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一、波的基本概念1. 波的定义:波是在空间传播的一种往复运动。

2. 波的分类: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

根据波的传播介质,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3. 波的特点:波具有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特点。

二、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传播介质: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进行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波的传播过程:波的传播是由波源激发出的振动引起介质中局部的运动,从而使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波的传播速度受介质性质和波长等因素影响。

三、波的基本性质1. 波长和频率:波长是波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运动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

2. 波速和波程:波速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波程是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 波的振幅和功率:振幅是波的最大偏离值,功率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四、波的干涉和衍射1. 波的干涉:当两个波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干涉现象。

2. 波的衍射:波通过障碍物或孔隙时,会产生波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形成衍射现象。

五、波的反射和折射1. 波的反射:当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2. 波的折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形成折射现象。

六、波的相干和不相干1. 波的相干:两波的相位差保持不变时,称为相干波。

2. 波的不相干:两波的相位差随时间不断变化时,称为不相干波。

七、波的衰减和衰变1. 波的衰减: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损失能量,产生衰减现象。

2. 波的衰变: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阻力,导致波的幅度和频率逐渐减小。

八、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的传播规律的数学方程,根据波的性质和传播介质的性质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波动方程。

以上就是机械波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对机械波的理解有所帮助。

机械波 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 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1. 机械波的基本特性1.1 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方向的关系根据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方向的关系,机械波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在横波中,波的传播方向和波动方向垂直;在纵波中,波的传播方向和波动方向平行。

1.2 波的传播速度波动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传播速度和波通过的介质的性质有关。

1.3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长(λ)是一个波的一个完整周期的长度,频率(f)是一个波在单位时间内的周期数,波速(v)是波通过介质的速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v = λf表示。

2. 机械波的传播2.1 波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弹性固体中传播,如声波在固体中传播;二是在流体中传播,如水波在水中传播。

2.2 波的衍射和干涉波动在碰到障碍物时会出现衍射,衍射是波动穿过小孔、或绕过遮挡物前后的弯曲现象,它是波动的一个重要特性。

波在相遇时会出现干涉现象,干涉是波动相遇时发生叠加的现象,波的能量会产生增强或减弱。

2.3 波的反射波动在与边界相遇时,会部分或全部返回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3. 机械波的特殊情况3.1 声波声波是一种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声波是一种横波,其波动是垂直于声波的传播方向。

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人类能听到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3.2 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地球内部介质传播。

地震波一般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地震波在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

3.3 水波水波是在水中传播的机械波,一般来自于液体表面的振动。

水波也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其传播速度和频率与水波的振动方式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4. 机械波的应用4.1 医学领域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在生物体内产生物理效应。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多种应用,如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治疗等。

4.2 通讯领域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

机械波·知识点精解1.机械波的形成(1)机械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既要有振源,又要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振源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既有机械波就必有机械振动,但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3)机械波的特点①振动传播途径上的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且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②离波源越远的质点的振动越滞后。

③各振动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④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通过振动形式的传播将能量传输出去。

2.横波和纵波按照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以把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机械波叫做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机械波叫做横波。

3.波长、频率和波速(1)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波长反映了波的空间周期性。

对于横波,相邻两波峰或相邻两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之间距离等于波长(注意区别“叫做”与“等于”)。

(2)频率f机械波的频率表明机械波在单位时间的频繁程度。

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频率。

(3)波速V波的传播速度,即振动形式的传播速度,也是能量的传播速度。

①波速V=λ/T=S/t。

②在同种均匀媒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

波速只取决于媒质性质(见下表中声波在几种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同时还与温度有关。

不能认为V由λ和T决定。

③注意区别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者的方向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纵波),也可能相互垂直(横波)。

波的传播是匀速的,振动速度大小、方向随时都要发生变化。

性和时间周期性的联系,波源振动几个周期,波就向前传播几个波长。

4.波的图象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媒质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曲线。

