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精编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教案

的操作,对图形的观察感知方面也应结合起来,在对重点内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
复习时应注意渗透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来建立知识体系。
学习目 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标 2、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 1、重点是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垂直与平行、角的含义。 点 2、难点是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圆规。
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直尺、三角板、圆规,小黑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
一、情境创设 自学 P88 例题 5,交流讨论课本问题。
二、将书本P88例5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 式及联系。 三、回顾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图形 名称
表面积 公
字母公式 式
体
积
公式
字母公式
表面积=(长
长
×宽+长× S=(ab+ah+bh) 体积=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 P89 练习十八第 3、4、5、题。
☆友情小提示:经度和纬度相交处。 二、说一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如菱形、圆等,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此外,学生在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2.难点:对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准备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计算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复合图形的面积?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通过讨论,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如菱形、圆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几何》精品课件

5.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m)
(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4)
30
40
50
C = 30+40+50 = 120(m) S = 30×40÷2 = 600(m2)
6 6
7.5 C = 6+6+7.5+10.5 = 30(m)
S =(6+10.5)×6÷2 = 49.5(m2)
10.5
5
5 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 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
举例说明什么是周长和面积。
(教科书第87页)
长方形
周长 用字母“C”表示
面积 用字母“S”表示
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用字母表示)。
C = __4_a__
a b C = _2_(_a_+_b_)_
S = __a_b__
S = __a_2__
(1)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同一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教科书第86页)
图形 图示
直线 A B 射线 A B 线段 A B
延伸性 端点个数 向两端无 限延伸 没有端点 向一端无 限延伸 1 个端点
无法延伸 2 个端点
可否度量
联系
不可度量 都是直的,线段 向一端无限延伸
不可度量 形成射线,线段 向两端无限延伸
2. 如图所示,一种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含 瓶颈),容积是 450 ml。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 度为 6 cm。瓶内有饮料多少毫升?
6 cm
450 ml = 450 cm3
12 cm
450÷(12 + 6)×12 = 300(cm3)
300 cm3 = 300 ml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2图形与几何【全套】》精品PPT优质课件

环卫技能大赛实施方案一、赛事背景。
环卫工作是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卫工人在城市的清洁与整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的技能水平,激励他们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决定举办环卫技能大赛。
二、赛事目的。
1. 提升环卫工人的技能水平,推动环卫行业的技术进步;2. 增强环卫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3. 促进环卫工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技术共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三、赛事内容。
1. 环卫设备操作技能比拼,包括扫地车、洒水车、垃圾车等环卫设备的操作技能比赛;2. 环卫工具使用技能比拼,包括扫帚、垃圾铲、垃圾桶等环卫工具的使用技能比赛;3. 环卫安全知识测试,对环卫工人的安全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工作场所安全、操作安全、应急处理等内容。
四、赛事流程。
1. 报名阶段,环卫公司组织员工报名参赛,报名表需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所报项目;2. 初赛阶段,参赛选手进行技能初赛,由评委对参赛选手的技能进行评估,选拔出决赛选手;3. 决赛阶段,决赛选手进行技能比拼和安全知识测试,评选出各项技能的优胜者;4. 颁奖仪式,对优胜选手进行表彰,并给予奖金和荣誉证书。
五、赛事保障。
1. 赛事组织,环卫公司负责赛事的组织和协调,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2. 赛事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赛事宣传,吸引更多环卫工人参与;3. 赛事奖励,为优胜选手提供丰厚的奖金和荣誉证书,激励他们提高技能水平;4. 赛事安全,赛事期间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六、赛事意义。
通过环卫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提升环卫工人的技能水平,更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同时,赛事还可以促进环卫工人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技术共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推动整个环卫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七、赛事总结。
环卫技能大赛将成为环卫工人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为城市环卫工作的提升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们期待环卫技能大赛能够成为一项长期举办的赛事,为广大环卫工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为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年级下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下图形与几何整理和复习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还培养了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个部分进行整理和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看平面图形。
长方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
它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以 2,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正方形则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它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 4,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它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 2。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它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 2。
圆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图形。
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或者圆周率乘以 2 乘以半径。
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立体图形。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它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等于(长+宽+高)乘以 4,表面积等于(长×宽+长×高+宽×高)乘以 2,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等于棱长乘以12,表面积等于棱长乘以棱长乘以6,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
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它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圆锥体只有一个底面是圆。
它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除以 3。
在图形的运动方面,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某个方向移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旋转则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轴对称图形是指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部编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全套)精品PPT优质公开课件

