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气象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2020年度联合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申请指南(2020)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
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摘要:东北冷涡是中国东北地区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冷涡结构特征和强降水的形成机理。
本文通过对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总结出了其主要特征和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其对于东北地区的降水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了东北冷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过程,对于东北地区的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东北冷涡是指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的一种冷涡天气系统。
冷涡是指在大气环流中形成的冷空气团,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东北冷涡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其他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其强降水对于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东北冷涡往往在冬季和春季出现,其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辐合:东北冷涡的中心通常具有辐合性,即空气在其周围辐合,形成低压中心。
(2)冷气团:东北冷涡主要由一股冷空气团组成,该冷气团的温度较低且密度较高。
(3)降水带:在东北冷涡的周围,常常伴随着强降水,降水带较窄且降水强度较大。
3. 东北冷涡的形成机理东北冷涡的形成机理主要与垂直运动、地形以及地表热力影响等因素有关。
(1)垂直运动:东北冷涡的形成与静稳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地表温度较低,大气层对流不稳定时,东北冷涡易于形成。
(2)地形:中国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山脉和河流交错,这些地形的高低起伏和湿度分布会影响东北冷涡的形成和演变。
(3)地表热力影响:地表热力影响是东北冷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表环境对冷空气的加强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4. 东北冷涡对降水的影响东北冷涡的强降水对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有重要影响。
东北地区大多数地方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出现降水过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积累。
5. 结论通过对东北冷涡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东北冷涡影响下泰兴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研究
东北冷涡影响下泰兴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研究沿海的气候,能够对本地起到操控作用。
在东北冷涡影响下,泰兴地区,逐渐形成了强对流天气。
这种气候,不仅具有着强烈的气候特征。
同时,各种气象灾害,都会在强对流的气候条件下产生。
因此,面对如此恶劣的强对流天气,我国的众多气候专家需要根据以往的科研经验,根据一次东北冷涡影响下的泰兴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进行具体的研究。
从而做出相应的气候灾害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强对流气候,对当地造成一定的气候灾害。
尽可能的做好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灾害的防御措施,为当地人们生活与经济的发展做好有力的气候保障工作。
标签:东北冷涡;泰兴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Abstract:The coastal climate is capable of manipulating the region. Taixing in the northeast cold vortex under the influence area,and gradually formed a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This climate is not only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climate. At the same time,all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ill come into be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rong convective climate. Therefore,in the face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is so bad that many climate exper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experienc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Taixing area to a northeast cold vortex,specific research. Therefore,the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ary measures for climate disasters can be made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trong convective climate and cause certain climatic disasters to the local area. As far as possible,the defense measures for the climate disasters in the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 are done to do a good job of climate protection for the local peo ple’s liv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cold vortex in Northeast China;Taixing area;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convective weather泰兴地区,由于长时间受东北冷涡恶劣天气所影响。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实施意见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盘政办发〔2023〕14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精神,加快推进盘锦气象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辽宁践行实验区和辽宁“一圈一带两区”气象保障服务现代化建设,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更好地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盘锦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
