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罗大伦讲述九蒸九晒熟地黄

合集下载

地黄九蒸九晒加工工艺

地黄九蒸九晒加工工艺

地黄九蒸九晒加工工艺
地黄九蒸九晒是中药材地黄的加工工艺。

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的作用。

地黄的加工过程可以提高其药效,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耐储性。

地黄九蒸九晒的加工工艺包括九次蒸煮和九次晾晒。

具体步骤如下:
1. 地黄的选择:选择新鲜、无虫蛀、无霉变的地黄根。

2. 清洗处理:将地黄根清洗干净,去除泥沙。

3. 九次蒸煮:将清洗后的地黄根放入锅中,加水适量蒸煮。

每次蒸煮的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

每次蒸煮完毕后,将地黄根取出晒干备用。

4. 九次晾晒:将蒸煮后的地黄根晒干,每次晾晒的时间一般为3-4天。

每次晾晒完毕后,将地黄根取出备用。

5. 最后研磨成粉末或切片,即可使用。

地黄九蒸九晒的加工工艺能够减少地黄的毒性,提高其滋阴补肾效果。

此外,蒸煮和晾晒还能够去除地黄中的水分,增加药材的稳定性和耐储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这种加工工艺能够提高地黄的品质和药效,使其更适合药用。

九蒸九晒熟地黄的制作方法

九蒸九晒熟地黄的制作方法

九蒸九晒熟地黄的制作方法在咱们的传统中药里,熟地黄可是个宝贝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的制作过程,大家千万别眨眼哦!1. 材料准备1.1 选材首先,咱得挑选地黄。

这可不是随便买的那种地黄,而是得选那种老老实实、长得健壮的地黄。

记住了,地黄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效果。

1.2 清洗拿到地黄后,先把它们洗个澡。

用清水把地黄上的泥土洗净,洗到水变清为止。

要是有点小颗粒儿或者杂质,别慌,慢慢洗掉就好。

2. 初步处理2.1 切片洗净后的地黄要切成薄片,薄片不仅更容易干燥,还能让药效更好地释放出来。

切片时动作要稳,要保证每片都差不多大,这样蒸的时候才均匀。

2.2 晒干切好的地黄片得放在阳光下晒干。

最好是选择一个干燥的天气,阳光充足的日子,晒一两天,直到地黄片完全干透。

3. 蒸制过程3.1 九蒸现在,咱进入了最重要的步骤——九蒸。

蒸地黄可不是简单的蒸一蒸那么容易哦!需要反复蒸九次,每蒸一次,就得等地黄完全冷却后再蒸下一次。

每次蒸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

这样做可以让地黄的药性更充分地释放出来,达到最佳效果。

3.2 九晒蒸完后,还得晒。

每蒸一次地黄,必须晾晒一次,九晒就是这个意思。

晒干后,最好等到地黄片变得干硬,再开始下一次的蒸制。

这样可以确保地黄的质量最上乘。

4. 成品处理4.1 复检九蒸九晒的地黄就制作完成啦!接下来,得对成品进行检查。

看看颜色是否均匀,气味是否醇厚。

如果有些地黄片颜色不一致,那说明制作过程中可能有问题,需要再调整一下。

4.2 贮存把制作好的熟地黄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存放时可以用纸袋或者布袋包好,避免潮湿。

这样可以保持地黄的质量,方便随时取用。

5. 小贴士制作熟地黄的时候,一定要耐心。

每一步都不能马虎,特别是九蒸九晒的过程。

记住,药材的功效全在这些细节里呢!总之,熟地黄的制作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绝对值得一试。

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技巧,做出既有效又安全的熟地黄。

加油!。

名人善用熟地 熟地成就名人

名人善用熟地 熟地成就名人

名人善用熟地熟地成就名人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张小秀在家中亲手为女儿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

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张小秀在家中亲手为女儿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民饥明代医家张景岳有一个雅号叫“张熟地”。

此名的得来据说是当年他路过一个村庄时,听到里面哀声连天,得知村中青壮年被征从戎,老幼妇孺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

见此情景,张景岳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饥民充饥,并指点村民到山野掘采生地,蒸晒成熟地,既能养血润肠祛病痛,又能代食解饥饿。

当张景岳辞别乡亲父老时,村民们依依相送,因念其以熟地救命之恩,纷纷夹道奋呼:张熟地!张熟地!由此,张熟地就成了张景岳的雅号。

当然,张景岳本身对于熟地也是深有研究的。

在他的《景岳全书》中设有一篇熟地专论,称熟地“至若熟则性平,察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

