兴旺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答复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解析]此题考查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
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内陆。
[答案] B2.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
由题干知,雨带在我国南部停留时间长,因此南涝北旱。
[答案] C右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答复3~4题。
3.以下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解析]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答案] A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解析]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 B2022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读图,完成5~6题。
5.此次旱灾(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解析]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6.1气象灾害(分层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1气象灾害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洪涝灾害2015年5月,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持续遭受洪涝灾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方多地发生洪灾的原因主要有()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③农业用水少④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人口、城市密集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答案】1.B2.C【解析】1.持续的强降雨是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同时城市地区排水设施落后加剧了洪涝危害,②④正确;南方地形以丘陵为主,①错误;农业用水多少与是否发生洪灾无关,③错误。
故选B。
2.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C正确,B错误;人口、城市密集,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不是自然原因,AD错误。
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洪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答案】3.A4.B【解析】3.由图的信息可知,图示为荆江河段,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是其易发洪水原因之一。
①②正确;荆江是长江干流的一段,有入海河道。
另外本地支流不多。
③④错误;故选A4.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修筑大堤,B正确。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多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措施,CD错误;深挖河道工程量大,对河道会产生隐患,A错误。
故选B。
考点二干旱灾害读某湖区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地质灾害—洪涝B.气象灾害—旱灾C.海洋灾害—海啸D.生物灾害—蝗虫6.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答案】5.B6.B【解析】5.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中的旱灾,B正确,ACD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阶段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阶段练习一、单选题2020年7月7日,是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第一天,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恰逢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淹没了大部分道路,导致众多考生无法按时抵达考点,考试时间不得不做出调整。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洪水淹没道路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A.c B.f C.g D.e2.为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有()①控制人口数量①植树种草①修建水库①拓宽道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19年第11号台风“白鹿”在8月24日13时在台湾屏东登陆后,于8月25日7时25分再次登陆了福建(图中箭头表示台风路径),台风给途经的城市带来了严重内涝。
完成下面小题。
3.台风在福建登陆时,厦门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4.易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平B.地面硬化C.植被减少D.河堤较低2018年5月26日,强气旋风暴“梅库拉”以15千米/时的速度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毫米的阿曼登陆,登陆时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 级。
“梅库拉”一天内为阿曼带来约300 毫米的降水,这在阿曼气象史上极为罕见。
但“梅库拉”在27日就开始减弱,28日基本消失。
下图为“梅库拉”中心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梅库拉”登陆阿拉伯半岛时,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受“梅库拉”影响,阿曼A.沙漠中形成大量湖泊B.大片热带雨林被吹倒C.暴雨后出现强沙尘暴D.洪涝紧随沙尘暴到来7.“梅库拉”登录阿拉伯半岛后持续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A.半岛上极度干旱,水汽不足B.半岛上起伏不平,摩擦力大C.“梅库拉”势力强,移动速度快D.“梅库拉”向北移动,气温降低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由于倒春寒影响,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6.第一节气象和水文灾害及答案

干早灾置一我Mff圾少金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1. 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区域认知)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3. 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1. 洪涝灾害的概念I 墓句黄•任I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甲 我国的洪涝灾害分布图乙 波涝灾宙产生的危害始珠各圉 段的物碰咳命财尹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zk 旻致江河洪水泛 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 洪涝灾害的分布(1) 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 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 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 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 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 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 淹没农田、聚落等。
(2)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 等。
(4)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 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1. 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 过程。
2. 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 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 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如下图所示:[学法指导]1. 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2.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知识点二干旱灾害中国早火频次分布1 .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上壤缺水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六章 第三节 防灾减灾

(2) 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发生前: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发生时: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撤离。 发生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如洪灾过后要进行消毒,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3) 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 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回答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可双手抱头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避免摔倒或碰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需避开危险物,如电线杆,①正确;在高层建筑内,不
能乘电梯逃离,以防止电梯由于地震而损坏,困在电梯里,②错误;在教室里,可双
手抱头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③正确;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可避免摔倒或碰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台风来袭,往往带来大量降水,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台风
来袭前该岛需要重点防御的灾害有滑坡、泥石流,②③正确。台风不会引发地震,台
风会带来大量降水,不会出现沙尘暴,①④错误。
8. 该岛准备建设防御台风的“灾民安置点”,其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D )
2. 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D )
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
[解析] 我国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
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
[2023·锡山高中期末]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 气象与水文灾害练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地

