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色剂的分类使用

合集下载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技术关键操作步骤革兰氏染色技术(Gram staining)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它是由丹麦细菌学家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细菌培养物在进行革兰氏染色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细菌培养物。

通常使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培养物,用无菌技术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液体,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制备细菌涂片。

二、固定细菌涂片细菌涂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细菌的形态特征。

常用的固定剂是甲醇或乙醇,将涂片逐渐浸入固定剂中,浸泡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三、染色1. 注碘液处理在固定的细菌涂片上滴加碘液,覆盖整个涂片。

碘液可以使细菌细胞内的格拉氏阳性菌染成紫色。

2. 酒精洗涤用酒精溶液冲洗细菌涂片,直至涂片上的紫色不再出现,一般持续几秒至十几秒钟。

这一步是关键的洗涤步骤,通过酒精的洗涤,可以去除革兰氏阴性菌的多余染色。

3. 闪碱洗涤用闪碱洗涤涂片,一般可以持续几秒至十几秒钟。

闪碱的作用是去除细菌涂片上的酒精和碘溶液,同时使革兰氏阳性菌继续保持紫色。

4. 洗涤与干燥最后用清水冲洗细菌涂片,使其干燥。

四、观察与解读完成染色步骤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涂片。

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一步判断和鉴定细菌。

总结与回顾:革兰氏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以通过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包括准备细菌培养物、固定细菌涂片、染色、观察与解读。

其中,注碘液处理、酒精洗涤和闪碱洗涤是整个染色过程中的核心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操作,可以使革兰氏阳性菌保持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去除多余染色。

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来说,革兰氏染色技术是一个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2、脱色剂
以活性炭为例。 (1)性状 暗黑色,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不溶于水
和有机溶剂,能经受水浸,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失效后可以 再生。
(2)性能 (3)毒性
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吸附剂。 安全。尤其是植物活性炭。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4)规定,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 需限定。如:葡萄糖溶液及味精溶液的精制脱色等。
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如:对于难溶于水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在添加于 食品前,使用甘油作为溶剂。
还可用作水分保持剂、乳化剂。
二、脱皮、脱色剂
1、脱皮剂
有助于果蔬脱皮。使用较多的是——氢氧化钠: (1)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结晶,无臭;工业品为白色不 透明固体,有块状、片状、棒状和粉末状等;易吸湿而潮解, 暴露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逐渐转变为碳酸钠;易溶 于水且放出强热,水溶液呈强碱性;可溶于甘油、乙醇。 (2)性能 呈强碱性,对有机物有腐蚀作用。 (3)毒性 ADI不作限制性规定。但对皮肤有强腐蚀性。 (4)应用 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4)规定,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 定。如:用于柑橘、桃去皮。
(2)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CNS:03.002)
❖ Higher Alcohol Fatty Acid Ester Complex ❖ 别名 DSA-5 ❖ 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无腐蚀性,不易燃,不易爆,
不挥发,性质稳定。1%水溶液pH为8~9,相对密度0.78~0.88。 室温下及加热时易流动,-25~-30℃时粘度增大,流动性差。 用作消泡剂安全可靠。 ❖ 使用 消泡剂。 ❖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用于酿造工艺,最 大使用量为1.0g/kg;豆制品工艺用1.6g/kg;制糖工艺及发 酵工艺用3.0g/kg。 ❖ 实际使用参考:本品实际使用量少,消泡效果好。在本标准 范围内使用,消泡率达96%~98%。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 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

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

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

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

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

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

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

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

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涂片固定。

染发产品成分及作用原理

染发产品成分及作用原理

第一章:各类染发剂的特点及染色的原理未染色头发是指未经染色且没有实施过烫发及化学处理的原发。

头发表面的角质层形成一个紧密的保护层,可以防止头发表层中的氯基酸与蛋白质的流失。

而在黑色素的作用下,头发保持了其原有的色调。

已染头发发与原发不同,染色头发上会含有上一次或前次染色时留下的色素。

另外,过氧化氢(氧化剂、OX)等会导致黑色素的分解,而碱性剂(氨水等)则会造成头发内部蛋白质的流失。

对于这种头发,应在把握其基色的基础上进行重整及改变颜色。

染发原理:一、氧化染发剂1、碱性染发剂:A、将第一与第二染发剂混合并涂于头发上时,第一染发剂中的碱性成分会使头发变得膨胀,并且打开角质层。

此时,第一染发剂中包含的染料即酸性染料中间体(二胺染料等)、发色桐(调色剂)、接染料(硝基染料)B、以及第二染发剂中包含的过氯化氢等会从角质层的间隙渗入头发的内部。