他所创制的金水六君煎,用熟地、当归、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六味药,用于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高阴虚、气血不足之痰嗽。

另创有贞元饮一方,重用熟地为主药,大补肾中元气,治“气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急垂危”之症。

张景岳用熟地补肾纳气的经验,被众多医家所认可,《续名医类案》中即有大剂熟地配人参、麦冬、牛膝、五味子、山萸肉等治疗虚喘的案例。

肝肾虚损用熟地补精气熟地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的补益功用为: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

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月经不调,胎产百病。

大家十分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也用于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肝肾不足五迟五软等,其中熟地就是一味主药。

熟地黄

熟地黄

《中华本草》:熟地黄拼音Shú Dì Huánɡ英文名Prepared rhizome of Adhesive Rehmannia别名熟地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地黄,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烂,暴干,谓之熟地黄,阴干者是生地黄。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et Mey.采收和储藏:取干地黄加黄酒30%,抖和,和节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

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h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h,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原形态地黄多年生草本,高10-40cm。

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

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

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

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长叶柄,叶面多皱,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

花茎直立,被毛,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或退化;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个脉10条;花冠宽筒状,稍弯曲,长3-4cm,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形;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

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为宿存花萼所包。

种子多数。

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状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

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

味甜。

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分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匝类成分,已发离得到:益母草甙(leonur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梓醇(catalpol),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美利妥双甙(melit-toside)[1],地黄素(tehmaglutin)A、D,地黄氯化臭蚁醛甙(gluti-noside)[2]等。

古法九蒸九晒之(熟地黄)篇

古法九蒸九晒之(熟地黄)篇

古法九蒸九晒之(熟地黄)篇古法九蒸九晒之(熟地黄)篇2015-07-16 21:11阅读:古法九蒸九晒之(熟地黄)篇 2015-07-15 龙帅江龙家鲜药X九蒸九晒是我们常听到的中药泡制方法,但具体细节与方法要视药材品种而定,因此多数人只闻其名,却不知其实。

九蒸九晒是采用蒸晒等方法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

后来这种方法也被延伸到保健食品的制作中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例古法泡制“熟地黄九蒸九晒”全过程熟地黄始于药王孙思邈。

九蒸九晒熟地黄炮制工艺极为独特,并且质量上乘,曾经名传海内外。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加工后就叫熟地黄。

生地黄全国质最优者当属怀庆地黄-----医药界称为怀地黄,我选用的就是最上乘怀地黄。

(制时地黄绝对忌铁的,切制时只用竹刀或陶刀)第一天:生地黄洗净外表泥沙,晒干备用,放入砂仁、陈皮、黄酒拌匀,再装罐闷上12小时。

目的就是要使辅助材料充分渗透进主料地黄内部。

第二天,上甑加水蒸24小时。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第三天:晒干、放晾。

第四天:入甑真接蒸八小时。

第五天:取出再晒干,放凉。

如此反复八次,也就是蒸一天晒一天,反复16天,加上最开始一天,现在一共17天。

第十八天:黄酒、砂仁、陈皮拌入熟地黄封罐闷蒸,蒸制到外表油润,断面乌黑油亮即可。

取出凉晒干。

九制熟地黄微甜、微苦有些许粘性;质地油润柔软细腻。

《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

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古法泡制药性真九蒸九晒功自成针推脉灸大医集鲜药成方更传神。

什么是九蒸九晒熟地黄

什么是九蒸九晒熟地黄

什么是九蒸九晒熟地黄?
九蒸九晒熟地黄是以生地黄(河南焦作地区所产“怀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为原料经过九蒸九晒,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甘,由原来的凉血药变为补血药。

在制作时选取个大的生地黄,洗净放置缸内,加黄酒进行搅拌均匀,封闭该容器,使生地黄闷在该容器内直到生地黄闷润至将黄酒吸尽;置笼屉内用武火加热,同时还要用容器收集流出的地黄汁,第一蒸蒸至48小时至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取出发虚发黑的熟地黄,晒一天,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再蒸24小时,取出,再晒一天,如此反复,蒸晒八次,至第九次将黄酒与砂仁粉一起拌入,蒸24小时,以蒸制至内外漆黑,具有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的优点。

现在很多加工的熟地为了省时减工都简化了熟地的制作工序,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九蒸九晒,而只有经过真正九蒸九晒的熟地黄才能增加其和血、温补之功效还可以避免其腻膈之弊端。