V = Sh
11.圆锥体积的推导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 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1
圆锥的体积= × 底面积×高
3 Ⅴ =1 Ⅴ = 1 sh 圆锥 3 圆柱 3
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体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圆锥的侧
(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面展开是 (
24>22
答:围成正方体用纸多,最多是24平方厘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运用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及计算 公式,灵活正确进行周长和面积计算。 2.利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代数思想,发展创新思维。
下
S正=6a2
8.圆柱表面积的推导
底面
侧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S表=2S底+S侧
S侧=Ch
底面
9.长方体的体积推导
h 厘 米 a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V =ɑbh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h
10.圆柱体积的推导
底面积
高 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周角
等于3600的角
不论放大 多少倍角 的度数都 不变。
名称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 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形
5. 平面图形的特点
图例
特点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平行且相等,相对的角相等。
由三条线段围成,内角和是180度。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 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整理和复习2》

(1)请完成下表。
24 36 48
(2)根据表中数据, 在图中描出箱数和 总瓶数对应的点, 再把它们按顺序连 接起来。
(3)根据图象判断,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 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正比例关系,因
为
啤酒的总瓶数 箱数 =12
,即它们的比值一定。
(4)8箱啤酒有多少瓶? 144瓶啤酒可以装 多少箱?
按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分,可以 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 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4.填空。【教材P64 练习十二 第1题】 (1)一幅地图中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cm,它们之间的实 际距离是15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300000 )。 (2)大小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5∶3。它们的直径之比是 ( 5∶3 ),周长之比是( 5∶3 ),面积之比是( 25∶9 )。 (3)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 的图形的面积是( 135 )cm2。
速度/(千米/时) 40 50 60 80 100
时间/时
6 4.8 4 3 2.4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一定,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3.下面每个表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比例关系?成正比例 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哪些不成比例关系?【教材P63 第3题】 (2)圆锥的高是30cm,它的底面积与体积如下表。
(2)解:设如果要榨油25.2t,需要 y t油菜籽。
32 = 25.2 y 63 80 y
答:需要63 t油菜籽。
3.一些货车运一批水泥,如果每次运16.5t,18次 可以运完。如果每次运27t,多少次可以运完?
解:设x次可以运完。 27x=16.5×18 x=1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_人教新课标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材第86~91页。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及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
难点:运用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图形,还了解了一些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对这些图形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复习。
1. 图形分类。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可以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分类:图形还可以细分,如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2. 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第2题)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直线两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射线一端无限延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要么平行,要么相交。
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我们学过的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三角形如果按角分类,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如果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图形,没有顶点。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同一圆内的半径都相等,同一圆内的直径都相等,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整理与复习人教版平面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主要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材中涉及到圆、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提高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平面图形。
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识回顾:让学生回顾一下教材中关于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圆的周长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例题,如计算圆的周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5. 知识整理: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作业,如计算图形的大小、识别图形的名称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圆:周长公式、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梯形:上底加下底等于斜边、对角相等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1)计算圆的周长,已知半径为5厘米。
答案:25π厘米(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已知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
答案:12平方厘米2. 识别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哪种类型,并说出理由。
答案:(1)圆形,因为所有边都相等。
(2)梯形,因为有两条平行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节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对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教材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图形的变换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难点: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图形的变换。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学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的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对这些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全套】》精品PPT优质课件

精品PPT优质课件
六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整理和复习
2. 图形与几何 第 1 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一、复习导入
图形的分类
不封闭图形:直线 射线 线段 角 平面图形 平行线 相交线
封闭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4)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64°, 顶角( 52°)。 (5)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50°,两 个底角各是(65° )。 (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 是顶角的2倍,它的顶角是( 36 °)。
课堂作业
1.从书本练习中选择题目, 完成与本课时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内容。
图形
三角形 梯形 圆 立体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你对图形是怎么分类的呢?
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 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
●
●
(3)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 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2.56cm2,原来圆形纸片的面积是( 12.56)cm2。
6.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扩
每个面都是平面
都有一个曲面
4.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与正方体 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六年级下册毕业总复习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有2个面,底面是 圆,侧面展开是 个扇形,只有一
条高。
图形
特征
表面积
长
有6个 相对的棱相等,
方
面, 相对的面都是
完全相同 的
体
8个
长方形。
顶点,
正
12条 12条棱相等, 棱。 6个面是完全
方
相同的正方形。
体
都
有3个面,底
面是完全相同
圆
有
的两个圆,侧
柱
圆
面展开是个长
方形,有无数
和
条高。
圆
曲 有2个面,底
图形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圆 柱
V柱= sh
底面积
高
高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
图形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圆 锥
图形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圆 锥
V锥=
1 3
sh
图形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圆 柱
圆 锥
特征
表面积
体体积积(所占空间大小)
(立体图形所有表面的面积总和)
有
的两个圆,侧
圆
面展开是个长
方形,有无数
和
条高。
曲 面。
有2个面,底 面是圆,侧面 展开是个扇形, 只有一条高。
s s s 表=2 底+ 侧
—
h b
a
a a
a
h r
h b
a
a a
a
h r
2个底面积+侧面积
图形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圆 柱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6.2图形与几何6.2.6图形与位置【创新课件】