氧化染料中间体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发生氯化聚合反应。

此时,在碱性剂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氧。

活性氧会分解黑色素,从而使脱色。

氧化染料中间体本来虽然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但是由于过氧化氢的作用,可以被氯化并发色,并且可以与第一染发剂中所包含的发色剂(调色剂)组合成为各种颜色。

C、经氧化聚合成为大分子结构并发色的氯化染料定着于头发的内部,变得难以流失。

同时,由于过氯化氢对于头发内部结构所生产的作用,使头发的亮度增加。

此时。

头发会比原来的黑发更明亮,而颜色也理加鲜明。

2、低(弱或微)碱性染发剂A、由于比碱性染发剂含有较少的碱性成分.因此角质层的开放程度较小,氧化染料(二胺染料或直接染料)及过氧化氢可以透过角质层的间隙进入头发。

B、相比于碱性染发羽,氧化剂的活性较低,因此脱色能力较弱。

除经氯化聚合产生发色作用的二胺系染料的中间体之外,本身具有颜色的直接染料将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虽然含有较少的碱性成分(即pH值更接近酸性区域),但是pH值仍然大于7,相比于头发的等电点的pH值(约为4.5—5.5)来说,仍然具有充分的碱性,因此也可以使头发适当地膨润起来。

食品漂白剂

食品漂白剂

食品漂白剂1、食品漂白剂是指能够破坏、抑制食品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漂白剂不同于通过吸附方式除去着色物质的脱色剂。

2、食品漂白剂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以分为还原性漂白剂和氧化性漂白剂两大类。

氧化性漂白剂是能使着色物质氧化分解而漂白的食品添加剂,有过氧化氢(常用于面条,食用油脂,琼脂,干酪,鱼子,鱼糕及无菌包装材料)、过氧化钙(用于面团调节剂,果蔬保鲜时使乙烯氧化,小麦粉漂白)、过氧化丙酮,过氧化苯甲酰(用于小麦粉漂白),高锰酸钾(用于水质净化、胶臭、消毒、面粉和酒类)、二氧化氯(用于小麦粉)等。

在小麦粉中应用氧化型漂白剂可使小麦粉白度增加3-4度,且白度稳定,从而提高了小麦粉的等级和价格。

但是氧化型漂白剂使用于小麦粉也会带来一些缺陷,其最大缺点是氧化型漂白剂不但能使黄色的12尾->胡罗卜素退色,同时也可使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遭到破坏,从而使营养价值受到很大的破坏。

还原性漂白剂的作用机理:能使着色物质还原而起漂白作用。

无论是氧化型漂白剂还是还原型漂白剂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外,大多数对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又可把其看作防腐剂。

由于还原性漂白剂的特殊性又可以将其看作是褐变抑制剂和抗氧化剂。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含硫物质进行防腐和漂白,无论哪种含硫抑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最终都是通过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来起作用的。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在水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酸式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在酸性介质中,二氧化硫是最有效的防腐剂这种效果来自离解的亚硫酸根分子,而PH值低于3.0时,未解离的亚硫酸占大部分。

在低PH值时二氧化硫的抗微生物效果增强。

二氧化硫也能有效的抑制某些酶催化反应,特别是酶促褐变。

植物组织中的酚类化合物在本科的催化下氧化产生褐色素。

3.还原性漂白剂及应用二氧化硫的不等同于二氧化硫制剂的使用量。

因为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一般经过加热、搅拌、抽真空、预煮、漂洗等处理方法或过程可以脱除大部分的硫,只要严格把握添加量并注意工艺上的合理控制,二氧化硫的就不会因超标而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9食品护色剂和漂白剂

