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沥青路面知识点
![沥青路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5cdd29de80d4d8d15a4f32.png)
(一)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1.沥青路面结构层分四部分: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
2.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要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材料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设在底基层与土层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两水、两防)6.沥青路面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为四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7.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各级公路的面层(使用年限15—20年)。
优点:(1)采用相当数量的矿粉;(2)较高的粘结力使路面有很高的强度,可承受繁重交通;(3)较小的空隙率使其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强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
不足:(1)允许拉应变值较小,会产生横向裂缝,对基层强度要求高;(2)对高温和低温稳定性均有要求。
8.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碎石适于三、四级公路;中粒式、粗粒式沥青碎石宜作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层、联结层和整平层。
优点:(1)高温稳定性好,不易起波浪;(2)冬季不易产生冻缩裂缝,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少;(3)路面易保持粗糙,有利于高速行车;(4)对材料要求宽,材料组成设计比容易满足要求;(5)沥青用量少,不用矿粉,造价低。
不足:孔隙较大,路面容易渗水和老化。
9.沥青贯入式:适于三、四级路面,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优点:(1)强度与稳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挤作用而成。
(2)温度稳定性好,热天不易出现推移、壅包,冷天不易出现低温裂缝。
10.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沥青面层。
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式。
一般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垫层和基层的区别
![垫层和基层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8e8c199680203d8ce2f241a.png)
下基层和垫层区别
2009-04-05 11:50:33 PM
下基层和垫层区别
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CAD家园论坛",万人专家团为您在线答疑!
拿砼路面的结构层来讲,我使用的是C30砼面层,水泥稳定层和泥结石~~~那泥结石的这层是叫下基层还是垫层??如果是前者,那就是面层+上基层+下基层后者就是面层+基层+垫层~~这样的叫法有什么区别吗?
规范上说基层和底基层都可以分成两层,下基层还是基层啊,不能跟垫层混淆了
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重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基层和底基层根据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采用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分为两层时,可分别称上基层、下基层,或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谢谢,听懂了
范上说基层和底基层都可以分成两层,下基层还是基层啊,不能跟垫层混淆了。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cf4f5de518964bcf847c38.png)
[责任编对加固段 采 用 5m 长 Φ42×4 的 系 统 小 导 管 注 浆 加固围岩,小导管间距为 @1m×1m 梅花状布设,环向加 固 范 围 起 拱 线 180°以 上 拱 部 ,注 浆 材 料 采 用 水 泥 -水 玻 璃 双 液 浆 。 5.2.3 换拱处理
2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沥青面层向下传递的全部荷载都是有基层承担着, 并支撑面层, 保持面层的各项性能正常发挥。 基层有时可分两层铺筑,其上层仍称 基层,下层称为底基层。 基层要具有较高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来 保证路面的稳定,但基层不受到车轮和大气的直接影响,受到的外部
不利因素相对较少。 基层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三种,根据不同
【关键词】沥青路面;基层;垫层;结构设计
沥青的路面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结构组成。 路面的结 构设计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需求,在路面结构使用年限内既能承受行车 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又可以发挥各结构层的最大功能,满足经济 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要满足以下原则: 1)路面品质的长期稳定性要得到保证,在设计使用期限内,路面 的抗滑安全性能、平整性、抗车辙性能等各项功能的稳定要在允许的 范围内。 2)路面结构的强度、抗变形能力能够和各层次的力学响应相匹配。 在路面的结构上层车轮的荷载、温度、湿度变化等产生的应力较为集 中,并逐渐向下部扩散,所以面层和基层要具有很高的强度、模量以及 抗变形能力。 3)结构层受到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强度、稳定性的降低 时,要加强其抵御能力。 4)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等选择材料,最大限度的做好优化,降低 建设以及养护费用。
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及垫层施工工艺汇编(粒料类)(参考模板)
![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及垫层施工工艺汇编(粒料类)(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ad78be5b90d6c85ed3ac69e.png)
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及垫层施工工艺汇编(粒料类)填隙碎石一、填隙碎石的工艺流程二、施工准备1.向驻施工现场监理单位报送“基层开工报告单”,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2.土基、垫层、底基层及其中埋设的各种沟、管等隐蔽构筑物,必须经过自检合格,报请驻场监理单位检验,签字认可后,方可铺筑其上面的基层。