阿胶补心血,熟地补肾血。

《本草纲目》记载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我和九蒸九晒熟地黄

我和九蒸九晒熟地黄

我和九蒸九晒熟地黄两年前,罗大伦老师来我们河南焦作考察药材,对焦作的四大怀药是赞不绝口,期间罗老师也提到过怀地黄以及食用熟地黄的好处。

那个时候也有经常购买我家山药的朋友来咨询我,问我能否找到真正的九蒸九晒熟地黄,在这期间也有帮助朋友在我们当地购买一些新鲜地黄,可经过近半年的奔波、寻找,在我们当地乃至整个焦作所辖地区,竟然没有人会九蒸九晒熟地黄的技艺!那时候我就想,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那么好的东西,我们竟然给丢失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后来我又托朋友,找关系,拜访了很多上海北京的中医药研究者、学者,这其中不乏有大学教授,中医名家,他们也都无一例外的表示只在古医书中看到有记载,却没有见过真正的九蒸九晒熟地黄。

我想这种技艺既然已经丢失,或许就再也无法复制。

回到家里以后一忙起来,这件事就这么被搁置了。

直到去年三月份,又有几位老顾客来问我熟地黄的事,指明就要九制的怀地黄,我只能把实情告诉了我的客户。

但九蒸九晒熟地黄技艺真的就不可重现了吗?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经常查阅资料,试图寻找制作真正九蒸九晒熟地黄记载的蛛丝马迹。

参照着医书的记载,不断的试验,从焙制鲜地黄,到拿着生地用小木笼蒸制晾晒,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当第一批试验品完成时,已经是6月份了,鼓足勇气尝了一下自己制作的熟地黄,口感和《本草纲目》中描述的相差甚远,原本打算请老中医来品尝鉴定,只能作罢,重新寻找失败的原因,第二次试验的时候,口感改善了不少,却无法达到所记载的状态和色泽,又开始第三次第四次试验,不断的拿着自己的样品请人品尝,前前后后试验次数竟然达到了数十次,不是味道不对就是色泽口感没有达到要求,在这期间有两位认识多年的老中医劝我放弃,但已经失败了那么多次,也无所谓了,我当时想的是既然古书中有记载,就一定会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今年秋天,总算是制作出了古医书所记载的状态和味道,但自己也不敢完全肯定,再去找老中医,请他们品尝鉴定,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全部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一位还提出要购买我的试验品,那一刻我是欣慰的,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熟地黄的作用与吃法

熟地黄的作用与吃法

熟地黄的作用与吃法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熟地黄的作用与吃法,一起来看一看吧。

熟地黄的作用1.论阴亏血少诸证宜用熟地倪朱谟:` (熟地) 入少阴肾经,为阴分之药,宜熟而不宜生。

是以阴虚不足,血气有亏,情欲斫丧,精髓耗竭,肾水干涸,或血虚劳热,或产后血分亏损,或大病之后足膝乏力,诸证当以补血滋阴、益肾填精之剂,熟地黄足以补之。

' (《本草汇言》)2.论熟地与桂、附配用为阴中补阳之义①许豫和:`地黄纯阴之品,火与日阳也,蒸晒九次,阳之极也,从阳引阴,成交泰之象。

其色纯黑,其液尽透,大有阳生阴长之义。

仲景八味丸用作阴中补阳之药,盖阴之体阳之用也。

桂附之功,依熟地之力以为功,故无灭裂之患,是用药相制之法也。

' (《怡堂散记·药性解》) ②苏廷琬:`凡真阴内损,渐至衰羸者,非此莫济,盖兹味禀天一之真阴,阴中原含有阳,蒸晒极熟,所以发阴中之阳令其上通天气,真阴乃得随阳以上而尽其普益之功。

东垣谓熟地黄能补肾中元气,旨哉其言之也。

' (《药义明辨》)3.论熟地不惟不生痰且能消痰陈士铎:`或谓熟地至阴之药,但其性甚滞,多用之而腻隔生痰,万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

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

夫熟地岂特不生痰,且能消痰;岂特不滞气,且善行气。

顾人用之何如耳。

夫痰有五脏之异,痰出睥肺者,用熟地则助其湿,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於心肝肾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故人有吐痰如清水者,用二陈消痰化痰之药,百无成功,乃服八味汤,而痰气之汹涌者,顷刻即定,非心肝肾之痰用熟地之明验乎!更有一种朝夕之间,所吐皆白沫,日轻而夜重,甚之卧不能倒,用六味汤大加熟地、山茱萸,一连数服而痰即大减,再服数十剂,白沫尽消而卧亦安,又非熟地消痰之明验乎!熟地消痰而不生痰,又何疑哉。

