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汇总情况
地理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
地理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地理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地理高考大题的几个必考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I. 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地球上的陆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是地理高考大题的常见考点。
例如,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接下来,我们将就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1. 农业与人口分布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它对人口数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例如,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就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因为这两个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2. 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矿产资源是地下的财富,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
例如,中国的重要煤炭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等地,这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II.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是地理高考大题的常见考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
地震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灾措施,如建筑物加固、防震减灾教育等。
2. 洪水洪水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或河流水位上涨而导致的水体泛滥的现象。
防洪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
修建防洪堤、加强水利设施管理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等都是防洪的有效措施。
3. 干旱干旱是由于降水量不足而导致的水资源匮乏的现象。
干旱之下,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技术、节约用水等方式来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
III.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地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方面: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赤道周长为40075千米,南北两极距离为12713千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5天。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圆周上的任意一点到本初子午线的弧长,纬度是指地球赤道上的弧长。
经度共有360度,纬度为0度到90度。
4. 地球的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5. 地球的地貌:地球的地表形态,包括平原、台地、山地、高原、盆地和海岸等。
6. 大气圈:大气的成分与结构,包括对流圈、平流圈、同温层、等压层等。
7. 水文地理:包括河流、湖泊、江河、海峡和湾的地理位置、性质及地理意义。
8.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对策。
9.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征、分布及影响。
人文地理方面:1. 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规律,如沿海地区、河流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口聚集情况。
2.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徙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 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发展对周边乡村的影响。
4. 农业地理:耕地的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及粮食生产的地理意义。
5. 工业地理:工业化程度、工业发展的分布规律、资源型城市和产业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6. 交通地理:交通发展的地理条件、交通干线和枢纽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7. 城镇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
以上提及的地理考试必考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是地理学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利于理解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规律,对地理学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高考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doc
高考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高考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涝灾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高考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考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沙漠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高考地理常考大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常考大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考生们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
在地理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涉及较为复杂的大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地理,下面将对高考地理常考大题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地球形状与尺度、时间与经度、地区与纬度、经、纬度与区位等内容。
2. 大气与水圈气象要素与气候要素、气候与全球变暖、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内容。
3. 地球的内部构造与地球运动构造与地貌、板块构造与构造运动、地震与火山等内容。
4. 生物圈与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区划、物种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生物资源与人类利用等内容。
5. 自然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气象灾害与防治、生物灾害与防治等内容。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化等内容。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等内容。
3. 产业与能源产业体系与产业布局、产业转型与升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4. 农业与农村农业类型与布局、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农村问题与农村改革等内容。
5.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信息时代与通信技术等内容。
三、区域地理部分1. 亚洲概况亚洲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亚洲人口与经济、亚洲国家与地区事务等内容。
2. 非洲概况非洲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非洲人口与经济、非洲国家与地区事务等内容。
3. 欧洲概况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欧洲人口与经济、欧洲国家与地区事务等内容。
4. 美洲概况美洲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美洲人口与经济、美洲国家与地区事务等内容。
5. 大洋洲概况大洋洲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大洋洲人口与经济、大洋洲国家与地区事务等内容。
四、地理实践能力除了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地理考试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比如,地图分析能力、图片解读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地理汇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汇考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由许多层次构成。
从外面向里面分别是地球的大气层、地壳、地
幔和地核。
地球的地壳由许多板块构成,它们不断地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
等自然灾害。
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等地形
特征,海洋上有大洋和海峡等地理特征。
二、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地域内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平均值
和变化规律。
地球的气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和地理位置、
大气和海洋等。
近年来,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变化,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冰
川融化等。
三、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以供人类利用的
自然物质和能源,如水、土壤、矿产、能源等;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的知识、技能、文化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对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地理知识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
认识和理解地球,为地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特征,关注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地理大题分析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题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成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内部结构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地球的形成主要是由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行星凝聚而成的,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内部主要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构成,地幔和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球内部的构成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地质形态和地貌特征。
