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致命的战略失误及预防探讨
中国企业致命的战略失误

中国企业致命的战略失误一、引言哈医药本无所谓“现象",哈医药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 ",完全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和认识论误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以及秦池、厦新等广告“标王"纷纷衰落,已成昔日黄花,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广告大户、宣传造势大户,有的还是“标王";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败落,都是广告惹的祸,“标王"惹的祸,这几乎成了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从学术界到企业界到广告界到新闻媒介到政府部门到一般社会公众普遍地都持这种观点,作为这种社会共识的表现,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企业不敢再大声张扬,不敢大做广告,新闻媒介宣扬低调,中央电视台取消了“标王",国家工商部门对企业广告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社会公众对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嗤之以鼻,连整天靠广告吃饭的广告界也对广告“标王" 口诛笔伐,冷嘲热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哈医药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逆飚飞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要知道哈医药干部职工以万计,不至于个个都是“傻瓜",聪明人偏要去做明摆着的“傻事",而且一意孤行,任凭笑骂,百劝不回,这种“现象"真让人“看不懂"——“哈医药是一个谜"、“一个待解的谜"。
而哈医药自己也并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和一个明确的说法,它只是从广告获得利润增长的实惠中认定了这样做是对的,便不管外界怎样指责,关起门来闹革命——哈医药对新闻记者们紧闭了它的大门,以沉默的方式回答部分媒体的“哈药秦池论"。
沉默,使这个谜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好事者幸灾乐祸,等着看哈医药步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的后尘绝尘而去的好戏,好心者则耽心哈医药重蹈它们的覆辙:“哈医药,仿佛标王又来了",“哈医药将成为秦池第二、厦新第二、重蹈沈阳飞龙的覆辙"。
民营企业的决策失误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所谓民营企业,就是非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是一无级别,二无上级的市场主体。
因此,民营企业必然要按照市场的规律生存与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高速增长期之后,民营企业在近几年进入发展的低潮时期。
一些曾迅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营上陷入了困境,并开始对经营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反思。
其中,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总结了四大失误,三株总裁吴炳新总结了十五大失误,沈阳飞龙的总裁姜伟总结了二十大失误……本文试图通过以巨人、三株和沈阳飞龙这样一些已做出失败总结的民营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按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民营企业经营中出现的主要失误进行分析。
一、决策失误民营企业的决策失误主要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恰当的企业成长观念,二是缺乏合理有效的决策机制,三是战略管理水平低。
在企业成长观念上,失败企业表现出对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和多元化经营的盲目追求。
虽然,追求一定的发展速度、扩大企业规模和进行多元化经营在理论上都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实现企业的成长,但是,理论效果的实现一定要考虑到相应的约束条件,特别是企业经营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制约。
如果企业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追求脱离实际的过高目标,结果往往会“欲速而不达”,甚至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决策机制方面,民营企业普遍采用了高度集权的决策模式,经营权与所有权不进行分离,企业决策由企业的领导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拍板定案”。
显然,这样的决策机制是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科学决策要求的。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实践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
为了避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主动的塑造企业自己的未来,加强战略管理对困境中的民营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失误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少人力资源计划。
由于没有进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企业在不考虑供需平衡的情况下盲目招收人员,造成企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
第二,任人唯亲。
企业战略管理的误区与防范

企业战略管理的误区与防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战略效果不佳或企业发展受阻。
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战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误区1.战略制定过于简单化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过于简单化,仅根据市场环境、企业资源等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缺乏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规划。
这种简单化的战略制定方式容易导致战略目标不明确、执行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战略执行过于形式化一些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和流程,而忽视了战略的实际效果。
他们往往将战略规划与执行割裂开来,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导致战略执行效果不佳。
3.缺乏战略风险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一些企业缺乏对战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应对,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缺乏战略评估与调整一些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后,缺乏对战略的评估和调整机制。
他们往往忽视了市场环境、企业资源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战略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二、防范措施1.深入调研与细致规划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因素,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同时,企业应制定细致的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关键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战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确保战略规划与执行之间的紧密衔接。
通过定期的内部沟通、外部反馈和评估,及时调整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强化战略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强化战略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措施,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降低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民营企业经营战略的缺失

民营企业经营战略的缺失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各个行业崛起。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很多这些企业缺乏战略,在发展中无所适从,最终面临瓶颈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民营企业的战略缺失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是因为许多民营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思维,无法预见市场变化,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反应。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战略管理人员,许多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执行都存在着困难。
