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中高职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
是 提 高 教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总 抓 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等职业教育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 目的 的特点决定 了高职教 育科研 活动 的特殊性 ,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目的 的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 的开展 中,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的问题 : ( ) 一 高职院校的“ 不同于本科院校的“ 研” 研” 由于高职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 , 因此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除 了针对教育教学及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 , 根据 教育规律 , 寻求解 决办法 ,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深化改革外 ,还应体现面 向经济建设 领域 , 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人才或智力支持。 为 高职教育科研应定位 于三大方 向: 1 . 研究高职教育规律。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基本思想 , 应用理论 与实践 相结合的方法 , 对高 职教育的现状 、 特点 、 作用 、 发展趋势 , 以及 高职教育的管理模式 和运 行机制等理论和实践 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 究 ,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特点 的符合高等教育发 展规 律的高职教育教 学模式 。 2 . 研究高职教学规律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 , 教育教学 该如何 组织 , 课程体 系如何 建立 , 理论与实践教 学该怎样结合等 , 都需 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 去研究 、 去实践。 3石 究和开发应 用技术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 , - 开 新生产工艺流 程 的开 发 , 新技术 、 新设备 的推 广使用 , 的生产 技术服务观念 的提 出 新 等为高等职业教育提 出了更新更高 的要求 。高 职教育科研 工作应通过 对这些应用技术的研究 , 促使教学和生产更为 紧密 的联 系 , 防止理论 脱 离实际 , 提高教学人员 的实践能力 , 从而使学 院培养的人才更 适合生产
一
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 、 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 、 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的教育
形式 。 虽然 当前对于产学研结合教育仍没有一个确定的描述 ,但有一点 是可 以肯定的 : 产学研三方犹如支撑高职教育 巨鼎平衡的三足 , 对于高 职教育 的健康发展来说 , 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动摇高职教育的根基 , 并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快速发展。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内涵建i 巾离 职教胄科研工作开展硇基本原 则 殳
重庆科 创职 业 学院 田 丰
[ 摘 要] 教育科研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 , 高职 院校在 内涵式发展过程 中, 尤其是在 以质量求发展 的新的历史阶段 , 其现状和 特点决定 了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和加强教 育科研 工作 的同时, 始终遵循 其工作 开展 的四项基本原则。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科研工作 原则
、
高等职业院校应站在服务现代化全局 的高度 ,以产学研 的结合为 切入点 , 大力推动高等职业 院校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努 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的开展应 以服务社会为宗 旨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 培养生 产 、 建设 、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的重要使命 。1 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 了超过 0 10 3 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 2 0 0 0万人次 , 作 为 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 山” 高等职业教育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 出了重要 ,
高职教 育具 有高等教育 的三大功能 : 人才培养 , 学研究 , 科 服务社 会。 教育科研 , 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 以教育形 态为对象 , 以探索教 育规律为 目的的创造性 的认识活动 。它 已成为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 要 内容 , 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 , 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社会服务 的关键。 以教育科研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 引领 高职教 育发 展 , 应是高职 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 任务 。 在各大高职院校谋求 内涵发展 , 深化教学改 革 的新形势下 , 其教育科研活动 在不 断加强 与创新 的同时 , 仍应始终遵 循其工作开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 的开展应 以求实可行为基础 所谓求实可行是指研究 内容要有真实 的 、 的依据 , 成果 要 可靠 研究 有可 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 。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 的开展总是事 出有 因。任 何教 育科研 工作的开 展, 都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 出, 在继 承基 础上创 新的。