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形成、地球内部结构二、地球的外部特征和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的外部特征主要包括地势、地貌、水系和气候等。
地球的地表形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地质构造、气候、水体等都对地貌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地表形态和外部特征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认识地球的外部特征和地表形态对于地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总结:地势、地貌、水系和气候三、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地球上的自然界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中的气候现象、水圈中的水资源分布、陆地圈中的生态系统等都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自然界各个圈层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还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四、区域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地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地球整体,还关注各个区域的特征和发展状况。
区域地理学主要研究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地质构造、气候现象、地表形态以及人类活动等。
环境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包括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
区域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学、环境地理学五、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实地调查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地理学家可以更真实、全面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高中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大题常考知识1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a.海陆位置;b.经纬度位置;c.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d.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e.经济和军事位置;f.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5中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6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高中地理大题常考知识2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a.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b.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d.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e.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f.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g.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高考地理典型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典型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被视为一门自然科学,它探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在高考中,地理是一门常见的科目,考察的内容涉及广泛。
为了帮助准备高考的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复习,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典型大题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讲解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涵盖地壳板块、板块运动、地震等知识点。
2. 气候与气象:讲解地球气候分布规律、气候区划、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3. 水文地理:讲解地球水资源、水循环、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知识点。
4. 土壤与植被:讲解土壤的形成、分类、肥力和植被的分布规律等知识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讲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知识点。
2. 经济与发展:讲解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区域发展等知识点。
3. 交通与通信:讲解交通网络、交通运输、通信工具、通信网络等知识点。
4. 环境与资源保护:讲解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三、地理案例分析1. 三峡工程:分析三峡工程对当地经济、水文地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影响。
2. 深圳发展:分析深圳发展的原因、经济与发展、人口迁移等相关问题。
3. 青藏铁路:分析青藏铁路对当地经济、交通与通信、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影响。
4. 香港:分析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发展模式、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以上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建立起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在备考和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系统复习:根据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地复习。
2. 真题训练:通过做大量的地理高考真题,掌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3. 多角度思考: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
4. 了解案例:通过研究地理案例,理解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地理大题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题会考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形成演变、地球大气与气候、地表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星球,其基本知识为我们了解地球及其运行规律的基础。
包括地球的构造与成分、地球的运动及其规律等方面。
1. 地球的构造与成分地球的主要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岩石所组成,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具有较大厚度的岩石层,由于高温高压的条件,地幔岩石处于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及其规律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呈现出昼夜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运动,使得地球呈现出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有规律的,自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
二、地球形成演变地球的形成演变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质变迁等方面。
1. 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从太阳原始的太阳系物质云中形成。
在地球的早期,由于大量的陨石撞击和地球内部热量的作用,地球逐渐形成了地壳、大气层和海洋。
在此过程中,地球的幼年阶段形成了地球的整体轮廓。
2. 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内部的构造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括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可流动状态的岩石层,地幔内部的岩石虽然不是完全熔化的,但却可以通过流动使得地壳板块相互推移。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构成,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
3. 地质变迁地质变迁主要包括地球的地质造山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
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地质构造地形,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这些地形构造是地球的地质变迁的产物。
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科学,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大题及知识点。
2. 自然地理2.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但在极地略扁,在赤道略胀大。
2.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出现昼夜变化,公转使得地球季节更替。
2.3. 地球的分布:地球的表面被海洋和陆地分为两个部分,在陆地上,山、河、湖等地理要素构成了地表形态。
2.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3. 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3.2. 农业与农村: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地方。
3.3. 工业与城市:工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城市是工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中心。
3.4.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与发展。
4. 经济地理4.1. 区域发展: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特色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
4.2.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4.3. 城市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如中心城市模式和辐射带动模式。
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5.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了解地图的读法和制图要素对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至关重要。
5.2. 野外实地考察:野外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5.3. 数据分析:地理科学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总结:地理学科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地理大题及相关知识点,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对提升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地理大题总结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题总结知识点总结地理是探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形态、作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