具体来说,民营企业的战略缺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很多民营企业只注重眼前经营,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布局。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未来市场和发展趋势的变化,从而缺乏前瞻性思维。
忽视市场细节有些民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只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和总体状况,忽视了市场细节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这样的缺失往往导致企业的战略无法贴近市场,无法吸引消费者。
难以执行战略很多民营企业在制定战略之后,很难将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加以执行。
这是因为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缺乏考虑实际条件和资源,并将战略过于理想化。
缺乏科学制定战略的方法和技能很多民营企业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没有系统的战略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制定战略,也无法按照战略去执行。
强调短期利益许多民营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往往会采取一些低成本、低质量的手段来追求商业利益,从而导致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受损,难以长期发展。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战略缺失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民营企业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提高战略意识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培养领导层和员工的战略意识,注重市场细节和消费者需求,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对接市场、提升能力”。
明确企业目标企业应该在制定战略时,明确企业的目标和定位,保持与市场一致,考虑实际条件和资源,不要过于理想化。
同时,注重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长期性,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策略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策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策略进行探讨。
1.财务造假风险财务造假是企业财务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经营压力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掩盖亏损、虚报利润,采取隐瞒负债、虚增资产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和声誉,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2.违规操作和违法风险在财务会计管理中,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利益,往往忽视了对义务和法律规定的遵守,导致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和违法行为的风险。
比如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资金违规使用、税收避税等行为,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3.信息披露风险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透明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缺乏真实、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披露会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产生怀疑,从而增加了投资和经营风险。
4.管理层失误和决策风险管理层失误和决策风险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些企业在管理层水平不够、决策失误的情况下,财务会计管理存在风险。
管理层的失误和决策不当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浪费、资产负债失衡、投资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避财务会计风险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制度和审核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审计,通过定期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2.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是降低财务会计风险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该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和及时,让投资者和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透明度。
如何解决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问题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失误的决策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问题,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或者失去时效性。
因此,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非常关键。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收集网络,包括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和行业专家的沟通与合作,以获取最新、最全面的市场情报和竞争信息。
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分析体系,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深入剖析,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强调团队合作与意见多元化战略决策往往需要综合各种信息和观点,因此,一个合作和多元化的团队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尽可能聚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人才,促进各个部门、层级之间的沟通合作。
同时,鼓励员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路,避免过于集中权力和决策,以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企业也可以借鉴外部咨询公司或者从业者的专业经验和意见,以拓宽思路和加强决策的健康性。
三、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目标和策略的不明确或者不合理。
企业应该以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竞争优势。
同时,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和落地方案。
在制定目标和策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趋势、竞争态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企业能够应对变化、把握新机遇。
四、风险评估与应对战略决策失误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企业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
这包括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确保决策的透明与纪律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考虑购买保险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以共同分担风险和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持续学习与改进企业战略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身的决策能力。
民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民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战略管理意识不足且较为碎片化与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且十分注重战略管理,会根据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对战略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因此具有较为先进的战略管理意识。
但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生存的压力过于重视短期利益,没有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必要的战略管理意识。