二、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落实省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气象科研攻关纳入全市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予以重点支持,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石油化工等开展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应用研究。
推进盘锦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加强生态实验室、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开放实验室共建共享,多措并举吸引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等参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科学研究。
东北冷涡的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东北冷涡的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朱占云;何金海
【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卷),期】2010(33)4
【摘要】对东北冷涡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和可能机制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关于东北冷涡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天气学分析阶段、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阶段以及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研究阶段.为了研究东北冷涡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定量表征东北冷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东北冷涡过程的持续时间、中心强度(高度场、温度场)及活动区域等特征参数,并由此建立冷涡综合指数,以便更加客观、全面地表征东北冷涡,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总页数】8页(P1-8)
【作者】朱占云;何金海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
京,2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3
【相关文献】
1.东北冷涡影响下泰兴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研究 [J], 郭杰
2.非绝热加热对6月东北冷涡形成演变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J], 李永生;刘伯奇;王莹;李菲
3.5—8月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统计特征及其降水r特征对比研究 [J], 崔景琳;白爱娟
4.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内蒙古降水的影响 [J], 刘炜
5.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内蒙古降水的影响 [J], 刘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冷涡
近年出现情况ຫໍສະໝຸດ 2008年3月24-28日,东北冷涡造成了辽宁持续5天的连续性小雨或雨夹雪天气,24-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5 毫米,居历史同期第六位,冷涡影响期间全省平均气温为4℃,较前期下降了2.4℃。从统计分析资料来看,初春 季节出现如此偏南且维持时间较长的东北冷涡属历史少见,历史上仅在1975年3月29-31日、1994年3月24-25日、 1997年3月29-30日出现过,为十年一遇。
为进一步验证东北冷涡与梅雨的相关关系,研究引用文献 所定义的梅雨z指数,具体的做法就是根据文 献 所划定的梅雨区范围,先求出梅雨量y分布概率,再计算其正态分布的逆累积分布函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即 得到z指数值。z指数值越大,则表示梅雨降水越偏多,z指数值越小,则表示梅雨降水越偏少。图3给出了1958~ 2002年东北冷涡NECVI指数时间序列和梅雨z指数时间序列,可以看到z指数时间序列和NECVI时间序列具有相似的 变化趋势,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44,超过了99%的置信度检验,表明NECVI值越大,则z指数值很可能也 偏大,NECVI值越小,则z指数值很可能也偏小。
他的老家在东北,在这一范围内产生天气影响;生成后也集中在东北地区及其附近上空活动。东北冷涡是一 个冷性气柱,在500百帕天气图上至少能分析出一条闭合等压线,并有冷中心或明显冷槽配合;这个冷性气柱呈 逆时针方向且不断旋转,在它旋转的过程中,会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产生降水。由于东北冷涡是个深厚的天 气系统,移动缓慢维持时间比较长,其影响一般为3~5天,甚至更长。
图1统计分析表明,东北冷涡对夏季天气影响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影响地区出现持续低温连阴雨,尤以持续低温 特征更为显著。东北冷涡活动越频繁,强度越强,低温事件也越频发,累积低温时间也越长,进而导致东北冷涡 影响区域季节平均气温偏低,反之当东北冷涡活动较少,强度较弱时,东北冷涡影响区域季节平均气温则偏高。 基于此,我们将因东北冷涡活动异常所引起的季节平均气温和降水异常,称为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效应”。为 定量描述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效应”对东亚梅雨的影响,这里定义了一个梅雨期(6~7月份)东北冷涡强度指数 NECVI(NortheastColdVortexIndex),具体做法如下:对东亚地区(100°E~145°E,20°N~160°N)1000hPa 梅雨期平均气温进行旋转EOF分解,初始旋转的主分量取EOF分解的前6个主分量,旋转后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占 总方差的22.9%(图1所示),可以看到在(127°E—145°E,37°N~145°N)区域为负值中心所覆盖(图1中的阴影 区),该地区正是东北冷涡活跃的区域之一【161。我们将图1中阴影区范围内的6—7月份1000hPa平均气温的相反 数,定义为梅雨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表1)。这里取相反数的目的是为了使指数更符合通常的使用习惯,即 指数越高,东北冷涡越强,指数越低,东北冷涡越弱。研究将标准化NECVI值大于1和小于一1的分别定义为梅雨 期高、低NECVI指数年。
东北冷涡环流及其动力学特征
东北冷涡环流及其动力学特征布和朝鲁;谢作威【摘要】主要总结了东北冷涡形成和维持的动力学原因:(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地形以及临海的水汽条件有利于东北地区移动性冷涡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2)与欧亚大陆阻塞型环流相联系的准纬向低频Rossby波活动将其波能量直接频散到东北地区,形成冷涡环流。
(3)源自东北亚阻塞型环流以及副热带异常环流的Rossby波均可经向传播到东北地区,有利于东北冷涡环流的维持(尤其在仲夏和晚夏)。
(4)与相邻阻塞型环流有关的对流层中低层冷空气活动可强迫出东北地区局地上传Rossby波,致使冷涡环流形成和维持。
(5)来自东北地区上游的瞬变天气扰动与下游异常环流型相互匹配,形成有效的瞬变涡动强迫作用,使冷涡环流持续维持。
