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递科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通过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愿意并且乐于探索。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学案例、故事、动画、实验、讨论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通过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削弱压力感。
二、鼓励自主探究鼓励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核心。
要想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物群体中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翻阅相关的资料并做报告。
这些自主选择的习惯慢慢会让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
决定权的转换让教学变成了自主的事情,学生们也会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动起手来,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学生要想自主地探究,就需要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工具和设备,达到一个贴近学生需求的最佳学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在学习环境中,还需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电子白板、PPT等等。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物品的密度和特性,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难题。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10篇)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10篇)《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 1"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改变命运,能否把学生最终培养成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习惯。
"而如今我们所接受的新一轮的新课程、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都要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就有着自主、探索的合作学习能力与精神,因此,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进行自主合作的前提。
根据这种需要与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在这一学期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制定计划,把握目标,提高能力在开学初,我就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计划,让每个教师都明确;这学期来对学生重点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争取达到什么效果。
接着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或自学了《教材分析》、《小学教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育》等书籍刊物的有关理论知识,争取各种机会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与汇报,为科研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小组成员教学能力。
二、组织交流与教学研讨活动。
我们根据学校的排课情况,指定并实行了两周一次的小组交流与研讨的活动时间,有组长牵头,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
比如每月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体备课,再由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然后每个老师围绕这一课,并注重培养,突出课题"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上一堂课,其他老师听课,听课者做好随堂听课笔录,并附上听课后的感想或反思,而执教者要做好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
然后教研的时候,进行课题小组成员集体交流研讨,指出优、缺点,谈教学心得及体会。
常常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由于各班的习惯养成不同,同一课题,在不同班级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有时,会因为同一问题,如何设计而争论不休,有时也会为一点的进步而感慨万千,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深深地感触到,新课程下的新教学模式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每个老师,每个同学心里,越来越让我们离不开这种教学。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途径的研究

四、课题管理
• • • • 1、课题整合。 2、组织落实。 3、定期活动,形式多样,扩大影响。 4、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开阔视野, 提高研究水平。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 每学年学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 90‰以上的获奖论文都是“自主学习” 课题的成员的;获得北京市、海淀区优 秀论文奖的也都是课题组成员。 • 被评为海淀区课改先进的于洋、袁勤娴、 华静、李向珍、张玉双、刘艳都是课题 组成员。其中于洋老师还被评为北京市 课改先进。
• 在国内,随着主体教育思想在教育 界地深入,许多教师已在自主学习 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自主学习 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福建省中 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 验,上海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 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 教授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模 式。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宗旨,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作为重点,改革的核心是促进 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 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 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学习能 力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因 此,新课程改革把自主学习作为一 种学习方式明确地提出来。