' (《本草新编》) 熟地黄的吃法1、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

九蒸九晒熟地黄

九蒸九晒熟地黄

山药哥九蒸九晒熟地黄
九蒸九晒熟地黄为新浪微博@山药哥赵作霖丈母娘遵循古法炮制,采用陶锅、竹笼等器皿,配以黄酒、砂仁等药材,文火武火蒸九次,晴空烈日晒九回,最后陶瓷刀切丁,陶瓷罐盛装,避免接触铜铁器,历时一月有余方成此两百罐,只为懂的人(尤其是那些爱好中医养生的朋友)。

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也感谢您长时间的耐心等待,才让这么好的东西有传承下去的可能。

山药哥的丈母娘是医院退休职工,干了一辈子的中药师。

退休后无事,便想着炮制些九蒸九晒的熟地黄给家人补身体,因为我们这里是怀地黄的地道产地,所有大的药厂入药的地黄都要从我们这里采购,但市面上真正九蒸九晒的熟地黄根本没有,而且炮制过程各种不靠谱,各种添加,有的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会有坏处。

她老人家与中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深知中药材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无奈感慨,中医必将亡于中药啊!。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笔记.doc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笔记.doc

罗大伦《这就是中医》张锡纯1山药粥山药切成片熬粥——治疗一切阴虚虚弱,或咳或喘——山药入肺经,脾经,补肺和脾。

腹泻和脾和大肠有关,肺于大肠相表里。

脾不足,大肠不能固涩,山药治疗上中下三焦虚弱。

单刀直入,补脾,补后天之本。

颜色白,入肺,平喘止咳,味甘入脾,粘液滑,入肾,富含营养,生发性很强,用来救命。

一个小孩,皮肤痒,吃半年凉血的药,多动症——脾气不足。

因为肺属金,脾属土,脾是生金的。

肺主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脾气不足,水湿重。

处方:山药,莲子肉,薏米仁,芡实20克,碾成末,做成膏糖尿病分两种:a脾气不足的:舌头白苔,胖大淡白。

——正气虚弱,大便不成形用山药,但是山药固涩的,便秘的人和大便干燥的人再加个杏仁,杏仁通便。

淮山药——病人食用普通山药——一般人服用b阴虚的:舌头通红,无苔2三七粉通经活血气憋在里面,胸中有淤血,活血化瘀——三七粉。

三七功能:化瘀血和消肿化瘀(肿块疼痛即气血结聚)解毒不如通经络,经络通百病消。

瘀血是怎么来的?第一个途径:跌打损伤和瘀血肿胀疼痛。

第二个途径:情志不畅,气滞产生瘀血(生气完了这疼那疼。

)第三个途径:因虚导致瘀血(年龄越大,正气不足,瘀血越多,人越衰老。

)活血化瘀是防止衰老的最好的方法。

三七鸡腿骨汤材料: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

做法:将鸡腿骨捣裂,熬汤喝汤吃肉。

每天喝此汤,任何骨伤的愈合的速度加快。

三七:性平,化瘀止血,止血不至于把瘀血留在经络里。

骨头缝里痛,三七粉冲服,把毒拔到表皮。

3生黄芪补足正气,排毒邪生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生黄芪补气,走表,把毒往外顶。

