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准仪测量教学课件PPT课件

水准仪测量教学课件PPT课件

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开始测量
建立基准点和转点
在测量区域内选择合适的点作为 基准点,并在需要的位置设置转 点,以便在测量过程中进行校准 和调整。
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调整 好仪器,然后依次测量各转点和 测量点的高程。
确定测量点
根据测量任务和目的,在测量区 域内确定需要测量的点,并做好 标记。
数据记录和处理
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测量结果。
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安全规定
在使用水准仪时,应遵守安全规定,确保仪器稳 定可靠。
避免碰撞
在使用水准仪时,应避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以免损坏仪器。
ABCD
注意环境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 等,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测量误差。
未来发展展望
智能化、自动化是未来水准仪发展的 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水准仪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将更 加广泛
新的测量技术如激光雷达、三维扫描 等将逐渐应用于水准仪中
水准仪将与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结 合,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测量作业
THANKS
感谢观看
正确操作仪器
按照水准仪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仪器,避免因操 作不当造成测量误差。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01
02
03
测量误差
如果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应重新进行测量,并检查 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读数不准确
如果读数不准确,应检查 望远镜是否清洁,以及读 数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仪器故障
如果仪器出现故障,应及 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或更换。
读数
记录
读取标尺读数时,应保证视线与标尺垂直 ,以减小误差。同时,要避免过度调整气 泡,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水准测量规范》课件

《水准测量规范》课件

具体精度要求
不同工程项目所需的精度不同, 需要针对具体测量任务进行精度 要求的制定。
误差控制
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主要有系统性 误差和随机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
数据平差
通过数据平差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2
高程计算
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得出测站高程的具体数值。
《水准测量规范》PPT课 件
在工程测量中,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测量员在建筑、水 利、铁路等工程项目中获得精确的高程数据。
水准测量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在地球表面上,针对某个高程系统,测量点的高程差的过程。
分类
根据观测高程点的数量和水准面的种类,水准测量可分为一级水准测量、二级水准测量和三 级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角测量法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求出测站高 程的方法。
双基线测量法
基于双基线精密测距技术,利 用测角法求出高差的方法。
大三角高程测量法
利用长三角高度差的精细测量 方法,求解测站高程。
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基本精度等级
水准测量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 有不同的精度等级。基本精度等 级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
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通过高程点高差的测量来确定地面 其他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中的基本原理
1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椭球体的一个等势面,也是测量高程的基准面。
2
中央法
中央法是针对不同高程系统之间的高程转换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模型。
3
球面三角法
球面三角法是进行高差观测和计算时,分别计算平距高差和斜距高差的一种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 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 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的意义
1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二等水准测量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地表高 程信息,为施工设计等环节提供支持。
2 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二等水准测量可用于土地调查、限高规划和 灾害预防,确保土地开发和使用的安全性。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测量仪器
• 水准仪 • 折射测距仪 • 三脚架
测量步骤
1. 设置测量基准点 2. 放置水准仪 3. 进行测量记录
二等水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测量条件
选择适当的天气和时间进行 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
测量时的操作要点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稳定, 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
测量记录和数据保存
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 并进行备份和保存,以便后 续分析和使用。
结束语及参考文献
1 精选二等水准测量课件的编写参考文献
请参考教材《测量学概论》、《水准测量与高程测量》等。
2 二等水准测量研究的相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献推荐
推荐阅读论文《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的控制与分析》、《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估计方法》 等。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控制
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仪器、环境等因素引起的,需要通过校准和仔细选择测量条件进行 控制。
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来减小其影响。
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
数据处理方法
• 高程平差 • 误差分析 • 数据筛选
结果表达形式
二等水准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高程曲线图、等高线 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使用者。
【精选】二等水准测量 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精选二等水准测量课程!二等水准测量是测量学中重要的 一环,本课程将向您介绍其定义、意义、原理、误差控制、数据处理方法以 及注意事项。

c2水准测量

c2水准测量

三、网络RTK/VRS移动定位系统
• 系统构成 • 1、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由多个GPS基 站联网构成) • 2、数据计算中心,数据计算中心具备接收和 处理实时数据的能力; • 3、数据通讯网络(链),GSM/GPRS、CDMA ; • 4、GPS流动站(用户使用一台GPS接收机, 即可进行静态和实时动态定位/RTK).
s r s 2 s 2 s
2

s r
s r
• 2、虚拟观测值的计算
c( tV t ) I T N
s V s V s s V s V s A
s V s A
c( t A t ) I T N
s A s A s s A
二 、多基站网络是发展的必然
• 1、常规单基站RTK受参考站至流动站距离 限制(误差影响的相关性随边长的增长减弱) • 2、连续运行的永久GPS参考站的建立; • 3、网络技术和无线通讯(CDMA,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技术的高速发展; • 4、建立国家统一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需 要减少部门独立应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ij AV ij AV ij V ij AV
ij AV
距离相关误差计算
( N ) O I T M
O I T M
ij AV ij AV ij AV
( N )
ij AV ij AV ij AV
网络GPS/VRS概论
双差观测方程
(Vj Aj ) (Vj Aj ) (IVj I Aj ) (TVj TAj ) (NVj NAj )

