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9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请写出上述元素k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b、e、j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
(4)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
请写出k、l的互化物的电子式,它是由键形成的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Ⅷ族;(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3)Cl>Al>Mg; Cl>Mg >Al;
(4)Al(OH)
3+OH-=AlO
2
-+2H
2
O;(5); 极性;共价。
【解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2)元素k是Br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3)b、e、j三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电负性就越大,所以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Al>Mg;元素的电负性越大,电离能就越大,所以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Mg>Al;(4)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是Al(OH)
3+OH-=AlO
2
-+2H
2
O;(5)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
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
k、l的互化物的电子式是;它是由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电负性、电离能的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物质的结构。
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
A.甲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ⅤA族
B.原子半径:甲>乙
C.单质的氧化性:丙>乙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丁>丙>乙
【答案】AB
【解析】根据“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确定甲为氮元素,再结合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乙为氧元素、丙为硫元素、丁为氯元素。
C项单质的氧化性是乙>丙,错误;D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乙>丁>丙,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
3.(8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的电子式为________,在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个σ键和
________个π键。
(3)磷、氮、氧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比较:(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磷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②N
2
分子中N—N键的键长________白磷分子中P—P键的键长。
(4)氮元素的氢化物(NH
3
)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请阐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2)(1分), 1(1分),2(1分)
(3)①大于(1分)②小于(1分)(4)氨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使其沸点升高而容易液化(2分)
【解析】(1)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氮气分子中存在N≡N,电子式为。
三键中1个σ键、2 个π键;
(3)①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②键能越大,键长越短,N≡N键的键能远大于P-P键的键能,所以N
2
分子中氮氮键的键长小于白磷分子中P—P键的键长。
(4)氨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使其沸点升高而容易液化。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离能、键能与键长关系、化学键与氢键等
4.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物质WY
2、W
3
X
4
、WZ
4
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
4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是N;Y是O;Z是Cl;W是Si;T是Ge。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X、Z、Y。
错误;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
物NH
4NO
3
中既有共价键也有离子键,错误;C.物质WY
2
、W
3
X
4
都是共价化合物,均有熔点高、
硬度大的特性,而WZ
4
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无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错误;D.T元素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由于T最外层有4
个电子,所以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
4
,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的性质、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的知识。
5.(14分)(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FeO NiO (填“<”或“>”);
②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如下图,则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
比为;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
(3)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巨磁电阻效应(CMR效应)研究方面的成就。
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所示,以A原
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等时,这种化合物
具有CMR效应。
①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
②已知La为+3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A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La
1
-
x A x MnO3(x<0.1),此时一部分锰转变为+4价。
导致材料在某一温度附近有反铁磁—铁磁、铁磁
—顺磁及金属—半导体的转变,则La
1-x A x MnO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
B.氧的第一电离能比氮的第一电离能大
C.锰的电负性为1.59,Cr的电负性为1.66,说明锰的金属性比铬强
D.铬的堆积方式与钾相同,则其堆积方式如图所示
【答案】(1)①<②4:3 (2) 3∶1金属键 (3) ①ABO
3
② (1-x)∶x ③ AC
【解析】(1)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
②该晶胞中顶点上含有的原子数=×8=1,面心上含有的原子数=×6=3,所以一个晶胞中含
有4个原子;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分别是8个和6个,所以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
的配位数之比是4:3。
(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N(Cu)=6×=3,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N(Au)=8×=1,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3:1,为金属晶体,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金
属键。
(3)①由图1可知,晶胞中A位于顶点,晶胞中含有A为8×=1个,B位于晶胞的体心,含
有1个,O位于面心,晶胞中含有O的个数为6×=3,则化学式为ABO
3。
②设La
1-x A
x
MnO
3
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和n,则有3(1−x)+2x+3m+4n=6、
m+n=1,解之得m=1-x,n=x,则La
1-x A
x
MnO
3
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x)∶x。
③A、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故A正确;B、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因此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B错误;C、元素的电负性越强,金属性越弱,故C正确;D、图中堆积方式为镁型,故
D错误,故答案为:A C。
【考点】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晶体性质、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应用以及化学键判断等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画出“c”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3)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大小顺序的柱形图如上,其中序列“1”代表(填字母)。
(4)b、c、d、e、f的氢化物的沸点(℃)直角坐标图如右,序列“5”氢化物的化学式
为:;序列“1”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Ⅷ族;(2)[He]2s22p2(3)m(4)CH
4
;
【解析】(1)根据给出的元素周期表可确定元素“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Ⅷ族。
(2)“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
该元素是C。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He]2s22p2。
(3)第
三周期8种元素有Na、Mg、Al、Si、P、S、Cl、Ar。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
