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波复习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1、机械波简介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形成原因: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2、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3、机械波传播的本质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
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质点的运动: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
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知识点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高三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三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机械波是一种通过媒介传播的能量扩散现象。
它是由粒子在振动的情况下引起媒介中能量扩散的一种波动形式。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机械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针对高三机械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形式,例如绳上的波动就属于横波。
2.纵波: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形式,例如声波就属于纵波。
二、机械波的基本特性1.波长:波长是指波的连续相同点之间的最小距离,通常用λ表示,单位为米(m)。
2.频率:频率是指波的振动次数或波的周期数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通常用ν表示,单位为赫兹(Hz)。
3.周期:周期是指波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所需的时间,通常用T 表示,单位为秒(s)。
4.振幅:振幅是指波动中粒子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通常用A表示,单位为米(m)。
三、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媒介的性质有关,一般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传播速度(v)= 波长(λ) ×频率(ν)在不同媒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例如在弹性体中传播的声波速度会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声波速度。
四、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1.反射:机械波在与障碍物相遇时会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机械波从一种媒介传播到另一种媒介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媒介的折射率有关。
3.衍射:机械波通过障碍物或经过孔径时会发生衍射,衍射现象能够解释波动的直线传播以及波动的不传播。
五、机械波的干涉和共振1.干涉:当两个或多个机械波相遇时,会发生波的叠加现象,即干涉。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2.共振:当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可以提高物体的振幅,产生巨大能量。
六、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声学:机械波的研究与应用在声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音乐、通信、医学声学等。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02
判断质点的振动情 况
通过波动图像可以判断质点在不 同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振动情况。
03
计算波长、波速等 物理量
利用波动图像可以方便地计算波 长、波速等物理量,进而求解与 机械波相关的各种问题。
03
波动传播特性及能量传递 规律
波动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关系
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称为波峰, 凹下的最低处称为波谷。
条件判断
发生折射现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条件判断
干涉现象
当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机械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形成干涉现象。干涉现象表现为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交替 出现,加强区的振幅最大,减弱区的振幅最小。
条件判断
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存在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机械波,二是这些波的振动方向相同,三是这 些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多普勒效应被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和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的多普勒效 应来检测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状态,如心脏跳动、血流速度等。
交通领域
交通警察利用多普勒雷达测速仪来测量车辆的速度。当车辆靠近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 的微波频率会变高;当车辆远离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会变低。根据这个原 理,交通警察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车辆的速度。
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
波长(λ)
波长是指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通常以米(m) 为单位。
频率(f)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 )为单位。
波速(v)
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 为单位。
高二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机械波知识点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1)有波源; (2)有介质;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5、机械波的种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叫纵波;(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C)声波是纵波;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1)波长用λ 表示;(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一)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
(完整版)机械波总结
机械波(一)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二)横波和纵波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基本类型:1.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绳子、水。
说明:(1)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
(3)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4)波在传递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一)波的图象1. 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叫波的图象。
2. 波的图象变化情况确定波的图象变化情况的方法:一是描点作图法,二是图象平移作图法。
(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振动图象波的图象图线研究对象振动质点连续介质横坐标意义时间t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意义振动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图象的意义振动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在某时刻t的波形反映的物理信息①能直接得出振动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振动的振幅,周期②能间接得出振动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回复力、加速度等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
高中物理复习机械波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机械波(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①波源:引起介质振动的质点或物体②介质: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3)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是介质内部各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各质点依次被带动。
(4)机械波的特点和实质①机械波的传播特点a.前面的质点领先,后面的质点紧跟;b.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方向发生迁移;c.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d.振动是波动的形成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e.在均匀介质中波是匀速传播的。
②机械波的实质a.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b.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5)机械波的基本类型:横波和纵波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表现形式:其中凸起部分的最高点叫波峰,凹下部分的最低点叫波谷。
横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绳传播的波、迎风飘扬的红旗等为横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表现形式其中质点分布较稀的部分叫疏部,质点分布较密的部分叫密部。
纵波表现为疏密相间的波形。
实例:沿弹簧传播的波、声波等为纵波。
2、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的建立①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的含意义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形式上区分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就看横坐标。
②图象的建立:在xOy坐标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x与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的各个点(x,y),并把这些点连成曲线,就得到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2)波的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特点横波的图象的形状和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形状相似。
波形中的波峰也就是图象中的位移正向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最大值。
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
在横波的情况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就是波的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波形。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规律总结
考点一 机械波的传播与图象
师生互动
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
动频率和周期相同.