• 但是,由于考试制度没有改革,迫于 中考、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依然是 传统灌输式占主导地位,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比比皆是。我校 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 生的主观感受,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 主体作用,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怎 样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容器,考试 的机器。结果是教师、学生都疲惫不 堪;特别是一些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 方式的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持否定 态度。
调查的结论:
(1)世界的总人口约6000000000人(60亿人),我 国的人口约1295000000人(12.95亿人)为世界人口 第一大国。 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 世界人口第三大国:美国 世界人口第四大国:印尼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验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学校和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材料和技术支持。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或者进行一些小型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学会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总结和评价等科学思维的基本环节。
这些科学思维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四、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安全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宣传实验安全知识,告知他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
同时,学校和教师应配备相关安全设备和急救药品,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后,可以要求他们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
通过写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数据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实验探究的真实性和应用性。
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如何在新课标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
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独立做出决策,并避免寻求用户帮助。
本
文档将提供一些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不引用不能确认的
内容。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
体验和教育成果。
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可帮助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1.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营造一个积极、互动和支持性的研究
氛围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多媒体教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能力。
3. 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外,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展示和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新课标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意活动、提供开放性问题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5. 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我们可以在新课标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研究效果,
并为他们的教育成果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用这些策略,不断完善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 中大学 生研 究性学 习能 力的培养
郭夏丽 , 李玉红
( 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 1
摘 要: 加强大学生研 究性 学习能力的培 养, 是培养符合社会期 望人 才的重要措施 。课 堂教 学是理论课教 学的 主要平 台, 积极探 索和创新课 堂教学模 式, 是培养大学生研 究性 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教 学 内 容的改善、 教 学方式的转 变以及有效教 学互动的构建几个环节 中 如何培养 大学生研 究性 学习能力提 出了一 些见 解,以引起 高
究的能力 , 还让学生领悟到侧 面衬 托的写作方法 , 对艄 公 的崇敬 与赞 美 之情 更在 这辩 驳 的过 程 中得 到 了提 升 。 老师如此智慧地处理课堂 中的“ 外生枝 ”真正 孙 节 , 体 现了“ 以生为本 ” 的课 堂教学理 念 , 堂教 学增 添 为课
了一道亮 丽的风景 。 四、节外生枝”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 ,
学生认 为黄河 的主人 是艄公 ,但有一个学 生却认为 坐 在小小 的羊 皮筏 子上的乘客也是 黄河 的主人 。究竟 谁 才是真正 的黄河的主人呢? 这正是课文 的重点所在 。 孙 老 师及时把握 住这一 “ 节外 ” 出的 “ ” , 生 枝 , 『 f 势创设 了 辩 驳情 境 : 备课 时也 有老 师提 出乘 客也 是 黄河 的 主 “
并不是说要 削弱教师 在课 堂教学 中的主导作用 , 相反 , 十分重视教师对大学 生研究性学 习的指导作用 。有效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 学习 ,课堂教学 的组织和实施是
・—
+ *—- 十 - — ” +
一 +
一 +
” + ” ・ ”-一 — - — u — 卜 — *・ ” ・ + + + 卜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不依赖于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节奏的权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乐于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分析。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比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践和探索

【 摘要 】 课堂教学是培养硕 士研 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 满堂灌输式仍是研究生课 堂教 学的主要 形式。针对这 种情况 , 笔 者 从 探 索教 学模 式 、 结 合 科研 活 动 、 引导文献阅读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 , 进 行 了通过 课 堂教 学 培 养硕 士研 究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能 力 的 实践 和探 索 。介 绍 了本 人 的感 悟 、 认识和体会。
【 关键 词 】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堂教 学 创 新 意 识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9 — 0 0 3 7 - 0 2