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金属单质的熔点就越低。
元素的非金属
性越强,其单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其中序列“1”的熔点最低,代表的是Ar。
字母代号为m.(4)b、c、d、e、f分别是Li、C、N、O、F。
在这些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LiH是离子晶体,其余的都是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结合,断裂较难,所以沸点最高,而在其余的氢化物中,由于
HF、H
2O、NH
3
的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所以沸点高于同主族其它元素形成的氢化物
的沸点。
而CH
4
则符合一般的规律。
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沸点就
越高。
由于CH
4
式量最小,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所以沸点最低。
序列“5”氢化物的化学式
为:CH
4
;序列“1”氢化物的LiH,其电子式为:。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7.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A
【解析】A、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或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正确;B、第二周期元素F无正价,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错误;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如钠、镁、铝的失电子能力是逐渐减
弱的,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8.Ⅰ.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四种微粒: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CH
3+、CH
3
-、CH
3
-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它们的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中CH
3
+中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三个键角相等,则键角应是
________。
(2)叠氮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N
3
-叫做叠氮离子,请写出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含有与
N
3
-的电子数相同的粒子的化学式(3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H
2O NH
3
NH
4
+OH-
(2)Al3++3NH
3+3H
2
O=Al(OH)
3
↓+3NH
4
+或Mg2++2NH
3
+2H
2
O=Mg(OH)
2
↓+2NH
4
+
(2)CO
2N
2
O BeF
2
【解析】Ⅰ.以Ne为基本出发点,依题意找出等电子微粒解答。
Ⅱ.(1)由电子式书写规则写出电子式,(2)利用等电子原理找出符合题意的物质。
9.各电子层排布电子的总数遵循以下规则:①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
③原子次外层电子数≤18。
决定这3条规律的电子排布规则是()。
A.能量最低原则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
D.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答案】D
【解析】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由每层n个轨道和每个轨道上最多容纳2个
电子决定,而排列先后顺序由能量最低原则决定,所以D项正确。
10.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C1s22s22p2
B.O2-1s22s22p6
C.Cr 1s22s22p63s23p63d44s2
D.Al3+1s22s22p6
【答案】C
【解析】本题C选项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的特例,正确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答案】B
【解析】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是铁失去了电子,A错;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跃迁,B正确;金属导线可以导电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C错;卫生丸久置后消失是分子的运动,D错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
B.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
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
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原子有的处于基态,有的处于激发态,A选项错误;同一种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若原子种类不同,则不一定如此,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容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或基态,能量降低。
激发态原子若要失去电子,仍必须再吸收能量,失去电子难易程度需根据原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激发态原子易失去电子,有的激发态原子难失去电子,故D错误。
13.不同元素的原子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所以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的概念。
14. Y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Y元素与M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该物质能溶于水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A.硫化钾B.硫化钠C.氯化钠D.氧化铝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则Y最高正价为+6,Y为S 元素,再由Y元素与M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且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推出M为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可能K元素,该化合物为K
2
S,故选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5. 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
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
2O(冷)=Z(OH)
2
+H
2
↑;
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为:M-2e-=M2+;
④Y可以溶于稀H
2SO
4
中,M不能被H
2
SO
4
氧化,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 B.N<M<Y<X<Z
C.N<M<X<Y<Z D.X<Z<N<M<Y
【答案】B
【解析】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可根据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较活泼以及金属活动顺序表等,以此解答该题;①水溶液中:X+Y2+=X2++Y,可
知活泼性为X>Y;②Z+2H
2O(冷水)=Z(OH)
2
+H
2
↑,说明Z为活泼性很强的金属,而其它
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说明其它金属与水不反应,则Z最活泼;③M、N为电极,与N盐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M-2e-=M2+,说明M为负极,活泼性为M>N;④Y可以溶于稀硫酸,M不被稀
硫酸氧化,说明活泼性Y>M,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N<M<Y<X<Z,选B。
【考点】考查金属的活泼性的比较。
1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目前也发现有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在周期
表中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据此请回答:
(1)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反应Be
2C+4H
2
O=2Be(OH)
2
+CH
4
↑,则Al
4
C
3
遇足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证实,BeCl
2
是共价化合物,可以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该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BeCl
2
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Li
2O(1分)Li
3
N(1分)(2)Al
4
C
3
+4OH-+4H
2
O=4AlO
2
-+3CH
4
↑(2分)
(3)将BeCl
2加热到熔融状态,不能导电,证明BeCl
2
是共价化合物(2分)
(2分)
【解析】(1)Li和Mg处于对角线位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氮化镁。
所以锂在空气中
燃烧,除生成Li
2O 外,也生成微量的Li
3
N。
(2)Be
2C、Al
4
C
3
均属于金属碳化物,根据反应Be
2
C+4H
2
O=2Be(OH)
2
+CH
4
↑可知,与水反应
时相当于是水解反应,所以Al
4C
3
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和C3H12,即该化合物是甲烷。
由于氢氧
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中。
因此Al
4C
3
遇足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4
C
3
+4OH-+4H
2O=4AlO
2
-+3CH
4
↑。
(3)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而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据此可以判断是含有离子键,还是含有共价键。
所以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BeCl
2是共价化合物,则正确实验方法是将BeCl
2
加热到熔融状态,不能导电,证明BeCl
2
是共价
化合物。
由于Be和Cl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则用电子式表示BeCl
2