(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
周期都不会改变.
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自主学习
1.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 Δr.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 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 Δr=(2n+1)2λ(n=0,1,2,…),则振动减弱.
第 2 讲 机械波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__波__源__. (2)有传播__介__质__,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_能__量___、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机械波横纵波波::振振动动方方向向与与传传播播方方向向在_垂_同_直__一_.条直线上.
三、机械波的图象 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_平__衡__位__置___,用纵 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位__移__,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 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_平__衡__位__置___的位移. 四、波的衍射
考点二 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综合应用 振动图象
图象
物理意义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
波的图象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知乎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知乎机械波是指通过物质传播的能量波,常见的机械波有声波、水波、弹性波等,它们具有波长、频率、波速、振幅等特征。
1.波的分类机械波按照传播方向,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横波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光波等;纵波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如声波等。
2.波的特征量(1)波长:一个完整波形的路径长度,常用λ 表示,单位为米。
(2)振幅:波形最大偏移量,常用 A 表示,单位为米。
(3)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形通过某一点所产生的波数,常用 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4)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常用 v 表示,单位为米/秒。
3.声波的性质(1)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其他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2)共振:当由于外力作用而使物体振动频率与空气中的声波频率相等时将会出现共振现象。
(3)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主要有两种因素影响:空气阻力和声级衰减。
4.波的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互相影响,叠加起来形成新的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叠加。
分为构成叠加和破坏叠加两种情况。
5.波的干涉波面彼此交汇产生干涉现象。
有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其中构成干涉主要有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破坏干涉主要有波阵面之间的抵消现象。
6.驻波两个同频率、振动方向相反的波相遇形成的稳定立体图案。
由节点和腹部构成。
7.多普勒效应相对运动时,波源或接收者及时速度变化将引起频率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常用于医学前沿领域中的超声诊断和GPS定位等技术中。
以上就是机械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在学习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波的运动特性,有助于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篇1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机械波是由于介质的震动传递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在机械波中,能量是通过介质的粒子的协同作用传递的,没有介质的存在就无法传播。
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主要包括了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横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振动方向一致。
机械波的特点有频率、波速、波长、波源等。
二、波长与频率波长是指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λ来表示,单位是米。
频率是指波的振动次数,通常用f来表示,单位是赫兹。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波长与频率的乘积等于波速,即λ × f = v。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也可表示为λ = v / f。
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波动现象。
三、波速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v来表示,单位是米每秒。
波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同一介质中,波速与波长、频率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声速、横波波速、纵波波速是波速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波源波源是产生波动的物体或者现象。
波源的振动状态决定了波的特性。
波源的性质、振动方式、频率等都会影响波的传播。
波源与波的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波源的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机械波,也可以影响波的传播方向和范围。
五、波动的干涉波动的干涉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波的相遇所引起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表现出干涉条纹、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等现象。
波动的干涉原理是基于波的叠加原理的。
光的干涉是波的干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六、波动的衍射波动的衍射是指波在通过障碍物或者在接触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波动的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性之一,它展现了波动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衍射条纹、衍射极大和衍射极小是衍射现象的典型表现。
七、波动的偏振波动的偏振是指使波的振动方向保持在一个平面内的过程。
偏振现象是光的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波中观察到。
偏振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波的传播和性质。
八、波函数和波动方程波函数是描述波动现象的数学表达式。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机械波知识网络:内容详解:一、波的形成和传播:●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①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
②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①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①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②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振动和波动的比较:两者的联系:振动和波动都是物体的周期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使物体回到原来平衡位置的力,一般来说都是弹性力,就整个物体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
