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浠水实验高中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
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
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
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
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
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
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
有轻微的叩门声。
没错,是叩门声。
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
奇香扑鼻。
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
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
华昌困倦欲睡。
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
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
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
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石钵头愕然。
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
”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
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
”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
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
”“哦。
”华昌说,“桌上有。
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
”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
石钵头抓过端砚。
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
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
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
”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
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
拿开,俺不收钱。
”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
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
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
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练,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根据小说,请概括小说中华昌的形象特点。
6.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①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人意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同时由于前文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
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③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C项,结合文本内容“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分析可知,“认定他付不起钱”分析不当。
结合文本后面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华昌斯文谦和,穷困落魄;“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隐忍退让;“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
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
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华昌身怀绝技;“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
拿开,俺不收钱’”,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
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
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
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
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
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
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
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作品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
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
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
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
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
而且随着年级升高,认为运动量不足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
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
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
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
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
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
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父母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父母不愿听孩子说话。
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
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有删改)材料二:
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21日)材料三: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
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
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家庭与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生病少,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摘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赶超美国同龄人》,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论述了中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和快乐理念,并指出了影响少年儿童快乐的因素。
B. 材料二采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我国少年儿童快乐状况,用数据直观表现了性别间的快乐差异。
C. 材料三表明,荷兰的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
D. 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调整情绪,获得快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做法。
【答案】7. D 8. B
9. 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②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③鼓励少年儿童与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④国家繁荣富裕;⑤社会追求公平正义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以偏概全。
根据材料三可知,不是39国青少年都做到了“运动而且快乐”,而是荷兰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最快乐”“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快乐理念”分析错误。
材料一介绍了运动、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少年儿童的快乐的影响,表现了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并未表现其“快乐理念”。
C项,“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错误,材料三中说“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
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说明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只是原因之一。
D项,“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说法绝对,从材料一来看,只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存在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
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注意题干中“概述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做法”的要求。
梳理材料内容,可从中归纳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答案要点,例如,在材料一中,抓住每一段所提到的“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和第二段所提到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就可得出两个答案要点。
在材料三中,倒数第二段提到了“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从中也可提炼出两个答案要点。
另外,材料一最后提到的“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还有材料二图表中的“身体健康”“理想高远”等,都是能影响少年儿童快乐的因素。
根据这些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
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
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