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息烽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
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10
B. 单质具有还原性
C. 是单原子分子
D. 电子数为10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可以知道该微粒含有10个电子,根据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析。
详解: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可以知道该微粒含有10个电子,常见的10电子微粒有Ne、F-、O2-、Na+、Mg2+等,所以不能确定该微粒属于原子、分子或离子,无法确定该粒子的性质,但是可以知道其电子数为10,D正确;正确选项D。
2.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 1s22s22p63s23p5
B. 1s22s22p3
C. 1s22s22p2
D. 1s22s22p63s23p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可知A为氯原子,B为氮原子,C为碳原子,D为硫原子,然后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由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可知A为氯原子,B为氮原子,C为碳原子,D为硫原子;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故四种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硫原子,所以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
B. 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
C. 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D. 配位键也具有方向性、饱和性
【答案】A
【解析】
A是错误的,例如水中氧原子形成2个H-O键,但氧原子的价电子是6个。
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4.下列表示式中错误的是( )
A. Na+的电子式:
B. Na+的结构示意图:
C. 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 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其离子符号,A中Na+的电子式:Na+,A错误;
B. Na的核电荷数为11,Na+和核外有10个电子,Na+的结构示意图:,B正确;
C. Na的核电荷数为11,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C正确;
D. Na的核电荷数为11,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 下列各组微粒中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 CH4、NH4+
B. H2S、HCl
C. CO2、N2O
D. CO32-、N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烷分子和铵根离子都含有5个原子,其价电子总数都是8,所以是等电子体,故A不选;B.硫化氢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氯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B选;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分子中都含有3个原子,其价电子总数是16,所以是等电子体,故C不选;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含有4个原子,其价电子数都是24,所以是等电子体,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等电子体的判断。
6.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
A. Mg、Ca、Ba
B. I、Br、Cl
C. O、S、Na
D. C、N、B
【答案】B
【解析】
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A项,Mg、Ca、Ba都是IIA族元素,Mg、Ca、B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项,I、Br、Cl都是
VIIA族元素,I、Br、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O和S都是VIA族元素,原子半径:,
Na和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O、S、N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项,C、N、B 都是第二周期元素,B、C、N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B项,答案选B。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 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D. 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A对。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C对。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构型有关,与键的极性无关,D错。
所以选D。
考点:化学键
点评:这类习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掌握化学键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8.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 )
①共价键的饱和性②S原子的电子排布③共价键的方向性④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有2个未成对电子,并且分布在相互垂直的3p x和3p y轨道中,当与两个H原子配对成键时,形成的两个共价键间夹角接近90°,这体现了共价
键的方向性,这是由轨道的伸展方向决定的。
故选D。
9.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 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 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 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位
【答案】C
【解析】
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说明不能电离出氯离子,因此氯离子是配体;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因此氨气也是配体,所以配位数是6,但中心原子的电荷数是4,选项A、D不正确,C正确;配位数是6,不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选项B不正确,答案选C。
10.根据科学人员探测,在海洋深处的沉积物中含有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有关其组成的两种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 它们之间以氢键结合在一起
C. 它们的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sp3—s
D. 它们的立体结构都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烷水合物中包含CH4、H2O两种分子;二者中心原子均以sp3杂化,CH4中形成4个sp3—sσ键,H2O中形成2个sp3—sσ键;CH4是正四面体形,H2O是V形,所以CH4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在可燃冰中,CH4和H2O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1.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
A. 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B. 惰性气体一般难发生反应
C. 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 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键参数的应用。
由于N2分子中存在三键,键能很大,破坏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稀有气体都为单原子分子,分子内部没有化学键;卤族元素从F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氢化物中的化学键键长逐渐变长,键能逐渐变小,所以稳定性逐渐减弱。
由于H-F键的键能大于H—O键,所以二者相比较,更容易生成HF。
1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3p能级上的电子数是3s能级上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
A. S
B. Al
C. Si
D. 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3p能级上的电子数是3s能级上的一半,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1,核电荷数为13,此元素是Al,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3.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个电子的结构。
则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 )
A. 7个
B. 9个
C. 19个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三硫化四磷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达到了 8 个电子的结构,P 元素可形成 3 个共价键, S元素可形成 2 个共价键,因此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
B。
考点:考查共价键判断
14.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 NH4Cl NH3↑+HCl↑
B. NH3+CO2+H2O=NH4HCO3
C. 2NaOH+Cl2=NaCl+NaClO+H2O
D. 2Na2O2+2CO2=2Na2CO3+O2
【答案】D
【解析】
依题意,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NH4Cl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NH3、CO2、H2O中都不含离子键,A、B选项错误;NaCl、NaClO、H2O都不含非极性共价键,C选项错误。
选项D中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二氧化碳中含有极性键,生成物碳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氧气中含有非极性键,D符合,答案选D。
15.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 )
A. 15
B. 33
C. 35
D. 5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15、33、35、51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是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3,所以4p轨道电子排布达到半充满的元素是33号元素As元素,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的判断