二等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操作讲解资料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操作讲解资料课件

误差检验
通过对比和分析处理前后的数据,检验误差 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成果质量评估
评估标准
制定成果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
评估方法
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如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专家评审等。
评估过程
按照评估标准和指标,对测量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测量成果进行等级划分或排名,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PART 02
水准仪的种类与选择
水准仪的分类
微倾式水准仪
通过望远镜和水准器配合,利用 水准器气泡居中来控制水平视线,
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通 过望远镜自动获得水平视线,操作 简便,测量精度高。
数字水准仪
采用电子测距和电子测角技术,结 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具有 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 高等优点。
移动仪器
移动水准仪至下一测站,重复以上步 骤,直至完成所有测量路线。
PART 04
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 与分析
数据处理流程
01
数据整理
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 筛选,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数据计算
根据测量原理和公式,对数据进行 计算,得出所需结果。
03
02
数据转换
将测量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便于 后续处理和分析。
确定测量路线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路线,并设置合适的 测站和转点。
检查仪器
检查水准仪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测量精 度。
准备记录表格
准备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以便后续整理和 分析。
测量过程
瞄准前视标尺 将望远镜对准前视标尺,确保清晰度。
读取后视标尺
读取后视标尺上的读数,确保准确无 误。

建筑工程测量2水准测量PPT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2水准测量PPT课件
检验原理: 检验方法:中端点法 (1)在平坦地段量一段距离80m,定两点A和B,并立上水准 尺。
( (
2)先在中点安仪器,测出A 改变仪器高测两次取中数)
B




确高

h
A
B=
a
1
-
b
1.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
点 测站 名数
A
2
B
C
2
3
D
3
E
观测值 (m)
+2.150
-1.506 -0.502
+1.828
高差 改正数 (mm)
+6
+6 +9
+9
改正后高 差(m)
+2.156
-1.500 -0.493
+1.837
高程(m) 80.000 82.156
80.656 80.163 82.000
2.1.1 高程测量的方法
1. 气压高程测量:利用地面 高度不同、大气的压力也不 同,气压与海拔高度成比例 的原理来测定高程。 此法简便,但精度很低。通 常用在登山探险、资源考察 方面。
第2页/共62页
surveying
2.三角高程测量:根据几何原理测定高差。
(精度较水准测量低,但传递快,平原、
山区均可用,特别适用于山区)。
surveying
本章内容
2.1 水准测量原理 2.2 水准测量仪器和工具 2.3 水准仪的使用 2.4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2.5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2.6 水准仪的检校与校正 2.7 水准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2.8 其他水准仪简介
第1页/共62页
surveying 2.1 水准测量原理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2.观测方法 仪器使用Leica DNA03/Trimble Dini12等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 子水准仪,用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水准仪与水准 尺在使用前,必须检校合格。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必须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 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 ≤6.0m,视线高度≥0.55m,≤2.80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 mm;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 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测宜安排在不同的时 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应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晴天观 测时应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应借助尺撑,使标尺上 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1.术语
(1)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2)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4)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 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m。

3)进行闭合差计算及各项改正的计算。 4)对起算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进行检核后,确定起算点,进行整 体严密平差计算,武汉大学科傻平差等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成 Fra bibliotek保留到0.1mm。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

• 3、校正
• 校正用来查看仪器进行自动补偿的数值大小,同时也可测出仪器新的 补偿值,我们DINI有15’的自动补偿功能,补偿精度可以达到0.2’ ’。
• 4、仪器设置
• 仪器设置用来设置一些基本参数,在此不多述。
• 5、记录设置
• 记录一定要打勾,否则数据无法存储。RMC数据格式为外业观测值和 计算值的综合数据格式,一般不用RM数据格式。记录时可以选择附 加时间还是温度,一般选时间。 点号自动增加为测量时的点号步距, 起始点为一起仪器第一次照准读数的点名(基点除外),此外在测量 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自定义点名。
• 1、输入 输入中的大气折光和加常数使用默认值,日期和时间可按正确值逗 号分隔手工输入。
• 2、限差/测试 水准线路的限差根据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输入,如二等水准的最 大视距为50米,最小最大视线高分别为0.3米和2.8米。 一个测站限差对数字 水准仪而言为前后尺分别读两次读数所测的高差较差,也即我们常规水准测 量的基辅尺所测的高差较差,对二等为0.6mm,30cm检测为DINI读数时只使 用30cm尺面,这样有利于提高每次读数的速度。 单站前后视距差和水准线 路的前后视距累计差也可按国标输入,二等为1m和3 m。 进行了上述参数设 置后我们即完成了高等级水准测量的外业所需要控制的各项误差值,一旦在 测量过程中有超限值出现仪器会自动报警,并且不会记录超限数据,此时重 新调整后重测即可,所有的参数设置完后按回车键确认并储存。
• 一、文件 • 文件主要是用来管理项目,内业数据传输根据项目名称进行,打开文
件选项,依次进行下列操作,如图: • 新建好的项目名会在主菜单中显示,新项目的参数会默认最后一次打
开项目的配置参数,如需要修改,则在“配置”中进行。