(6)负位相西太平洋(WP)遥相关型是东北冷涡活动的下游背景环流型,其盛行是东北冷涡环流反复出现和持续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The dynamic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ortheastern China Cold Vortex (NCCV)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1) The topography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Greater and Lesser Hinggan Ling ranges and the water vapor condition facilitated by the neighboring seas ar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grating cold vortex system over the Northeastern China;(2) The NCCV circulation maybe directly formed due to the downstream energy dispersion of the quasi-zonal low-frequency Rossby waves that are emanated by the upstream blocking-type anomalous circu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3) The meridional propagations of Rossby waves from the blocking-type circulation over Northeastern Asia and from the subtropical anomalouscirculation are favorabl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NCCV circulation, in particular, in mid-and late summer;(4)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CCV circulation can also be caused by the upward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s over Northeastern China, which is forced by the cold air activity in the lower and mid-troposphere associated with the neighboring blocking-type circulation;(5) The effective transient eddy feedback forcing,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nsient synoptic disturbances from upstream regions and the downstream basic flow pattern, leads to the persistent maintenance of the NCCV circulation;(6) The western Pacific (WP) pattern is the background downstream basic circulation pattern of the NCCV circulation and its dominance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recur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the NCCV activity.【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6页(P34-39)【关键词】东北冷涡;阻塞型环流;Rossby波;瞬变涡动强迫;WP遥相关型【作者】布和朝鲁;谢作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纬度西风带长波槽有时演变成孤立、闭合的冷性低压中心,称为切断低压,它经常与阻塞高压相伴出现,能稳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对局地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1]。
一次冷涡天气过程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10)一次冷涡天气过程的分析与应对措施郭婧芝,王楠楠,刘鑫鹏吉林省珲春市气象局,吉林珲春 133300摘要 东北冷涡是亚洲东北部特有的天气系统,在气象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冷涡是指在高空槽或脊附近的冷空气形成的涡旋,通常伴随着低气压或槽线,是一种强烈对流天气。
此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在夏季发生,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该冷涡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风雨和降温,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通过回溯气象要素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此次冷涡天气过程的成因和后果,探讨了针对本次冷涡天气过程当地采取的应对措施,为类似天气过程的应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冷涡天气;预报;应对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265-03东北冷涡的形成与发展,通常会引发暴雨、雷电、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等领域造成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22.4%的暴雨与53%的风雹由冷涡引起,因此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使气象预报更好地服务于民,要加强对冷涡天气的研究[1]。
近年来,有大量学者研究东北冷涡,有研究指出,要对冷涡活动的个数、强度、影响进行统计,明确冷涡天气的频次、位置、环流背景、水汽输送、降水、冷暖平流等要素[2]。
部分研究者就冷涡影响下的区域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强对流天气进行研究,认为冷涡研究对于提升气象预报质量、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3]。
1 东北冷涡介绍在东北地区,冷涡经常出现在夏季和初秋,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阴雨洪涝的主要因素,其研究价值极高。
东北冷涡的主要特征是温度差异大。
由于受到高空槽线的影响,冷空气在东北地区聚集,形成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
这种温度差异会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同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也是东北冷涡的主要特征,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天气过程通常会持续数天,影响范围广泛。
东北冷涡影响下本溪温度和降水预报技术研究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9东北冷涡影响下本溪温度和降水预报技术研究魏海宁,寇思聪,丁 伟,王焕毅,李雪洋辽宁省本溪市气象局,辽宁本溪 117000摘要 每年5—6月本溪地区受冷涡系统影响天气增多,多阵性降雨天气,冷涡系统带来的特殊天气也给本溪地区温度和降水预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造成温度预报和降水预报质量不高。
通过对2019年5月1—6月11日影响本溪地区的冷涡系统进行追踪,分析了冷涡的位置、强度等对本溪地区温度、降水的影响特征。
同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模式检验,以期为今后的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增强预报能力,提高预报质量。