地理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地球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水圈、地球的陆地、人口与资源、城市与乡村、经济与城市、环境保护等内容。
以下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它的直径在赤道上最大,约12756.274公里。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三种运动分别是自转、公转和岁差。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以一定的角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岁差是由于地球轴心的进动而引起的公转轴的转动。
地轴倾斜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黄道面的倾斜所产生的。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由臭氧层、温室气体、气候、气象等组成的。
它对地球的生命活动和某些地球表面的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了地球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
它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环境,也是支撑地球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地球的陆地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在各个大洲上,它们由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的,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以各自的方式对外展示,在地理上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
人口与资源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在持续增长,这对地球的资源产生了压力。
地球上的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的各种资源,包括了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知识等资源。
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地球上两种不同的人居形态。
城市是地球上的人口集中地,它们通常拥有较为发达的产业和文化,是地球上的重要的人类活动中心。
乡村是地球上的农村,它们通常依靠农业为主,人口相对较少。
经济与城市地球上的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城市是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城市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它们分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接壤14个国家,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二、中国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主要由平原、丘陵地带和高原、山地带组成。
其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南沿海地带和东北地区。
2.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中国最长的黄河和长江,以及神农架、泸沽湖等数百个湖泊。
黄、长江是中国主要的水系,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南方多雨、四季分明,北方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根据气候差异,中国被划分为南北气候差异明显的南北气候带,东西气候由于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多样性大。
三、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耕地和草原资源。
但由于耕地不足,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严重。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铁、煤、铜、铝、锌等70多种矿产资源,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
3.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则较缺乏,将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
4.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也相当丰富,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然而也存在森林砍伐、滥伐等问题。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繁荣发展。
2.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承德和都江堰等。
3. 交通与通讯:中国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方式便捷。
通讯设施也发达,移动支付、5G通讯等技术领先。
五、地理区划中国行政区划划分包括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全国共划分出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高三地理大题必备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题必备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丰富的知识点。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要应对地理大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高三地理大题必备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全球气候带分布特点:地球表面根据纬度分为赤道高原带、副热带高压带、副高纬度带和极地带4个大的气候区域。
赤道高原带气温高、降水量大,副热带高压带气温高、降水少,副高纬度带气温低、降水适中,极地带气温极低、降水少。
二、人口分布规律:全球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人多地少、人少地多、人地均衡”的特点。
全球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等洲际东部沿海地区。
人口稀疏区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北美洲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壳和海洋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由岩石和熔岩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为固态金属铁和镍。
四、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指地球上地壳是由许多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组成,这些构造单元就是板块。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地壳构造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目前认为地球上有7个主要的大板块和几十个小板块。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制定了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城市化过程与城市规划: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成为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用地、交通系统、绿化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
七、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在地理学及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GIS技术,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地貌分析、资源管理等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
以上是高三地理大题必备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1.中国的地域特征:中国位于东亚、北半球,有辽阔的陆地和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北濒东北平原和腾格里沙漠,南界南海和台湾海峡。
3.中国的天然地理区划:中国可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地理区域。
4.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有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河流等各种地貌。
5.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寒冷的冰川气候、温暖的温带季风气候和炎热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6.中国的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
7.中国的主要水系: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还有太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
8.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华山等主要山脉,还有昆仑山、天山等高山。
9.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有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还有黄土滑坡、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10.中国的资源状况: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11.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分布不均衡,还有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问题。
1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题也日益突出。
13.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14.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15.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些是高考地理必考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理考试中可能还会涉及具体的案例、数据和图表等内容,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 高考地理答题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高考地理答题必背知识点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开展水电,稳妥开展核电,因地制宜开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建立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兴旺,能源需求大。
① 我国经济开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 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开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 我国缺少石油储藏体系。
① 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 建立石油储藏体系;③ 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立;⑤ 稳妥开展核电;⑥ 因地制宜地开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开展;⑩ 利用乙醇汽油。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集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 长江、汉江集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地理大题高考知识点
