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芯片、5美元模块就能撬动NB-IoT、LoRa行业应用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元芯片、5美元模块就能撬动NB-IoT、LoRa行业应用市
场?
作者: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低成本成为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宣传中的标配,其中,模块成本5美元、芯片成本1-2美元级别已深入人心。
然而,在不少场合芯片、模块的成本被过分强调,似乎形成了NB-IoT、LoRa行业应用的主要成本壁垒。
行业应用的落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芯片、模块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外的一些显性和隐性成本往往构成了其中最大的壁垒,是时候把重点关注点从芯片、模块成本转向其他更重要的成本壁垒了。
芯片、模块成本会趋于合理,但需求方如何看
从芯片、模块、运营商等低功耗广域网络供给方的角度看,基本的元器件成本是其非常重视的。
目前,NB-IoT芯片能够实现每月百万量级的产能,随之而来的是NB-IoT模组也会形成批量供货,业界期待的成本下降将会发生;LoRa产业生态发展时间更长、落地项目更多,其芯片、模块在可负担的水平。
对于这些成本,万能的电商给了我们不少便利。
搜素LoRa模块就会出现大量厂家的供货,且人民币30元以下的也比比皆是,当然这些
主要是LoRa透传模块,一位从业者曾经通过核心材料、加工成本来估算出LoRaWAN协议模块的价格大概为6-10美元;而对于NB-IoT模块,淘宝价格均在100元以上,不过这是在NB-IoT还未批量应用时的价格,并不具有参考意义。
产能的提升和应用落地,加上一些模块补贴政策的出台,芯片、模块的成本在短期内会对2G系列产品形成价格优势,对应用厂商来说趋于合理水平。
不过,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行业应用的需求方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成本,投资回报才是其最关注的。
国际知名运营商沃达丰去年发布的《物联网晴雨表2016》中显示,在接受调研的全球近1100家已开展物联网应用的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已获得了明显的投资回报,其中亚太地区的企业投资回报更为显著。
不过,这些接受调研的企业均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先锋”企业,它们对于物联网的接受程度较高,且企业中本身的信息化程度很高。
不过,面对新的低功耗广域网络解决方案,不少行业应用的一个特点是一次性投入大,但收益往往是“细水长流”,在一定周期内才能看到显著的投资回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需求方过度强调芯片、模块这些局部的成本似乎显得有些患得患失。
笔者曾在《NB-IoT全面爆发增长?请勿将供给方的努力当作引爆的弹药》一文中认为,NB-IoT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供给方推动为主的第一阶段。
实际上,在这个第一阶段,供给方不仅仅要推动自身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下降,也需要理解需求方的成本结构,推动需求方相关成本的下降。
芯片模块之外新的成本视角
供给方在这一阶段可以调动各类资源,降低需求方视角下的成本壁垒。
在笔者看来,需要从两方面形成对需求方成本壁垒的视角:从实施成本转向沉没成本视角
和其他物联网行业应用类似,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项目实施中,设备采购、安装、施工、平台上线、软件开发、测试等实施成本构成了用户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一次性的固定投资额度比较大,让不少用户处于观望中。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成本并不是构成NB-
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络进入用户行业应用中的直接壁垒,担心这些固定成本成为负向的沉没成本才是行业应用落地的直接壁垒。
何谓沉没成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解释沉没成本:“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
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
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
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
同样,对于一个NB-IoT或LoRa的行业应用来说,对于沉没成本的担心使得其无法规模化的应用。
以公用事业为例,水务、燃气厂商在NB-IoT的应用中就非常慎重,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是NB-IoT网络覆盖、传输效果、服务质量等符合要求,主要看中的是稳定、完善、成熟的网络服务,而并非最先机的技术水平。
若能确保NB-IoT网络对于水务、燃气智慧化转型的稳定支持,则所有的实施成本是用户本身就要承担的,不会形成巨大壁垒;然而,若在成熟之前大规模实施的话,对于水务、燃气不能实现预期的智慧化管理,则对用户形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且这一实施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说,对沉没成本的顾虑是NB-IoT、LoRa落地的壁垒。
从实施成本的视角转向沉没成本的视角,芯片、模块、设备、网络运营等供给方需推动试点、示范应用,把大部分可能造成用户沉没成本的因素考虑进去,降低用户对沉没成本的顾虑是本阶段的重点。
从材料清单成本转向创新成本视角
当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智能手机价格是决定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千元以下智能机的大量出货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功不可没。
同样,物联网终端成本确实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部分,毕竟不少行业应用需要用户采购大量新的物联网终端设备。
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下,不少人对于低功耗广域网络终端仍然聚焦在芯片、模块的成本上,运营商也拿出了巨额的模块补贴费用,以期降低终端准入门槛。
不过,对于一个新的技术应用,除了芯片、模块的成本外,传感器、电池等其他元器件的成本也随之有所改变。
由传
统的终端升级为智能互联终端,改变的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含有LPWAN芯片的模组,还有大量其他组件的创新。
以表计为例,采用LoRa、GPRS等具有远传功能的智能表计价格远远高于传统表计+无线模组成本。
对于终端成本的考察,不应仅仅局限于材料清单成本上,NB-IoT、LoRa这些新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问世后,各类终端有了接入网络的条件,相应的也带动其他部件的创新,所有这些创新在初期都会付出大量成本。
当然,在这些智能终端应用于行业解决方案后,带来的人力成本节约、效率提升或商业模式的转型形成的收益完全可以超过这些创新的成本。
低功耗广域网络的供给方是当前阶段的主要推动力,除了做好对芯片、模块的创新和成本的降低外,也会从产业生态的角度发力,与其他与之相关的领域精诚合作来推动创新,使系统性成本实现下降。
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NB-IoT、LoRa芯片、模块成本不会再构成各行业应用中落地的壁垒,是时候建立新的成本视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