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word版 (3页)

合集下载

加了一句话 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加了一句话 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加了一句话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加了一句话教学目标词语“佝偻”“褴褛”。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诗人帮助老人的事迹激发学生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4.培养学生想象力,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待人礼貌、和蔼,学习他热心助人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言文字能改变人心的神奇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教学:师:导学法生:读、思、议结合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课件学生:预习课文一、问题导入ppt出示“春天到了”,看到这句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2.可是你们一定想不到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却拥有神奇的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国的一位诗人是怎么用这句话来帮助人的,让我们一同走进《加了一句话》,请翻开课本170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接上面)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

<读1>(诗人在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前面的木牌上加了一句话改变了老妇人得不到帮助的状况)2师:是的,是诗人加了一句话,诗人是关键人物,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诗人的字、词、句用横线划出来,思考通过这个词或句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或者精神品质,同时在书上做好批注。

<读2>“俯下身子”他没有居高临下地和老人交谈,而是选择弯下腰,说明他和蔼、平易近人。

“悄悄地”他做好事不让人知道,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帮助弱者,不图感激。

“欣慰”欣慰意为心里欢喜而感到安慰。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为老人讨到钱而高兴;二是为人们心中还存在爱,能被他的文字感动而高兴。

师:老人作为被帮助的对象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用双横线划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头发苍白、双目失明、佝偻着腰、衣衫褴褛、神情木然。

)师:这么可怜的一个老人却什么也讨不到,大家能不能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呢?(她呆呆的站着,看起来毫无生气,从她的人到木牌都毫不起眼,人们不会去关注她,更不会给她帮助。

)师:是啊,诗人很和蔼、热心,老人很无助,无奈。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变化的原因;3、感悟语言的魅力。

【重难点、关键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变化的原因;2、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目标反馈法【教学课时】一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词sh…n m&dagger;i b&OElig; m?绅士、一枚、硬币、魔力2、词语解释木然:褴褛:佝偻:欣慰:俯身:魔力:询问:衬托:风烛残年:二、导入新课1、自由读课文,初知文章的内容。

2、讲一讲文章的内容。

三、理解课文1、想一想,老妇人中午和晚上的所得为什么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告诉来来往往的人:……2、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同情心,什么是幸福?(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情”是一种美德……“幸福”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小结加了一句话,就“让什么也看不见的老妇人”令人同情,这就是衬托的力量,春天的美好衬托出老妇人的悲惨,更令人同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读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学会运用语言,学会用语言去打动别人。

五、布置作业1、抄写作业。

2、读课文最后一段5、珍贵的教科书新丰小学宋其彪【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

2. 引导学生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是本组的训练重点,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先了解全文是围绕什么写的,进而了解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懂了文章的顺序。

难点: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老师:投影片。

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加了一句话》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语文,讲的是一位盲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巴黎的街头乞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没人给她施舍,一位诗人在木牌上加了一句“春天到了”,情况就完成不同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慷慨解囊,因:为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引起了人们对盲妇人的同情。

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体现课插图的投影片学生:前留意广告词,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教师巡视适时检查: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 忆之前学过的与“语言的力量 ”相关的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 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情 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课堂氛围好
教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 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 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 效果。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
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 表现出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 学方法上加以改进。
在某些环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 充分,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 进。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一句话改变命运的 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力量 。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 导学生理解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重要性。
讲授新课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阅读《加了一句话》原 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表
达技巧。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意 义,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 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重点与难点
• 探讨主题思想,理解“加了一句话”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
难点 1.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2. 探讨主题思想,理解“加了一句话”的含义。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
设计
汇报人:
2023-12-28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0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
0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 作,可以是扩写、缩写、改写或续写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 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增强 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业布置
课文背诵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或整篇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和记忆。
读后感写作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 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 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 通过观察和思考进入课文 主题。
提问导入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 而自然地引入课文。
习兴趣。
在线学习平台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 布课程资料、作业和测 试,方便学生进行自主
学习和交流。
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如微信 、QQ等,建立学习群组 ,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
协作。
04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剑铭【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变化的原因;3、感悟语言的魅力。

【重难点、关键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意思变化的原因;2、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目标反馈法【教学课时】一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词sh&#133;n m&#134;i b&#140; m&#142;绅士、一枚、硬币、魔力2、词语解释木然:褴褛:佝偻:欣慰:俯身:魔力:询问:衬托:风烛残年:二、导入新课1、自由读课文,初知文章的内容。

2、讲一讲文章的内容。

三、理解课文1、想一想,老妇人中午和晚上的所得为什么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告诉来来往往的人:……2、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同情心,什么是幸福?(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情”是一种美德……“幸福”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小结加了一句话,就“让什么也看不见的老妇人”令人同情,这就是衬托的力量,春天的美好衬托出老妇人的悲惨,更令人同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读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学会运用语言,学会用语言去打动别人。

五、布置作业1、抄写作业。

2、读课文最后一段5、珍贵的教科书新丰小学宋其彪【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俯冲、轰隆、爆炸、叨念等词。

2. 引导学生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是本组的训练重点,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先了解全文是围绕什么写的,进而了解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懂了文章的顺序。

难点: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的难点。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加了一句话》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富含哲理、具有强烈的语言感染力的美文。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教师巡视适时检查: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_1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_1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佝偻”“衣衫褴褛”“乞讨”“漆黑”“魔力”“风烛残年”等词语意思。

(2)读课文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3)练习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1)自学讨论,师生合作交流。

(2)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通过读文能体会真情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语言的魔力很无处不在的人间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在乞讨。

中午,她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

2、边读边想: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的?在哪加的?加了一句化后有什么变化?三、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四、全班交流: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重点:木然衣衫褴褛魔力风烛残年)交流自学2的问题重点:是什么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呢?是因为诗人加了四个字“春天到了”出示句子“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小组交流,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五、课文最后一段说“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最后一段,把你的体会说一说,在旁边写一写,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诗人多么善良,富有同情心;人们也同样富有同情心;人间真情无处不在。

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七、课堂练习: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4*加了一句话“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美好————不幸(衬托)。

最新《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word文档

最新《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word文档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

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一)小组自学生字1、sh6n m6i b0 m$绅枚币魔2、字形注意: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二)学习第一部分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

(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慷慨解囊收入:少多神情:悲伤笑着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案教学设计]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一、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二、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三、这一段写什么?
四、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感谢您的阅读!。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资料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资料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资料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要求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读一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找找盲妇人乞讨过程中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

再把课文最后一段多读几遍。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

4.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群体解疑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

3?学生群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不同情况,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抒发。

四、迁移训练,布置作业1?说说自己都收集了哪些广告词,最喜欢哪一条,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评价、欣赏中体会如何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2?课后设计广告词,在学习园地上交流(广告词写作范围:①为希望工程献爱心;②保护环境;③保护学校花草树木。

)设计二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感悟过程,力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题切入,直奔重点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插图,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画面,导入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诗人在老妇人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了一句什么话?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比较阅读,是放手让学生在自读中比较,在合作讨论中比较,老师只作适当的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

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

(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慷慨解囊
收入:少多
神情:悲伤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
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什么
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

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又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