1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ZO2YO4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②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③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减小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 H2YO4 H3XO4,则非金属性:X<Y<Z,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①正确;
②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②正确;③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减小,③正确;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强,④错误。
答案选C。
考点:元素周期律
17.下列关于氦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 黑点密度大小,表示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少
C.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 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表示电子数目,故A错误;
B.小黑点密度大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故B正确;
C.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C错误;
D.电子云图反映电子在核外无规则运动时在某点出现的概率,不是对运动的描述,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注意:①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②小黑点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1个电子,也不代表出现次数,小黑点的疏密表示出现机会的多少,密则机会大,疏则机会小。
18. 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 1s22s22p4
B. 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2
D. 1s22s22p63s23p64s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负性越大,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电负性。
19.实验测得 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
由此可见,BeCl2属于
A. 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 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eCl2中Be-Cl键是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说明分子是对称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的中心重合,BeCl2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eCl2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键、分子极性判断。
20.X与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Y与Z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X、Y、Z的原子序数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答案】D
【解析】
分析: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处于同一周期,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利用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来分析原子序数的关系;
Z和Y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利用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第一电离能增大来解答。
详解: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处于同一周期,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由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序数为Y>X,
又Z和Y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原子序数为Z>Y,所以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为Z>Y>X,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半径比较等,明确微粒半径的比较是解答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21.①PH3的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②BeCl2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③CH4分子的构型为正四面体形,④CO2为直线形分子,⑤BF3分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⑥NF3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
下面对分子极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⑥为极性分子,②③④⑤为非极性分子
B. 只有④为非极性分子,其余为极性分子
C. 只有②⑤是极性分子,其余为非极性分子
D. 只有①③是非极性分子,其余是极性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非极性键只能由相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分子只能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
但在形成分子的时候,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当分子中的电子云能均匀分布的时候,分子则无极性,否则分子有极性。
【详解】非极性键只能由相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分子只能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
但在形成分子的时候,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当分子中的电子云能均匀分布的时候,分子则无极性,否则分子有极性。
④CO2分子为直线型,极性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③CH4为正四面体,故极性也可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②BeCl2分子构型为直线型分子,故极性可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⑤ BF3分子构型为三角形,极性抵消,故为非极性分子。
⑥NF3中由于N原子的孤对电子对F原子的排斥作用,使电子不能均匀分布,故为极性分子;
①PH3中P原子的孤对电子对H原子的排斥作用,使电子不能均匀分布,故为极性分子;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①⑥为极性分子,②③④⑤为非极性分子,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组成为AB 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形成共价键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存在孤电子对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22. 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
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 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 R都是非金属元素
D. 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中,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则p能级的电子数可能是2也可能是4,若为2,则R是第ⅣA族元素,若为4,则是第ⅥA族元素。
A、若R 是第ⅣA族元素Si,二氧化硅不溶于水,A错误;B、若R是S元素,则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4,B错误;C、无论是第ⅣA族还是第ⅥA族元素,前三周期中,二者都是非金属元素,C正确;D、若R是C元素,CO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判断
23.下列有关NH中的N—H配位键说法正确的是( )
A. N—H配位键不是化学键
B. N—H配位键属于共价键
C. N—H配位键跟其他三个N—H键之间的键长不同
D. N—H配位键的化学性质与其他N—H键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配位键是共价键的一种特例,应属于化学键。
在NH中虽然N—H配位键的形成过程与其他N—H共价键不同,但键长、键能及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结合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
24.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
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 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109°28′,A错误;B、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根据分子构型的判断,二者均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B正确;C、H3O+和PCl3不是等电子体,C错误;D、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空间结构相同,B3N3H6分子中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对等电子体的理解应用
25. 下列不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元素
A. 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B. 正负化合价
C. 化学键类型
D. 化合物溶解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电负性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A不符合题意;B.电负性能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
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B不符合题意;C.电负性能判断分子的极性和键型.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电负性不能确定化合物的溶解度,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负性判断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π键是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而形成的
