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董树贤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例举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横向看:博大精深纵向看: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美德2、历久弥新的美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真正的无与伦比”的赞誉,既是对精彩的开幕式,更是对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学习新课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得最多?(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你们所收集的“中华之最”并归类1、第一小组——工程建筑方面2、第二小组——科学技术方面3、第三小组——文学艺术方面(生答后师总结)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所了解的下列中华文化元素的来历1、第一小组——中国的方块字2、第二小组——中国的杜康酒3、第三小组——中国的端午节(生答后师总结)世界历史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明,但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主题探究相结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第三课第一课时曾学过中国哪些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哪些方面的的地位提高了?(政治经济文化)。
今天所讲的课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请翻到课本p64页。
我们将漫步中华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无穷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文化之旅(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导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知道哪几个?)这些古国的文明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它们怎样了呢?看课本相关链接:四大古代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最久,可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印度的婆罗门文明极其辉煌,可是却非本土所创;古埃及文明渊源甚远,如今却已是面目全非,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学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5000年,历久弥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教学。
点评、表演)活动:中华文化是什么?说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①学生分八小组,②每组有老师设定的一个观察中华文化的角度,每个小组你们共同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内容,不要重复。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远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李小龙传奇》片段讲授新课活动一:漫步中华文化的长廊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中华武术”“民族服饰”等图片…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名人说搜索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学生思考,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三:感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中华文化大家谈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训练】完成巩固练。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东丰县那丹伯镇中学宋艳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尊心、自豪感和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知识与能力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感受其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弘扬中华文化及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展示资料、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并体会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华文化之中所熔铸的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欣赏、阅读、思考、讨论等手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教师适当点拨。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程导入:情境导入:如果你遇到外国使团来中国旅游,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你最想介绍给他们的是什么?(导语,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内容出示图片思考: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化,但唯有中国文化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结合图片思考)阅读课文回答:中华文化的内容,地位,特点,中华文化是否是一层不变的?对中国人在哪些方面有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通过共同努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流传到今天,而且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获得发展。
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讲述p66下面图画所描述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问:这些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爱国、和为贵、守诚信等方面仍有深远的影响)2、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P67页上面的文字指导学生阅读体会完成连线题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实践活动:参与思想道德与传统文化活动,把过程和收获写下来到班级交流。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篇一: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阙木生一、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实验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题。
本课在九年级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第一目内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材首先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接着引导同学们感悟中华文化的情趣、特点和影响,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二目内容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在引导同学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学习、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二、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关于中华文化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和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1、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 创设模拟情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体验、争论、质疑、总结、反思、求证,最终生成知识、增强情感、培养态度、形成能力,获得人格品质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预设的各种活动方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师生互动、心理体验与道德建构的场景,把心理教育、思维方法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统一,使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养成相得益彰,实现教育的“人文化” ;3、通过听歌曲、演小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3.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3.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4.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让学生思考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如哲学、文学、科学等。
第三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国家的节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第四课: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通过展示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艺术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材料。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估。
3.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相应的作品,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和文化活动,拓宽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鼓励学生参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中文和中国艺术的课外活动,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_1

第五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知识目标:知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知道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盲目认同。
【教学准备】、堂练习、学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活动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听音乐、欣赏图片、听朗诵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活动一: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教师: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根据下预习、经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
讨论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进入教学情境教师:让我们一起漫步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教师播放多媒体2、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教师: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师:活动三:、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播放多媒体2、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教师:根据以上所学总结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学生根据可下预习的内容回答并看学生回答然后观看多媒体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学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生探究讨论法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品味中华文化的情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公开课).doc

《灿烂的中华文化》课案(教师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H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屮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梢深难点:屮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屮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She的一曲《中国话》,唱出了汉语言的魅力,唱出了中国人的骄傲,唱出了中国文化的灿烂。
今天我们来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1、灿烂的屮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P.64)2、小华文化绵延不绝、丿力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65)3、举例说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P.65)4、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分别是什么?(P.66)5、代代传承的美徳包含了哪些内容?(P.67)二、为了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我们进入课内探究环节【课内探究】活动一:材料一:在2009年9月30 F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包括了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人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鴉《玛纳斯》、蒙書族呼麦、tt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兀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材料二: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后来全盛延续面临冲击继续发展发源初步形成促进进一步发展材料三:四人文明古国屮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都曾创造了白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灾害、入侵、内乱等)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而目全非。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灿烂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奥运会火炬宣传片视频引出新课,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课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材分析1.基本内容分析:本课由“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框组成。
第一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声声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横纵向联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
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3.教育价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呈现出相互交织和激荡之势。
一些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及反思