高职教育从 事 理论研究 , 有其客观存在 的事 实根据 , 要 从事应用研 究 , 要有为其提供 可靠基础的理论依据 。同时 , 随着教育 工作 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 的认 新 识 、 的观念 还会对原有事实 和理 论提出新的挑 战, 新 所以 , 求实并不 是 僵化的 、 呆板的尊重事实 、 拘泥事实 , 还要在 已有理论 的指导下 , 敢于突 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 大胆尝试和 自主创新。 可行性原 则指研究本身应与 自身的主 、 客观条件相适应。 高职教 育 科研1 作作 为引领高职教育发展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一种探索 二 性、 创造性活动 , 总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 。 因此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在 开 展时应充分考虑 自身 的主客观因素 : 主观方面 , 在 要分析科研力 量的结 构、 各种人才的配置和研究人员 的素质 、 力、 能 对科研课题 的认识程 度 、 研究兴趣 等因素 ; 在客观上 , 要充分考虑科 研经 费 、 实验 设备 、 试验材 料、 情报资料 、 时间期 限和外部环境 、 国家政策 、 学术交流等因素。 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应根据高职学院 自身定位 和发展 来确定 , 合高职学院 的职业性 、 结 技能性 、 针对性来决 定科研项 目的内 容和特色。 二、 高职教 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应以提 高质量为 目的 教育部副部长 陈希在 2 l O O年 9月 1 t 3F的全 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 作会上强调 ,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 今后 1 年 , O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内涵建设 已进入到 了以质量求发展 的新 的历史阶段 。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高 ,离不开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 的改 革与创新 , 要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 教育科研是先导 。近年 来,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教育思想 , 教育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的变革 , 使我们逐 步认 识到 : 教育科研是 高等职业教育 的第 一推动力 ,
贡献 。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 院校重大的社会功能 ,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 建设 的要求。科研工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 是一项先 导性工作 , 要以服务社 会为宗 旨。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 ) 一 理论研究 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长期稳定 发展服务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应结 合高职教育 发展和改革实践 中出现的新问 题、 新情况 , 探索在教育思想 、 教育观念 、 才培养模式 、 人 专业建设 、 课程 优化 以及教学方法 等方面的改革 ,及时丰富高职教育的教育 、教学内 容 ,逐步推进 教学 改革 与建 没,为高职教育长期稳定 发展奠定 良 基 好
是 提 高 教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总 抓 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等职业教育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 目的 的特点决定 了高职教 育科研 活动 的特殊性 ,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目的 的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 的开展 中,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的问题 : ( ) 一 高职院校的“ 不同于本科院校的“ 研” 研” 由于高职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 , 因此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除 了针对教育教学及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 , 根据 教育规律 , 寻求解 决办法 ,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深化改革外 ,还应体现面 向经济建设 领域 , 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人才或智力支持。 为 高职教育科研应定位 于三大方 向: 1 . 研究高职教育规律。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基本思想 , 应用理论 与实践 相结合的方法 , 对高 职教育的现状 、 特点 、 作用 、 发展趋势 , 以及 高职教育的管理模式 和运 行机制等理论和实践 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 究 , 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特点 的符合高等教育发 展规 律的高职教育教 学模式 。 2 . 研究高职教学规律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 , 教育教学 该如何 组织 , 课程体 系如何 建立 , 理论与实践教 学该怎样结合等 , 都需 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 去研究 、 去实践。 3石 究和开发应 用技术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 , - 开 新生产工艺流 程 的开 发 , 新技术 、 新设备 的推 广使用 , 的生产 技术服务观念 的提 出 新 等为高等职业教育提 出了更新更高 的要求 。高 职教育科研 工作应通过 对这些应用技术的研究 , 促使教学和生产更为 紧密 的联 系 , 防止理论 脱 离实际 , 提高教学人员 的实践能力 , 从而使学 院培养的人才更 适合生产
一
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 、 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 、 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的教育
形式 。 虽然 当前对于产学研结合教育仍没有一个确定的描述 ,但有一点 是可 以肯定的 : 产学研三方犹如支撑高职教育 巨鼎平衡的三足 , 对于高 职教育 的健康发展来说 , 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动摇高职教育的根基 , 并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快速发展。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内涵建i 巾离 职教胄科研工作开展硇基本原 则 殳