地理大题高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大题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在地理学中,地球通常被认为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8千米。
2.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陆地分布着各种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等。
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上移动,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地壳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4.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地形等。
同时,气象是研究气候变化和天气系统的科学。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地理学研究了农业与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发展是城市在空间和人口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和演进。
4.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交通网络、货运和人员流动等方面,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理技术知识点1.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地理学习者需要学会制作和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尺度、符号、方向等要素的理解。
2. 大地测量与定位技术大地测量与定位技术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包括GPS技术、测量工具和方法等。
3.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高考地理必考大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大题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大题。
以下是高考地理必考大题知识点,供考生参考和复习。
一、物质资源和能源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存储在地球内部由古代生物残留物转化而成的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考生需要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以及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性。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考生需要掌握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情况,了解全球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和对策。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存的各种矿产物质的总称,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考生需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采利用情况,以及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二、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问题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考生需要了解全球人口数量的分布、增长趋势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
同时,考生还要熟悉我国的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政策等内容。
2.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城市化的趋势和特点,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三、环境问题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包括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减排政策等内容。
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考生需要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包括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
四、经济地理1.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特点,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策略。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3.净:净化空气4.美:美化环境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6.尘:吸烟除尘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二.植被破坏的影响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6.破坏生物多样性7.生态环境恶化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6.提高木材利用率7.开发木材替代品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1.地势xx高xx低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4.土壤五.荒漠化的原因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提醒:荒漠化的表现1.土地沙漠化2.石质荒漠化3.次生盐碱化六.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沙障)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七.荒漠化的危害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3.引起风沙灾害八.方格沙障的作用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九.湿地的成因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十.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3.降解污染物4.调节径流5.保护生态环境6.蓄洪防旱7.保护生物多样性十一.湿地退化的影响1.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2.淡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3.气候大陆性增强,气候趋于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4.降水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5.水体净化能力下降,水质变差6.生物多样性减少十二.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地形:①谷地、盆地地形不易散失热量,气温高②阴坡温度较低阳坡温度较高③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直下,气温低④地势xx高xx低,阻碍冷空气气温较高/利于冬季风停滞气温较低2.纬度3.海陆位置4.下垫面5.气压带风带(例:受西风带影响,气温较高)6.沿海洋流的性质7.距冬季风源地远近8.海拔9.人类活动(例:排放温室气体)十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天气状况2.植被状况3.海陆位置4.地形: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十四.影响降水量的因素1.气压带风带2.沿海洋流3.海陆位置4.迎风坡背风坡5.地势:山地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到最大6.下垫面:河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降水较多7.人类活动十五..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1.纬度2.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量大3.天气4.背风坡比迎风坡太阳辐射强十六.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1.纬度2.地势高低3.天气状况十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纬度2.降水3.阴坡/阳坡4.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5.全球变暖等环境变迁6.季节变化十八.为什么地球会出现生命1.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2.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3.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4.有液态水十九.全球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2.作物:①高纬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②低纬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3.旱涝灾害加剧,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二十.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1.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上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2.加固加高防洪墙,修整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3.建立沿海防护堤坝二十一..酸雨的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生长3.侵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危害人畜健康二十二.减少CO2或SO2的措施1.植树种草2.防止森林火灾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4.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5.进行技术革新,减少该气体的排放6.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理,限制排放该气体多的企业7.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8.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低碳生活二十三.航运的有利条件1.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2.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小3.冬季无结冰期/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4.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5.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6.河流流向与运河方向一致7.人口多,经济水平高,客货量大8.运河与多条河流想通,水位相对稳定9.避免海风和海浪的影响二十四.港口的有利条件分析1.背风避浪,港阔水深,利于停泊2.经济腹地广阔,依托较大城市/联系着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客货流量大,海运繁忙3.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便于安排港口设备4.交通便利,利于客货集散5.政策支持6.纬度低,终年不冻7.海运价格低二十五..某地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1.谷地/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2.干旱少雨,加剧粉尘等颗粒物的污染3.(冬季等)存在逆温层,不利于垂直方向的气体扩散4.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对大气的污染严重5.