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尤其是新一代的管理者对战略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很难突破传统管理思维和模式的限制,战略管理较为碎片化,不成体系且与企业实际有一定的脱离,导致民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停留在表面,而内部管理系统则得不到持续改进和优化,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所以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很难抓住市场发展机遇。
(二)战略制定缺乏明确依据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战略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制定战略管理之初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战略分析,以明确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主要依据。
但由于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对战略管理的有效分析,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洞察力,在制定管理决策时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所以导致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建立战略体系过程中更是漏洞百出。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者及员工对战略管理存在一定的漠视现象,没有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来了解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民营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在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依据,降低了战略管理的有效性,甚至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缺乏明确且符合实际的战略定位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更是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难度,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战略定位的认知不足,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缺乏符合实际的定位。
部分企业管理者很难立足长远来看待市场的发展变化,将主要目标任务定位生存和获取经济利益方面,没有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进行长远考量。
透析民企战略误区

透析民企战略误区一、民企战略误区的表现1、在战略实施上,战略与企业进展时期难以统一,表现出“战略执行误区”。
如一个投资10万元的餐饮店,“硬件要上水平”,“服务要先进”,而且要“全方位导入企业的形象设计”,这种“星级酒店标准”对它合适吗?一个小规模工具加工企业,要去开拓美国、日本、意大利市场,要把产品打入其它世界各国,这种战略又可取吗?同样的,当一个小企业进展到了大、中型企业以后,仍旧运用小企业适用的经营治理方法来进行经营治理的话,后果也同样不堪设想。
这一切都说明,企业的进展战略要与企业进展时期相适应,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成长。
2、在战略经营上,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经营难统一,表现出“经营战略误区”。
民企想“做大”,在经营战略上,必须做到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经营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差不多上企业财宝存在的形式。
在我国民企中,在有形资产的经营方面,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金、设备、人力、场地,也能充分地注重产品销售网络的建立和产品市场的开发。
然而,在无形资产的经营方面,有的民营企业家还全然不明白得什么是无形资产,更谈不上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了。
一个生产饲料的小民企,在对待工人上,动不动就“炒”,不注重对职工忠诚的培养,不注重企业“凝聚力”的培养。
这种企业能存续吗?3、在战略制订上,坚持传统观念与创新传统观念难统一,表现出“战略思想误区”。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专门多优秀的文化是现代企业必须借鉴和弘扬的。
但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随着社会的进展而演变,这也就必定要求我们在吸取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创新传统的一些观念。
在现代的企业经营中,不去突破那“一亩三分田”的小农思想,小富即安:不去突破过去的传统的经营治理方法,墨守陈规,可怕创新,在如此的思想指导下的战略决不能使民企正常发育成长。
4、在风险投资战略上,投资与投机难统一,表现出“投资战略误区”。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竞争经济,风险与收益同在,置身事中的企业家有一定的投机心态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坚决小心的是将许多企业引向灾难的过度投机心理。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
一、问题分析1.1 资金短缺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常常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往往受到限制,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1.2 人才流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到大型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而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3 品牌建设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销售量。
1.4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新兴行业的挑战。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取得优势,成为了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对策建议2.1 加大金融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信贷和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人才引进与培养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培训机会,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政府也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人才储备。
2.3 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应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建设。
2.4 提升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优化管理和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无解。
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引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因此,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1.资金链风险民营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困扰。
2.债务风险由于资源和资金有限,很多民营企业需要通过借款来支持运营和扩大业务规模。
然而,高额的债务和利息支付压力会导致企业面临债务风险。
3.战略风险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等因素。
如果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合理或无法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将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风险。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1.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2.利润表分析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显示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
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1.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通过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企业资金紧张的风险。
可以采取提前融资、合理分配营运资金和适当压缩存货等措施来优化资金的运作。
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造假和资金挪用等风险。
同时,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加强对外投资者的信心。