重庆科 创职 业 学院 田 丰
[ 摘 要] 教育科研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 , 高职 院校在 内涵式发展过程 中, 尤其是在 以质量求发展 的新的历史阶段 , 其现状和 特点决定 了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和加强教 育科研 工作 的同时, 始终遵循 其工作 开展 的四项基本原则。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科研工作 原则
、
高等职业院校应站在服务现代化全局 的高度 ,以产学研 的结合为 切入点 , 大力推动高等职业 院校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努 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的开展应 以服务社会为宗 旨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 培养生 产 、 建设 、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的重要使命 。1 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 了超过 0 10 3 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 2 0 0 0万人次 , 作 为 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 山” 高等职业教育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 出了重要 ,
高职教 育具 有高等教育 的三大功能 : 人才培养 , 学研究 , 科 服务社 会。 教育科研 , 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 , 以教育形 态为对象 , 以探索教 育规律为 目的的创造性 的认识活动 。它 已成为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 要 内容 , 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 , 提升教学质量和加强社会服务 的关键。 以教育科研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 引领 高职教 育发 展 , 应是高职 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 任务 。 在各大高职院校谋求 内涵发展 , 深化教学改 革 的新形势下 , 其教育科研活动 在不 断加强 与创新 的同时 , 仍应始终遵 循其工作开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 的开展应 以求实可行为基础 所谓求实可行是指研究 内容要有真实 的 、 的依据 , 成果 要 可靠 研究 有可 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 。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 的开展总是事 出有 因。任 何教 育科研 工作的开 展, 都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 出, 在继 承基 础上创 新的。高职教育从 事 理论研究 , 有其客观存在 的事 实根据 , 要 从事应用研 究 , 要有为其提供 可靠基础的理论依据 。同时 , 随着教育 工作 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 的认 新 识 、 的观念 还会对原有事实 和理 论提出新的挑 战, 新 所以 , 求实并不 是 僵化的 、 呆板的尊重事实 、 拘泥事实 , 还要在 已有理论 的指导下 , 敢于突 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 大胆尝试和 自主创新。 可行性原 则指研究本身应与 自身的主 、 客观条件相适应。 高职教 育 科研1 作作 为引领高职教育发展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一种探索 二 性、 创造性活动 , 总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 。 因此 , 高职教育科研工作在 开 展时应充分考虑 自身 的主客观因素 : 主观方面 , 在 要分析科研力 量的结 构、 各种人才的配置和研究人员 的素质 、 力、 能 对科研课题 的认识程 度 、 研究兴趣 等因素 ; 在客观上 , 要充分考虑科 研经 费 、 实验 设备 、 试验材 料、 情报资料 、 时间期 限和外部环境 、 国家政策 、 学术交流等因素。 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应根据高职学院 自身定位 和发展 来确定 , 合高职学院 的职业性 、 结 技能性 、 针对性来决 定科研项 目的内 容和特色。 二、 高职教 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应以提 高质量为 目的 教育部副部长 陈希在 2 l O O年 9月 1 t 3F的全 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 作会上强调 ,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 , 今后 1 年 , O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内涵建设 已进入到 了以质量求发展 的新 的历史阶段 。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高 ,离不开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 的改 革与创新 , 要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 教育科研是先导 。近年 来,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教育思想 , 教育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 的变革 , 使我们逐 步认 识到 : 教育科研是 高等职业教育 的第 一推动力 ,
贡献 。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 院校重大的社会功能 ,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 建设 的要求。科研工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 是一项先 导性工作 , 要以服务社 会为宗 旨。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 ) 一 理论研究 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长期稳定 发展服务 高职教育科研 工作应结 合高职教育 发展和改革实践 中出现的新问 题、 新情况 , 探索在教育思想 、 教育观念 、 才培养模式 、 人 专业建设 、 课程 优化 以及教学方法 等方面的改革 ,及时丰富高职教育的教育 、教学内 容 ,逐步推进 教学 改革 与建 没,为高职教育长期稳定 发展奠定 良 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