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涤纶套脱出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涤纶套脱出原因分析
作者:于涛马宝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65-02
带涤纶套导管是肾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重要的通路,是进行肾透析治疗的必要条件。

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 TCC)作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维持长期透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增加,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差、管腔狭窄及脆性增加,自体内瘘建立越发困难。

因此,TCC使用比例逐渐增加。

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81%的患者用导管开始透析,19%的将TCC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2008年DOPPSIII研究结果显示在英国和加拿大使用TCC透析患者达30%以上。

国内在9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TCC,近几年所占比例增加较快。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者增加明显,目前已达8万人左右,应用于腹膜透析的腹透导管有:Tenckhoff直管、Tenckhoff卷曲管、鹅颈直管、鹅颈卷曲管,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一种管明显优于另一种管。

带涤纶套导管涤纶套距皮肤隧道口2-3厘米,能与组织反应融合,可使导管位置固定、不漏血液、不易感染。

涤纶套脱出外露对肾透析患者造成的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脓毒血症血栓性静脉炎、心内膜炎、转移性感染及导管完全脱出影响甚大,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

总结临床工作中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涤纶套脱出原因分析如下:
1.手术中进行隧道扩张时扩张过度,致涤纶套与组织间隙过大,引起组织融合反应小,导致导管固定不牢。

2.导管出口处感染,破坏了涤纶套与组织的结合。

3.患者营养状况变差或者部分患者停用激素后均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减少,涤纶套与出口处距离缩短,涤纶套外露。

4.隧道过短,导管本身的弹力将涤纶套顶向出口处。

5.心脏、大血管搏动使导管受力外移,涤纶套及导管脱出。

6.衣服或透析装置牵拉导致导管及涤纶套脱出。

7.患者一般情况差,涤纶套与组织融合反应差,不能牢固固定,易脱出。

8.缝线固定不牢固或早期脱落、拆线,减少了涤纶套与皮下组织融合反应时间,不能牢固结合。

如果只固定了导管蝴蝶翼,没有隧道固定出口处导管,导管活动范围大,影响与组织融合。

9.有时导管流量不足,护士调整导管位置,提拉旋转导管,破坏了涤纶套与皮下组织的结合,易于脱出。

10.涤纶套与组织不融合。

11.个别不配合治疗患者破坏导管。

分析以上常见涤纶套脱出外露原因,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引以为戒,注意细节,预防此并发症出现,延长带涤纶套导管使用寿命。

今后在涤纶套导管材质、固定方法、固定时间、应用超
声技术判断涤纶套与组织融合情况等方面需继续探索,争取为肾透析患者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长期导管,提高肾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第16章.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717-721
[2]余学清.腹膜透析的现状与发展.2006年南京连续性血液净化学术论坛,2006,南京,264.
[3]Watorek E,Golebiowski T,Letachowicz K,et al.Ballon angioplasty for disruption of tunneled dialysis catheter fibrin sheath[J].J Vasc Access,2012,13(1):111-114.
[4]中國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49-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