9食品护色剂和漂白剂
15
亚硝酸盐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特殊抑制作用,这也 酸盐的重要理由。 亚硝酸盐对提高腌肉的风味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人对 品进行试验,结果使用亚硝酸盐的香肠比不使用亚硝 有明显的增强。 危险性: 本品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与还原剂、有 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发生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氮氧
9
目前人们使用的亚硝酸盐替代品有两类: 一类是替代亚硝酸盐的添加剂,这种替代物由染 氧化剂、多价螯合剂和抑菌剂组成,多价螯合剂 多聚磷酸盐,抑菌剂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和山梨 类。 另一类是在常规亚硝酸盐浓度下阻断亚硝胺形成 抗坏血酸能与亚硝酸盐作用以减少亚硝胺的形成 山梨酸、没食子酸等也可抑制亚硝胺的形成。
37
4
在贮存、加工过程中,肌红蛋白的二价铁离子被 化,变成高铁肌红蛋白,肉的颜色就要变褐。若 氧化则卟啉结构就要被氧化为氧化卟啉,肉的颜 呈绿色或黄色。
为了使肉制品呈现鲜艳的红色,在加工过程中常 加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 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
5
护色原理 一般宰后成熟的肉因含乳酸,pH在5.6~5.8 外加酸即可生成亚硝酸。 NaNO2+CH3CHOHCOOH→HNO2+ CH3CHOHCOONa 3HNO2→H++NO3- +2NO(亚硝基)+H2O Mb+NO→MbNO 鲜艳的、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 ⑴ ⑵ ⑶
33
亚硫酸钠: (1)性状:有无水亚硫酸钠和七水亚硫酸钠,无水亚硫酸 量126.05,为白色粉末,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 水亚硫酸钠为无色单斜结晶,易溶于水、甘油。 (2)安全性:兔经口LD50为0.6-0.7g/Kg,小鼠静脉注射L 0.175g/Kg体重

玻璃脱色

玻璃脱色

玻璃脱色对于无色玻璃来说,应当有良好的透明度。

由于玻璃原料中含有铁、铬、钛、钒等化合物和有植物的有害杂质,在熔制过程时,从耐火材料中,引入有害的杂质是玻璃着成不希望的颜色。

因此在配合料中加入脱色剂。

脱色剂分类:主要分化学脱色剂和物理脱色剂两种。

一、化学脱色剂化学脱色剂是借助于脱色剂的氧化作用,使玻璃黄色,以及时着色能力强的低价铁变成着色能力弱的高价铁(一般说FeO着色能力为Fe2O3的十倍),使玻璃接近无色,增加透明度。

常用的化学脱色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钡、白砒、三氧化二锑、氧化铈等。

1.硝酸钠、硝酸钾分解温度低必须与白砒和三氧化二锑共用,脱色效果才好。

2.白砒和三氧化二锑他的脱色作用也是氧化作用。

它还可消除硒和氧化锰脱色时,因用量过多而引起的淡红色。

3.氧化铈:氧化铈用于脱色即使能保证最好的脱色,其脱色作用基于玻璃熔制的温度下分解放出氧,通常与硝酸盐共用。

4.卤族化合物:萤石、氟硅酸钠、氯化钠、冰晶石等。

在熔制过程中生成挥发性的FeF3、FeCl3或者生成色的NaFeF6。

化学脱色剂的常用量:1.硝酸钠为配合料的1—1.5%。

2.白砒为配合料的0.3—0.5%.3.三氧化二锑为配合料的0.3—0.4%。

4.氧化铈与硝酸盐共用时,氧化铈为配合料的0.15—0.4%;硝酸盐为0.5—1.2%,氟化物为0.5—1%。

二、物理脱色剂物理脱色剂是往玻璃中加入一定量的能互补的着色剂,使玻璃的黄色、蓝绿色得到互补。

物理脱色一般不使用一种着色剂,以应选适当的两种着色剂。

通过物理脱色能使玻璃色调消除,但却使玻璃的广吸收增加,使玻璃的透明度降低。

物理脱色常与化学脱色的结合使用。

常用的物理脱色剂有:二氧化锰、硒、氧化钴、氧化钕、氧化镍等。

1.二氧化锰、硒、氧化钴、氧化钕、氧化镍等。

2.脱色剂的用量:脱色剂的用量关键是玻璃含铁的高低,一般讲玻璃中含铁量大于0.1%时,不能采用脱色方法来制得无色玻璃。

最好含铁量在0.06%一下,脱色效果好,否则玻璃脱色后呈现灰色,脱色效果不好。

脱色剂使用说明范文

脱色剂使用说明范文

脱色剂使用说明范文脱色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在化妆品、洗发水、漂白剂、染发剂等产品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去除物体的色素并使其变得白色或浅色。