3.视角转变,开拓多元化经营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和行业的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开拓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依赖度,减少战略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
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
通过保险和金融工具等手段,转移和分散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科技企业中的佼佼者,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但是,面对经济转型和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民营企业依然面临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了其对策。
一、资金困难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一大问题。
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更是难以获得投资机构及银行的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影响了企业整体的未来发展。
因此,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渠道。
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把握好市场定价的力度,把资源导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合理指导民间资本的集中。
另外,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同时,也应制定政策引导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市场融资。
二、技术瓶颈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许多企业发展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创新和技术领先是当前民营企业所迫切需要的。
政策制定者应建立一个聚集大量高新技术人才的管理部门,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培训以及研究中心,让民营企业扎根于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从而占据市场高端,成为行业龙头。
三、人才引进瓶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内外人才流动性过于严重,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民营企业由快速扩张型企业向专业化、分工化、品牌化和战略联盟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对丰富的人才需求而言,人才凝聚和业务培养更为重要。
为了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政策制定者应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开放高等学校,与民营企业开启更广泛的合作,引导人才走向企业,鼔励高校学生来到民营企业实习和工作,从而降低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成本。
四、网络营销不足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网络营销上却显得疲软。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中国民营企业的个“死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金链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死穴”。
由于金融环境在中国一直相对较为严格,民营企业很难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此外,一些非理性投资和过度借贷也导致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加。
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陷入缺乏资金支持的窘境,无法顺利运营和扩大规模。
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死穴”。
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创新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意识的欠缺,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重视,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难与其他有更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企业相抗衡。
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缺乏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第三,管理水平的问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另一个“死穴”。
相对于一些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在管理理念、流程和体系上存在较大的不足。
常见的问题包括企业内部决策过于集中、管理层过度远离基层员工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这导致了企业内部运转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政策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构成了一种“死穴”。
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在政府资源配置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一些地方政府更偏向于支持国有企业,而对民营企业提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相对有限。
此外,存在过多的行政限制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现象,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
最后,人才问题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死穴”。
虽然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薪酬差距和职业发展机会不足使得一些高端人才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或者外资企业。
另一方面,缺乏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留住和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个“死穴”包括资金链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问题、政策环境不利以及人才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策。
标签:民营企业问题对策现阶段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支柱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在从初期转向中期阶段,分析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从而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并快速的发展。
1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意义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不但极大程度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还使当前社会安排就业人员难题得到了解决。
我国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并共同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1 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由于民营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因此企业对技术科研环节的约束相对较弱,这就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科研人员不必再长时间并多层次的申请及等待批示,而是抓紧时间着手科研课题。
民营企业只有通过紧跟随市场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生存并发展。
因此,这种市场竞争压力就促使民营企业在技术上改进与创新。
有数据显示,仅2011年中,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有16家企业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更令人欣喜的是高达11174家企业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甚至有12家获得了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
1.2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同等的投资中能吸纳更多人员就业。
此外民营企业组织成本较低,经营产品具有灵活性并对经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均是保持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较高就业机会的原因。