关键词 东北冷涡;模式检验;天气形势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100-03东北冷涡是造成中国东北地区持续阴雨洪涝、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
预报东北冷涡及其引发的天气现象一直是东北地区气象科技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蒋大凯等[1]对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辽宁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孙力[2]对1956—1990年的冷涡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大量有价值的结论。
同时,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利用数值模式取代传统的预报方式,并将数值模式的预报业务普及至其他行业已逐渐成为一大趋势。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数值模式预报效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显著差异,对数值模式的检验可以帮助预报员更好地了解数值预报对本地预报结论的适用程度,对天气系统的分析提供帮助,提高预报的准确率[3-9]。
由于每年5—6月多受冷涡系统的影响,本地温度预报和降水预报难度加大,预报质量明显下降,因此,从冷涡系统季节变化特征入手,通过对多模式预报的检验,为冷涡系统影响下提高本溪地区的预报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1 资料来源和东北冷涡标准应用2019年5月1日—6月11日Micaps 中500 hPa高度、850 hPa温度、850 hPa 风场和本溪市区、本溪县、桓仁县观测站的地面逐日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
东北冷涡的特征、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作 者简介 : 占云( 9 6 )女 , 朱 1 8一 , 硕士生 , 主要从事亚洲 太平洋涛 动与东北冷 涡关 系及其影 响研究. — a : u zay n yh o o . E m i z _hn u @ ao . me lh c n 何金海 ( 通信作者 ) 男 , , 教授 , 主要从事气候 预测与气候 变化研究 . - a :e nw j a . m c E m i hj e @ s ie - l h m lo n
第3 3卷第 4 期
21 00年 1 月 2
气 象 与 减 灾 研 究
ME EORO GY AND T LO DI AS ER S T RE DUC I RES T ON EARC H
Vo . 3 1 No4 3 .
De c.2 0 01
文章 编 号 :0 7 9 3 ( 0 0 0 — 0 10 10 — 0 3 2 1 )4 0 0 — 8
1 东 北 冷 涡 的 活 动 特 征
11 东北 冷涡 的 时 间分布 .
切 断 低 压 的研 究 有 助 于 更 好 地 理 解 我 国东 北 低 涡 的特征 。但 是 , 些 涡旋 系统 的特 征 与东 北 冷 涡有 这
较 大 的差 别 , 我 国对 于 东亚 地 区切 断低 压 的研 究 且
摘
要 :对 东 北 冷 涡 的 天 气 气 候 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和 可 能 机 制进 行 了 回顾 与 综 述 。关 于 东 北 冷 涡 的 研 究 主 要 经 历 了
三个 阶段 : 气学分析 阶段 、 断分析和数值模 拟阶段 以及 东北冷涡 的气 候效应研究 阶段 。为 了研 究东北冷 涡的 天 诊 变化及其 对我 国天气气 候的影 响 , 量表征 东北冷 涡是 一项重 要 的基 础性工作 。提 出可 以利 用计算机 自动识别 定 东北冷 涡过程 的持续 时间 、 中心强度 ( 高度场 、 度场 ) 活动 区域等 特征参 数 , 由此建 立冷 涡综合 指数 , 温 及 并 以便 更加客观 、 面地 表征东北冷 涡 , 全 有利 于在实 际工 作中应用 。
219457356_东北地区雷暴大风观测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的关系研究
doi:10.11676/qxxb2023.20220126气象学报东北地区雷暴大风观测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的关系研究*杨 磊1 郑永光2YANG Lei1 ZHENG Yongguang21.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1101662.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1. Liaon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Center,Shenyang 110166,China2.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Beijing 100081,China2022-07-12收稿,2022-11-01改回.杨磊,郑永光. 2023. 东北地区雷暴大风观测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的关系研究. 气象学报,81(3):416-429Yang Lei, Zheng Yongguang. 2023. Obser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gust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1(3):416-429Abstract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bility of thunderstorm gusts (TGs) in Northeast China,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G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NCCV) are studied. TGs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at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and from lighting locators and Himiwari-8 satellite. In addition, the ERA5 reanalysis datase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enters and radius of NCCV. The results show that TGs in Northeast China mainly occur in the regions from the Mongolian plateau to the west of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plain and the coastal area of Liaoning. About 50.6% of TGs are caused by NCCV and Liaohe plain is the area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TGs caused by NCCV.