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2课时费凤飞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实录.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一:走遍天下书为侣名师教学实录一、感受作者义无返顾的选择1、揭题、解题师: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如果??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她选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老师把题目写下来,请大家认真地看。
师: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2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什么?生:伴侣、情侣师: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生:形影不离、情比金坚你的词汇量非常丰富师:比如“如影相随”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会怎么理解课题?师:理解到了这里,谁愿意来读读题目。
让我们一起来读师:课文都已经预习了是吗?课文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课文读顺了。
学生交流。
2、初次读课文,我们要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就要尽量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现在让我们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
她要去环球旅行,要多少时间呢?出示资料: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二、感知作者以书为友的理由1、创设情境,质疑: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师:跟随这一叶孤舟到达这茫茫大海音乐响起:当第一缕晨曦穿破云雾,我静静地读这本书当月光伴随孤独挥洒,我静静地读这本书当乡愁如薄雾缠绕,我静静地读这本书当暴风雨即将袭来,我还是静静地读这本书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只是这一本书师:此时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生:你要读那么多遍不厌烦吗生:为什么选择一本书生:不觉得孤单吗2、作者是怎么回答的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自由地读读作者的回答吧!三、领悟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1、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的态度、语气表达出来。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作者:毛莲君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撰稿时间:2011年8月●教学目标:1.品味、欣赏、背诵喜欢的段落。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领悟其独特的表达方法: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环绕娱乐感叹周游思考品味片段忽略意义方式毫不犹豫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
二、感悟作者的读书方法1.师: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
自由读第7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预设:抓住“首先、然后、还会、做完这些、最后”这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2.感悟读书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小结板书:思考——品味——找——列——想象3.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读书的方法。
【设计意图】找表示顺序的词语和概括读书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读书方法,还为之后的背诵做好铺垫。
4.结合实际,交流读书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不仅要向作者学习反复读书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问题开放,学生有话好说。
4.尝试背诵第7自然段。
(引导学生根据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背诵,并抓住一些重点词背诵。
)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背诵: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通用13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通用13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学习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课前准备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指名读有关的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b.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作者为什么这样比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作业设计: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课后反思:第一堂语文教研课,我选择了一篇散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可正是简单的文章要上的出彩也不容易.40分钟下来,我由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冷静下来,细细回味,感触很多.一,语文课应该以读促悟,而不应该是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且尤其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可是真正上起课来,发觉自己领会到的只是皮毛而已.课上,我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但我清楚,那只是为了读而读,是做给人看的读.草草读过两遍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己的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包括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想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许是因为看得太多,所以我想得就渐渐的多了,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既想让学生读懂课文,又想讲课堂的容量增大一些,事实证明,这样的备课是失败的.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学生读得不够,而且感觉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文章的内涵体会得就不到位,现在想想,就是缺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致.如果我不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如果我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而是给孩子深悟文本的时间,也许孩子们自身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二,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今天的课堂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却不应该是包办者.在以前的讲课中我真的知道,自己讲得过多,但就是找不到症结所在,就是不知道根源在哪里.现在想想,就是我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生怕他们出现偏差.可是我应该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学生的感受,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三,课堂的灵活性.也是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其实,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也想到了读过书的学生,会跟着课文的内容走,或许会贴着书这方面的内容来交流,但实在是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所以我仍然没有修改导语,也没有将过渡语设计好,以至于在学生交流书中的内容的时候,我甚至有种不安的感觉.我想在教学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多多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篇2教材简析:《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3.《走遍天下书为侣》(完美版)

