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单片机-智能注油系统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智能注油系统设计与实现
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0级3班
姓名:
学号:201
指导教师:
2014 年 5 月23 日
智能注油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满足在生产线上对PVC手套自动注油,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动注油系统。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分布设计了各个模块的功能,主要分为:控制模块,PVC手套感应模块,油位感应模块,驱动模块,报警模块及定时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采用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中枢,采集和输出信号;PVC手套检测模块,采用红外线对射管(HD-DS25CM-3MM)对物体进行检测,然后传送信号给单片机;油位感应模块,采用液位传感器,对液位进行实时监测,当液位低于警戒线时,发出信号传送给单片机;驱动模块采用继电器对电磁铁通电;报警模块,当油位低于警戒线时,蜂鸣器报警,单片机停止工作。

定时模块:采用DS1302时钟芯片,可以控制注油器工作、停息周期,并由LCD1602液晶屏显示。

软件方面采用Keil uVision 进行C语言编程、调试,用protue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液位传感器红外线对射管自动注油
Intelligent oil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production line for PVC gloves automatic oiler ,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n automatic oiling system . In system design , using a modular design approach ,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is designed mai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module , PVC gloves sensor module, oil level sensor module, driver module, alarm module and timing control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uses STC89C51 microcontroller for the control center, acquisition and output signals ; PVC gloves detection module , using infrared beam tube (HD-DS25CM-3MM) for object detection, and then send a signal to the microcontroller ; oil level sensor module , using liquid sensors,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level , when the level is below the warning line , a signal is sent to the microcontroller ; driver module using the relay to the solenoid is energized ; alarm module , when the oil level is below the warning line , the buzzer alarm, SCM to stop working. Timing module : using DS1302 clock chip , you can control the oiler work , stop the cycle by LCD1602 LCD display . Software using Keil uVision b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bugging, conducted by protues simulation software .
【Key words】STC89C51 SCM level sensor infrared beam pipe automatic oiler
目录
1引言 (1)
1.1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
2智能注油系统设计方案 (2)
2.1注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2.2设计方案概述 (2)
2.3控制器的选择 (4)
2.4手套检测模块的选择 (5)
2.5定时、显示模块的选择 (5)
2.5.1定时模块 (5)
2.5.2显示模块 (5)
2.6驱动模块 (6)
2.7液位检测模块 (6)
2.8总体方案确定 (6)
3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7)
3.1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7)
3.1.1单片机晶振的选择 (7)
3.1.2单片机复位电路 (7)
3.2定时模块电路设计 (7)
3.3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8)
3.4驱动模块电路设计 (10)
3.5手套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11)
3.6液位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11)
4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22)
4.1主程序的设计 (133)
4.2时钟程序的设计 (13)
4.3显示程序的设计 (14)
4.4手套检测程序设计 (14)
4.5液位检测程序设计 (15)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参考文献 (166)
附录1硬件原理图: (19)
附录2部分源程序: (14)
1 引言
1.1 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益的更新及发展,无论是在化工、冶金、汽车等重工业,还是印刷、纺织等轻工业,都离不开机械设备。

为了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就需要定期做好维护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涂抹润滑油。

然而有些注油空间狭窄而又需要频繁注油,或者属于危险区域,不宜人工操作,这就促使了对智能注油系统的研究与发明。

智能注油系统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减少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危险区域的人为作业,减少了人身伤害,对轻、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注油器的种类已有很多种,如高压注油器,林肯注油器,自动注油器,脚踏注油器,电动注油器等等,种类不同,所涉及的领域、功能也不尽相同。

在国外,美国为注油系统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其中Pulsarlube智能润滑系统作为多点数码加脂器,当设备检测到压力达到28bar时,注油器进行工作。

所要注射的油脂被预先设置好数量和时间频率,然后被高压驱动传输。

代替人工,安全可靠,循环使用,经济环保。

当前国内的技术与国外还是有些差距,来自台湾的易力润所设计的操作技术与解决办法是最先进、也是最简易可靠的。

整个系统完全独立,其润滑周期可以自由设定,被精确的控制在每个月份,完全自动给设备上油,是国内各研究机构及企业学习、追求的榜样。

1.3 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课题要求设计一套PVC手套生产线,对手套进行自动注油的系统,实现对整条手套生产线自动润滑的目的。

