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教学内容】
教材P88~8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2.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
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P88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知道
我们的身体上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秘密”吗?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寻找我们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有兴趣
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这个结果是真的吗?我们来量一量。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同桌一组两人测量,指名汇报。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
律。
2.同伴互相量一量,填一填。
生1 生2 生3 生4 头长
一拃长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 “师”
之概
念,大
体是
从先
秦时
期的
“师长、师
傅、先
生”而
来。
其
中“师
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
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
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
“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
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
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
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步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师”。
“老”
在旧
语义
中也
是一
种尊
称,隐
喻年
长且
学识
渊博
者。
“老”“
师”连
用最
初见
于《史
记》,
有“荀
卿最
为老
长这样,
一年
就可
记300
多条
成语、
300多
则名
言警
句,日
积月
累,终
究会
成为
一笔
不小
的财
富。
这
些成
语典
故“贮
藏”在师”之
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
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脖子一
周的长
度
腰一周
的长度
双臂平
伸的长
度
身高
(1)引导学生阅读表格,明确需要测量的身体部位。
(2)说一说,测量的起止和注意的问题。
(3)小组合作,测量相关数据。
(4)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身体上的一些有趣的“秘密”。
4.读一读,讲一讲。
(1)组织学生阅读书中的文字资料,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出:当我们外出时,不一定会随身携带直尺和卷尺等工具,但我们可以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当“尺子”,便可以近似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讨论使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的
优缺点。
(4)明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估测或者工具测量。
5.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
先估计再实地测量。
6.说一说,画一画,身体上还有哪些“尺子”?
三、全课总结,激励评价
你还知道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尺子”?你可以多方面
查阅资料或者是调查收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会进行简单的测量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学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身体进行测量,得到一拃长、一步长、头长、脚长、双臂平伸的长度等,并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测量的知识,又复习了倍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学过的数
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对于身体部位不清楚,因此测量出来的数据不准确。
[再教设计]练习时,设计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活动,体现身体上“尺子”的作用。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