而对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因此可以说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动是振动在时空上的延伸,没有振动一定没有波动,有振动也不一定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二者的区别:从运动现象来看:振动是一个质点或一个物体通过某一中心,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而波动是由振动引起的,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从运动原因来看:振动是由于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受到回复力的作用,而波动是由于弹性介质中某一部分受到扰动后发生形变,产生了弹力而带动与它相邻部分质点也随同它做同样的运动,这样由近及远地向外传开,在波动中各介质质点也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从能量变化来看:振动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换,对于简谐运动,动能最大时势能为零,势能最大时动能为零,总的机械能守恒,波在传播过程中,由振源带动它相邻的质点运动,即振源将机械能传递给相邻的质点,这个质点再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质点,因此说波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传播能量的过程,每个质点都不停地吸收能量,同时向外传递能量,当波源停止振动,不再向外传递能量时,各个质点的振动也会相继停下来。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中的机械波
1. 什么是机械波:机械波是一种振动的波动,它是由振子发出的有序
的震动可以在特定介质中传播,它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物理性质。
2. 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是一种定常波,其频率和波长是稳定不变的,波的能量是
有限的;
(2)机械波是一种无源波,振子在散布机械能量的时候本身的能量是
不减少的;
(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特性有关,它可以传播到物体的表面,或者沿着固定的结构传播;
(4)机械波可以穿过空气、液体、固体,并不需要特定的介质进行传播。
二、机械波的物理量
1. 波长:指一个完整的波动变化所包含距离,单位是米。
2. 振幅:指一个完整的波动变化中振子最大高度到它原始位置的高度差,单位是米。
3. 波速:指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
4. 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振子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
三、机械波的特殊现象
1. 匹配现象:指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在匹配的介质中
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2. 穿透现象:指机械波穿过固体时,介质中原来传播的能量可能在一
边穿过,而另一边传播出去,从而使原来的能量发生了变化。
3. 衍射现象:指机械波在穿过物体后,传播出去的路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衍射,例如波减弱成弧形边缘时就发生了衍射现象。
4. 吸收现象:指在传播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可能被一些物体吸收,这
种现象即叫做吸收现象。
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机械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指由介质更新或传播略微便导致能量和量子传播的现象。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涉及到的机械波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分类,机械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介质颗粒振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如声波;横波是指介质颗粒振动方向与能量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光波。
二、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起到能量传递的媒介作用。
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时,介质中的颗粒做往复运动,并将机械能沿波传递。
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杨氏模量、密度等。
三、机械波的特性1.波长(λ):波长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长度,通常用λ表示。
波长与波速(v)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λ=v/f 计算得出。
2.频率(f):频率是指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和周期(T)的倒数相等,即f=1/T。
3.振幅(A):振幅是指波中颗粒振动的最大位移,它与波的能量大小有关。
振幅越大,波的能量越大。
4.周期(T):周期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秒(s)为单位。
5.波速(v):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v=λf。
6.能量传播(能量衰减):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转移和损失。
通常随着传播的距离的增加,波的振幅会逐渐减小。
四、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当机械波碰到一些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反射:当波碰到固定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即波的传播方向被改变。
反射系数可以用来描述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强度之比。
2.折射:当波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杨氏模量不同,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波的传播方向的改变。
折射系数可以用来描述入射波和折射波的角度之比。
五、波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之一,它们是波的共有属性,不同波会表现出不同的干涉和衍射效应。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物理机械波的基本知识点:
1. 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介质的振动会引起传递能量的波动。
2. 机械波根据振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相同,例如声波;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例如水波。
3.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绳子上的波速取决于绳子的弹性和质量。
4. 机械波的振幅表示波的强度,代表了介质粒子振动的最大位移。
5. 机械波的波长代表振动周期内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6. 机械波的频率代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
7. 机械波的波速可以用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来计算,即v = λf。
8. 机械波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解释声音的传播和光的折
射等现象。
9. 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叠加原理进行解释。
10. 机械波的能量可以随着波的传播而传递,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能量的损耗,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逐渐减弱。
这些是机械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波的相关原理和现象。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提示:(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2.机械波的形成: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
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提示: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提示: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三、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四、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提示:“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五.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六.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七、波速1、定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波长、波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八、横波的图像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九、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十、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这一原理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十一、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移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两列波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十二、波的衍射现象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十三、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高中物理总复习12.2机械波