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Gs occurrence shows a high frequency in the afternoon, and the TGs caused by NCCV are more frequent in the late night and morning, accounting for 75%. The number of stations with TGs in one hour is generally less than 10, while the cases of regional TGs occurring at more than 10 stations are mostly related to NCCV and account for 56.5%. Compared with TGs not caused by NCCV, TGs caused by NCCV occur in a drier and colder environment with strong temperature lapse rate between 850 hPa and 500 hPa,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storm bearing layer. The percentages of TGs occurring in different quadrants of NCCV in the NCCV TGs are 73.5% in the southeast quadrant, 17.5% in the southwest quadrant, 7.5% in the northeast quadrant and 1.5% in the northwest quadrant in descending order. The frequency of TGs occurring in the periphery of NCCV is more than that in the NCCV itself, and they are concentrated within 0.5—2 times of NCCV radius from the southeast quadrant of NCCV to the center of NCCV. In this area, there is a dry layer in the middle atmosphere, a large vertical temperature lapse rat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 medium or higher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a larger wind speed in the storm carrying layer, and they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low-level shear lin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NCCV TGs are concentrated in this area. The centers of NCCV that can cause TGs are concentrated over 45°—55°N and 111°—128°E, and the centers of NCCV that can cause regional TGs are concentrated at 116°E and 122°E with a meridional distribution.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t the central and outermost areas of NCCV that can cause regional TG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CCV responsible for local TGs, and the difference is more obvious in spring and autumn. Furthermore, the radius of NCCV that can cause local TGs in August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资助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YFC3004104)、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2J059、CXFZ2022J003、CXFZ2023J013)、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2021.0114)、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项目(QYXM202102)、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CMA2022ZD07)。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廉毅;沈柏竹;刘刚;李尚锋;杨旭;苏丽欣【摘要】东北冷涡是亚洲东部中纬度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尤其在春末至初夏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甚至江淮及以南地区的气候异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东北冷涡的研究,从着重天气结构、中尺度特征和暴雨发生的物理过程等,转向东北冷涡活动的机器自动监测、气候学特征、影响东北夏季低温的东北冷涡活动频率,以及预测信号等;今后,研究更可能关注于东北冷涡的天气尺度与气候尺度诊断并重、高相关与物理过程预测信号提取研究并重,以及诊断与数值预报方法密切结合.通过年际、季节与月等多时空尺度融合方法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冷涡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将是十分有益的.【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东北冷涡;活动特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法【作者】廉毅;沈柏竹;刘刚;李尚锋;杨旭;苏丽欣【作者单位】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陶诗言先生等[1]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东北冷涡型是中国东北与华北北部造成暴雨或雷阵雨的环流形势。
在吉林省气象局组织科技人员编写的《预报员指导手册》中,首次给出东北冷涡的分布与定义标准①吉林省气象局. 预报员指导手册(一),1984.。
孙力等[2]进一步给出利用500hPa高度场判别东北冷涡的定义。
东北冷涡引发的一次区域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7)东北冷涡引发的一次区域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战莘晔,高清源,徐庆喆,田 璐鞍山气象局,辽宁鞍山 114004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探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鞍山地区2019年7月29—30日一次区域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降水成因分析与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低空冷涡切变东移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为此次强降水天气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700 hPa低空急流建立了水汽输送通道,将西南暖湿空气向辽宁地区输送,为此次鞍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由于副高西伸北抬,暖湿气流不断与低涡后部冷空气在辽宁交汇,形成列车效应。
此外,K指数较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具有对流降水特征。
关键词 低涡切变;副热带高压;水汽通量散度;强降水天气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213-03暴雨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突发性高、强度大等特点,极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
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会给农牧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因而对于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和研究,一直是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1]。
近年来,学者对暴雨天气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大尺度环流背景、能量场、物理量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强降雨过程。