(1)对于简谐波来说,波的图象是按正弦曲线变化的。

机械波知识复习资料

机械波知识复习资料

机械波知识复习归纳资料一、知识点归纳 1. 机械波的形成(1)产生机械波的两个条件:波源及介质,两者缺一不可。

原因:介质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理解机械波的研究对象是无数个质点,且都在做振幅、周期(或频率)相同,但初相依次落后的简谐振动。

(2)简谐波:波源做简谐振动,传播方向单一且振幅不变,波形图为正弦或余弦线的波为简谐波。

(3)横波、纵波(4)理解质点的振动轨迹、振动方向(或质点的运动速度方向)、波的传播方向三者的关系。

(5)机械波传播的本质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实质:通过传播振动的形式而将振源的能量传播出去。

波的传播是匀速的。

② 形象直观地看:是正弦(或余弦)曲线的形状沿传播方向的匀速平移。

2.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周期T :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波的传播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2)波长λ:由介质、波源共同决定 ① 相邻两个同相质点间的距离② 对于横波传播时: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质点间的距离。

对于纵波传播时:相邻两个密部中央质点或疏部中央质点间的距离。

③ 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3)波速v在现在学习范围内,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周期、频率、波长、波幅(振幅)无关。

(4)波速、波长、周期(或频率)三者的关系fTv λλ==3. 波的图像(1)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波的图象、能从波的图象找出所包含的规律。

作波的图象的两种方法① 平移法:先算出经Δ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t v x ∆=∆,再把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 即可。

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已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 个λ时波形不变。

当Δx =n λ+x 时,可采取去整n λ留零x 的方法,只需平移x 即可。

② 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点,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nT+t 。

高三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三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三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机械波是一种通过媒介传播的能量扩散现象。

它是由粒子在振动的情况下引起媒介中能量扩散的一种波动形式。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机械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针对高三机械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动形式,例如绳上的波动就属于横波。

2.纵波:纵波是指波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形式,例如声波就属于纵波。

二、机械波的基本特性1.波长:波长是指波的连续相同点之间的最小距离,通常用λ表示,单位为米(m)。

2.频率:频率是指波的振动次数或波的周期数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通常用ν表示,单位为赫兹(Hz)。

3.周期:周期是指波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所需的时间,通常用T 表示,单位为秒(s)。

4.振幅:振幅是指波动中粒子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通常用A表示,单位为米(m)。

三、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媒介的性质有关,一般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传播速度(v)= 波长(λ) ×频率(ν)在不同媒介中,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例如在弹性体中传播的声波速度会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声波速度。

四、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1.反射:机械波在与障碍物相遇时会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机械波从一种媒介传播到另一种媒介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媒介的折射率有关。

3.衍射:机械波通过障碍物或经过孔径时会发生衍射,衍射现象能够解释波动的直线传播以及波动的不传播。

五、机械波的干涉和共振1.干涉:当两个或多个机械波相遇时,会发生波的叠加现象,即干涉。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2.共振:当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可以提高物体的振幅,产生巨大能量。

六、机械波的应用机械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声学:机械波的研究与应用在声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音乐、通信、医学声学等。

大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波

大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波

大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通过物质介质传播的波动。

它是由质点在物质介质中传递的能量引起的,具有能量、动量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在大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机械波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机械波的性质、类型、传播特性和相关公式等内容。

一、机械波的性质1. 振动与波动:机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

当振动的能量传递到介质中时,就形成了机械波。

2. 传播介质:机械波需要物质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弹簧等。

机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介质。

3. 传播方向:机械波沿着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传播,称为纵波;沿着振动方向传播,称为横波。

4. 能量传递: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从波源处传递到周围介质中,周围介质上的质点会进行振动,从而传递能量。

二、机械波的类型1. 纵波:纵波是指粒子在传播方向上振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例如声波就是一种纵波,声波的传播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质点的纵向振动引起的。

2. 横波:横波是指粒子在传播方向上不振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例如水波就是一种横波,水波的传播是由液体表面上质点的横向振动引起的。