下面是关于脱色剂的使用说明:一、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使用;2.使用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脱色剂接触皮肤,以免引起过敏或刺激;4.脱色剂的使用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脱色剂的气味中。

二、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将需要脱色的物体或材料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2.配置脱色液:根据使用说明书中的比例,将脱色剂与稀释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3.涂抹脱色剂:用刷子、喷雾器或海绵将脱色液均匀地涂抹在需要脱色的物体表面上,确保涂抹均匀并覆盖所有需要脱色的部分;4.等待时间: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推荐时间,等待脱色剂发挥作用。

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物体损坏,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脱色效果;5.清洗物体:用大量清水冲洗脱色剂,直至清洗干净。

可以使用海绵或刷子辅助清洗,保证清洗干净;6.彻底干燥:物体脱色后应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彻底干燥,避免脱色剂残留或水分导致物体受损或变形。

三、注意事项:1.脱色剂是一种强力化学药剂,使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误食或接触皮肤和眼睛;2.使用脱色剂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与其它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或引起意外事故;3.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和使用方法,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剂的用量;4.存放脱色剂时应远离儿童和宠物,避免误食或事故;总之,脱色剂是一种强力的化学药剂,在使用时要谨慎小心,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指导,注意安全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或损坏物体。

精油脱色 硅酸镁

精油脱色 硅酸镁

精油脱色硅酸镁
精油脱色是指使用一些特定的材料来去除精油中的色素,使其变得透明或减少颜色的方法。

硅酸镁是一种常用的脱色剂。

硅酸镁,化学式为MgSiO3,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

它具有吸附性能,可以吸附和去除精油中的色素。

在精油脱色过程中,通常将硅酸镁与精油混合搅拌,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过滤或离心,以去除硅酸镁和吸附的色素,从而使精油变得透明或减少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精油脱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硅酸镁的用量,以免过量使用导致精油的成分损失或影响其质量。

此外,不同类型的精油可能对硅酸镁的脱色效果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硅酸镁是一种常用的精油脱色剂,可以帮助去除精油中的色素,使其变得透明或减少颜色。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水处理药剂管理制度

水处理药剂管理制度

水处理药剂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水处理药剂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水处理效率,保障用水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水处理药剂的单位和个人。

三、水处理药剂的分类根据用途和特性,水处理药剂可分为消毒药剂、脱色剂、絮凝剂、除臭剂等。

四、水处理药剂的采购1. 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水处理药剂的性能和用途。

2. 采购应优先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3. 采购时应按照实际需要确定用量,避免浪费。

4. 采购人员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5. 采购人员应对购买的水处理药剂进行验收,检查产品标志、生产日期、质量证明等信息。

五、水处理药剂的存储1. 存储场所应干燥通风,远离热源和火种,防止阳光直射。

2. 不同种类的水处理药剂应分开存放,避免混淆。

3. 存放时应密封防潮,避免受潮变质。

4. 存储场所应明确标识水处理药剂的名称、规格、专用标志等信息。

5. 存放时应定期检查水处理药剂的保存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六、水处理药剂的使用1. 使用前需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要求配制和使用。

2.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配制容器和工具,避免残留造成污染。

4.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设备,避免水处理药剂残留对设备造成损坏。

5. 使用后应做好记录,包括使用日期、用量、效果等信息。

七、水处理药剂的废弃1. 废弃水处理药剂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2. 废弃水处理药剂应存放在专用容器中,防止泄漏污染环境。

3. 废弃水处理药剂应交由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4. 废弃水处理药剂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八、水处理药剂管理责任1. 水处理药剂的管理责任由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2. 每个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水处理药剂管理人员,负责药剂的采购、存储、使用和废弃等工作。