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明确划分了各职位的工作内容与范围,从而需要通过招聘大量相应岗位人员,这就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职位。
民营企业存在的致命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民营企业存在哪些管理机制问题1、公司内部亲属担任要职,部分员工勾心斗脚,工作越权,无视纪律。
2、对人才的生活不够关心,对有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心怀疑虑,不敢真正的放权。
3、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单线管理与双重管理混烂,制度朝令夕改,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积极性低,激励制度不健全。
二、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传统的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普遍存在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违背以人为本理念的文化现象。
具体表现在:浓厚的家族式经营色彩,个人独断专行,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诚信危机,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违反游戏规则以至恶性竞争,忽视激励,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疏远,少有感情沟通,缺乏团队凝聚力,民主管理差。
这些问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在市场形势变化和经营风险加大时,直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班子问题关乎企业成败:班子弱化,分工不当,领导不力,思想僵化,惰性严重,甚至矛盾重重,是眼下一些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靠老板“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实践证明,运作好班子,千方百计提高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班子整体的领导效能,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长策。
1、老板要肯投入,舍得花本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
这是民营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是提高企业班子领导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一项前提性工作,事关民营企业的成败与未来。
2、扬长避短,合理进行班子分工,力求产生“1+1>2” 的领导效能放大效应。
现代社会,分工也能形成生产力。
对公司领导班子而言,合理分工是领导力形成的源泉。
3、启用监督与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克服监督弱、约束软,管理随意性大,领导行为短期化等民营企业在领导班子管理方面的通病。
4、建立并真正发挥对班子成员进行考评与奖惩机制的作用。
不论考评还是奖惩工作,在企业里,最难执行的往往是对班子成员。
这也是长期以来考评流于形式和奖惩无法兑现的根本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危机应对探究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危机应对探究【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政策环境的影响、融资困难和资金链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和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优化人才政策以稳定用工成本。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动,我国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政策环境, 融资困难, 资金链风险, 管理能力, 市场竞争力, 创新能力, 人才流失, 用工成本, 政策支持, 金融服务体系, 企业管理水平, 创新能力培养, 人才政策1. 引言1.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收入。
民营企业在各个行业中都有显著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表现突出。
与此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较大,融资难题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只有这样,我国民营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1.2 民营企业面临的危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增大,部分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政策环境不稳定和不完善,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困扰。
融资困难和资金链风险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限制了企业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的能力。
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也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障碍,一些企业在管理上存在漏洞,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二、主要问题1. 高融资成本由于缺乏优质担保品和可靠信用记录,民营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低利率的贷款资金。
与此同时,银行普遍更愿意向国有企业借贷,这导致了民营企业面临更高融资成本的困境。
2. 缺乏创新能力相比于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许多民营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创新能力限制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3. 法律环境不完善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对于法律环境的改善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腐败现象、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合同执行难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民营企业。
4.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相对较弱,许多民营企业面临人员流失的风险。
与此同时,高薪资水平以及更好的福利待遇往往会吸引人才前往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
5. 财务管理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由创始人或家庭主导管理,经验和专业性可能存在一定缺乏。
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他们在财务决策、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风险。
三、对策分析1. 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并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条件。
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银行借贷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2. 加强创新培训针对中小型企业,政府和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创新培训课程,加强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能力。
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需要在组织和运营模式上进行改进。
3. 完善法律环境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腐败治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合同执行等问题的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打造稳定、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
4. 提升人才吸引力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丰厚的薪酬待遇以及具有竞争力的福利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致命问题的深思

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导致中国民营企业落败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个方面。
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肌体,有些却是新生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新生病菌就像SARS病毒一样,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蔓延性,尤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警惕。