目前 我 国硕 士 研 究 生 ( 以下 简 称 研 究 生 ) 培 养 一 般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即 理论 课 程 学 习 阶段 和 学 位 论 文 研究 阶段 。 后 一 阶 段 的 目的和 任 务 比较 容 易 理 解 ,而 前 一 阶 段 在 研 究 生 培 养 过 程 中 的作 用 , 似 乎并 不 十分 明确 。就 目前 的情 况 来 看 , 满 堂 灌 输 式 仍 是 研 究 生 课 堂 教 学 的主 要 形 式I 1 , 研 究 生 变 相 成 为 大 五本科生 。 在 这 种 培 养模 式影 响下 , 研究 生普 遍 存 在 自主 学 习 能 力不强 、 学 习 内在 动 力 不 足 、 知识 结 构 活 性 不 够 、 发 现 问 题 水平不高 , 研究 创新 能力 较 低 等 问题 。 出 现这 些 问题 的关 键 正 是 现行 的教 学 体 系 对 研 究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培 养 不 够 的 结 果 。实 际上 . 硕 士 研 究 生 正 处 于 大学 生 向科 研 工 作 者转 变 的 阶段 , 是 从 事科 研 工 作 起 步 的 阶段 ,如 何 从 课 常 教 学 开 始 就 加 强 对 硕 士研 究 生创 新 意 识 和 能 力 的培 养 , 已经 成 为 提 高 研 究 生 质 董 的重要因素 , 对 其 今 后 的 科研 道路 是 否 顺 畅 十 分 重 要 。 业 内不 少 人 士 已对 此进 行 l 『 广 泛 的讨 论 】 。本 人 从 事 研 究 生 教 学 和 培养工作多年 . 承 担 过 多 门研 究生 课 程 的教 学 任 务 。 通 过 多年 的教学实践 和探索 , 有一些感悟 、 认识和体会 , 希 望 通 过 总 结 与 各 校 同 们 交 流分 享 。 1 、 探 索教 学 模 式 。 培 养研 究 生研 究 兴趣 与 本 科 生 不 同 .研 究 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专业 知 识 . 因 此 采 用 灌 输 式 的 教学 学生 肯 定 没 有 兴 趣 。 众 所周 知 , 兴 趣 是 探 索 未 知 世 界 最 好 的 老 师 ,高质 量 的研 究 背后 无 不 有研 究 者 的 兴趣在推动。因此 . 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 , 为进 一 步 提 高 研 究 兴 趣 打 下 基础 .是 进 行 研 究 生 课 堂 教 学 首 先 应 解 决 的 问题。 般 来说 . 本 科 牛 学 习 阶 段 主要 是 知 识 的 汲 取 , 即 奠 定 基础 。 而 在研 究生 阶段 , 仍 然停 留在 简 单 的知 识 汲 取 显 然 是 不 够 的, 更 多 的应 该 是 钻 研 和 探 究 。 因此 , 本 科 生 到研 究 生 的 转 变 . 应该是从 ” l e a r n i n g ”向” s t u d y ” 的转变 , 而 不 是 大 四 向 大 五 的转 变 。 基 于 这 种认 识 , 研 究 生 课 堂 教学 的形 式 也 应 作 相 应 的 转变 。 以本 人 讲 授 的 《 多组分聚合 物结构与性 能》 为 例 。实 际 上 ,不 少 院 校 的 高 分 子 材 料 专 _ q k 的 学 生 都 在 本科 阶 段 都 学 过 《 高分子合金》 或《 高 分子 共 混 》 等方 面 的 课 程 。那 么 , 《 多 组 分 聚 合物 结 构 与 性 能 》 研 究 生课 程 与 E 述 两 门 课 程 之 间 应 建 赢 怎样 一 种 关 系 . 是 否 简单 的炒 炒 冷 饭 呢 ? 因此 本 人 在 第 一 堂 课 时, 首 先 将 本 科 生 传 统 的排 排 坐 形 式 改 变 为 圆桌 形 , 形 成 一 种 课 堂讨 论 的氛 围 。 然后 , 在 简 单 介 绍 本 课 程 的学 习 内容 和 要 求 之 后 ,首 先 给 学 生 布 置 了 一 道课 外 习题 ,让 学 生 通 过 查 找 资 料 , 阅读 文 献 , 找 出” 高分子共混物” 、 ” 高分子合金” 和” 多 组 分 聚合物” 之 间 的关 系 与 区别 。然 后 在 下 一 次 课 上 , 让学生 自己 介 绍 聚合 物 之 间 的热 力 学 相 容 性 和 工 艺 相 容 性 的 概 念 ,然 后 剖 析 聚合 物 相 容 性 的特 点 、 影 响 因素 和 与 材 料性 能 的关 系 。 是 学 生 了解 所 谓 的 ” 共混” 不 仅仅是物理 的概念 , 还 可 以 拓 展 到 采用化学方 法实现” 共混” , 如接枝 共聚物 、 嵌段共 聚物 、 互 穿 聚 合 物 网 络 和交 联 共 混 等 .而 且 通 过 这 些 方 法 得 到 的 多 组 分 聚合物 , 其 性 能 往 往 更 为 优异 。 这样 , 通过层层解剖 , 使 学 生 对 多 组 分 聚合 物 的特 点 与 性 能 有 了新 的认 识 ,不 再 是 仅 仅 停 留 在 对 高 分 子 共 昆物 的简 单 了解 上 了 。 由于 从 课 程 的一 开 始 就 颠覆了教师讲 、 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 很 快 引 起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在 以后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本 人 也 采 取 每 一 次 上 课 教 师 只讲 1 / 2 ~ 2 / 3时 间 , 另外 1 / 3 — 1 / 2时 间 留给 研 究 生 们讨 论 的方 式 。 讨 论 的 内 容 在 上 一 次上 课 结 束 时 预 先 布置 ,一 方 面让 学 生 有 所 准 备 ,以 免 冷 场 .另 一 方 面 培 养 学 生 带 着 问题 查 找 资 料 的 习 惯。 教 师 的 作 用 则 是 适 时 的启 发 和引 导 。 显然 , 在 这种 教学 过
教师工作计划——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研究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师工作计划,旨在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科学研究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设计并实施实验,收集并分析数据,学生能够形成对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我们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科学研究的课程内容。
可以在科学课程中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授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三、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比赛、科学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学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建立评价机制为了检验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
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学生科学研究的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成果,以便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进行跟踪和评估。
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1.课堂教学设计;2.学生自主学习技巧的培养;3.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应该创设不同形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首先,老师可以设计情境任务,在任务中加入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探究,体验物理实践的过程。