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注重实践的能力。
三。
手段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通过欣赏、阅读、思考课件内容,结合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掌握较丰富的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难点:深入实践,传承美德【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案,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
2.学生:(1)课前收集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资料,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收集带有哲理的谚语、格言;(3)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中国文化的产生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一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教师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
提到中华文化,你知道它是谁创造的吗?生答: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产生的活动二: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教师:对,你们回答得很好。
(播幻灯片二,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
那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吧,它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又一个绝好的契机。
其实,早在2002年,我国的上海就通过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功地申请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播幻灯片三,2002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教师:是呀,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我们的文化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2010年的5月,是我们又一个展示自我的日子,我们满怀期待,积极筹备,一定要把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让我们一起一起来加油吧!同学们,到那时,你作为中外文化往来的使者,打算向外国朋友介绍些什么呢?(播幻灯片四)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要面向世界活动三:看谁说的多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交流他们收集到的文化成果资料。
灿烂的中化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化文化教案【篇一: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3.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1、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2、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3、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各队设队长一名,要求每队分成四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组成的某一方面的资料,制作成剪报,并在课堂上由队长择优展示4、要求各队推荐3位同学做好准备进行堂上必答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一、时事小评论(由学生点评有关文化的时事)二、导入新课问题:关于文化,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初二曾经学习过什么关于文化的内容?(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文化尊重,也要文化自尊。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华文化三、讲授新课问题:提起中华文化,除了屏幕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请你选择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你是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的? (学生回答)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板书)幻灯片展示并讲述河南安阳县渔洋村的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文化;认同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从历史进程和材料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形成,感受中华文化节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深刻影响。
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力量、地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特性,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形成的标志,在民族的成长和壮大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是强大的中华文化力量的支撑,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奋发图强、蓬勃向上。
否则,就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败下阵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口头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准备拓展课本中关于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以及搜集有关的时政热点材料作背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研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前活动、课堂上探究和体验的行动策略。
学生准备:分组准备以下内容:(1)收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格言警句。
(2)收集有关我国历史、文学、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史料。
(3)收集有关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史料,以及今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材料。
(4)思考自己对历史的与现实的、本土的与外来的、积极的与消极落后的等种种文化的态度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为话题引入对中华文化的学习;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标志: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代表人物的感受,理解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谚语格言的分析、历史故事的解读,名言警句的分析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传统美德的的深刻厚重;在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的学习中促进道德内化,指导践行;课外作业设置思考题目联系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实录】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师:视频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实况,提出问题:咱们一起来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试着找一找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生甲: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生乙:还有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还有中国的方块字“汉字”,还有敲的那个中国古代的乐器“缶”。
生丙:三个“和”字体现中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
还有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生丁:还有中国的茶叶,瓷器,竹简等。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
的确,此次开幕式上“滑过“鸟巢”中9万多名观众眼帘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画卷”,其中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承载着深厚凝重的中华文化传统。
她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也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今天我们就对中华文化做一次理性的巡视。
二、开展活动,学习新知。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师:如此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生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归纳)我国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板书)师生: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如同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
在这条河流中,有许许多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浪花。
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几朵,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方块字”“故宫”“编钟”“粽子”的认识:(1).请说出它们各自的来历。
(2).我们应该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3).你还知道我们民族文化的其他表现吗?生甲: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的,他形体逐渐由图形变成了笔画,多数是形声字……方方正正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正正派派、大大方方做人的民族精神。
生乙: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在南北中轴线上,是我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颁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生丙: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表演以唱、做、捻、打并重,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等。
生丁:编钟是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
湖北、陕西、山西等地曾经出土过编钟……师: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我们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但是列强的铁蹄并没有将我们的文明击碎,反而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斗志和创造的激情。
比如,今天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无论我们身处何时、身处何地,都会为之激动、为之深思。
因为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的根和民族的魂。
2、中华文化的力量对比: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板书)师:请同学们回忆八年级的学习内容,说出各国文化的表现还有哪些?生:还有各国不同的节日、习俗、语言、建筑和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人物及其成就写在下面学生填写表格并相互交流发言……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内涵丰富而绚丽。
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板书)师:以上中华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生:有,影响我们学习、生活……师:幻灯片打出谚语和格言,请同学们谈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欢生:互相交流发言。
师:刚才提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知道它们深刻地影响到着我们的生活。
中华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生甲:有,美国的西点军校还要求向雷锋学习呢。
生乙:韩国和日本特别推崇《孙子兵法》,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
生丙: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生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文化。
4、中华文化的地位与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板书)师:多媒体演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生:看故事,谈感想师:(总结)这三个历史典故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到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代代相传,融入我们的社会、家庭,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
(二)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板书)1.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板书)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这些传统美德对你有什么影响?生:交流发言,回答问题。
师:幻灯片打出名言警句以及所包含的思想,要求学生连线完成。
(教材67页连线题)生:交流完成连线师:同学们课前做了很好的准备,才准确地将左右的内容联系了起来。
那么我们的祖先和今天的人们对上面格言的理解是否完全一样呢?生:讨论得出,有区别、有联系。
格言反映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新的发展。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师:南京路上好八连由“三件宝”到“新三件”,由“五个一”到现在的“五个一点”的变化;我国历史上的“和为贵”到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生:我们的传统美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三、道德内化,指导践行。
师:幻灯片打出:2009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卓琳平凡至伟: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
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
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
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宋文骢壮志凌云: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
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
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萨布利亚·坦贝肯光明心生: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
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
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张正祥勇者无敌: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
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陈玉蓉母爱齐天: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
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
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
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朱邦月一家之主: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
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
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
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沈浩践行信念: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
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河蟹)女高堂。
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李灵心灵放歌: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
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
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她是八零后。
翟墨云帆沧海: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
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
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
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师:这些时代模范人物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崇高的美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学习?生:思考、交流、感悟。
四、课外思考,拓展延伸1、你认为我国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增设为法定节日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看法。
2、你眼中的“哈韩族”和“哈日族”很时尚么?谈谈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