课题中,选取89C51单片机作为中枢控制器,选取红外线对射管(HD-DS25CM-3MM)对PVC手套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物体时输出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驱动继电器对电磁铁通电;选取油位传感器对液位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液位在警戒线以下时,输出信号给单片机,控制蜂鸣器报警,并停止注油;选取DS1302时钟芯片、1602液晶模块分别用作定时功能和显示功能,这样可以控制注油系统的工作和休息周期,防止机器过度工作,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2 智能注油系统设计方案
2.1 注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注油器由若干个注油泵、油箱及传动部分组成。

1.注油泵
注油器的主体为注油泵。

注油泵通过螺丝母与箱体成为一体,利用杠杆原理推动注油泵工作。

当注油泵开始工作时,凸轮偏心距变小,柱塞往下移动,这样柱塞套内就形成真空状态。

此时由于产生了气压差,润滑油就会被吸入吸油管,在经过泵体进入滴管中,这时视油罩内也是真空状态,利用此真空状态,油从滴油管中吸出,然后又从视油罩重新进入泵体。

当偏心距变大时,柱塞向上运动,此时润滑油通过注油阀,将油滴滴在各个润滑点。

根据柱塞直径和柱塞行程的不同有:中压(16MPa)、高压(32MPa)、超高压(40、63、100MPa)三大类注油泵。

注油泵与相应的油箱及传动部份可组合成中压、高压、超高压三大类注油器。

2.油箱
油箱作为存储润滑油的主要部件,是每台注油器必不可少的。

油箱内的凸轮带动注油泵工作,凸轮轴的规格参数不尽相同,主要由凸轮的数目决定。

3.传动部份
传动部份主要分为两大类:I、由主机带动;II、单独传动。

I、由主机带动的注油器有三种标准型式:
(1)ZL型:联轴器型,由主机通过超越离合联轴器传动工作
(2)ZB型:摆杆型,由主机带动摆杆传动工作
(3)ZJ型:键联接型,凸轮轴头部带有平键,由主机直接传动工作
II、单独传动的注油器有ZD型:
由电动机通过下方减速器的二级传动带动凸轮轴转动。

若双联注油器,则两油箱凸轮轴之间有联轴节,带动两凸轮轴同步转动,从而使两油箱上方的注油泵每两同步运行,而油箱侧面的摇手只备在需要手动时使用。

2.2设计方案概述
课题要求设计一套PVC手套生产线上对手模进行自动注油的系统,实现对整条手套生产线自动润滑的目的。

利用光电传感器,根据设定的时间,对自动生产线上的PVC手模是否到达位置进行自动检测,到达位置后,给一个信号,驱动继电器对电磁铁通电,电磁铁推动油阀进行注油。

当油箱油位达到最低限度时,驱动蜂鸣器进行报警同时切断注油电路。

对油位能够进行指示。

如图2-1为总体方案结构框图:
图2-1 设计方案流程图图2-2为智能注油系统的流程图:
图2-2 智能注油系统的流程图
2.3 控制器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STC89C51RC单片机作为控制中枢。

这种单片机具有较强的算术运算能力,而且程序编写灵活,自由度大。

STC系列单片机为国内自主创新研发,成本低,更加经济,再加上功耗低、体积小等特点,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方案二:STC10F04单片机,带有非易失性Flash程序存储器。

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微处理芯片,运算处理速度要比C51更快,但是功耗较C51要高一些,成本也要比51单片机更高。

STC89C51主要性能:
1.增强型的89C51单片机,六个和十二个机器周期可以自行选择,传统C51单片机被其完全兼容。

2.工作电压:
3.4V-5.5V(5V 单片机)/2.0V-3.8V(3V 单片机)
3.工作频率范围:0-35 MHz
4.工作温度范围:0-75℃/-40 - +85℃
5.EEPROM 功能
6.硬件看门狗(WDT);
7.有2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
8.用户应用程序空间12K/10K/8K/6K/4K/2K字节
10.时钟源:外部高精度晶体/ 时钟,内部R/C 振荡器。