一、民营企业的致命问题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可谓是“自生自灭”,走过了变革开放漫长的30年,由于种种原因死去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可以说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在临沂亲身经历了一个咨询公司从创立到倒闭的过程,犹如昨天记忆犹新。
它的死让二十多个人的心血付之东流。
细细回味,不光是这家企业,全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实例,不知道有多少个创业者梦断虹桥……根据八个月的考察、参考和研究,结合临沂这个商贸城市的一些实际情况,我把民营企业的死归结为以下几种:第一死:死于顺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
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
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
做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远。
所以,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
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把“规矩”放在眼里,将“规矩”当一回事。
第二死:死于情人是讲感情的,这感情无论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
当你创业的时候,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往往都需要这些感情联结起来的亲情、友情的帮助。
我国民营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然而很多民营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会影响长期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加强战略管理。
本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促进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管理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民营企业如何在新经济下加强管理,找出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提高战略管理的水平,成为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企业没有良好的人才管理战略,人才素质不高。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战略就没有竞争的基础。
人才的缺乏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因此人才管理战略在民营企业战略中地位非常重要。
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者都忽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民营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性也就非常大,影响员工队伍的质量。
企业的战略分析不完善,随意性大。
民营企业的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科学、完善的战略分析,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对陌生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很难达到预期的决策效果,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
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民营企业未对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考虑自己公司、自己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这种民营企业对自身的优势没有透彻的了解,对内部环境和软实力没有做出合理的估计,影响了优势项目的实力发挥;同时,看不到企业内部存在的危机和问题,盲目乐观,最终导致战略决策的不科学。
没有完善的战略监控体系,企业容易失控。
有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制订了比较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建立专门的战略监管体系,从而导致企业战略的执行力不符合预期。
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战略管理的各方面都是按关系的亲疏来实施和控制,监督都是松散的,甚至是缺失的,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战略监控体系,这违背了管理的原则,必然导致企业走向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营企业命的战略失误及预防探讨摘要: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经济规律就会犯战略性错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殊途同归地走上末路,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缺乏把握和驾驭经济规律的哲学素养和能力。
一个人成就不了一个大事业,却足以让一个大事业毁灭。
综合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失败企业的教训,我们列举出八条可以学习借鉴的策略来帮助决策者增强系统思考的能力,克服企业领导者的决策缺陷。
并根据世界企业成长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十大意识。
关键词:民营企业战略失误学习策略领导意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如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等)不可避免地衰弱了。
这竟成为上世纪末中国一个特有的经济现象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不约而同地走起了下坡路?下一代民营企业又该怎样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从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上找问题,有的把造成败局的原因归咎于某一次决策失误,有的从企业领导人的性格品行上找根源,有的认为都是广告惹的祸,等等。
但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远没有如此简单,而是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为了尽最大限度地使企业永葆青春,企业领导者应该学习运用相关的策略,以减少决策失误,并加强修养,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使自己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备的思想意识。
一、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衰落中国民营企业究竟为什么殊途同归地走上末路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共同根源、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对各个民营企业衰落的个案分析没有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答案,不同的因素都导致了同样的失败,这本身就证明这些因素并非它们失败的共同根源。
成功的企业个个相似,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中国民营企业各自衰落的种种不幸因素,构成了它们失败的个性,但是,它们必定还有共同的根源,否则,单由这些个性,决不可能使它们整体地衰落。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旧体制可以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意味着实践可以先行,可以大胆地试,可以边摸索,边立规矩;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素质较低的社会边缘人群恰好历史地处在了经济大潮的心脏地带,社会精英人群则远离经济大潮,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慢过程,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实业界同时又是一个人才的无竞争领域;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伊始,未被开发的市场却又无限广大,到处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其中蕴藏着十分巨大的超额利润。
这是政治家为实业家提供的免费午餐,这是一个百年未遇、千载难逢的商机。
未必真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市场经济前沿地带的捷足先登者,得到了这一历史性机遇的恩赐。
从而使他们率先成了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万元户”、“大款”和“大富豪”等等,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则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
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等,先后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天空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
这一时代所造就的企业奇迹,即使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蔚为壮观和绝无仅有的。