熟黄芪补气,走内,补脾胃。

疮伤很长时间不愈合,不排毒。

黄芪主大风,风邪进入体内,驱外风,风湿严重要用活血和补气的药,推动药性的行走,血为气之母,气为母之帅。

痔疮的祖传秘方:生黄芪补气9克到12克,地龙通络(干蚯蚓)6克磨成粉,然后泡水喝。

诊脉:左手心肝肾,右手脾肺。

罗大伦药膳食疗

罗大伦药膳食疗
中医养生之 药膳食疗
山药在我们国家应用非常早,古人很 早就把它当做蔬菜来食用了。有史料 记载,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诸侯就把 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那么说 明山药在中国古代,就被作为药材来 使用了。《本草纲目》概括了山药的 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 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可治疗脾胃 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等病 症。现代人常将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 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
山药粥
山药切成片熬粥:治疗一切阴虚虚弱,或咳或喘 山药入肺经,脾经,补肺和脾。腹泻和脾和大肠 有关,肺于大肠相表里。脾不足,大肠不能固涩, 山药治疗上中下三焦虚弱。单刀直入,补脾,补后天之本。 颜色白,入肺,平喘止咳,味甘入脾,粘液滑,入肾,富含营养,生发性 很强,用来救命。 一个小孩,皮肤痒,吃半年凉血的药,多动症——脾 气不足。因为肺属金,脾属土,脾是生金的。肺主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 为脾气不足,。
古代名医缪希雍的养生秘方
我国历代医家对山药的运用也有很多心得。在明朝,有 一位名医叫缪希雍。缪希雍是自学成才的,此人非常喜 欢游历,他自己在家看了十年的书以后,又在外面游历 了十年,去求访各处的高人,跟人家学习。他游历到南 京的时候,碰到了另外一位医学家,这个人叫王肯堂。 缪希雍和王肯堂都是中医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两个 人相遇的时候都三十多岁,于是两个意气风发的人就在 一起聊天。据王肯堂记录,两人正聊天时,他就看到缪 希雍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药丸放嘴里吃了;然后聊了不一 会,缪希雍又拿出一个药丸吃了。王肯堂很好奇,就问 他:“您吃的什么东西呀?”缪希雍回答说:“这是我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 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 的;芡实是收涩的。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 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 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

罗大伦故事方电子版本

罗大伦故事方电子版本

罗大伦故事方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脉缓者勿用。

补阴名药——地黄

补阴名药——地黄

补阴名药——地黄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11期□文/ 罗大伦我们现在用的地黄,有生地和熟地两种,《神农本草经》中说的“干地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生地。

鲜地黄切成片晒干了以后就是干地黄。

干地黄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凉血,但凡有阴虚情况的人,就可以用生地。

生地对早搏有奇效对于早搏,就是心脏跳几下就停一下的病症,生地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肾阴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肝,同样也会影响到心。

中医讲心属火,心也是有阴阳的,如果心阴也不足的话,心血就会不足,那么心也就只剩下火了。

归根到底,早搏也是由阴虚引起的。

我们治疗的时候当然就要用生地黄了,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津液足了,心跳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个方子,叫炙甘草汤,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

“心动悸、脉结代”就是指心脏跳得不均匀,出现偷停的状况。

这个炙甘草汤的组成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药是生地30 克,还有阿胶、火麻仁、麦冬、人参、炙甘草,然后再放点生姜大枣。

这个方子治疗心肌炎过后的心脏早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还适用于因为劳累导致心血耗伤过多的人。

生地治疗风湿病《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痹”,“痹”在古代就是指风湿,风湿是因为风寒湿邪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

生地能够走血脉,而痹症往往是因为血脉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停留在身体的某个部位。

治疗风湿病,我们一方面需要用药把风寒湿去掉,另外一方面还要用些养血药。

生地黄能治疗风湿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姜春华重新提出来的。

姜春华老专家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除了用治风湿的那些温燥的药,比如说川乌、草乌、附子,还要再加上60 克的生地,效果非常好。

滋阴的生地龙骨莲藕汤当人出大量的汗,津液不足时,我们就会有虚热的一些表现。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这个食疗的方子,首先要生地30 克,再用些切成片的莲藕和一段猪脊骨,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锅里一起熬汤,这汤叫生地龙骨莲藕汤。

熟地为什么九蒸九晒?其中大有深意

熟地为什么九蒸九晒?其中大有深意

熟地为什么九蒸九晒?其中大有深意中医书友会第1255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蒸法促其腐熟而有补阴血之功,曝晒则吸收天地阴阳之气,使生者变熟,阴而不凝,濡而不滞,无凉遏之弊,有流动之能,正符合肾之‘阴中涵阳’特征。

”作者此文写得非常好,真正说明了熟地要“九蒸九晒”的原理,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编辑/王超)熟地黄九蒸九晒的原理作者/吴涵熟地黄号称四大主药之一。

可见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其炮制过程相当繁琐漫长,需九蒸九晒方为标准制法,才能发挥其最佳药效。

现在制法变九蒸为久蒸(其实久蒸也未必办到),九晒变为一晒或短晒或烘干。

之所以产生这种制作方法。

一方面是因为商人投机取巧,节省人力和物力(存心有天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九蒸九晒的重要炮制学意义。