比如,设计一个“自制太阳能发电器”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测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太阳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老师可以设计交互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等交互方式来获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学生在交互中理解物理现象、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如录制配有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技巧的培养在课堂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可以透过阅读、笔记、实践、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首先,学生要培养好阅读和理解物理文献的能力,比如阅读教材、参考书,及其他物理专业书籍、论文等,扩大视野,探寻新颖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同时,学生要加强对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的笔记和总结,便于归纳整理知识,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或计算来验证理论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需要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实时的思考、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也顺带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和组合能力。
最后,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应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如网络、智慧教学平台等,方便自己查阅相关资讯,并且能够方便地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俗话说 兴趣 是最好 的教师 。 这 就是 说兴趣 可以引导 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 。 去探索 , 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 的问 题, 从 而获得创造 的成功 。 一般说来 , 数 学学习成绩好 , 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
4年一闰” ?“ 2 月 为什么 只有 2 8 天或 2 9 天” ? 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 问难 的积 极性 ,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 可笑 的 , 甚至是 荒谬 的 ,也不能进 行批评 或挑 剔, 而要通过评 比“ 最佳一 问” 等形式使
的认 识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
君
兴趣 ; 反过来 , 对数学一旦 产生了兴趣 , 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 , 推动学生 努 力学习 , 提高学 习效率 , 从而 取得更 好 的成绩 , 有 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 趣 ,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 这 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 ,数学成绩差 。 这 时候教师应 对学生取 得的哪怕是 一 点点微小 的进步和成功 , 进行鼓励与表
脑和手是 紧密相连的 , 其联系程度 直接影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 中, 我们 比较重视知 识技能 , 忽略了动手能力 。伟大的教育 家陶行 知十分重视通过手脑的结合 , 培 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 他曾指 出“ 一个人要有 贡献于社会 , 一定要 手 脑缔结大联盟 , 然后可 以发现 , 可 以创 新, 可以建设 国家。 ” 陶行知强调的手脑 结合观 的实质 , 就是让学生在 “ 劳力 上 劳心” 在动手 的同时动脑去想。陶行知 手脑结合观 的论述 , 为我们培养当今 时 代需要 的创新人才 , 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 力 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我 们要 以陶行知的手脑结合观为指导 , 在 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重 视理论课的教学 。 更要重视实践课教学 ; 不仅要重视学科 教学 , 而且也要重视活动课教学 。 在课堂教学中 , 注意提供各种机会 让 学生多 动手 , 拼一 拼 、 剪 一剪 、 画一 画、 拆一拆 、 摆一摆 ; 尽量让学生 自主学 习, 独立思考 , 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使 学生 在参与过程 中学会 知识 ,掌握方 法, 促进思维 的发展。 例如 , 在教学“ 长方形 、 正方形和三 角形的初步认识 ” 时, 让学生开展“ 摆一 摆” 的活动 ; 让学生用 同样长的小棒 , 分 别摆 出长方形 、 正方形 和三 角形 , 并观 察每条边各用几根小棒 ,学生摆一摆 、 观察 、 比较后 , 直观地 得出每种 图形 的 特征。这样 , 学生通过操作 、 观察 , 在感 性 的基础上 加 以抽象 、 概括 , 探索研 究 知识发生 、 形成 和发展过程 , 使学生 在 探索求知 的过程 中认识得 到深化 和发 展, 创新能力得 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 ,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 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 , 就只有 改革数学课堂 教学 , 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一 营造 良 好 的学 习氛围 , 激发学生的学 习数学兴 趣, 激励 学生不 断探 索数学 问题 , 加 强 动手操作 , 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 的能 力, 才 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 意识 的培 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 育。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既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对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参考和研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我注重开展实践和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是需要实践经验支持的,而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实地考察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
因此,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论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另外,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而且团队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总结起来,教学反思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共同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贡献力量。
如何让教案更具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如何让教案更具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而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我们需要设计和制定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
一、针对学生的个人差异,设计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设计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一个学习团队中,有些学生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提供丰富的教材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教材和资源,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收集有关课堂内容的各种信息和材料。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加灵活地应用其所学知识,锻炼其研究探究能力。