[尝试解题]
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
播,排除选项 B、D;根据图甲可知波长 λ=24 m,根据
图乙可知周期 T=(0.55-0.15) s=0.40 s,则波速 v=Tλ=
24 0.40
m/s=60 m/s,选项 A 对,C 错。
[答案] A
[随堂巩固落实]
1.在同一介质中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的横波互
播方向和某时刻的图象可判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常用的
方法如下: 图象
方法
(1)微平移法:沿波的传播方向将波的图象进 行一微小平移,然后由两条波形曲线来判断 例如: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曲线 如图中实线所示。将其沿v的方向移动一微 小距离Δx,获得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图线 可以判定:t时刻质点A振动方向向下,质点 B振动方向向上,质点C振动方向向下
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 变化规律
沿波传播方向上所有质 点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 分布规律
图象
图象类型 物理意义
图象信息
振动图象
波的图象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
的位移
位移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各时刻质点位移 (4)各时刻速度、加 速度方向
(1)波长、振幅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 刻的位移 (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 刻加速度方向 (4)传播方向、振动方 向的互判
波的多解性问题
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如:a.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 两种可能。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归纳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提示:(1)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中的任意一种(2)波的传播方向为振动传播的方向2.机械波的形成:介质中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振源质点振动时,它就会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这样会使各个质点都重复振源质点的运动从而振动起来,这样振源的机械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来;但是在振动过程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步调并不一致,后面质点的振动总是要比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滞后一段时间。
这样,在同一时刻,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同的,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疏密相间)的波形。
3.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振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振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即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提示: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而质点不随波迁移二、横波与纵波:区分两者应从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进行(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抖动绳子一端而在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就是横波,水表面的波可以近似看做横波.(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纵波,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提示:绳波是横波、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三、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如果传播的振动是简谐运动,这种波就是简谐波四、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长,常用表示提示:“同相振动”的含义是“任何时刻相位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任何时刻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2.关于波长的几种说法(1)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疏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五.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一般用A表示2、物理意义: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的能量的直接量度六.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用f表示2、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七、波速1、定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等于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公式:3、波长、波速、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八、横波的图像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九、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比较十、波的叠加原理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这一原理叫做波的独立传播原理2、波的叠加原理:在几列传播的重叠区域内,质点要同时参与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处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这就是波的叠加原理十一、波的干涉现象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介质中某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区域的质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这两种区域互相间隔、位移保持不变,这种稳定的叠加现象(图样)叫做波的干涉2、两列波干涉的条件:频率相同十二、波的衍射现象1、波的衍射:波能够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十三、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2.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
高考机械波知识点
高考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波,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高考物理中一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波的传播、波的特点以及波的性质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机械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一、波的分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作为传播媒介的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
横波是波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如水面上的波浪;纵波是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如声波。
二、波的传播波的传播是指波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常见的波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
横波的传播媒质通常为固体和液体,而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波的传播受到介质的性质和波长的影响,波长越短,波的传播速度越快。
三、波的特点波的特点是指与波有关的重要特性。
其中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等。