什么方向,到达以后再以
这个地点为观测点,继续 确定距
确定下一个要到达的地点
离
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
直到到达最终目的地。
找出路线图中 相邻两个地点 之间的距离。
巩固练习
填一填,标一标。
.
. E
.·
C
F
··
图形与几何
(1)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
. (1 , 1)表示,点B的位置可用
G数对(3 , 1)表示,点D的位置
图形与几何
在平面图中确定方位,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知识梳理
图形与几何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一般步骤。
1 找出观测点。 2 确定方向。 3 算出距离。
4 根据观测点、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
知识梳理
图形与几何
4.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1 在描述物体位置时,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 (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描述点 的位置,如A(3,2)表示这个物体在第3列,第2行。
知识梳理
图形与几何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看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哪一列、
哪一行,列和行交叉点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
5
4
如:小刚的位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6 整理和复习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位置
复习导入
图形与几何
在平面上表示物体位置 的方向有哪些?
数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认识》教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小节的知识和联系。
2.通过单元课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受知识的难易。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
1、小于90°的是()角,平角=()°,1周角=()直角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关系可能是(),也可能是()。
3、正方体有()个面,这些面的形状是()。
圆柱有()个面,有()个面是圆形。
4、()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有相等的三角形是()。
二、单元课学习。
老师:翻开课本89页,这个小节我们要学习什么,齐读一遍课题老师:在6年的小学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图形,但是由于有的知识学习太久了,难免会出现遗忘,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
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小节,去看看到底都有哪些知识需要我们复习?老师:翻看教材的89-92页,让我们一起看看本单元分为几个板块。
三、熟悉学习方法首学要求:1.看:课本89页第1、2题。
2.画:勾画出重要的地方。
3.想:这两个小题分别与哪些知识有关。
(二)互学:互学要求:1.小组内交流看书的发现。
2、小组合作在学习题单上记录整理的要点。
3、做好发言准备。
(三)群学:群学要求:1、小组xx交流整理的要点。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准备补充。
(四)共学:四、独立提炼后续内容(一)首学:首学要求:1.看:课本89页3题和90页4—7题。
2.画:勾画出重要的地方。
3.想:这几个小题分别与哪些知识有关。
互学要求:1.小组内交流看书的发现。
2、小组合作在学习题单上记录整理的要点。
3、做好发言准备。
(三)群学:群学要求:1、小组xx交流整理的要点。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准备补充。
(四)共学:结合板书梳理本课内容。
五、独立提炼后续内容(一)首学:首学要求:1.看:课本90页8-9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精品课件

3、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4:3,最大 的角是( )度。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知识 梳理 四边形 (zhī shi)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知识 梳理 四边形 (zhī shi)
这些图形分别有哪些(nǎxiē)特征?它们之间是 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lí mǐ)
(lí mǐ)
米(lí mǐ)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选一选
一个三角形被一张纸盖住了一部分,这
个(zhè ge)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练一练
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yī ɡè)锐角是56度,另一 个(yī ɡè)锐角是( )度。
把六边形分割成6个大小相等、形状 相同的图形。 (xíngzhuàn)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课堂 小结 (kètáng)
请把这节课你的收获(shōuhuò)记载下来。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课堂作业: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13厘米、12厘米、5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整理 和复习 (zhěnglǐ)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如果把这些图形(túxíng)分成两类,怎么分?
圆
多边形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知识 梳理 三角形 (zhī shi)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长 度有什么(shén me)关系?
3、三角形怎样分类?这些三角形各有什么特征?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A别是3厘米、4厘米、5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精编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精品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01页红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复习与整理。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有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研究过很多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师一一贴出6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过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
(特征、周长、面积……)板书:特点、周长、面积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学生回顾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复习与整理平面图形有关知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老师也可以就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复习进程。
二、复习整理:
1、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谈话: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表格、大括号、知识树……)
谈话:这些方法都很好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师巡视,指导方法)
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
(1)表格整理:
(2)大括号整理:
分两类:
长方形
正方形
平形四边形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分三类:
(要求学生指着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3)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
(4)评价这些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展示整理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点、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帮助学生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整理
平面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平形四边形 梯形 圆形
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平面内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边形:三角形
四边形
谈话:刚才大家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指板书)这些图形是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说到线段你还能想到什么?
(直线、射线、角)
谈话: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
想一想你画的这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将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整理成如下形式)
谈话:为了更好地研究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对学过的
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3、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1) 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自己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2) 汇报展示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整理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整理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复习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一条射线长3厘米。
( ) (2)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 ) (3)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 )
相交
不相交 平行
垂直
(4)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
等。
()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
长。
()
(6)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
率。
()
2、P106 T4
3、P106 T7
4、P107 T8
5、P107 T9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突出整理的方法
第一个红点的问题就揭示了这个思路:怎样整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针对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征、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
立体图形从名称、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
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
平面图形中分两类,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
在出现了线段之后,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2.注重沟通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教材设计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概念、特征、关系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
3.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
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
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
本节课中设计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青岛李沧路小学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