11.STC89C516AD具有ADC功能。

2.4手套检测模块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工业级的光电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普遍用于自动流水线,自动开关门(如电梯)等工业场所。

这种传感器使用方便,输出量为开关量,无需外加其它硬件电路,而且型号较多,适用于很多场所。

缺点是价格较贵。

方案二:采用微型红外对射管
红外线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能量比较集中。

当对射管之间没有物体遮挡时,发射管发射红外到接收管上,接收管此时信号发出。

当有物体遮挡时,接收管无动作。

综上所述,选取方案二,使用红外线对射管。

2.5定时、显示模块的选择
2.5.1定时模块
方案一:采用专用时钟芯片。

现在市面上的时钟芯片有很多,各个时钟芯片的应用也比较成,如DS1302、DS1307等。

它们的优势是可以独立使用,直接与单片机的外围相连接,并且有自己的时钟晶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当单片机在运行程序,意外发生死机或断电的状况时,对时钟电路的影响较小。

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单片机的IO口,也消耗了单片机的运行时间。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内置时钟振荡及定时器构件时钟平台。

这种案直接利用了单片机的内置定时器,时钟功能通过对定时器的控制来实现。

这种方案无需外围硬件电路,定时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主要缺点是当单片机断电或者死机时,需要人工重新设定才能恢复正常使用,较为繁琐。

综上所诉,因为单片机的IO口足够,且系统对于时间的精度要求较高,故选用方案一。

2.5.2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LCD1602显示。

LCD1602是字符型液晶,对于字母和数字的显示较为方便,适合较为简单的系统显示。

LCD1602液晶显示器有点颇多,可以简单明了的显示系统时间,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

其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低功耗的系统当中。

方案二:采用12864液晶显示。

LCD12864液晶显示信息量大,这类液晶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汉字,不仅仅限于字母数字的显示。

但对于较简单的系统显示,其成本较高,利用率相对较低。

相当来说程序和电路都复杂些。

而且12864是串口通信,而1602为并口传输,相对12864更快一些。

方案三:采用数码管显示
数码管显示内容单一,只能显示数字或者字母,亮度显示较高,成本低。

但是会占用单片机很多的IO口,还需要外接驱动电路,如CD4511等。

综上所诉,因本设计对时钟显示较高,且不需要汉子显示,故采用方案一。

2.6驱动模块
选取UNL2003驱动5V继电器对电磁铁通电,由继电器控制注油器工作。

UNL2003为高电平驱动,需要加上拉电阻2K,一个UNL2003芯片可以驱动多个继电器,即同时控制多路注油器。

2.7液位检测模块
方案一:浮球液位开关
浮球液位开关作为一种检测液位的器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不仅不需要外接电源,更不需要外设硬件电路,而且还具有使用寿命长、体积小、质量好等优点。

浮球液位开关对于液体的性质、温度、压力都没有苛刻要求,只要材质选取正确即可。

在水处理工业,食品加工业造船工业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方案二:红外式液位开关
红外式液位开关相比浮球开关体积更小,所用空间也更小,不仅安装流程简单,而且可以放置成各种方向,上、下、斜上、斜下均可;红外液位开关精度在±0.5mm 之内,而现有浮球开关精度为±3.0mm,相比之下,红外液位开关更加精确可靠。

而机械结构方面,红外开关为一个固定整体,无开关摩擦,避免了浮球开关造成的卡死现象。

综上所述,虽然红外式液位开关相比浮子式液位开关优点很多,但是由于本课题所测液位为油位,对红外式液位开关影响比较大,故还是选用浮子式液位开关。

2.8 总体方案确定
根据对智能注油系统各个传感器方案的选择,采用STC89C51单片机为中枢控制器,主要实现对红外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检测信号的接收、运算处理,并通过编程实现定时、显示、报警功能。