地黄柔润多汁,其性凉而不寒,最能濡润阴血,九蒸九晒之后,色黑如漆,味甘如饴。

正符合肾的色黑,质腐,主五液,主封藏,主阴津之特质,故为入肾补肾不可替代之要药。

阳化气阴成型,阴静阳动,气为血帅,生地黄濡润清凉功著,补养力逊。

先人发明的九蒸九晒炮制法,通过水火共制(曝晒为火制),蒸法促其腐熟而有补阴血之功,曝晒则吸收天地阴阳之气,使生者变熟,阴而不凝,濡而不滞,无凉遏之弊,有流动之能,正符合肾之“阴中涵阳”特征。

这与补阴药中加行气温化之味的配伍原则同理。

九蒸九晒,是一个经水火锻炼,茵蕴运化的转化改性的过程,这不是化学反应可一蹴而就,不是分子裂解的机械思维可以理解的,是典型的中医思维。

另外九为阳数之极,九制从数理上讲在于阳气推动阴质运转变化。

这才是中医思维。

据称,有人按九蒸九晒标准制法制成的熟地,配制六味地黄丸,服用后自觉腰肾之间有股茵蕴温和气机流动,效果非同凡响。

本人未曾亲验,期待中药研究机构,能给出确实可靠的结论。

可以推断熟地炮制不规范则滋腻呆滞,阴静有余,阳和不足,缺乏温和流动之性,补养力差。

II 版权声明。

九蒸九晒熟地制作方法

九蒸九晒熟地制作方法

九蒸九晒熟地制作方法九蒸九晒熟地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制作方法,其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九次蒸、九次晒的循环过程,使药材达到熟化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蒸九晒熟地制作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制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药材:九蒸九晒熟地的制作需要选择新鲜、质量上乘的熟地草药材。

药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品质,以保证制作出的熟地质量优良。

2. 清洗处理:将选好的熟地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药材捞出并用凉水冲洗干净,准备下一步的制作工作。

3. 九次蒸制:将清洗后的熟地药材放入蒸锅中,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后开始进行第一次蒸制。

每次蒸制时间需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蒸熟后取出晾凉备用,然后进行下一次的蒸制。

直至完成九次蒸制,每次蒸制的时间和温度应保持一致。

4. 九次晒制:经过九次蒸制后的熟地药材需要进行晾晒,以便将多余的水分蒸发掉。

将蒸熟的熟地药材均匀摊放在太阳下晒干,每次晒制的时间为3至4小时,晒干后取出备用。

完成九次的晒制后,熟地药材将变得干燥且富有香气。

5. 终次加工:晒制完成后的熟地需要进行终次加工,以提高其药效和品质。

将晒制后的熟地药材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粉碎研磨,然后过筛,以得到细腻均匀的熟地粉末。

三、注意事项1. 操作环境与设备的清洁:制作九蒸九晒熟地的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环境和使用的设备都保持清洁,以防止外界杂质的污染。

2. 温度控制:蒸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蒸汽的温度,保持每次蒸制的温度稳定,这是制作熟地的关键。

3. 晾晒条件选择:晾晒熟地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避免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晾晒,以免熟地药材受潮变质。

4. 加工粉碎细腻度控制:研磨熟地药材时,需掌握适当的粉碎时间和方法,以确保熟地粉末的质量。

九蒸九晒熟地制作方法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耐心和经验。

通过九次蒸制和九次晒制的循环过程,熟地药材得以完全熟化,提高其药效和品质。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温度的控制、晾晒条件的选择和加工粉碎的细腻度控制等要点,以确保制作出优质的熟地。

九蒸九晒的记载

九蒸九晒的记载

九蒸九晒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刘宋、雷斅所撰的中药炮制著作《雷公炮炙论》中,其中描述了采得后,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切薄片暴干用。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也记录了胡麻采取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

虽易得,世人学者犹不能恒服,而况馀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

唐朝的孟诜在《食疗本草》里把九蒸九晒推而广之,他在总结前人炮制方法的基础上,首推用“九蒸九晒”法来炮制其他中药材。

李时珍记载的《本草纲目》对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及工艺进行补充,书中提到“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晒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出摊晒干”,并对黄精、黑芝麻的炮制方法进行阐述。

罗大伦:肾精亏虚病重时,用熟地黄!

罗大伦:肾精亏虚病重时,用熟地黄!