三、施工放样1.恢复中线,每10m 设标桩,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和基层松铺的厚度。
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2.中心线两侧按路面设计图设计标桩,推算出基层设计标高后,在标桩上划出基层设计高和松铺高度。
这样做是为了使基层的高度,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质量标准。
四、备料1.根据基层、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1.20~1.30),碎石最大粒径与压实厚度之比为0.5左右时,系数取1.3,比值较大时,系数接近1.20。
计算各段需要的粗碎石数量,并按施工平面图堆放。
2.填隙料的用量约为粗碎石重量的30%~40%。
五、铺筑试验段填隙碎石基层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其目的与级配砾石基层相同。
六、运输和摊铺粗碎石1.在摊铺段两侧先培土,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再每隔一定距离铺筑盲沟,考虑雨后排出基层积水。
2.碎石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3.卸料时,通常有专人指挥,严格控制卸料距离,避免铺料过多或不够。
4.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可辅以人工配合。
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横坡。
5.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七、撒铺填隙料和碾压1.干法施工①初压。
用8t两轮压路机碾压3~4遍,使粗碎石稳定就位,碾压时,由边向中、由低向高进行。
在第一遍碾压后,应再次找平。
初压结束,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要求的纵、横坡度。
②撒铺填隙料。
用石屑撒布机或类似的设备将干燥的填隙料均匀地摊铺在已压稳的粗碎石层上,松厚25cm~30cm;也可用自卸汽车运送石屑至粗碎石层上,由人工摊铺,用人工进行扫匀。
沥青路面知识点 (4)
![沥青路面知识点 (4)](https://img.taocdn.com/s3/m/bc434179336c1eb91a375d69.png)
(一)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1.沥青路面结构层分四部分: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
2.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要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材料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设在底基层与土层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两水、两防)6.沥青路面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为四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7.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各级公路的面层(使用年限15—20年)。
优点:(1)采用相当数量的矿粉;(2)较高的粘结力使路面有很高的强度,可承受繁重交通;(3)较小的空隙率使其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强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
不足:(1)允许拉应变值较小,会产生横向裂缝,对基层强度要求高;(2)对高温和低温稳定性均有要求。
8.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碎石适于三、四级公路;中粒式、粗粒式沥青碎石宜作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层、联结层和整平层。
优点:(1)高温稳定性好,不易起波浪;(2)冬季不易产生冻缩裂缝,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少;(3)路面易保持粗糙,有利于高速行车;(4)对材料要求宽,材料组成设计比容易满足要求;(5)沥青用量少,不用矿粉,造价低。
不足:孔隙较大,路面容易渗水和老化。
9.沥青贯入式:适于三、四级路面,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优点:(1)强度与稳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挤作用而成。
(2)温度稳定性好,热天不易出现推移、壅包,冷天不易出现低温裂缝。
10.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沥青面层。
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式。
一般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f2ec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2.png)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面层:强度、抗变形能力、水温稳定性、
平整度和抗滑性,耐久性。
• 基层:强度和刚度,扩散荷载能力、水温
稳定性。
•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3、细粒土 :颗粒的最大粒径<9.5mm,且 其中<2.36mm 的颗粒含量≥90%(如塑性指 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 砂和石屑等)。
• 5)级配碎石或砾石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 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 应不大于37.5mm。
三、原材料要求
• 6、细集料 • 1)对于水泥稳定类,其中包括水泥石灰综
合稳定,要求塑性指数≤17,有机质含量< 2%,硫酸盐含量≤0.25%。 • 2)对于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细粒土 的液限≤40,塑限指数≤17。实际工作中, 宜选择均匀系数>10,塑性指数<12的土。
一、术语和名词解释
• 6、水泥稳定材料 :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 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合料,包括水泥 稳定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级配砾石、水泥稳定石 屑、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
• 7、综合稳定材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为结 合料,通过加水与被稳定材料共同拌和形成的混 合料,包括水泥石灰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 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定粒料。 • 温缩特性: • 石灰土砂砾(16.7×10-6)>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