苯乙烯抽提装置苯乙烯脱色控制

苯乙烯抽提装置苯乙烯脱色控制

第53卷第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3,No. 2 2024年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February,2024收稿日期: 2023-06-07苯乙烯抽提装置苯乙烯脱色控制迟锋,刁晶晶,姜武林,潘多星(新疆天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摘 要: 裂解汽油抽提得到的粗苯乙烯呈黄色,工业上主要应用有硝酸、有机酸两种脱色方法。

硝酸脱色利用硝酸与粗苯乙烯中的着色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然后通过碱中和、水洗以及蒸馏,实现粗苯乙烯的脱色目的。

苯乙烯的色度直接影响精致苯乙烯的判级,混合器是苯乙烯抽提装置粗苯乙烯脱色的主要场所,为了使粗苯乙烯的达到要求的脱色效果,需要从脱色剂硝酸浓度、脱色温度、脱色场所运行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影响粗苯乙烯脱色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说明,对影响苯乙烯抽提装置脱色效果的几方面的控制,给予了一定操作建议。

关 键 词:苯乙烯抽提; 硝酸脱色; 温度; 乳化层; 混合器中图分类号:TQ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2-0323-03苯乙烯抽提装置通过对C 8+馏分经过C 8切割、苯乙炔选择性加氢、萃取精馏、苯乙烯脱色等主要操作步骤得到聚合级或工业级的苯乙烯产品,其中萃取精馏分离得到粗苯乙烯产品呈黄色,其主要的染色物质为沸点140~155 ℃的共轭二烯烃(共轭双烯),另外含氧、硫、氮的微量杂质对其色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阶段苯乙烯抽提上应用的脱色方法主要有硝酸、有机酸脱色两种主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各装置可根据具体产品需求进行选择,本文主要介绍硝酸脱色的控制方法。

1 苯乙烯脱色简介硝酸脱色是利用浓硝酸与苯乙烯中的着色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然后通过碱中和、水洗以及蒸馏,实现粗苯乙烯的脱色以及部分脱硫的目的。

有机酸脱色利用脱色剂与粗苯乙烯中共轭二烯烃发生Diels—Alder 加成反应生成重组分,然后进入精制塔进行蒸馏,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萋—纳氏抗酸染色法脱色剂的改良

萋—纳氏抗酸染色法脱色剂的改良

萋—纳氏抗酸染色法脱色剂的改良目的寻找能够替代抗酸染色法中3%盐酸乙醇的更安全有效的脱色剂。

方法利用95%乙醇将过氧乙酸消毒液稀释为0.5%,1%,2%,3%,4%,5%浓度的脱色剂,分别脱色1 min~10 min,镜捡计数结核杆菌。

结果终浓度为2%和3%的过氧乙酸乙醇溶液脱色3 min~10 min染色效果最佳。

结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和临床。

标签:抗酸染色;脱色剂;改良图书分类号:R378.91+1 文献标识码:A萋-尼氏(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是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的经典染色法。

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目前仍然为大多数医院和防疫部门所应用。

在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中,抗酸染色方法是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方法中使用的脱色剂是3%盐酸乙醇。

由于盐酸是”危险化学品”,购买盐酸必须办理”危险化品使用(或经营)许可证”,并且要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而且必须在”备案证明”的有效期内和购买数量内进行操作,导致盐酸购买困难。

随着近年来学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盐酸的用量增加,实验室大量储存盐酸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实验人员在配置的过程中也存在危险。

而且该方法中的3% 盐酸乙醇脱色条件不易掌握,常因过度脱色而导致假阴性。

本实验室发现应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和乙醇配制成抗酸染色中的脱色剂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购于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每支卡介苗含活菌数不低于0.25×106/mL。

1.1.2抗酸染色液初染剂:5%石炭酸复红;复染剂:0.3%碱性美兰水溶液。

1.2方法1.2.1人工痰液配制卡介苗4支与正常人的唾液培养物10mL制备成人工痰液,代替临床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标本[1]。