罗大伦:肾精亏虚病重时,用熟地黄!罗大伦:肾精亏虚病重时,用熟地黄!地黄是一种中药,它有几种制品。

第一种叫鲜地黄,鲜地黄是地里挖出来的地黄根,有点白黄色的,里面有汁液,能够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所以在治疗吐血等等外感病、温病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鲜地黄。

清朝的时候,很多医家特别擅长使用鲜地黄,现在我们很难买到了。

现在药店的服务远不如清代的时候,那时候人家有鲜地黄给你提供。

现代保鲜技术强了,我们反而不用鲜地黄了。

其实在治疗外感病、温病的时候用鲜地黄特别好,可以一边清热、一边滋阴、一边清除邪气,就托邪外出。

因为现在这药不提供了,所以我们不多讲。

我们平时用的生地比较多,地黄给它弄干了以后叫生地,生地黄是滋阴凉血的,凉血作用很强。

把鲜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以后变成熟地,做成熟地干什么呢?熟地和生地不一样,生地是凉血的,药性是凉的;熟地药性偏温,微微有点温性,甘而不苦,张锡纯认为它是滋阴补肾的主药。

九蒸九晒熟地黄我以前讲过,有些中药说是滋阴的,药性又是温的,比如说枸杞子、山药,我认为它们都是补精的,还包括山萸肉。

在滋补肾精里面,我认为,没有其它药能超过熟地的,主要的药就是熟地,其它药就是配合使用的。

让我们看看张锡纯是怎么认识熟地的。

医案 1他认为熟地治阴虚发热,阴虚不能纳气,作喘,痨瘵(zhài)咳嗽(就是结核病,肺结核),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肾虚导致的水肿),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张锡纯认为只要是阴虚,各脏腑阴虚它都能补。

补阴是对的,但我认为熟地黄最主要的是补肾精,确实没有其它药能比过它。

张锡纯年轻的时候清代还没有覆灭,他到天津去应试,考科举,到一个当官的家里面去喝酒。

他家有一个女仆人,三十多岁得温病,就是外感的热症,十多天了,病得特别重,病势垂危,到什么程度?当时这人可能觉得要不行了,就想把她抬到外面去,死别死在家里,抬到闲着的房子里,办丧事好办。

当时还没有抬,吃饭的时候同桌一个朋友叫贾佩卿,一听说你们府上有仆人病这么重,我们张锡纯懂医,张锡纯来给看看,结果这一看什么情况?昼夜泄泻,就是腹泻,白天晚上泻,昏不知人,这人基本上喊她已经不知道答应了,病得非常重了,呼之不应。

说好的填坑!滋补肾精第一药——熟地(罗大伦)

说好的填坑!滋补肾精第一药——熟地(罗大伦)

说好的填坑!滋补肾精第⼀药——熟地(罗⼤伦)前⾯讲到了肾精亏虚的话题,但是因为篇幅的缘故,我没有写如何滋补肾精,编辑说我给⾃⼰挖了⼀个⼤坑,于是所有的⽹友们都说:罗博⼠,赶快来填坑吧!好吧,今天开始填坑,⼀点点讲讲调补的⽅法,各位⽆论是否肾精亏虚,最好都留意⼀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会出现此类问题的!我的⼀个好兄弟,有⼀天突然给我来私信,说家⾥的⼀位亲属偏头痛,这位亲属是中年⼥性,说左边头痛,“主诉情况很严重,⽿朵⼀跳⼀跳地疼,有时头⽪都是⿇的。

我让她拍了⾆图如上。

她说以前就有这种情况,但今年很厉害。

她⾃⼰说是三叉神经痛。

”这位亲属还做了脑彩超,西医说脑供⾎不⾜,脑CT没有检查出问题来。

同时,他还发来了这位亲属的⾆图。

⾆图如下:这个⾆图呢,⾆质稍微有些红,有暗红的特点,并不是正常的⾆象的那种鲜活的淡红,⾆苔⽐较薄。

所以,我判断此⼈是肾精不⾜,⽽偏向于肾阴亏虚,这导致有虚⽕上浮,会出现头痛、⽛痛、咽喉肿痛、三叉神经痛、⼝腔溃疡等等问题。

于是,我建议她服⽤傅⼭引⽕汤。

傅⼭引⽕汤,这个⽅⼦实际载于清代医家陈⼠铎的书中,原⽅是:熟地三两、巴戟天⼀两、茯苓五钱、麦冬⼀两、北五味⼦⼆钱,⽔煎服。

现在我们⽤的份量通常是:熟地九⼗克、巴戟天⼗五克、茯苓⼗五克、麦冬⼗五克、五味⼦六克。

这个⽅⼦,当年陈⼠铎是⽤来治疗⼀种咽喉疾病的,他论述道:“⼈有咽喉肿痛,⽇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咽喉之际⾃觉⼀线⼲燥之⾄,饮⽔咽之少快,⾄⽔⼊腹,⽽腹⼜不安,吐涎如⽔甚多,将涎投⼊清⽔中,实时散化为⽔。