陈刘凤等[2-5]从天气形势和环流背景分析了暴雨区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得出暴雨天气发生在一定的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影响下,需满足水汽、上升运动、持续时间的气象条件。
王春玲等[6-8]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指出,暴雨是多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低空急流对于暴雨的形成,起着输送水汽和能量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必要的动力学条件,低空急流附近存在许多中小尺度的物理量特征,其与未来暴雨天气的关系比大尺度特征更为密切[9-10]。
东北冷涡背景下三类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时空分布和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29气象学报东北冷涡背景下三类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时空分布和环境特征对比分析*曹艳察1 郑永光1 孙继松2 华 珊1 盛 杰1CAO Yancha1 ZHENG Yongguang1 SUN Jisong2 HUA Shan1 SHENG Jie11.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Beijing 100081,China2.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023-02-28收稿,2023-10-09改回.曹艳察,郑永光,孙继松,华珊,盛杰. 2024. 东北冷涡背景下三类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时空分布和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气象学报,82(1):22-36Cao Yancha, Zheng Yongguang, Sun Jisong, Hua Shan, Sheng Jie. 2024.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es of regional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1):22-36Abstract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ynoptic-scale systems that causes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warm season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system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Fifth Generation Atmospheric Reanalysis Product o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and hourly precipitation and wind data provided by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re of China,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es including nine thunderstorm wind gust, nine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eight hybrid typ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of 2017—2021 are screened 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dynamic synthesis approach.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severe weather processes and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system are significant. In the thunderstorm wind gust processes, more than 70% of thunderstorm wind gusts occur in the southwest or south of the cold vortex center. However, in the hybrid type processes, more than 70% of thunderstorm wind gusts occur in the southeast or south of the cold vortex center. More than 75% of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occur in the south to southeast of the cold vortex center in both the hybrid type processes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but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latter occur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cold vortex. Processes of thunderstorm wind gust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mainly occur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stage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while hybrid processes mainly occur in the maturity stage.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three types of severe weather process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understorm wind gust processes are concentrated from May to June, generally corresponding to a stronger cold vortex, denser 500 hPa isotherms, a drier atmosphere, a larger vertical temperature lapse rate and stronger vertical wind shear. Thunderstorm wind gusts mostly occur near the front area. The cold and dry advection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superimposing on the shallow warm and wet air in the lower layer i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in the frontal zone. Meanwhile, the downdraft formed by* 资助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004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17)、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项目(CMA2022ZD07)、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3J013)、风云卫星应用先行计划(FY-APP-ZX-2023.01)。