波长是波的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通常用λ表示,单位是米;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波动次数,通常用ν表示,单位是赫兹;振幅是波峰或波谷到波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体现波的能量大小;波速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
四、波的衍射和干涉波的衍射和干涉是波的重要性质,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衍射是指波通过障碍物后绕射出现弯曲或扩散的现象,其中树木、墙壁等障碍物都可产生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后叠加产生干涉图样,干涉分为同相干干涉和异相干干涉。
五、驻波和多普勒效应驻波是波在相同频率和振幅条件下,由两个相向传播的波叠加形成的波动现象。
驻波在弦上的振动是典型的驻波现象。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上产生频率和波长的变化,如声音、光线等波动在相对静止的人或物体上产生频率和波长的改变。
六、波的反射与折射波的反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或界面后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反射使得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波的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传播速度而发生的弯曲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
高中物理基础提升机械波
高中物理基础提升机械波
今日份的知识清单,大家快来打卡学习高中物理基础提升—机械波【知识归纳】
一、波的形成与传播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媒介,如空气、水、绳索。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介质中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振幅和起始方向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的分类
..... 资料太多(知识清单+实战练习),因为篇幅原因就不全部放出来了,但都整理好了,在工重浩(高中备战)暗号211
想要学好物理,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会不定期更新物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帮助同学们。
或者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关注我。
老师愿意帮助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械 图象
波长
波
从波的图象 各质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获得的信息 各质点的振幅
波的传播方向和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互判
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保持各自的振动状态,各质点的
机 波的一
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_矢__量__和__
械 些现象 干涉:频率 相同 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 加强 ,
图1
负方向
解析 答案
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相结合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最重要的一类 题型.解题时要明确两个对应关系:一是波的图象所对应的时刻是振动图 象横轴上的哪个时刻,二是振动图象所对应的质点是波的图象上的哪个 质点.
例2 (2017·温州九校协作体高三期末联考)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 波的图象如图2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机 物理量
波速v
λ
关系:v= λf Leabharlann v=__T____械波
形成: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将振动形式传播出去
波的图象 物理意义:横坐标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 平衡位置的位移
振动图象与 相同点:纵坐标表示位移
机 波的 波的图象 不同点:横坐标表示的意义不同
解析 答案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答案 向左 解析 波速大小为74 m/s时,波在Δt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vΔt= 74×0.5 m=37 m=4λ+ 58λ,所以波向左传播.
解析 答案
波
某些区域的振动 减弱 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是由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距离变化)产生
的,一切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反射和折射
一、对波的图象的理解
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
(1)波长λ;(2)振幅A;(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
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 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象所得的相关信息 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T=vλ,f=vλ.
√A.横波的波长是8 m
图3
B.横波的频率是0.2 Hz
C.质点P随波迁移的速度大小为40 m/s
√D.t=0.1 s时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解析 答案
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空间周期性、时间周期性和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而 引起多解,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下列情况: (1)波的空间周期性: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质点的振 动情况相同. (2)波的时间周期性:由波的传播特性可知,经过整数倍个周期,波的图 象相同. (3)波的传播方向的双向性:若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在 解题时要注意考虑波的传播方向可以有两个.
例3 如图4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 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
图4 (1)若波向右传播,波速多大? 答案 54 m/s
解析 答案
(2)若波向左传播,波速多大? 答案 58 m/s 解析 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Δx=kλ+58λ(k=0,1,2,3,…) 传播时间满足 Δt=kT+58T(k=0,1,2,3,…) 由3T<t2-t1<4T可知k取3 故 Δt=3T+58T,波速 v=Tλ, 解得v=58 m/s.
形成:机械振动在 介质 中的传播
条件:波源(振源)、介质,二者缺一不可
机
特点: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质点 不 随波
械 波
机械波的形成
迁移 波与振动的关系:有机械振动不一定 有机械波;有机
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分类:按机械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分为
横波 和__纵__波_
波长λ
描述波的 频率f(周期T)
例1 (2017·诸暨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如图1所示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
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2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
该波的波速是v=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为10 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0.15 s
C.这列波可能沿x轴正方向传播
√D.在t=0时刻,x=4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
图2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4 s回到平衡位置 C.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D.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20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
射现象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1 图3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 置为x=1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 振动图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