1.2.2脱色剂配制将含量35%的过氧乙酸用95%乙醇稀释到终浓度为0.5%,1%,2%,3%,4%,5%的过氧乙酸乙醇溶液。

gb2760食品伙伴网标准

gb2760食品伙伴网标准

gb2760食品伙伴网标准GB2760食品伙伴网标准是中国食品安全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

本文将从标准的历史背景、标准的内容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GB2760标准的历史背景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其中GB2760标准便是其中之一。

该标准最初由国家卫生部于1983年颁布,当时只包括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防腐剂和甜味剂等物质的名称和使用量等基本信息。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标准也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发布了第十五版。

二、GB2760标准的内容GB2760标准主要包括了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用途、使用量、限量和规格等信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命名:GB2760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酸味剂、增稠剂、稳定剂、发酵剂、乳化剂、膨松剂、漂白剂、脱色剂、酶制剂、改良剂等15类,每类下面又细分为多个具体的添加剂名称。

2、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使用量:GB2760标准规定了每种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使用量,以保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和规格:GB2760标准规定了每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最大限量和规格,以保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GB2760标准的应用情况GB2760标准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生产中,企业必须按照该标准规定的添加剂名称、用途、使用量、限量和规格等要求进行生产,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在食品销售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添加剂名称和使用量等信息,了解食品的成分和安全性。

GB2760标准的应用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该标准对食品企业进行抽检和监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四节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

第四节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

食品发色剂的应用在我国 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劳动 人民在腌制肉类食品时就使 用了硝石(硝酸钾),这一 处理的应用,对肉制品的生 产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常用 的食品发色剂主要有亚硝酸 钠、硝酸钠、硝酸钾。
1、亚硝酸钠-(是食品加工中最常用的发色 剂)
(1)性状与性能:为无色或微带黄色结晶, 有咸味,易潮解,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2)毒性:人中毒量为0.3~0.5g,致死量 3g。ADI值为0~5mg/kg。 此品是极性且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 (强急毒)当人体摄入0.3g以上进入血液 后,会导致组织缺氧,在0.5~1h内,产生 头晕、呕吐、全身乏力、心悸等症状。由 于本品的外观、口味均与食盐相似,所以 必须防止误用而引起中毒。
二、食品着色剂的使用方法 方法:混合法、涂刷法 1、混合法:适用于液态、酱状或膏状食品。 如:饮料 2、涂刷法:适于不可搅拌的固态食品。直接 涂刷。如:糕点上的彩妆
第五章 食品发色剂与漂白剂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食品发色剂和漂白剂的分类和定义; 2、掌握食品发色剂和添加剂特性与使用中注 意的问题。
发色剂一般泛指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物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本身并无着色能力但当其应用于动物类食品后腌制过程中其产生的一氧化氮能使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肉制品保持稳定的鲜红色
第四节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
一、食品着色剂注意事项 1、食品着色剂安全性 天然着色剂较好。但也并非绝对安全, 有的天然色素也具有毒性,另外,成分较 复杂,提取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变化, 还有污染的危险,使用前需考虑其安全无 害,需经过实验进行安全评价。使用时所 用加工设备最好采用不锈钢材料等。
第二节 食品漂白剂
一、食品漂白剂 1、概念:漂白剂是指能使食品中所含的着色 物质分解,转变为无色物质的添加剂。同 时它还能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 食品免于褐变。它不同于吸附方式除去着 色物质的脱色剂。 2、分类: (1)还原性漂白剂:能使着色物质还原而起 漂白作用的物质。属亚硫酸类化合物。

脱色剂使用流程范文

脱色剂使用流程范文

脱色剂使用流程范文脱色剂是一种用来去除染料颜色的化学物质。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纺织、皮革、食品加工等。

下面是脱色剂的使用流程,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使用脱色剂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取一套适合的个人保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面罩和工作服。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与脱色剂接触时的危险。

其次,检查脱色剂的成分和特性,确保其适用于目标物质的去色。

第二步:样品准备将需要去色的物质准备好,可以是一块织物、一块皮革或者一种食材。

确保样品干净无污染,以免对脱色剂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步:制备脱色剂溶液将足够量的脱色剂加入到适量的溶剂中,并轻轻搅拌混合。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和脱色剂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醇类、有机溶剂等可以作为溶剂使用。