水准测量ppt课件

水准测量ppt课件
水 准 测 量
圆水准器
圆水准器轴
建筑工程 测量
12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仪
❖ 水准器 圆水准器
用以粗平仪器。 过零点的球面法线L′L′,称为圆
水准器轴。 圆水准器轴L′L′平行于仪器竖轴
VV。 气泡中心偏离零点2mm时竖轴所
倾斜的角值,称为圆水准器的分 划值。
13
L′
L′
气 泡
建筑工程 测量
测站 1
测点 BMA TP1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1.632
1.271
高差/m
+
-
0.361
进行方向
1.632
后视点
A
1.271
前视点 TP1
h1

HA
36
大地水准面
高程/m 备注 19.153 已知 19.514
B hAB HB
建筑工程 测量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水准测量的外业
进行方向
❖ 安置仪器 在测站上松开三脚架架腿的固定螺旋,按需要的高度调整 架腿长度,再拧紧固定螺旋,张开三脚架将架腿踩实,并 使三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从仪器箱中取出水准仪,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固定在三脚 架架头上。
建筑工程 测量
20
水准仪的使用
❖ 粗平 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
3
3
第 二 章
水 准 测 量
1
2
a
1
2
b
1
2
c
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建筑 测工 量程
21
水准仪的使用
❖ 瞄准目标 粗瞄、对光、精瞄和消除视差

《二等水准测量》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课件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包括高度差测量、测量精度控制 等。

二等水准测量的仪器和设备
详细描述二等水准测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水准仪、三脚架等,以及它们 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的准备工作
阐述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测点选择、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站点的选择和设置
讨论选择二等水准测量站点的考虑因素,并介绍正确设置测点的方法和技巧。
观测操作和记录方法
介绍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测量记录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二等水准测量》PPT课 件
二等水准测量是测量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课件将深入介绍二等水准的定 义、意义、方法、仪器设备等内容,并探讨其在工程测量和国土测量中的应 用。
二等水准的定义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解释二等水准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与其他水准等 级的区别和联系。
二等水准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二等水准测量在建筑、工程、测绘等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国土测量 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

水准测量 PPT课件

水准测量 PPT课件

hAB
A
HB h’AB = a1’- b1’
= 4987 - 4809
HA
大地水准面
=0178(mm)
第三章
水准仪应满足条件:
视准轴
水 准 测 量
A:“水准管轴 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器 轴平行于仪器竖 轴” C:“十字丝横 丝垂直于仪器竖 轴”
水准管 轴
圆水准 器准轴
仪器竖轴
返回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3.3.4 连续水准测量

当两个水准点A、B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时, 在A、B之间设立若干个中间立尺点,这些中 间立尺点称为转点,将AB分成n段,分别测出 每段的高差h1、h2……hn,则A、B两点间的 高差是各高差之和。
转 点 和 尺 垫 的 作 用
两个水准点之间 的距离较远或高 差较大,直接测 定其高差有困难
第三章
水 准 测 量
精平后,十字丝的横 丝在水准标尺上读数
正像尺子读数;黑面1608,红面 6295,相差 4687
倒像尺子读数;黑面0216,红面 4903,相差 4687
后视水准尺
前进方向
前视水准尺
后视黑面读数a1 前视黑面读数b1
图上读数:
b1
a1=0200(mm) b1=0122 (mm)
§3-3 水准测量的外业
3.3.1 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测量通常是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 开始,按照一定的水准路线,引测出所需各点 的高程。
水准点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高程控制点, 称为水准点 ,一般用BM表示。有永久性和临 时性两种。永久性的用混凝土制成,临时性的 用地面突起岩石或者木桩打入地下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c)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
清晰,按测量键; d) 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 e)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
清晰,按测量键,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
积差(m)
视线高度
光学
≤1.5
数字
光学 (下丝)
≤3.0 ≥0.5
数字
≥0.65且 ≤2.8二等ຫໍສະໝຸດ ≤50≥3且 ≤50
≤1.0
≤1.5
≤3.0
≤6.0
≥0.3
≥0.55且 ≤2.8
数字水 准仪重 复测量 次数
≥3
≥2
.
8
2.2 外业计算限差:
等级
一等 二等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 丝读数的差
0.5cm刻 1cm刻划标