三、机械波的传播特性1. 波长(λ):波长是指波的传播过程中,两个相邻的振动状态之间的空间距离。

波长与波速和频率有关,可以使用公式λ = v / f 来计算,其中v是波速,f是频率。

2. 频率(f):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与振动周期的倒数成正比,可以使用公式f = 1 / T 来计算,其中T是振动周期。

3. 波速(v):波速是指波的传播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有关,可以使用公式v = λ × f 来计算。

四、机械波相关公式1. 振动周期(T):振动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秒(s)。

2. 振动频率(f):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02
判断质点的振动情 况
通过波动图像可以判断质点在不 同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振动情况。
03
计算波长、波速等 物理量
利用波动图像可以方便地计算波 长、波速等物理量,进而求解与 机械波相关的各种问题。
03
波动传播特性及能量传递 规律
波动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关系
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称为波峰, 凹下的最低处称为波谷。
条件判断
发生折射现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条件判断
干涉现象
当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机械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形成干涉现象。干涉现象表现为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交替 出现,加强区的振幅最大,减弱区的振幅最小。
条件判断
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存在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机械波,二是这些波的振动方向相同,三是这 些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多普勒效应被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和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的多普勒效 应来检测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状态,如心脏跳动、血流速度等。
交通领域
交通警察利用多普勒雷达测速仪来测量车辆的速度。当车辆靠近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 的微波频率会变高;当车辆远离雷达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会变低。根据这个原 理,交通警察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车辆的速度。
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
波长(λ)
波长是指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通常以米(m) 为单位。
频率(f)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 )为单位。
波速(v)
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以米/秒(m/s) 为单位。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一、机械波的条件:有波源、有介质 产生: 原因:介质中的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前一质点带动后面相邻质点振动 现象:所有质点起振方向相同,振动周期、振幅相同,振动速度时刻变化后一质点滞后并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传播实质:质点不随波迁移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信息分类:横波 :声波(气体中?有偏振现象)纵波:声波、弹簧波(固、液、气中都可以存在)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邻两个质点间的距离相邻波峰(波谷)与波峰(波谷)间的距离相邻密部(疏部)与密部(疏部)间的距离波长 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与波源和介质都有关两点:λ)21n x +=∆( 质点振动步调相反描述 △x=n λ 质点振动步调相同周期: 波源的振动周期不同介质中T 不变,只与波源有关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f Tt x λλ==∆∆=v 与介质有关特点:周期性 双向性--------多解性已知某时刻的波形求一段时间后的波形的方法:描点法 波形平移法某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看振幅A 、波长λ看各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带动法波动图像作用: 上下坡法判断两个方向(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系: 微小平移法同侧法 v 的大小、方向、变化趋势看该时刻某点: F 回、a 的大小、方向、变化趋势E k 的大小、变化趋势两图作用: 振动图像y-t 图:反映某点各时刻的位移、看周期、看振幅波动图像:y-x 图:反映某时刻各点的位移、看周期、看波长两图结合: 能求v 、两方向互判二、衍射:机械波越过孔或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远远小于波长d ≤λ独立性三、干涉:叠加性图样:振动加强区域、减弱区域交替出现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加强点的位移是变化的,不是总最大,而是振幅最大)三、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靠近:f 收>f 发波源与观察者远离: f 收<f 发 (规律:近小远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导读: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重要知识点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⑴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的干涉和衍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空间和时间都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相对论的时空观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的特例,在宏观低速运动时仍将发挥作用。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长尺短)1.同时的相对性:指两个事件,在一个惯性系中观察是同时的,但在另外一个惯性系中观察却不再是同时的。

2.长度的相对性:指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的长度,总是小于物体静止时的长度。

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其长度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8.波动问题多解性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9.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10.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11.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12.声波(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命题特点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剖析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1.机械波知识点总结2.高中物理《机械波》的教案3.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5.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6.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7.关于机械波的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8.高中物理机械波说课稿范文上文是关于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