料(15.3×10-6)>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 (12.4×10-6)和水泥砂砾(5%~7%水泥剂量为 10~10-6~15×10-6)。
(整理)4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
![(整理)4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https://img.taocdn.com/s3/m/e8d9039caef8941ea66e0541.png)
4 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4.1 一般规定4.1.1级配碎石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 C以上,严禁雨天施工。
4.1.2应严格控制垫层、底基层、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和超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级配碎石结构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使用摊铺机摊铺。
4.1.4级配碎石结构层应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垫层96%,底基层、基层98%。
4.1.5级配碎石结构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分层铺筑时,每层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并应达到规定要求。
4.1.6 应合理组织施工,确保级配碎石结构层施工后能封闭交通,避免表层在车辆的行驶作用下松散。
4.2 材料要求4.2.1集料1、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要求:垫层不大于30%,底基层、基层不大于26%。
集料必须清洁,不含有机物、块状或团状的土块、杂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用于垫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于底基层、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31.5mm~19mm、19mm~9.5mm、9.5mm~4.75mm及4.75mm~0mm四种规格,垫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37.5mm~19mm、19mm~9.5mm、9.5mm~4.75mm及4.75mm~0mm四种规格。
各种规格集料中超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0%,欠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5%。
3、集料质量应符合表4.1的规定。
注:用于垫层时,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粗集料可放宽至2%,细集料可放宽至15%。
4、合成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4.2.2的要求,形成嵌挤型的粗级配。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应不超过20%。
注:①集料的筛分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采用水洗法进行。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c990c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f.png)
路⾯基层(底基层)施⼯技术1B410000公路⼯程技术1B412000 路⾯⼯程1B412010 路⾯基层(底基层)施⼯技术1B412011 掌握路⾯粒料基层施⼯技术⼀、粒料分类及适⽤范围(⼀)粒料分类1.嵌锁型——包括泥结碎⽯、泥灰结碎⽯、填隙碎⽯等。
2.级配型——包括级配碎⽯、级配砾⽯、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经轧制掺配⽽成的级配砾、碎⽯等。
(⼆)粒料类适⽤范围1.级配碎⽯可⽤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2.级配砾⽯、级配碎砾⽯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适⽤于轻交通的⼆级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3.填隙碎⽯可⽤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只记适⽤基层的情况)考题:1、下列基层中,属于嵌锁型粒料基层的是()。
09年真题A.泥结碎⽯基层B.级配碎⽯基层C.⽯灰稳定砂砾基层D.⼆灰碎⽯基层提⽰:参见教材P24[答疑编号50035810210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嵌锁型——包括泥结碎⽯、泥灰结碎⽯、填隙碎⽯等⼆、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各类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压碎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2.填隙碎⽯的单层铺筑厚度宜为10~12cm,最⼤粒径宜为厚度的0.5~0.7倍。
主⾻料和填隙料的颗粒组成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3.级配碎⽯宜⽤⼏种粒径不同的碎⽯和⽯屑掺配拌制⽽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
级配碎⽯⽤做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于98%;⽤做底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于96%。
4.级配砾⽯或天然砂砾⽤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宜接近圆滑曲线。
级配砾⽯或天然砂砾⽤做基层时,其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不应⼩于98%,CBR值不应⼩于60%;⽤做底基层时,其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不应⼩于96%,CBR值对轻交通道路的不应⼩于40%,对中等交通道路不应⼩于60%。
(级配碎⽯和级配砾⽯或天然砂砾结合起来记)1B412012 掌握路⾯沥青稳定基层施⼯技术⼀、沥青稳定类基层分类及适⽤范围(⼀)分类包括热拌沥青碎⽯、沥青贯⼊碎⽯、乳化沥青碎⽯混合料等。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283bc88d5bbfd0a79567395.png)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1.1 一般规定1.1.1配料必须准确,拌和必须均匀。
1.1.2应严格掌握垫层、底基层、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1.1.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至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
垫层、底基层要求≥96%,基层要求≥98%。