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进展及展望
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进展及展望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进展及展望引言:东北冷涡是指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其表现为极端低温和强风等气象条件。
东北冷涡对东北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了解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东北冷涡气候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东北冷涡气候研究的进展1. 东北冷涡的形成机制研究通过对东北冷涡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产生原因和演变规律。
过去的研究表明,东北冷涡的形成与冷空气活动、气旋系统和地形因素等密切相关。
尤其是气旋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于东北冷涡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分析和数值模型模拟等手段来深入研究东北冷涡的形成机制。
2. 东北冷涡对气候的影响研究东北冷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和风力等方面。
过去的研究表明,东北冷涡的出现常常引发寒潮、冰冻等极端天气事件,给农业、交通和民生等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东北冷涡还会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贡献。
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模型的运用,来进一步揭示东北冷涡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 东北冷涡的变化趋势研究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东北冷涡的出现频率和强度似乎有所增加。
通过分析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已经发现了一些东北冷涡变化的规律。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东北冷涡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数据和气候模型来进行研究,以更准确地预测东北冷涡的发展变化。
二、东北冷涡气候研究展望1. 加强观测网络建设和数据共享对东北冷涡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支持。
因此,需要加强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
同时,为了促进研究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还应该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以便更多的科研人员能够进行相关研究。
2. 深入理解东北冷涡与全球气候的相互作用东北冷涡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天气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2020年度《黑龙江气象》总目
2020年度《黑龙江气象》总目次天气气候黑龙江省区域暴雪天气气旋特征分析.........……祝玉梅周显伟胡好莉刘长成(7/1)台风“玲玲”对黑龙江省暴雨影响分析.........…孙洪伟张鑫赵梦然王京京(13/1)2202-22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王蕾王承伟闫敏慧(15/3)—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贾安琪张帅张铎赵玉洁((9/1)最大风速的估算方法与应用............................孙超汤超韩俊杰(23/3)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近22a沙尘天气特征统计…......................张欣慰何佳宇(3/2)黑龙江省中北部暴雨天气成因分析...........1962-2019年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气象因子特征分特征.......王晓明吕佳佳季生太吴琼析............周永吉王宇凡孙彦坤张磊何锋闫平韩俊杰姜丽霞(21/4)沈宝山梁晨赵毅(4/4)哈尔滨市2219年7月/日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总2222年齐齐哈尔市台风“美莎克”大暴雨天气诊断结.........姜兵乔树亮景学义高梦竹分析.........孙源刘长成韩冰(8/4)绥化市北林区“8.09”龙卷风灾情调查和成因分析......刘立岩孙磊唐景杰吴迪(11/4)黑龙江省暴雨预报失误分析王承伟徐胡基于淹涝胁迫试验的水稻洪涝致灾阈值指标研究孟莹莹齐铎王深义孙琪(17/4)呼伦贝尔东南部与齐齐哈尔地区2222年4月22-23日极端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姜凤友(37/4)应用气象与气象服务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分析.....…闫敏慧王蕾张金峰高玲王永波赵(2/44)CMACast卫星广播数据优化系统.............…………永(2/44)...........闫平季生太刘泽恩孙丽莉吴吴 (2644)—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试飞气象保障分析.......张华倪洪波闫文辉张月晴赵婕(34/4)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王悦牛忠清(24/4)霍炳楠艾珊(3/2)胡晓径杨宁(4/3)工作研究牡丹江一次暴雪天气成因分析公众气象服务模式的探讨坚持保障“五大安全”为谱写气象强国建设龙江篇章路平平于跃于翠红俞蛟(5/2)刘艳华白饪王铁群(33/1)而努力奋斗潘进军(1/1)黑河市一次冰雹暴雨天气成因分析...........……艾珊张永成李阳赵山山(9/4)寒冷天气等级研究.........................赵广娜吴岩齐铎关铭孙琪(ll/!)两次强降雪过程EC预报能力检验.............曹蕾乔馨慧(12/4)黑龙江省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式预报及误差分析……张桂华齐铎赵广娜白雪梅(19/4)降水及分析…………….............杨晓宇曲哲孙鹏飞(24/4)哈尔滨机场“22//0/202/-/20/2”降雪成因分析...............陈欣彤李裕赫张秋实(//4)影响黑龙江的两次台风暴雨对分析……………张永成刘莉佳吕军张雨朦(5/4)—次东北冷涡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李季王吉豪谢静雯(/4)黑龙江省暴雨预报误分析……王承伟孟莹莹齐铎王深义孙琪(12/3)鸡西市一次东北冷涡大暴雪天气分析.........……贾安琪张铎侯霁轩张福艳(14/4)黑龙江省雨夹雪灾害天气判别指标研究....................张桂华齐铎任丽(12/4)黑龙江省2219年冬季三次暴雪过程动力条件对比分析.........韩冰王晓雪王深义(22/4)我国寒冷天气等级分布特征……赵广娜吴岩齐铎关铭孙琪(25/4)2222年—次强降雨的模式检验…………......................刘泽恩曹蕾(4/4)2222年两次北台风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刘玉娇林虹裴永燕(1/4)及…………………………...........乔馨慧曹蕾王羚翔(33/1)气………陈优宽王永久王晓君刘彦秀王连珍(42/1)数值天气预报时效统计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李张(2/42)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对策................闫敏慧曹蕾杨宁(29/4)虚拟主播在应急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探讨...................