⼈以为此喉痛⽽⽣蛾也,亦⽤泻⽕之药,不特杳⽆⼀验,且反增其重。

亦有勺⽔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

阴蛾则⽇轻⽽夜重,若阳蛾则⽇重⽽夜轻矣。

斯少阴肾⽕,下⽆可藏之地,直奔⽽上炎于咽喉也。

治法宜⼤补肾⽔,⽽加⼊补⽕之味,以引⽕归藏。

”⽂中的成“蛾”,并不是真的有蛾⼦,⽽是咽喉感染的形状,像蛾⼦,所以古⼈管这种咽喉肿痛叫喉蛾。

熟地黄的案例

熟地黄的案例

熟地黄与药王孙思邈间你不知道的小故事熟地黄在中药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本草正义》记载:“能补养中土,为滋养之上品。

”《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

”《医学启源》记载:“虚损血衰之人须用,善黑须发。

”《珍珠囊》记载:“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世人都知熟地黄好,但九蒸九晒熟地黄的传说却鲜为人知。

相传药王孙思邈101岁时,还到处游玩。

一天傍晚,他来到一个河边小村,见一老人左手捏着一只蜻蜓,右手捂着屁股大哭。

孙思邈见老人年龄比自己还大,就上前安慰:“老人家,为何大哭?”老人说:“爷爷打我。

”孙思邈大吃一惊:“那你多大年纪了?”老人说:“我刚过完365岁生日,因为贪玩,忘了吃熟地茶,所以挨打。

”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孙思邈好奇:“你爷爷在哪里?”老人用手一指:“门口躺在蓑衣上数星星的那人就是。

”孙思邈走了过去,见躺在蓑衣上的人正全神贯注地数着星星,比刚才那个老人年轻多了,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姑娘,正用蒲扇为他打蚊子。

孙思邈问小姑娘:“你在给谁打蚊子呀?”小姑娘说:“这是我玄孙,脾气太坏了,动辄就打孩子。

唉!教育孩子哪有这样的?都是让我那老公公给宠的。

”孙思邈更加好奇:“你老公公在哪里?”小姑娘说:“河边捉鱼去了。

”孙思邈问:“能否告诉我,什么是熟地茶?”小姑娘说:“就是熟地黄加米熬的粥。

我们春天用来和胃降火,夏天用来降温除烦,秋天用来滋阴去燥,冬天用来补血驱寒。

每日上午必须吃一碗,今天淘气的孩子忘了喝,挨一顿揍。

”孙思邈感慨万千,本来以为自己够高寿了,没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于是向小姑娘要了一包熟地黄,并根据地黄的特性和平生所学,研制出了九蒸九晒熟地黄的炮制工艺。

据说,因为常吃熟地黄,孙思邈又多活了四十多年,直到一百四十多岁才无病而终。

据《旧唐书》记载:他死后“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这可能和他长期练气功并服用熟地黄等药物,使其肌体代谢发生了某些特殊变化有关吧!后来明代李时珍把“九蒸九晒”收入了《本草纲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黄是一中药,地黄有三种制品。

第一个为鲜地黄,鲜是属于刚刚挖出来的,白黄色的,鲜地黄里面有汁液,可以清热凉血,化瘀血,所以在治疗吐血,流血等外感病,温病的时候用到鲜地黄,在清朝的时候吗,很多医家擅长使用鲜地黄。

第二个为生地,就是把鲜地黄焙干以后为生地黄,生地黄可以滋阴凉血,凉血作用很好。

第三个为熟地黄,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以后变成熟地黄,过去的道地药材是要九蒸九晒。

现在好多都是机器来做,传统工艺丢失了很多。

熟地黄和生地黄不一样,生地黄是凉血的,药性是凉的,熟地黄药性偏温,甘而不苦,张锡纯说熟地黄是补血养血,补肾的主药。

罗大伦博士说:滋补肾精中的药物,没有比熟地黄效果更好的。

张锡纯说熟地黄:治阴虚发热,阴虚不纳气作喘,劳瘵咳嗽,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张景岳认为,人虚的时候,只有把身体的虚补足了,才能抗邪。

补虚熟地黄最好。

大量病例证明,人身体正气不足的时候,也就是肾精不足,驱除外邪的时候,就要用到熟地黄。

把肾精不足以后,人才有生机,才能有能力去抵抗外邪。

补正气,补肾精,熟地黄一个最主要的
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