1.1.4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分层铺筑时,每层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并应达到规定要求。
1.1.5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均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
1.2 材料要求1.2.1集料1、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2、用于垫层、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于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个不同粒级,建议垫层、底基层分37.5~19mm、19~9.5mm、9.5~0mm,基层分31.5~19mm、19~9.5mm、9.5~0mm。
各种粒级的超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0%,欠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5%。
合成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2.1的要求,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表1.2.1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集料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且塑性指数应小于6;0.5mm以下细集料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可接近高限。
3、当细集料数量不足时,允许掺配一定比例的砂。
砂应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级配要求。
1.2.2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
1.3 混合料组成设计1.3.1各种材料必须在使用前56天选定。
承包人应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监理工程师确认的试验室进行材料的标准试验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路面知识点
![沥青路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8209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5.png)
(一)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1.沥青路面结构层分四部分: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
2.面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要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层。
3.基层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对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材料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可设一层或两层,设两层时,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设在底基层与土层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两水、两防)6.沥青路面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为四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7.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各级公路的面层(使用年限15—20年)。
优点:(1)采用相当数量的矿粉;(2)较高的粘结力使路面有很高的强度,可承受繁重交通;(3)较小的空隙率使其具有透水性小,水稳性好,耐久性高,有较强的抵抗自然因素的能力。
不足:(1)允许拉应变值较小,会产生横向裂缝,对基层强度要求高;(2)对高温和低温稳定性均有要求。
8.沥青碎石路面:热拌沥青碎石适于三、四级公路;中粒式、粗粒式沥青碎石宜作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层、联结层和整平层。
优点:(1)高温稳定性好,不易起波浪;(2)冬季不易产生冻缩裂缝,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少;(3)路面易保持粗糙,有利于高速行车;(4)对材料要求宽,材料组成设计比容易满足要求;(5)沥青用量少,不用矿粉,造价低。
不足:孔隙较大,路面容易渗水和老化。
9.沥青贯入式:适于三、四级路面,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优点:(1)强度与稳定性主要由石料相互嵌挤作用而成。
(2)温度稳定性好,热天不易出现推移、壅包,冷天不易出现低温裂缝。
10.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沥青面层。
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式。
一般用于三、四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3c19e10975f46527d3e1b2.png)
上基层 调平层 抗滑表层
AK-16A
1.2.选择沥青面层各层级配时,应至少有一层是I型密 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止雨水下渗。三层式沥青面层的表 面层采用抗滑表层时,中面层应用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宜根据当地气候、交通量采用I型或II型沥青混凝土。 双层式沥青面层的表面层采用抗滑层时,下面层应用I 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若采用半开级配或开级配热拌沥青 碎石做表面层时,应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多雨地区采 用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作面层时,必须设置上封层或下封 层。
基层、底基层
1.基层、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冰冻地区 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高级路面下的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和较强 的抗冲刷能力。 3.基层、底基层结构设计应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认真做 好当地材料的调查,根据不同公路等级、交通量对基层、底 基层的技术要求,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基层、底基层 结构。 4.一般公路的基层宽度每侧宜比面层宽出25cm,底基层每 侧宜比基层宽15cm.在多雨地区,透水性好的粒料底基层, 宜铺至路基全宽,以利于排水。
磨光值:表示集料抗滑的指标,集料的磨光值越高,表示抗滑性能越好
次高级路面