三、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我们需要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任务应该有挑战性和针对性,学生应该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同时,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和应用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断创新我们需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断创新。
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该是自由的和充满想象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一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国家领导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在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传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另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
2、省外研究现状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
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比较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研究难点:找出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破除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三)主要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方法等理论知识,构建了自身的理论框架,逐步研究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总结出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说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与观察分析能力,以清晰、合理和有逻辑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
通过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图形,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学生在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维的运转和推理能力的发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说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说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找出数列的规律,并推理出下一项的值。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培养他们的说理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说理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出解题思路,并解释各个步骤的依据和逻辑关系。
同时,在书面作业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的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说理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评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构建生成性探究式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有许多专 家学者把 “ 生成 性教学 ” 述为 “ 教学 中充 表 在 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 学环境的复杂性 ,把 每 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 的综 合生成过程 的课
堂状态” 。也有别的众多表述 , 虽然概念的表述 略有差异 , 但 都强调 教师 、 学生 、 文本三 者之间 的互 动 , 都强调 生成性 教 学的问题性 、 开放性、 自主性 、 探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特征。生成性课堂教 学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仅要 获得和养成 ,更要 注
oi n e e r i g a i t r tdla n bly e n i
学生 的思维活性 , 促进 学生想象力 、 造力 的充分发 挥 , 创 培 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习惯 , 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 的能力 。
A to’ a des uh r d rs S Wu e N . H col 30 0Wu e w i o1 ihS ho, 30 , w i g 7 ,
构建 生成性探究式课堂教 学 培养学生 研究性学 习能 力
潘竟 中
( 甘肃武威第一 中学
中图分类号 : 3 . G6 24 文献标识码 : A
甘肃 ・ 武威
730 ) 300
文章编号 :6 2 7 9 (0 12 — 0 6 0 1 7 — 8 4 2 1 】3 0 3 — 2
摘 要 教师要善 于把握 教学过程 中出现的生成 性 问题 .
浅析课堂教学中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 随机 过 程 ” 为例 , 结合心理 学的知识, 简 单 分 析 了这 两 种 方 法 对 于 增 强 研 究 生 的 科 研 创 新 意 识 ,提 升 他 们
的科 研创 新 能力 所 起 的 作 用 。
于培养研究 生科研创新能力 的促进作用。
2调整教 学 内容 的顺序
2 。 1两种 思维模为理由 , 本身就是 以概念 为基
石的思维模式深入人心 的结果 。在思维大厦 中将概念基石
a t e s t u d e n t c o u r s e” s t o c h a s t i c p r o c e s s ”a s a n e x a mp l e . a n d c o n— r
i t i s i mp o r t a n t t o s t ud y h o w t o i mp r o v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n o v a t i o n
的思维大厦 , 如图 1 ( ) 所 示 。这种思维模式 有利于逻辑推
( 江 南大学理 学 院 江 苏・ 无锡
摘 要
科研创 新能力是 评价研 究生质量 的重要依据 , 而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如何 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创新的意识
和能力 , 是 一 个 有 意 义 的研 究 课题 。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因此, 如何在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更 好地 培养 研 究 生 的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是 一 个 重 要
教 改 教 法