第四步:浸泡脱色将准备好的样品浸泡在制备好的脱色剂溶液中。

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和要达到的脱色效果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浅的颜色需要较短的浸泡时间,而较深的颜色则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

第五步:漂洗将浸泡完毕的样品从脱色剂溶液中取出,再用清水进行漂洗。

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残留的脱色剂和目标物质中的杂质,防止二次染色。

可以多次漂洗,直到漂洗液没有明显的染料残留为止。

第六步:干燥和评估效果将漂洗后的样品晾干或通过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

然后,对去色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可以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如果脱色效果不理想,可以再次浸泡脱色,或尝试其他脱色剂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脱色剂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脱色剂的选择和使用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只有正确和合理地使用脱色剂,才能达到预期的脱色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同脱色剂对菊芋干粉提取液作用的比较研究

不同脱色剂对菊芋干粉提取液作用的比较研究

不同脱色剂对菊芋干粉提取液作用的比较研究
邢茜;阎毅;张妍妍;张文鑫
【期刊名称】《农业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24()5
【摘要】采用8种不同的脱色剂对石灰乳除杂后的菊芋干粉提取液进行脱色比较,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液的脱色率和菊糖损失率。

测得在中性条件下,S-8大孔树脂和活性炭的综合脱色效果最优,分别为90.57%和90.55%。

此结论可为优化菊芋菊糖的脱色加工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总页数】3页(P171-173)
【作者】邢茜;阎毅;张妍妍;张文鑫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81
【相关文献】
1.丁香与藿香不同溶剂提取液对芸豆灰霉病菌抑制作用比较研究
2.连翘不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3.当归不同提取液中阿魏酸、咖啡酸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4.桂枝茯苓丸方药半仿生提取液与水提取液的抗痛经作用比较研究
5.不同方式黄芩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虹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脱色剂
一、产品性能
1、产品主要应用于染料工业废水的脱色处理,适用于活性、酸性、分散染料的废水处理,也可用于纺织印染、颜料、油墨、造纸、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

2、对有色废水的脱色程度视染料的品种、浓度、有机物的含量及脱色剂的用量而定,进行小样试验后确定。

3、本品对废水的脱色率大于90%,CODcr的支除率在50%—70%之间。

二、质量指标
1、外观:无色、粘稠液体。

2、粘度(20℃):3—4秒
3、pH值(30%水溶液):5—6
4、固含量:≥50%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水将本品稀释10-40倍,然后加入到废水中,搅拌数分钟后,絮体进行沉降或气浮,即可除去废水的颜色得清液。

2、当废水色度、CODcr较高时,为了降低处理成本,可与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0.05%的水溶液)搭配使用,但不可同时加入。

应先加入混凝搅拌数分钟后,再加入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

在投加本品之前,应将废水的pH值调至6——9为宜,经小试后确定最佳pH值及最佳投药量。

3、本品保质期为一年,在室温条件下贮存,勿在烈日下曝晒,本品属于非危险品。

4、本产品长期放置后可以会出现分层现象,搅拌后使用不影响效果。

5、本产品使用塑料桶包装,50公斤包装
防腐剂
一产品性能
1、广谱高效:具抑菌杀菌双重功能,对细菌、霉菌及各种杂菌杀菌力强,效果显著。

2、方便稳定:直接添加使用,安全环保;不受阴阳离子、两性离子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二、产品特点:
1、广谱、长效的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酵母菌,用量低。

2、适用的范围广泛pH2.0—9.0均可使用。

3、与水混溶,可以在任何工序加入,容易操作。

4、与各种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及蛋白质成份配伍性好。

5、不含甲醛,无VOC,排放无残留。

6、不燃烧,易于运输,使用方便。

三、质量标准
外观指标
1、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2、有效组分(w/w) 2.5 %
3、pH值 2.5—5
参考用量:0.05-0.3%即每吨产品加入0.5-3Kg
四、包装25公斤塑桶
注意事项:1.本品应避免与眼睛直接接触,不可与皮肤长时间接触。

2.本品储存过程中不可与还原性金属接触,以免导致产品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