的形成过程为。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子式书写以及判断化学键实验探究等
17.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K+1s22s22p63s23p6B.As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C.N3-1s22s22p6D.Cr 1s22s22p63s23p63d44s2
【答案】D
【解析】根据半充满原理,D选择中1s22s22p63s23p63d54s1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8.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Y、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在同一周期
C.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XZ
4
属于共价化合物
【答案】D
【解析】3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应为18,Y、Z分别得到
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应分别为F、Cl,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应为C元素,
A.原子半径应为Cl>C>F,故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X和Z分别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和
第三周期,故B错误;C.非金属性C<F,氢化物的稳定性:C<F,故C错误;D.XZ
4
为
CCl
4
,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
19.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1molW的单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B. X与Z形成XZ
2
时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0.3molCu分别与足量HYO
3和H
2
ZO
4
的稀溶液均能反应产生0.2mol气体
D.Y的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的产物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知,X、Y、Z、W分别是第ⅣA族、ⅤA族、ⅥA族和ⅦA族
元素。
其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所以Z是S元素,所以X就是碳元素,Y是氮元素,W是氯元素。
A不正确,例如氯气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转移1个电子;B中形成的化合物是CS
2
,其
结构与CO
2
相似,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铜与稀硫酸不反应,C不正确;D不
正确,因为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
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
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
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物质
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20.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应该将
该溶液换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中,由于铜会溶于稀硝酸,故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应该改用稀盐酸,故B错误;C中,因为钠的金属性很强,能够与水反应,故不能直接采用置换
反应的方法来比较,要采用分别与水反应来比较,故C错误;D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的设计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设计,该考查的形式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难
度中等。
21.已知E与G反应生成L和M,且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用它们
的结构式表示反应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E G L M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L分子中有共价键
C.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M化学性质很活泼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断出E为氨气,G为氟气,L为氟化氢,M为氮气,所以G是最活泼的
非金属单质,故A正确;L分子中有共价键,故B正确;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正确;M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考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采用的形式比较新颖,该题难度适中。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答案】C
【解析】A、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故错;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电子,故错;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一样多,故错;故选C。
【考点】能级原子轨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能级和原子轨道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3.不能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
A.2s B.5f C.2d D.3p
x
【答案】C
【解析】根据能层和能级的含义可知,L层中只有s、p两个能级,选项C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能层、能级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
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记住即可。
2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答案】B
【解析】A不正确,例如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C不正确,大部分元素都含有同位素,其中中子
数是不同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选
项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化学键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
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
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5.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C、F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4个;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3个。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 E 。
(2)A、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与F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5)用电子式表示B和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 P (2)Al(OH)
3+OH-=AlO
2
-+2H
2
O(3)Al
2
O
3
+2NaOH= 2NaAlO
2
+2H
2
O
(4) [Ar]3d104s24p5
(5)2Mg2++Mg2+Mg2+
【解析】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是酸
碱的中和反应,那么C只能是具备两性的Al(OH)
3
,A为Na;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
层少4个,所以D为Si;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3个,则E为P,故F只能为Cl。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点评: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中应注意积累掌握短周期元素的结构
与性质。
26.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④>③>②>①B.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S、P、N、F。
A不正确,原子半径应
该是②>①>③>④;由于氮元素和P元素的2p轨道和3p轨道电子分别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
性强,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氧元素和S元素的,所以选项B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则C中电负性应该是④>③>①>②,C错误;F是正确的非金属元素,没有正价,D不正确,
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
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
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以及正确识别核外电子的排布式,
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2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部分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d3+的未成对电子数为个;
(2)请比较e、f、g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
(3)请写出h元素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4)ea
3
分子的电子式是,其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分子中e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答案】(每空2分)(1) 5 (2) F>N>O (3)
(4)(每空1分),三角锥, sp3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是H,b是Mg,c是K,d是Fe,e是N,f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