工业布局不合理6.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以煤炭等为主二十六.土地盐碱化的原因1.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2.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距地表近3.灌溉方式不合理(例: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二十七.河流入海口多的原因1.地势低平,河网密布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易改道3.泥沙淤积,排水不畅,易形成新的入海口4.流域内降水多,径流量大二十八.流域开发的影响有利:1.解决水资源时间上的矛盾,防洪防旱2.利于航运3.提供大量电力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库区水面宽阔,河流舒缓,对两岸冲刷作用减弱,利于水土保持5.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6.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7.利于水产养殖8.利于农业灌溉,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稳定水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不利:9.下游平原失去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10.河口外的鱼类失去饵料,鱼类资源减少11. 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线遭到侵蚀后退二十九.水库的选址1.位于峡谷出口最窄处,建设大坝工程量小2.淹没线以下的居民点少,移民少3.地质稳定4.水量充足5.地势低洼开阔,蓄水量大三十.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开源: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2.修建水库,蓄积丰水期的河水3.开渠引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适当调入水资源贫乏的地区4.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6.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7.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8.提高水价,实行阶梯水费政策防污:9.加强管理,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水体污染10.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水产养殖11.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三十一.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1.导致地下水枯竭或水位下降2.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差3.导致地面沉降或坍塌4.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三十二.渔场形成的条件分析有利:1.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并形成水障,鱼类聚集2.处于上升补偿流处,带来海底营养盐类3.处于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4.位于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5.盐度适宜不利:1.过度捕捞2.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水质污染3.饵料不足4.盐度过高三十三.洋流的影响1.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影响沿岸地表植被、气候2.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3.海轮顺流节省燃料,加快速度4.寒暖流相汇处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5.加快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6.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三十四.某地潮位高的原因1.河口为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到窄,潮位被退高2.河口受xx风的影响,风助潮势,推高潮位3.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三十五.不合理使用化肥的影响1.土壤板结,危害农作物生长2.污染水源,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3.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类健康三十六.西欧乳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良潮湿,多雨多雾,利于牧草生长2.地形平坦,利于牧草和精饲料种植3.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有饮奶习惯,市场广阔4.机械化程度高,生产专业化5.距离市场近,交通便利三十七.观光农业(农家乐)的优越性1.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增加了农民收入2.减少运输和销售成本3.带动食、宿、娱、购业的发展三十八.沼气农业园的优越性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高2.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就业3.利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并减少大气污染4.增加了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5.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三十九..山地垂直立体农业1.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出率2.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3.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四十..解决农业丰产不丰收问题的措施(以赣州脐橙为例)1.加强宣传,积极开拓脐橙市场2.培育优良品种四十一.解决农业丰产不丰收问题的措施(以赣州脐橙为例)1.加强宣传,积极开拓脐橙市场2.培育优良品种3.加强交通建设4.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5.提高农业生产和冷藏保鲜技术四十二.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2.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交通4.提高保鲜技术水平5.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6.面相市场,加大对大宗商品粮的生产四十三.老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1.资源枯竭2.生产结构单一,面对市场的灵活性不强3.工业用地紧张4.环境污染严重5.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四十四.老工业区的综合治理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3.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4.发展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5.发展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6.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7.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8.回收利用废弃物四十五.工业聚集的影响1.加强企业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和协作2.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3.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4.造成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供应紧张四十六..工业分散的影响1.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2.环境污染小,利于环境保护3.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信息的调动4.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四十七..如何发展产业集群1.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2.建立完善的产供销服务体系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服务能力4.培育优质品牌,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5.充分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责任,提高集群的竞争力四十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1.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提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4.促进城市化进程5.提升现代化服务管理水平6.减少环境污染,美化城市环境四十九.解决农工盲流的措施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2.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与机械化水平3.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4.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5.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养与提高教育五十.城市化的表现1.城市面积扩展,规模扩大2.城市人口增多3.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4.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五十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3.形成酸雨,水质变差4.废渣影响土地质量下降5.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五十二.卫星发射地的有利区位条件1.风速小,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2.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地广人稀或海域广阔,安全性高4.纬度低,便于发射,节约燃料5.交通便利,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6.隐蔽性好7.利于国防8.技术水平高9.能源充足五十三.航空港的有利区位条件1.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货运量大2.地形平坦开阔,无高大山脉阻挡航行3.坡度适当,利于排水4.地势较高5.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6.地质稳定7.石油资源丰富,燃料补给费用低五十四..盐场的有利区位条件1.海滩平直,地势缓斜开阔,沿岸滩涂广阔2.日照时间充足,气温高,蒸发快3.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长4.河流淡水注入量少,海水盐度含量高5.周围加工能力强6.多风,加快蒸发速度五十五..交通建设的意义1.提高运输能力,促进人员流动与货物流通2.加强双方合作,促进文化交流3.促进资源与资金的优化配置4.加强沿线联系,促进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5.缩短运输时间,节省运输成本6.缩短运输距离,缓解运输压力五十六..城市交通格局的变化1.交通运输方式增加2.交通运输路线更密集3.交通布局更合理4.铁路移出城市,出现环城公路五十七.地理大题从哪些方面?1.背下以下顺口溜:水土生资灾地气洋市交政历人位劳科服军旅基开环信协2.解释①自然方面水(河湖水资源)土(土壤)生(生物)资(资源)灾(自然灾害)地(地形地势)气(气候气温)洋(洋流)②社会方面市(市场)交(交通)政(政策)历(历史)人(人口数量)位(位置)劳(劳动力)科(科技)服(现代服务水平)军(军事)旅(旅游)基(基础)开(开放程度)环(环境)信(信息通达度)协(社会协作水平)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