白秀梅徐世民(4/4)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应用思考.......韩志鹏袁园谢晶心西婷婷于淼(4/2)“——”市气候分析………….........周晓燕包君俏郑选军(/念)影响天气对气及天气预报的影响……...................王悦牛忠清(4/4)哈尔滨市2222年3月2-3日雾淞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姜兵景学义高梦竹董学贤(4/4)倒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王曹伟曲(3/43)浅谈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张实汤飞白秀梅(4/4)《自动土壤水分传感器实验室检测规范》解读……吴................何张广吴奇生田晓明(4/4)基于5G通信基站干扰CMAcast系统分析.......……王国军王大龙贺敬刘丽敏(41/4)H77-2211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时空演变大气探测与雷电研究山西省日照平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李亚军葛黎黎(34/1)基于气象数据收集分发系统的RDBMS设计分析…...........周永吉黄博孟祥龙(47/1)新型火箭弹人工影响积云内外电场试验..................关屹瀛张洋杨帆官福顺滕浩刘颖熊峰(424/)雷电客观数值预报探索...........关屹瀛杨帆张洋王连仲滕昊赵广娜张惠君(4/4)基于CTS数据库的存储设计与容量估算分析……………………周永吉黄博祥(4242)台站园地方正县水稻区域分布浅析....................徐朝霞李想(44/1)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故障分析......................李想李佳帅王朦(45/1)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保险设计...........................余兰钟化然(44/4)析黑龙江省区域自动站级过程………………李佳帅李想徐朝霞姜雨岐(42/4)气候对大年影响分析……吴树森王利曲波魏光辉张金勇王振(44/4)大区冬—次强寒天气过程分析…………许丽玲沈月钊韩凤歧王振(4/4)哈尔滨市冰雪气候度分析…………...........陈超刘洋赵天雷(42/4)。
东北冷涡的最新研究进展
东北冷涡的最新研究进展李爽;丁治英;戴萍;刘云桦;韩颖【摘要】The advanced researches about climate characteristic,rainstorm characteristic,severe convection characteristic,structure and physical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NCCV),and interaction between NCCV and stratosphere a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The summarized areas include not only Northeast China controlled directly by NCCV,but also the periphery of NCCV such as North,Central,East,South,Northwest and SouthwestChina,which can deepen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improve weather prediction of NCCV.In addition,the paper has looked forward to the key research direction a-bout NCCV in the future,that is researche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inner structure,physical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CCV,and structure,movement characteristic,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NCCV by means of new theories and high resolutiondata.Physical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CCV and other weather systems is also important,especially in the periphery of NCCV.Besides,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CCV and stratosphere.%本文系统性回顾2010年以来关于东北冷涡的气候特征、暴雨特征、强对流特征、冷涡的结构和发生发展机制、冷涡与平流层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区域气象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2020年度联合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申请指南(2020)
2020年度东北区域气象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拟围绕东北冷涡天气气候研究,面向国内气象科研业务单位和高校,设立重点项目2项,每个项目经费50-60万元,均为竞争申报,由学术委员会或临时成立专家组评审,热忱欢迎国内广大科研业务人员积极申报。
1.申报领域
(1)东北亚冷涡对东北汛期降水的影响研究。
研究汛期东北亚冷涡与东亚-西太平洋副热带急流(锋区)、副热带高压的配置关系及其构成系统的动力结构;研究东北汛期不同降水模态下东北亚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学特点,研究不同冷涡环流型与东北汛期降水强度的关系,为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支撑。
(2)东北冷涡强对流系统结构及分类预报技术研究。
统计分析东北冷涡背景下东北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的演变特征;分析出现不同类型对流天气的大尺度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结构及形成演变特征,归纳出东北冷涡背景下分类强对流的天气概念模型。
研究建立冷涡背景下短时大风和大冰雹的模式直接预报方法,为预报业务提供冷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的分类定量模式预报产品。
2.考核指标
(1)形成在预报业务可推广的科研成果,试用效果良好,具备申报省部级奖励条件;(2)在机理研究方面形成创新成果可进一步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发表高质量论文2篇以上。
3.资助额度
每个申请者每次原则上只能申请1项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自批准之日算起。
每个申请课题的申请经费为5060万元。
4. 申请条件和项目管理
参见《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
5.申请表格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和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重点项目申请书》。
请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办公信箱/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CMA;同时,申请书一式四份(签字、盖章齐全)邮至: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南路388号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杨阳(收)110166。
6.截止日期
2020年3月20日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