红外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给单片机:当单片机接收到红外传感器信号时,控制继电器动作,驱动油泵注油;当单片机接收到液位传感器信号时,继电器关闭,停止注油,并且控制蜂鸣器报警。

另外采用时钟芯片DS1302通过单片机编程,设定所需工作周期,并由LCD1602液晶显示器显示出工作时间,在非工作周期内,注油器停止注油。

3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3.1.1单片机晶振的选择
晶振的选择:
当选取6MHz的晶振时,其工作的机器周期是2us。

当选取12MHz的晶振时,其工作的机器周期是1us, 执行速度为6MHz时的两倍。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选择了12MHz的晶振。

3.1.2单片机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电路分为自动复位和人工复位,为了安全可靠,选取了手动复位与人工复位相结合的方案,其电路图如图3-1-1所示:
图3-1-1 单片机复位电路图
3.2定时模块电路设计
定时模块采用DS1302作为时钟电路,DS1302的性能特性:
1、工作原理
DS1302 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时钟芯片,它可以精确到每年、每月、每日,甚至是每分每秒,工作电压为2.5V~5.5V。

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

DS1302内部有一个31×8的用于临时性存放数据的RAM寄存器。

DS1302是DS1202的升级产品,与DS1202兼容,但增加了主电源/后备电源双电源引脚,同时提供了对后备电源进行涓细电流充电的能力。

2、结构
在DS1302的八个引脚中,其中VCC2为主电源引脚,VCC1为后备电源引脚。

后备电源设计的目的是当主电源意外关闭时,可以维持时钟继续运行。

供电方式的自
动选择如下:当VCC2电压大于VCC1时,由VCC2供电;当VCC1电压大于VCC2时,由VCC1供电。

X1和X2为振荡电路引脚,需要外接晶振32K赫兹左右。

RST引脚为复位引脚,此引脚实现两种功能,一是允许将数据输入寄存器,二是终止数据传送。

当RST引脚为高电平时,芯片被复位,数据初始化。

当RST引脚为低电平时,I/O引脚转化为高阻态,数据传送终止。

SCLK引脚为时钟输入端。

DS1302的引脚电路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 DS1302的引脚电路图
时钟电路软件仿真电路图如图3-2-2所示:
XTAL2
18
XTAL1
19
ALE
30
EA
31
PSEN
29
RST
9
P0.0/AD0
39
P0.1/AD1
38
P0.2/AD2
37
P0.3/AD3
36
P0.4/AD4
35
P0.5/AD5
34
P0.6/AD6
33
P0.7/AD7
32
P1.0
1
P1.1
2
P1.2
3
P1.3
4
P1.4
5
P1.5
6
P1.6
7
P1.7
8
P3.0/RXD
10
P3.1/TXD
11
P3.2/INT0
12
P3.3/INT1
13
P3.4/T0
14
P3.7/RD
17
P3.6/WR
16
P3.5/T1
15
P2.7/A15
28
P2.0/A8
21
P2.1/A9
22
P2.2/A10
23
P2.3/A11
24
P2.4/A12
25
P2.5/A13
26
P2.6/A14
27
U1
AT89C51
RST
5
SCLK
7
I/O
6
X1
2
X2
3
VCC1
8
VCC2
1
U4
DS1302
X3
CRYSTAL
BAT2
3.6V
图3-2-2时钟电路软件仿真电路图
3.3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显示模块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器,能够同时显示32个字符(即16列2行)。

1、LCD1602简介: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

它由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能很好地显示图形。

2、管脚功能:
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
第1脚:GND为电源地。

第2脚:VCC接5V电源正极。

第3脚:VL对比度调整引脚。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低电平分别代表选择数据寄存器和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引脚,高电平1时代表读,低电平0时代表写。

