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202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标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及特征。
2、以张謇兴办企业为例来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及特征,使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和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老师: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的入侵,大量廉价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市场,连许多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带有明显的殖民烙印,同学们谁能说出下列日常用品在那时的名称吗?火柴、煤油、水泥、铁钉。
生: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水泥叫“洋灰",铁钉叫“洋钉"。
师:很好,大家不难发现,这些日常用品名称前都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字。
生:“洋”.
师:对,“洋"字。
由于旧中国工业很落后,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那么,近代中国为什么工业落后呢?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情况究竟如
何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来了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焦点访谈”-—走近张謇
展示:张謇及科考进士题名图。
教师:你知道这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的情况?
学生:清末状元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教师:张謇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举措在当时轰动一时,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下面我们做一期“焦点访谈"——“走进张謇”。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拟定访谈提纲,并讲述访谈的要求。
访谈提纲:
(1)张謇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实业的?提出了什么口号?
(2)张謇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3)张謇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4)张謇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学生:四人一组,阅读教材第一目,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答案。
教师:下面进行访谈。
主持人:张先生,你好。
请介绍一下你是在什么背景下回乡创办实业的?提出了什么口号?
张謇:《马关条约》后,允许民间办厂,民间办厂可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我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主持人:你为什么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企业?
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到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就必须发展中国的工商业.
主持人:你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张謇:我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生纱厂。
主持人:你创办的实业后来命运如何?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张謇:收不支出,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原因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被迫削价销售。
教师:张謇把开办实业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园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是在国内首创,如1905年兴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到博物馆.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爱国情怀和不畏世俗的精神。
大生纱厂最终结局被吞并,它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梦想剧场"——走进大生集团
教师: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让我们走进大生纱厂,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
次年开始购地建厂。
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
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
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
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
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
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
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1903年增纱锭4。
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
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
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
学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教师: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发展缓慢。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
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学生:一战期间“黄金时代”
教师:从国内外因素来说明: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大生纱厂会处于黄金时期?
学生: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
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
1925年,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抗日战争中,大生集团所属各厂均遭到严重破坏。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利用其在大生纺织公司中的官股地位,力图予以控制。
大生企业逐渐走向衰落.
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一战后逐渐衰落
教师:大生纱厂在一战后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张謇“实业救国”理想为什么破灭了?
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教师:通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分析、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学生: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制约.
教师:出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示意图,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特
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看
图
说
话
学生:特征:
A.总体上比较落后 (受三座大山压迫)
B.发展上不平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分布于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C 。
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不平衡的根源是什么?
说明: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合作探究。
明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展之所以这样艰难曲折、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要想国家富强,首先要民族独立。
近代中国由于内有封建势力压制,外有帝国主义的盘剥,民族工业发展可谓艰难曲折,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的萌芽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凋谢萎缩阶段三个阶段;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如上海武汉等,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尽管如此,还是涌现出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等一些爱国实业家,积极创办企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也和他们一样积极掀起了以“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反帝斗争。
板书设计:
艰难曲折 落后 不平衡
测验题目一
(一) 选择题
1。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
A。
严复 B.魏源 C.张謇 D。
詹天佑
2。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
A。
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成功 B。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 D.北洋军阀的分裂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
英国 D.法国
5.下列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事件,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
①洋务运动②《马关条约》的签定③戊戌变法④辛亥革命⑤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③④⑤
6.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是( )
①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②封建主义③帝国主义④官僚资本主义⑤狭小的国内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①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于轻工业③集中与沿江沿海大城市④重工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在教学设计时把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焦点访谈”—-走近张謇.2、“梦想剧场”-—走进大生集团。
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对张謇创办实业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采用了考察大生纱厂兴忘过程的方式来完成.在学习本课后,针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使学生明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之所以这样艰难曲折、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要想国家富强,首先要民族独立。
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我进一步改进,比如说教学的容量大了一点,导致课堂上练的东西少了。
今后在教学中还得忍痛割爱,尽量突出重难点,加大学生的训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