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 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 到他们了吧?你不会 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 就弃家而去吧? 你绝不会因为以前见 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 见到他们。你不会因 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 弃家而去。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 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 去就去的故地。 -----对书强烈的喜爱之情
从书里发现新东西,与“家”和“朋友” 又有什么关系呢?请迅速浏览第五自然 段,找一找。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 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 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 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 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 美!”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 • • • • • • • 鲁迅说“书是营养面包”。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读书,就是自由的梦。 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 爱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
读书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 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书读百遍,其义 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 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读书好,好读书,读 好书。”——冰心
当堂训练
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 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 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 ____ ,也是___________ _。 3.(选做题)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 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 你自己的想法。
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 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 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 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 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北师大版五下_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课文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
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为什么说“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读书的方式不同、方法不同。即使是
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作者倡导人们用自己的方 式反复阅读,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有新的收获。
要在口琴和书之间做一选择。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这些句子是说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在一系列的对比中表明,这些东西
有的只能满足物质上的欲望,有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有口琴和书能满足 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能够持久。“我”比较的最终结果还是选择了书。
课文理解
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 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 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 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里用朋友间次次相见,家天天都回,可不管过了多
延伸问题
四拓:你反复读过一本书吗?从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反复读过《红楼梦》这本书。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并不是无意义地重复。首先是知道
故事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是品读精彩的语段,学习文 章的写法;最后再细读某些重点部分,将精彩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读 书不能囫囵吞枣,要以多种方式反复阅读,学会思考,最大限度地吸收一 本好书带给我们的知识和思想。
的感情,把书当成自己的挚友和家。带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出行, 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②一本好书可以反复阅读,并且能从重复 阅读中得到新的收获。
延伸问题
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阐明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写了读
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告诉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

课时教学笔记总第5 第2 周3课时授课人: 授课时间: 9月7日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2)内容理解课文体会写法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表达方法。
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自己“以书为友”的习惯。
(德育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表达方法难点体会文章表达方法关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中体会环节时间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案一、复习导入8二. 品读,领悟表达方法10 1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方法.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点拨师: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师生互动(1)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3层)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明确学习任务提出主线问题,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落,细读品味,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三.拓展延伸20四.总结2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自问自答.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4)比喻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2021年五年级上册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原文及教学设计

2021年五年级上册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原文及教学设计(最新版)作者:XXX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
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本文的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的观点。
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
三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学案

三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学案导读: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合作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设想如果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会选择什么?2、引出课题,理解“侣”的含义。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重点关注“娱乐、某种”的读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3、交流读书收获,提出问题。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一)品读1——6自然段,理解“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用“毫不犹豫“练习说话。
(二)学习7——8自然段,理解反复读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生字全解】识字:侣、娱、趟、诵写字:侣、娱、趟、毫、诵、弃、豫、择、灯、悉、编、某重点指导:“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编”辨字:编()遍()【辨多音字】jiǎo(角落)gōng(供不应求)角供jué(角色)gòng(口供)【词语全解】理解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
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
运用毫不犹豫: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近反义词】近义词:熟悉——了解忽略——忽视反义词:熟悉——陌生犹豫——坚定【四字词语】毫不犹豫周游世界【句子仿造】(原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走遍天下书为侣》(语文人教版五上).docx

YU WEN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山东青岛红岛实验小学张涛教材分析:《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它介绍了 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 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
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 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 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知道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良好的读书习惯,爱读书多读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课W »初研從所细》 严嵌刚敦材磁开盘中心 _上—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趣导入1、倘若你将走遍世界,游览名山大川,你会选择带什么东西伴随你呢?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
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3、这个“我”是谁?5、了解作者:尤安•艾肯(1924—2004)当代英国女作家。
出版过多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
1969年,她的小说《夜晚落下》获得美国艾伦奖。
主要作品有《威洛比的狼追捕》《那个耳语山》等。
6、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⑴谁愿意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⑵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倘若你将走遍世界,游览名山大川,你会选择带什么东西伴随你呢?”讨论中引出课题;了解作者,深化对课文认识;进一步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2021年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及教案