1 热拌沥青碎石 热拌沥青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 的结果,并通过施工前的试拌、试铺确定。 2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面层宜做成双层式,若用单层式应 根据当地降雨量设置下封层或上封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 根据当地成功的经验或试拌试铺确定。
4 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表面处治按施工方法分类有层铺法和拌和法. 层铺法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厚度为1.0cm~3.0cm。 单层表处厚度为1.0cm~1.5cm;双层表处厚度为 1.5cm~2.5cm;三层表处厚度为2.5cm~3.0cm。 采用拌和法施工时,基层顶面应洒透层沥青或粘层沥青 或做下封层,使面层与基层之间结合紧密,防止雨雪下渗。 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细粒料按层铺或拌和方法施工,厚度不超
水泥路面结构与沥青路面结构的区别说明
![水泥路面结构与沥青路面结构的区别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a902ddae53a580216fcfeec.png)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亦称刚性路面,俗称白色路面,它是一种高级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各种路面。
1、水泥混凝土路面由垫层、基层及面层构成。
2、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镇路面道路上,应设置垫层。
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垫层,应与路基同宽,厚度不小于150mm,防冻、排水垫层宜采用碎石、砂砾等颗粒材料。
3、基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且抗变形能力强且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底基层材料类型,极重、特重、重交通用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中等、轻交通用未筛分碎石、级配碎石或不设。
基层材料类型,极重、特重、重交通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中等、轻交通用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稳定土是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结合料与土混合得到的混合料的总称。
在道路工程中使用极其广泛。
4、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度、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5、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0~3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30~8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最新的2015年《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路面结构层以下的0.8m 或1.2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上路床厚度0.3m,下路床厚度在轻、中等、及重交通公路为0.5m,特重、极重交通公路为0.9m。
6、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路面板内配置钢筋,设置接缝,放置传力杆等。
优点:强度高。
(2)稳定性好。
(3)耐久性好。
(4)养护费用低。
(5)抗滑性能好。
(6)利于夜间行车缺点:(1)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修筑20cm厚,7m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每公里需要消耗水泥400~500吨和水约250吨。
(2)接缝较多。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180ffa79563c1ec4da7191.png)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
![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6ad23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9.png)
第一节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简介一、拌和机械设备1.路面基层(底基层、垫层)混合料的拌和设备(1)路拌机械设备路拌机械设备主要是指稳定土拌和机,它是把土、无机结合料(石灰、粉煤灰、水泥)、砂、骨料(碎砾石、炉渣)等材料,按施工配合比,在路上直接进行拌和。
稳定土拌和机的分类:1)稳定土拌和机可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
2)稳定土拌和机按工作装置在机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置式、中置式和后置式三种。
3)稳定土拌和机按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正转和反转两种。
(2)厂拌机械设备该设备是将土、石灰、粉煤灰、水泥、砂、碎(砾)石、炉渣、水等材料,按施工配合比,在固定地点拌和均匀的专用设备。
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可将碎石、砂、矿粉和沥青按一定配合比拌和成均匀的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分类:1)根据生产能力可分为小型(<50t/h)、中型(50〜100t/h)、大型(150〜350t/h)和超大型(>400t/h)。
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根据工艺流程可分为间歇强制式和连续滚筒式,(1)间歇强制式拌和设备拌和机的工艺流程如下:①石粉(填充料)----------------------- 储存输送 -------------------- 计量--搅②碎石、砂(骨料)一配料一冷料输送一燃干加热一热料提升一筛分储存一计量一- -③沥青(结合料)------------ 培化脱水------------ 加热保温---------拌成品料储存3.水泥混凝土的拌和设备水泥混凝土的拌和设备可分为水泥混凝土搅拌机和水泥混凝土搅拌站(楼)两类。
目前,工程中使用的水泥混凝土搅拌机主要有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
成品料提升成口[Ter料储存(2)连续滚筒式拌和设备 拌和机的工艺流程如下:①石粉《填充料) ------ 存输送 -------------- •计第一•加热 ⑶碎石,砂(骨料) ------ 配料 ----- 冷料输送 ---- M S'—~ --- 搅③沥青 (结合料) ---------- 熔化脱水 ---------- 计最一~拌自落式水泥混凝搅拌机强制式水泥混凝土搅拌机二、摊铺机械与设备1.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是摊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专用机械,它是将已搅拌好的沥青混合料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摊铺在已整平好的路基或底基层上,并给予初步的捣实和整平。