第6脚:EN端为使能端,高电平1时读取信息,跳变为低电平时执行指令。

第7~14脚:D0~D7各引脚分别为8位双向数据端。

15脚背光正极,16脚背光负极。

LCD1602引脚图如图3-3-1所示:
图3-3-1 LCD1602引脚图
特性:
1、3.3V或5V工作电压,对比度可调
2、内含复位电路
3、提供各种控制命令,如:清屏、字符闪烁、光标闪烁、显示移位等多种功能
4、有80字节显示数据存储器DDRAM
5、内建有192个5X7点阵的字型的字符发生器CGROM
6、8个可由用户自定义的5X7的字符发生器CGRAM
显示电路软件仿真电路图如图3-3-2所示:
1C 162C 153C 144C 135C 126C 117C
10
COM 9
图3-4 驱动电路软件仿真电路图
3.5手套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手套检测模块采用红外线对射管(HD-DS25CM-3MM),技术参数如下:
1.感应距离:25cm
2.感应方式:对射型(非透明物)
3.工作电压:DC 3.0 VDC - 5.5V DC
4.工作电流:10MA
5.输出方式:0V或5VNPN/PNP常开
6.输出电流:100mA(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
7.发射角度:直线(红外光)
8.接收角度:<10度
9.响应时间:2ms
10.工作温度:-25度60度
11.工作环境:室内(不防水)
12.外形尺寸:长2cm宽1cm高0.9cm
13.线长:15cm
红外线对射管接线图如图3-3-1所示:
图3-3-1 红外线对射管接线图
3.6液位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选取浮球开关作为液位检测模块,浮球开关的组成部分有磁簧开关和浮球,部分磁性材料内置于浮球中,封闭的塑料管内设有磁簧开关。

将浮球套在塑料管外,并用卡子限制住浮球的浮动范围,浮球开关固定在所需测量液位的容器内,当液位低于一定位置时,浮球会随着液位的下降而下降,当浮球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就会触动塑料管内的磁簧开关,从而产生与之对应的开关动作(一般当浮球浮于上端时,开关关断,当降低到下端,开关闭合)。

技术参数:
1、触点容量:70W
2、开关电压:DC 0~110V
3、开关电流:0.5A
4、绝缘电阻:>10Ω
5、触点电抗:<100m
6、工作温度:-10~60℃
7、工作压力:<0.6MPA
8、开关材料:PP
浮球液位开关实物图如图3-4-1、结构图如图3-4-2所示:
图3-4-1 浮球液位开关实物图3-4-2 浮球液位开关实物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在进行智能注油系统设计时,除了大量的硬件设计,传感器的选择外,还有好多工作,就是要根据每个硬件电路编写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程序。

将各个部分通过程序的编写组合到一起。

因此系统软件的设计在整个系统中也占有颇为重要的部分。

在单片机运行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型: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其中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数字滤波、标度变换等。

过程控制程序主要是使单片机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输出,以便控制生产。

对于本系统工作过程中,各传感器及定时电路均开始工作,每当有手套经过时,红外传感器会发出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继电器驱动注油器注油。

定时电路可以任意设定注油器工作周期、休息周期。

另外当浮球液位开关检测到油位过低时,发出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停止工作,同时蜂鸣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添加油料。

智能注油系统软件的设计包括主程序、时钟定时程序、显示程序、手套检测程
序和液位检测程序等,还需要对程序不断的调试修改,及软件仿真。

4.1 主程序的设计
智能注油系统的软件设计首先是各种初始化,然后使单片机采用查询方式,查询P2.4引脚是否接收到了红外传输信号。

接收到信号说明单片机已经检测到PVC手套,此时注油器就开始注油一次。

当单片机查询到P3.2引脚有中断信号时,说明油位已经过低,此时单片机控制注油器停止工作,同时蜂鸣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添加油料。

单片机引脚P1.0、P1.1、P1.2分别接时钟芯片引脚SCLK、I/O、RES以完成时钟电路;单片机引脚P0.0~P0.7接LCD1602的D0~D7引脚以完成显示电路。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 主程序流程图
4.2 时钟程序设计
单片机引脚P1.0、P1.1、P1.2分别接时钟芯片引脚SCLK、I/O、RES以完成时钟电路。