气象与水文灾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俗话说水火无情,洪水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 D )A.冰雪融化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垮坝D.严寒的天气解析:洪水可能是由暴雨、冰雪融化引发特大地表径流溢出河道形成,也可能是冰凌堵塞河道、人为导致垮坝形成。
严寒的天气与洪水的关系不大。
2.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 D )①建筑物占据河道②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③大规模退田还湖④上游山区大量陡坡开荒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占据河道都会加剧洪灾。
3.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
图中显示的我国暴雨水灾严重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B )A.河网密布,径流量大B.地势低平,地形平坦C.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D.冬季积雪融水量大解析:洪涝形成是由于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排水不畅。
4.读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可推断( D )A.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B.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均匀的地区C.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D.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解析:读图可知,世界洪涝灾害在内陆地区也有较大比重,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不均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地区洪涝灾害并不严重。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较丰富区的河流,左图中甲是沙洲,右图是该沙洲面积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5~6题。
5.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 A )A.东北B.华北C.西北D.东南解析:由沙洲两次面积较小的时间分别是春季的3、4月和夏季的7、8月,可知该地一年有两次汛期,应为我国东北地区。
6.该河流在沙洲面积最小时,可能造成的灾害是( A ) A.洪涝B.干旱C.地震D.沙尘暴解析:沙洲面积最小则说明河流水位最高,可能产生洪涝灾害。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9:6.1气象灾害练习题

第一节气象灾害一、选择题1.下列气候区易发生洪涝的有(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②热带沙漠气候区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④热带季风气候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我国春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3.寒潮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北半球中高纬地区B.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D.日本和东南亚国家4.我国台风的生成地主要是( )A.西北大西洋海区B.北印度洋海区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南太平洋海区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回答5~6题。
5.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省区是( )A.河北、山西、河南B.辽宁、河南、江苏C.湖北、浙江、安徽D.安徽、河南、江苏6.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较重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7、8月份易产生雨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是2013年8月某日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据此回答7~8题。
7.该气象灾害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8.该日影响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寒潮C.洪涝D.台风2017年2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据此完成9~10题。
9.寒潮带来的危害有( )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③农作物冻害④病菌、害虫滋生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①④10.寒潮天气有利于( )①污染物的扩散②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③羽绒服销量增加④生活用电、用气量减少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③④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
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年2月20~24日的预报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海域最有可能形成台风(飓风)的是()
A[A位于低纬度太平洋海域,易形成台风;B地位于赤道附近,C、D两地纬度较高,都不易形成台风。
]
读下图,回答2~3题。
湖北枣阳某农民查看因干旱绝收的玉米
2.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泥石流B.风暴潮
C.干旱D.盐渍化
3.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毁坏农作物
2.C
3.B[第2题,据图中可知,该灾害是旱灾,致灾因子是干旱。
第3题,旱灾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 4.寒潮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北半球中高纬地区B.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D.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A[寒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6.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5.A
6.B[第5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
]
7.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题,从分布特点和频率大小可判断出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常发季节为夏、秋季节。
第(2)题,考查的是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热带气旋形成以后,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从而影响大陆东岸。
第(3)题,据图可判断出这个气象灾害分布比较广泛,某些区域是多发区,且比较频繁。
[答案](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等级过关练]
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 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读图完成8~9题。
8.此次旱灾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9.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8.C9.B[第8题,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由
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和四川南部,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
旱灾属渐发性灾害。
第9题,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
]
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台风影响
C.夏季风不稳定D.河流季节变化大
11.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小B.受高气压带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D.工业用水增大
10.C11.B[第10题,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
第11题,①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份,主要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伏旱。
] 2017年第19号强热带风暴“尼格”的中心10月3日5时位于我国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大约71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 m/s),中心最低气压为965hPa。
受其影响,中国(福州)首届游艇展水上项目暂定取消。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尼格”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13.读下图,台风“尼格”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12.A13.B[第12题,影响我国的台风发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中北部洋面,根据其经纬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13题,台风运动路径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台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它可能会向西、西北、北等方向移动,影响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再根据对台湾、福建的影响即可判断该台风的路径。
根据台风“尼格”影响地区,可判断其路径为西北路径②,故B 正确。
]
14.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
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