178 · 933 178 · 927
14.53 14.25 后-前 -046 · 358 -046 · 360
2
0.28 0.28
- .046 · 359
18
3.2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号
后 尺后下上距丝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前距
方向 及
视距差 å d 尺号
标尺读数
基+K
减辅 基本分划① 辅助分划②
3.2 观测手簿记录
测 站 编 号
后 尺后下上距丝丝
前 下丝 尺 上丝 前距
方向 及
视距差 å d 尺号
标尺读数
基+K
减辅 基本分划① 辅助分划②
备 考

(2)
(6)

(4)
(5)
(1)
(3) 后-前
(7)
(8)
(11)
(9) (10) h
- (12) ·

132 · 575 132 · 567
1
[WW / F ]
MW = ?
N
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
单位为毫米(mm)
F: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
N:水准环数
.
12
.
13
第三章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 3.1、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程序 • 3.2、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手簿记录
.
14
3.1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数字水准仪观测:
划标尺

基辅分 划读数 的差
基辅分 划所测 高差的

检测间 歇点高 差的差
往返测高差不 符值或环线闭
合差
1.5
3.0
0.3
0.4
0.7 1.8 L 和 2 L
1.5
3.0
0.4
0.6
1.0
4L
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 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
9
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
2、掌握利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采集程序 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4、掌握二等水准测量中的限差要求
.
3
1.2 实习仪器和技术规范
1、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水准尺一对,尺垫 一对,记录板一块 2、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
二等水准测量实习
授课人:申丽丽 邮箱:llshen@
2012.5.10
.
1
主要内容
1 实习安排 2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3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4 内业数据处理
5 数字水准仪
.
2
1.1 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动手能力
.
10
2.3 外业观测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 测距离总
和/km
测段 距离 中数
/km
各测站 往(返) 高差 测高差总 /mm 和/mm
测段 高差 中数
/mm
水准点 高程
/mm
一等 0.01 0.1 0.01 0.01 0.1 1
二等 0.01 0.1 0.01 0.01 0.1 1
.
11
2.4 测量精度要求:
4
1.3 实习的内容和任务
• 水准路线选择:选择两个相距约200米的水准点作为起始点 和终点,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 观测:二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观测,奇数站 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每一测段的测站数应为偶数。要求每人至少观测往测 2站(手工记录)、返测2站(自动记录)
• 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小地区的高程控制;普通工程测 量
• 等外水准测量(普通水准、图根水准测量)—工程建设、
测图等
.
7
2.1 外业观测限差
等级
仪器 类型
标准视线长 度(m)
光学 数字
一等
DSZ05、 DS05
≤30
≥4且 ≤30
前后视距差 (m)
光学 数字
≤0.5 ≤1.0
任一测站上 前后视距累
备 考

(4)
(5)

(2)
(6)
(3) (1) 后-前
(7)
(8)
(11)
(9) (10) h
- (12) ·

162 · 802 162 · 810
1

077 · 010 076 · 995
26.20 26.65 后-前 085 · 792 085 · 815
等级
一等 二等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D
0.45 1.0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 W
1.0 2.0
[DD / R ] M D = ? ( 4 gn ) D:测 段 往 返 测 高 差 不 符 值 , 单 位 为 毫 米 ( mm) R:测 段 长 度 , 单 位 为 千 米 ( km) n:测 段 数
1、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a) 后视标尺 b) 前视标尺 c) 前视标尺 d) 后视标尺
2、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a) 前视标尺 b) 后视标尺 c) 后视标尺 d) 前视标尺
3.1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
一测站操作程序
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
a) 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
.
5
第二章 二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 2.1 外业观测限差 • 2.2 外业计算限差 • 2.3 外业观测计算取位 • 2.4 内业计算测量精度要求
.
6
水准测量的等级
• 一等水准测量——仅在国家等级中存在
作为国家的高程控制,建立统一的高程基准;科学研究(地壳形变、地 面沉降、精密测量)
• 二等水准测量: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密工程测量
等级
三等 四等
仪器类 型
标准视 线长度 (m)
后前视 后前视 距差(m) 距差累
计(m)
黑红面 读数差 (mm)
黑红面 所测高 差之差 (mm)
往返测 高差不 符值或 环线闭 合差
S3
65
3.0
6.0
2.0
3.0
± 12 n
S3
85
5.0
10.0 3.0
5.0
或± 40 L
n:测站数L; :以公里为单位的线度路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