时钟芯片与单片机进行通信时,首先单片机向时钟芯片发送命令指令,此时最高位D7必须为高电平1,假如最高位为低电平,则禁止单片机写入,即为写保护状态。

当D6位为低电平时,采用时钟数据,当D6位为高电平时采用RAM数据;D5~D1
为输入或者输出的特定寄存器。

4.3 显示程序设计
系统选用LCD1602为显示器,单片机引脚P0.0~P0.7接LCD1602的D0~D7引脚以完成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程序见附录。

4.4 手套检测程序设计
手套检测所用传感器为红外线对射管(HD-DS25CM-3MM),发射管有两条引线,分别接正负极,接收管三条引线,分别为正负极两条,及信号线一条。

手套检测程序流程图如图4-4所示:
如图4-4 手套检测程序流程图
手套检测程序如下:
if(WZ==0){if(state11==1)le=1;
delay1ms(500);
le=0;
while(WZ==0);
displaymainpart();
display_Time();}
4.5液位检测程序设计
图4-5 液位检测流程图
液位检测程序如下:
while(~W){ nw=1;
delay1ms(5);
displaymainpart();
delay1ms(50);
LB=1;
}
结论
设计实物经过调试,工作正常。

系统通电后,首先设计出工作和停息时间。

在工作时间内,当红外对射管检测到手套经过时,继电器工作,指示灯发亮一次;当在停息时间内,不管有无手套经过,继电器均停止工作,指示灯一直熄灭。

当油位过低时,蜂鸣器报警,继电器停止工作,指示灯熄灭。

总体来说达到了所需要求。

但由于时间问题,和个人能力有限,智能注油系统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具体有一下几点:
(1)没有具体介绍红外对射管所涉及的原理,这在系统应用中也比较重要,有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注油系统的工作原理。

(2)对于时钟部分的定时功能,只能单纯的设定工作时间周期,和停息周期,周而复始,而不能规定具体工作日期。

(3)硬件布线可进一步优化,使得硬件系统外观更加简约;程序方便可进一步简化,提高单片机运行速度。

在制作只能注油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诸多细节。

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时候一个引脚的意外短路,就需要花上半天的时间来检测每一个焊点,每一根导线。

几句程序的错误,就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去调试。

通过对注油系统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制作,不仅积累了很多经验,巩固了专业课知识,做到了知行合一,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余永权,汪明慧.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 仉大志. 谈ALPHA电子注油器及其管理.《世界海运》2013年第4期
[5] 宫宇龙,周瑞涛,吕松. 基于HYDSIM的电控气缸注油器设计与仿真.《起重运输机械》2012年第9期
[6] 陈智君,吴丹雯. 电控注油器控制系统研发.《中国航海》2012年第2期
[7]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戴佳等.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9] 杨泽荣.基于MCS-51单片机的液晶1602显示设计.《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12期
[10] 王凯,马明涛.基于单片机的主动对射式红外报警系统.《商情》2011年第15期
[11] 胡学海主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2] 张洪润,蓝清华.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3] 范久臣.实时时钟芯片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
[14] 周正华.51单片机POV趣味制作详解[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15]侯伯亨,刘凯,顾新.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附录1硬件仿真图及实物图
XTAL218
XTAL1
19
ALE 30EA
31
PSEN 29RST
9
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
8
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
17
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2
AT89C51
SRCFILE=lcd2.c
D 714
D 613D 512D 411D 310D 29D 18D 07
E 6
R W 5R S 4V S S 1V D D 2V E E
3
LCD1
LM016L
23
4
56789
1
RP1
RESPACK-8
RST
5
SCLK 7I/O 6X12
X2
3
VCC18
VCC21U3
DS1302
X1
CRYSTAL
C1
33p
C2
33p
X2
CRYSTAL
下调
上调
设置10*8的排阻C3
1uF
R1
1k
BAT1
3.6V
Q1
2N5550
BUZ1
BUZZER
R3
1k
SW1
SW-SPST
RL1
G2R-1E-DC5
R4
100
D1
LED-BLUE
SW2
SW-SPST
1B 11C 162B 22C 153B 33C 144B 44C 135B 55C 126B 66C 117B
7
7C
10
COM 9U1
ULN200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