基层和垫层的顺序
![基层和垫层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16a9da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5.png)
在路面结构层中,垫层和基层的顺序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垫层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起找平、隔离、过渡作用,因此垫层应该放在基层之下。
另一种说法认为,路面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因此垫层应该放在基层之上。
综上所述,垫层和基层的顺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垫层的主要作用是找平和过渡,那么应该放在基层之下;如果垫层的主要作用是隔离,那么应该放在基层之上。
在施工顺序中,垫层和基层的施工也应该是先基层后垫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3)纤维桶的自重较轻,纵向强度高而 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纵向码垛而不 能横向码垛;防潮防水能力差,不能 露天存放;密封性差,如有必要,可 在桶内加塑料带密封;成本低,回收 容易,对环境无影响。
一、碎石、砾石类结构层的特性
嵌锁原则
嵌锁原则是采用分层撒铺矿料(同层矿料的粒径大小基本 相同),并经严格碾压而成的结构层(或采用开级配矿料进行 拌和)。用这种方法修筑的路面结构,其强度构成主要依靠矿 料之间相互嵌挤锁结作用而产生较大的内摩阻力。
级配原则
级配原则是采用颗粒大小不同的矿料按一定比例(连续或 间断级配)配合,并掺入一定数量的结合料,拌和制成混合料, 经过摊铺、碾压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层。这种结构具有较大的密 实度。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 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二、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 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
在现代物流观念形成以前,包装被天经地义地看成生产的终 点。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1)木箱。 2)瓦楞纸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1)钢桶由薄钢板制成,刚度、强度均 较好,其缺点是造价高,自重大,易 腐蚀。广泛用于石油、油脂、食用油 及化工产品的储运;由于钢板的导热 性好,不宜包装对温度敏感的物品。
第三章 路面基(底基)层和垫层
第一节 碎石、砾石类结构层
碎石、砾石类结构层是用粗、细碎(砾)石、粘土(或不 含粘土)按照嵌锁原则或级配原则铺筑而成的结构层。
碎石是指符合工程要求的石料,经开采并按一定尺寸加工 而成的有棱角的粒料。
砾石是指石料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一定尺寸的无棱角的 粒料。
级配碎石是指按一定级配要求设计的由碎石组成的材料。 级配砾石是指按一定级配要求设计的由砾石组成的材料。
碎、砾石路面结构强度的形成
碎(砾)石路面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灰)结碎石路面以及 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通常由碎石或砾石为主要路面材料铺 筑的能适应中低等交通量的路面。
碎(砾)石路面结构强度形成特点表现为矿料颗粒之间的联 结强度一般都要比矿料颗粒本身的强度小,在外力作用下,材料 首先将在颗粒之间产生滑动和位移,使其失去承载能力而破坏。
路面材料的结构强度主要由材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所表征 的内摩擦力所决定的颗粒间的联接强度构成。
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抗剪强度主要决定于剪切面上的法向应 力和材料内摩阻角。由下列三方面构成:
1)粒料表面的相互滑动摩擦; 2)因剪切时体积膨胀而需克服的阻力; 3)因粒料重新排列而受到的阻力。 石料强度高、形状接近于正方体、有棱角、尺寸均匀、表面 粗糙、压实度高,内摩擦角大。 碎、砾石类结构层既可做面层,也可做基层或底基层。由于碎、 砾石类结构层做路面面层平整度较差,易扬尘,雨天泥泞,仅适 用于四级公路的路面面层。
包装对物品具有,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的三大特点, 以及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的四大功能。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材料的不同分类 (1)纸质包装 纸质包装由于成本低、质量轻、回收容易,应 用广泛。 (2)木材包装 通常为运输包装,其形式主要有各种箱、桶、 托盘等。 (3)塑料包装 由于塑料所具有的许多优点,如气密性好、易 于成形封口、防潮、耐酸碱、耐腐蚀等,应用较为广泛。 (4)金属包装 常用的金属包装有以下三种:马口铁容器、铝 罐和喷雾罐。
(3)箱包装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2)塑料桶与钢桶相比较,自重轻,纵 向强度高而横向强度低,所以只能竖 直码垛;防水、防潮能力较差,不能 室外存放,更忌雨水淋;密封性差, 如有需要,可在桶内加塑料袋密封。
第二章 保险法概述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一、保险法的概念 • 广义的保险法是指以保险为对象的一切法规的总
称,包括保险公法和保险私法。
• 狭义的保险法,则专指保险私法,保险公法不包
括在内。
• 形式意义的保险法,系指以保险法命名的专门性
文性。
• 实质意义的保险法,泛指法律体系中有关保险法
律规范的总和。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一、包装的分类
2、按包装的容器不同分类 大致可分为桶包装、袋包装、木箱包装、瓦棱纸箱包装四种;
(1)桶包装 (2)袋包装 (3)箱包装
用来包装块状、粉状、粒状货物。包 装袋有纸质包装袋、塑料薄膜包装袋、 塑料编织袋、组合包装袋几种。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二节 包装技术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保险法是调整商业保险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地说,保险法是调整保险活动中保险 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之间法 律关系的重要民商事法律,也是国家对保 险企业、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律。
第一节 保险法的概念及内容
• 二、保险法的内容 • (一)保险法的构成 • 1.保险合同法 • 保险合同法是保险法中的核心内容,是调整保险
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 2.保险业法 • 保险业法又被称为保险公法,是调整保险监管关
系、规范保险人经营行为的法律规范。
• 3.保险特别法 • 保险特别法是相对于保险合同法而言,是指保险
合同法之外,民商法中有关保险关系的规定。
第八章 包装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包 装 概 述
一、包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