B. 2个原子形成的多重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是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C. s电子与s电子间形成的键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间形成的键是π键
D. 共价键一定有原子轨道的重叠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子轨道以“头碰头”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σ键;以“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π键。
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面对称。
分子中所有的单键都是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叁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7. 下列各组微粒按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增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 Na、K、Rb
B. F、Cl、Br
C. Mg2+、Al2+、Zn2+
D. Cl-、Br-、I-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BC选项中各物质只有氧化性,BZQ;AD选项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满足半径逐渐增大;再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即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正确;D选项中原子氧化性是Cl>Br>I,所以离子还原性:Cl—<Br—<I—,D 正确,答案选A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应用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难度不大,本题基础性强,容易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
B. 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s键和2个p键
C. 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
D. 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碳碳单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的2倍;
B.单键中只有键,双键中有一个键和一个键,三键中有一个键和两个键;
C.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
D.铵根离子中存在四个N-H共价键,这四个共价键采用sp3杂化。
【详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轨道之间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p键的重叠程度要比以“头碰头”的方式形成s键的重叠程度小得多。
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的s键比p 键牢固,s键的键能大于p键,
A.乙烯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s键和一个p键,乙烷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s键,乙烯中C=C的键能应当大于乙烷中C-C的键能且小于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故A错误;
B.氮气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1个s键和2个p键,故B正确;
C.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N原子与O原子吸电子能力的差值小于C与O吸电子能力的差值,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小,故C错误;
D.在NH4+中参与成键的8个电子分布在原子最外层的4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中,4个N -H键的键能键长键角都相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通过物质的结构式,可以快速有效判断键的种类及数目;判断成键方式时,需要掌握: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2个π键,且σ键比π键稳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4分)
29.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
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
排列式为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
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答案】(1)N(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
试题分析:(1)A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应为ns2np3,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电子排布
式为:1s22s22p3,应为N元素;(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都与氩相同,离子核外都有18个电子,B元素质子数为18-1=17,阴离子为Cl-,含有Cl元
素,C元素质子数为18+1=19,阳离子为K+,含有K元素;(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轨
道为半充满,3d轨道电子数为5,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应为Fe
元素;(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基态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应为Cu元素。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等。
30.下面是A~G七种元素的电子排布
试由上述元素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回答:
(1)写出四种常见的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_____,
(2)写出三种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___________,
(3)写出由极性键构成的直线形的三原子分子__,
(4)写出由三原子以极性键构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三原子分子__,其电子式为___,
(5)写出一种由三个原子组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
(6)写出一种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
【答案】 (1). H2、N2、O2、Cl2 (2). HCl、CO、NO (3). HCN、CO2、N2O (4). H2O
(5). (6). NaOH (7). (8). Na2O2(9).
【解析】
【分析】
根据各原子的电子排布可推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Cl;
据以上几种元素,写出满足题中条件的各物质的化学式或电子式等。
【详解】根据各原子的电子排布可推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
为Cl,
(1)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四种分子分别为:H2、N2、O2、Cl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2、N2、O2、Cl2;
(2) 三种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分别为:HCl、CO、N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Cl、CO、NO;
(3)由极性键构成的直线形的三原子分子分别为HCN、CO2、N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CN、CO2、N2O。
(4)由三原子以极性键构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三原子分子是H2O,其电子式为;综上所
述,本题答案是:H2O,。
(5)由三个原子组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NaOH;其电子式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OH;。
(6)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Na2O2,其电子式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O2,。
3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完整周期元素的性质,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
(5)第二、三、四周期,原子最外电子层中p能级半充满的元素是________。
(6)已知某原子的各级电离能如下:I1=577 kJ·mol-1,I2=1 817 kJ·mol-1,I3=2 745 kJ·mol -1,I
=11 578 kJ·mol-1,则该原子在化合物中表现的化合价为________(填字母)。
4
A.+1 B.+2 C.+3 D.+4
【答案】 (1). Na (2). Ar (3). F (4). Cs (5). Cs (6). F (7). N、P、As (8). C
【解析】
【分析】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元素,其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得电子的元素,其电负性也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同一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的p层有3个电子,故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各级电离能逐渐变化,如果发生突变,说明再失去电子就比较难,据此可以推断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进而可推断其可能的化合价。
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第ⅡA族、第Ⅴ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Ⅰ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Ar。
(2)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故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电负性最小的为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 ,Cs。
(3)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故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s。
(4)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