浅析课堂教学中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沈莞蔷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3 .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徐红林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常州市第八中学刘林才为了贯彻落实全教会议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在常州市教研室和天宁区教研室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成立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
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
现对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简单总结如下:一、研究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显然不能满足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而能力的获得使他们终身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所必需的能力、意志、品质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些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一次根本性革命。
它首先是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变革性要求。
这种变革性要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教师在落实全教会议精神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必须把注重点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
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审视我校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⑴目前的课堂教学还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
⑵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组织得较少,学生主要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
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比较陈旧,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
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教学效率不高。
为了落实全教会议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选择了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专 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必须把培养 学生 的研 究能力提在突 出 出一般规律 , 通过 出入_般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 才能使得研 究 的位 置 。目前各 个院校都 非常重视 培养 学生 的研 究能力 , 在 不断深入 , 研 究是建立在 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的, 要注 意知识的 实验教学 中增加研 究性实验 的比例 , 开展各种形式 的课外 研究 适 用范围和条件 , 研 究过 程中一定要具体 问题 具体分 析, 这 些 活动 , 但 对在课堂教学 中培 养学生 的研 究能力重视不够, 而课 意 识都可 以在课 堂教学中培养 。 在教学中让学生首先要掌握一 堂教学是教学的主 渠道。 本 文讨 论了在课 堂教学中融知识传授 般 方法, 在掌握一般 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特殊 方法 ; 在解题 时, 和研究能力培养为一体 的教学方 法。 首先看有无特殊 方法, 若找不到特 殊方法再适用一般方 法。 例
Abs t r a c t: G o o d r e s e a r c h a b i l i t y i s a s i g n o f hi g h — q u a l i t y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w e d i s c u s s e d a m e t h o d t h a t
1 培养学生就是完成一件 事情 , 首先要 确定研究 目标 , 然后确定研 究的途径 , 在 达到 目标过 程中必然会 出现各种各样 的问题, 所有问题解决了,目 标 也就达到 了, 研究也就完成 掌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N a n j i n g 2 1 0 0 2 3 , C h i n a )
c o m b i n e s i m p a r t i n g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b i l i t y i n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a n d c a r r i e d i t o u t i n p r a c t i c e . B y g u i d i n g t h e s t u d e n t s t o o b t a i n t h e k n o w l e d g e t h e m s e l v e s i n s t e a d o f t e l l i n g t h e m t o m e c h a n i c a ny m e m o ri z e ,w e m a d e t h e m m o r e v e r s a t i l e i n u s i n g t h e i r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a l s o c u l t i v a t e d t h e i r r e s e a r c h a b i l i t y .
教掌探讨 ・
在课堂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谌 静 常春耘 张宇飞 徐荣青 ( 南京邮电 大学电 子 科学与工程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3 )
摘 要: 研 究能 力是 高素质人 才的标志 , 本 文讨论 了 在课 堂教学 中融知 识传授 和研 究能力培 养为一体 的教 学方法, 并进行 了实践 。 引导学生 自 己得 出知识 而不是机 械 被动地 记忆知 识 , 这样 既活化 了 学生所 学的知 识, 又培 养了学生 的研 究能力。
K ey wor d s: r e s e a r c h a b i l i t y ; i n n o v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 p r o b l e m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当今世界, 科技 发展、 知识 的的创新越 来越决定着 一个 国 然而不是生硬地掌握知识 , 同时也体会到 了目标导向, 问题牵 引
关键词 : 研 究能力; 创新思维 ; 问题意识
Cul t i va t i ng S t ude nt ’S Re s e a r c h A bi l i t y i n Cl a s s r oom Te a c hi ng
C h e n J i n g C h a n g C h u n y u n Z h a n g Y u f e i X u R o n g q i n g
家、 一个 民族 的发展进 程, 未来世界综 合 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 的研究方法。
是知识 创新 的竞 争, 是创 新人才 的竞 争“ 。当前 重大的知识创 2培养学生分析一般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的意识
新可 以影响一个产业、 一个 国家, 甚至 影响整个人类的未来 。
研 究就是为了揭示事物 的本质或事物之 间的规律, 事物 的 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毋庸置疑 , 而科 学研 究的精髓便是创 本质 有共性与个性 , 规律 有一般 规律和特殊 规律 , 可 以在掌握 新, 而科 学研 究 的主体是具有研 究能 力的人 , 因此作为培养高 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特 殊规律 , 也可以从众多特 殊规律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