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崛起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
但是,我们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还误以为全是因为自己真有什么非凡的本事,从而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但是,历史性的机遇毕竟是历史性的,不可能是不落的太阳,超额利润终究是要被平均化的。
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该“放”的都已经“放”过了,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日臻完善,新的法规逐步建立起来了,政策性效应行将消失殆尽,企业家的操作空间有了新规矩的制约;而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精英阶层纷纷“下海”,原来庞大的市场被迅速瓜分完毕,加之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商海已不是无人竞争的领域,商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捞鱼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整体“衰落”,其利润率和发展速度的下降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对发展战略作出未雨绸缪式的调整,恰恰相反,却采取了背道而驰的继续扩张的发展战略,而当经济高潮转衰已成定局甚至部分企业衰落已成事实之后又不懂得作亡羊补牢式的调整发展战略,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否则,即使是在“巨人”衰落之后,如果其它企业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从而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那也不致于会有那么多企业步其后尘接踵而去。
这种基于错误认识基础上的战略性失误导致了大批企业全军覆没式的衰落,这是另一种衰落,是甚于平均衰落幅度的衰落。
只有那些对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及时调整或虽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其行事方式恰好符合这一历史必然性的企业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巨人集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从它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巨人集团迅猛发展之时,正值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后第二轮高速增长阶段(1991年下半年至1993年下半年),但其负责人显然没有认识到这种高速增长的“历史”性质,智囊们更是给他打气鼓劲,纷纷献计献策,要让他当李嘉诚,成为世界华人首富。
于是,巨人集团在经济高潮盛极应该采取收缩战略的时候反而采取了极度扩张的发展战略,走了一条步步惊险,着着悬空的险棋。
首先,价值50亿元、珠海市最高的巨人大厦项目被策划出来了。
巨人当然不会有50亿元资金可盖楼,它采取的是利用形象广告的优势、预售楼花的办法。
而巨人大厦预售楼花所得款项却并没有用于盖楼,而是用作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开发和它的市场开拓。
然后又把巨人集团总部办公楼抵押给银行贷了款,贷款也被用在了这些保健品的开发上。
于是,“巨人脑黄金”被开发出来了,“巨不肥”、“巨人吃饭香”等继脑黄金之后据说有上百种之多的各式保健品被开发出来了。
但为了早日成为李嘉诚,钱不能不用在刀刃上,因此,巨人不能花钱去建生产这些保健品的工厂,它只需要委托其它厂家去加工就可以了,而且加工费也没有必要先付,欠着厂家。
就这样,整个经济运行一环紧扣一环,弦被绷得紧紧的,整个巨人集团的根基则被架得空空的,其负责人把自己定位在了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的位置上。
1993年下半年,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来处理从1991年启动的这轮经济增长中的泡沫现象,以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新时期,经济转型时期的历史性机遇宣告结束。
市场销售立即滑坡,回款额急剧下降,链条的最后一环终于断裂,拖欠的加工费无法按时兑付,加工厂家的债权人首先上门讨债;由于同样的原因,巨人大厦仍是空中楼阁,过了时限交不起楼,买了楼花的业主要楼没有,也追债上门;银行贷款到期未还,自然要封帐号。
巨人集团就这样陷入了重重债务危机之中,终至破产倒闭。
经济规律全然不管你的身份地位,不顾你的昔日辉煌,一点面子也不给。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大地到处传诵着一些白手发家的神奇故事:某某用借来的几百元或几千元启动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竟奇迹般地一跃而成为身价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富豪。
这正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真实写照,是天赐良机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轻松过关斩将,迅速积累起连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庞大财富,登上了成功宝鼎。
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把历史性的机遇当作了无边无际的商机,他们欣喜若狂,以为天下真有不散的免费午餐,真有不落的太阳,不醒的梦,往往到了夕阳西下之时还沉浸在昨夜的温柔梦乡里不肯醒来,继续他们那改革开放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其不信邪的勇气可嘉,但与经济规律硬碰,摔坏的必定是自己。
董建华在任香港“特首”之前,许多年轻人不会知道他是何许人,而其父亲董浩云则更是鲜为人知了。
提起船王,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包玉刚,绝不会与董浩云或董建华联系在一起。
但是,我们怎能想到,董浩云曾经是比包玉刚出道更早、名气更大的世界级华人船王。
对一条经济规律的不同判断和应对策略,使两人的船王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航运业盛极而衰,世界级船王董浩云没有看清这一形势,他被繁荣的假象所迷惑,逆流而上,增加投资,大肆扩张船队,正是在这时,他还向日本订造了世界上第一大的超级油轮,一心要巩固他的世界船王地位。
而包玉刚则早在七十年代便决定激流勇退,上岸分散经营了并于1980年和1985年两次由女婿吴光正成功收购老牌英资“九龙仓”和英资“四大行”之一的“会德丰”,以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商战经典的方式,完成了战略性转移。
果然好景不长,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航运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不景气,董氏家族陷入了几乎是全军覆没的困境,当此之时,董建华临危赴任,他卧薪尝胆,历经长达八年的大手笔债务重组,得到汇丰银行38亿港元贷款和霍英东11亿港币的援助,才使董氏集团起死回生,董建华也因此在香港商界名声大振。
但是,经此挫折,董氏家族已元气大伤,董浩云与包玉刚的船王地位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包玉刚连年位居香港十大富豪之列,按其家族的市值计算,1995年名列香港十大富豪第7位,总值132亿港币,其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会德丰”、“九龙仓”等,总市值近千亿港币,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财富,家产更是惊人。
而董建华的身家“东方海外”的总市值约24亿港元,只有包玉刚的一个零头了。
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经济规律就会犯战略性错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董浩云当年所犯的正是这样的错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所犯的也是这样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则在于他们缺乏把握和驾驭经济规律的哲学素养和能力。
做小生意凭经验,中等生意用各种部门科学,做大生意就要靠哲学了,否则,只要你还没有离开生意场,无论有多少钱都不是你的,怎么上去还会怎么下来。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发展战略失误;之所以产生发展战略的失误,则是源于对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将这种历史性永恒化了;之所以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是源于企业家们在经济事务中的不成熟性,在经济行为中的不成熟性,使之未能深刻地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从而在经济高潮之时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及时控制投资风险,对经济低潮进行未雨绸缪式的防范,以致低潮一旦来临,失却相应的抵御能力而陷入困境。
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的共同根源。
二、如何克服领导者的决策缺陷就像人们今天仍可看到的那样,一个事业的成功,一定是一群人努力的成果,如楚汉相争中汉军的胜利,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统治期间的前期繁荣。
但是一个事业的失败,至少是它失败的转折点,却往往只归咎于一个人。
一个人成就不了一下大事业,却足以让一个大事业毁灭,尤其是当一个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从精神上松懈下来,在眼界上开阔不了,或在脾气上执拗起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