2021年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及教案《走遍天下书为侣》课文如果你独自驾舟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件东西供自身娱乐,你选择哪一样?一块大蛋糕,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画箱,织毛衣的扦子和毛线,一个八音盒或一只口琴……很难作出选择。
至于我个人,我不要蛋糕,那东西一吃就没了。
我也不要扑克牌,风一吹那些牌就全飞了。
毛线弄不好会湿了。
口琴比八音盒好些,因为你可以用它吹自身的曲子,而八音盒只演奏固定的几个曲子。
我不带图画,因为我可以看大海上的景色。
也不带画箱,因为里面的纸总会用光的。
看来,最后我要在口琴和书之间做一选择。
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了,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那没什么关系。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和父母兄妹就不愿再见到他们吧?你不会因为了解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美。
”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会读书,而任何动物都不会,不管多么训练有素的动物也不会读书。
只有人会读书。
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身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
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身的脑筋,这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
因此,我愿意坐在自身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
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
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身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了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走遍天下书为侣二

课时教学笔记第2周第2课时授课时间:2010年9月7日子,体会 作者对书 的喜爱 在学生的 汇报中教 师适时的 指导、教 给学生写 作的方法 在学生的 回答不到 位时教师 恰当的加 以指导 教师小 结、归纳 作者的协 作方法 生展示自 己的积累 和收集的 资料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 有人为伴。
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 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 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 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 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 本书”。
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 书的情有独钟。
(3) 反问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 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 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 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 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 不是这样的吗? (4) 比喻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 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 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 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 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 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 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 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 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你孤单寂 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朋友 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 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 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 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 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 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 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 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 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 读就读。
思维导图学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

思维导图学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金风送爽,丹桂吐香,暑假帷幕已落下,新的学期又走来.闹钟清晨奏鸣曲,努力的身影又重现.绽放青春的笑容留下假期美好的回忆,张开希望的翅膀迎接九月开学的日子。
愿同学们勇敢撑起勤奋的风帆,早日抵达知识的彼岸!1经典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赏析一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女作家尤安。
艾肯,她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我爱阅读任课教师与班级费凤飞 504
课题\内容走遍天下书为侣第 2课时 / 共 2 课时授课时间9.7
课时目标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链接老百晓
教学过程和反思
预设过程时
间
设计意图或反思备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 17
通过回忆,复习重点句子,且打开了说话的匣子,顺利进入课堂。
让学生认识到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
且引出: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提问。
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
(2)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师: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师:对呀,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回答了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可以看出对书的喜爱,文中还有一处比喻句,找一找。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
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学生有感情朗读。
(2)“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找到“一本你喜爱的书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b.给他换一个说法。
(指名说)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三.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a)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
的书》
b)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
么?体会到了什么?
五.作业练习就是一位朋友,有事一处你随时
想去就去的故地。
”愈加表达出了
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
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学生回答“反问句”,并将反
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说出感受: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
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
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
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
不是这样的吗?
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我学
到了读书应该像作者一样,善于
做笔记,善于思考,大胆想象。
从中我知道作者是一个热爱书籍
的人,而且是会真正读书的人。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
抄写背诵相关段落。
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认真做作业。
5
5
8
通过将反问句改写
成陈述句让学生体会反
问句的强烈语气。
让学生大胆想象,说
一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有利于口语交际。
很好地将课后的资
源与课堂资源结合在一
起,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
本文作者的感情。
板书设计
像一个朋友
书像你的家走遍天下书为侣想去就去的故地
作业设计一、我会读,也会写。
bèi sòng yú lè bàn lǚ
( ) ( ) ( )
二、我能在带点汉字的正确解释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故地: A.原因 B.意外的事情 C.老,旧,过去的
忽略: A.大致,简单 B.省去,简化 C.计谋
三、我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而且还能更正呢。
1.经厉感叹似乎想像力
2.思考片段欣赏豪不犹豫
四、我能在比喻句后面括号里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个朋友. ()
2、我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3、你喜爱的书就像你的家. ()
教后反思
由于学生平时读书读的不够深入,所以当我问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时,像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