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514a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b.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测环境影响B.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C. 提供决策支持D. 增加企业成本3. 环境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SWOT分析B. 风险评估C. 成本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谁受益谁负责D. 无限制开发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监督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规划的透明度B. 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C.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D. 所有以上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法B. 土地法C. 城市规划法D. 所有以上9.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哪些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以上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B.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 监督环境法规的执行D. 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阶段?A. 初步评价B. 详细评价C. 后评价D. 所有以上3.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包括哪些?A. 指导环境监测B.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C. 评价环境影响D. 制定环境法规4.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哪些方面?A. 污染风险B. 生态风险C. 健康风险D. 社会风险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哪些?A. 公众咨询B. 公众听证C. 公众调查D. 所有以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doc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doc](https://img.taocdn.com/s3/m/ef39f6a9fab069dc502201af.png)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1.环境承载力一一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环境功能区划一一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耍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界,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3.总量控制规划一一是指以某-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址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冃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來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坏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耒来的环境状况和坏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來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休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朵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坏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坏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虽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坏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最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最。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的土地。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b220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d.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保护环境资源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C.增加污染排放量D.扩大城市规模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盲目开发B.可持续发展C.资源浪费D.环境破坏3.以下哪项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A.政府监管缺失B.企业盲目追求利润C.公众参与和监督D.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评价环境友好性B.分析环境问题C.规划环境改善方案D.监督环境施工过程5.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3R”原则是指什么?A.减少、重复、复制B.减少、回收、重复C.减少、回收、重复利用D.减少、获取、再利用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4.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说明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5.如何提高公众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请提出具体建议。
三、综合题某城市规划部门计划开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请你作为规划师,针对以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1.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以缓解热岛效应?2.市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空气质量较差,如何制定有效的污染物控制计划并监督执行?3.市区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率低,如何设计垃圾处理设施并制定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率的政策和措施?请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务必认真作答,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594e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7.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与原则环境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城市、乡村、区域等特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环境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强调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确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长期得到控制和减少。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环境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性原则要求环境规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遵循科学规律,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与性原则要求在环境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对新建项目、政策或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预测和评估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其基本流程包括问题识别、调查与分析、评价与预测、决策支持和监测与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专业判断,通过对项目的环境特征、敏感性和潜在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其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定量评价则基于科学数据和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预测,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三、生态城市的概念与构建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制度和政策体系,确保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一致性。
其次,要推进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破坏。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cd784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 年 12 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 和同步发展方针。
3.:预防为主、谁污染谁管理、强化环境管理4.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 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污 染者付费”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 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提出管理的 14 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利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 10.秩 序 11.公平 12 保持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五大职能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
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 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公众参预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3.一致与比较原则4.预防性原则5.例外与重点原则6.灵便性原则7.经济合理原则8.反馈原则分类原则 计划种类分类原则 计划种类 按计划的时间界限划分 长期计划中期短期按计划的范围 政策 程序 方法 按计划制定者的层次 战略管理作业按计划的约束力 指令性 指导性 按计划的对象 综合局部项目 按计划的性质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其他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192ee6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2.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人口数量D. 增加资源消耗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强化环境管理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B.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提高政府税收D. 增加就业机会4.在环境规划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容量的基本组成部分?A. 大气环境容量B. 水环境容量C. 土壤环境容量D. 社会经济容量5.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B. 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C. 制定环境政策D.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C. 单一性原则D. 动态性原则7.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 废水处理B. 废气净化C. 固体废物处置D. 增加资源开采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须包含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措施D.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在环境管理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标准的作用?A. 衡量环境质量状况B. 判定环境污染程度C. 确定环境治理目标D.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A.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 环境问题识别与目标确定C.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D.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2.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环境容量的计算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步骤。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754e57f61fb7360a4c6551.png)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
![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5dfcd376eeaeaad1f330a5.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二、规划史上三大里程碑:第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第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第三: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召开,以“人类、地球及繁荣”为主题,对未来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执行计划》,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三个路标。
三、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四、系统的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五、白箱理论:根据对系统的结构和性质的了解,以客观事物变化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为基础,经逻辑演绎而建立起的模型。
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叫演绎法。
灰箱理论: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建立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或现场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补充和修正,从而建立系统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六、环境管理两大核心:谁管理谁、如何管理七、环境管理概念:是指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目的: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主要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内容:根据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管理的性质分:环境计划管理(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监督管理方法:明确问题和目标拟定、鉴别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对策、决策与制定规划(计划)、执行规划(计划)、评价反应与调整对象手段:行政手段: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无偿性、规范性法律手段: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经济手段:特征:利益性、间接性、有偿性技术手段:特征:规范性宣传教育手段八、环境管理理论基础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三者的关系:环境生产: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是物质形态与结构的转化器人口生产:是三种生产构成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人口生产所产出的人口可作为劳动力进行物质生产,维护环境生产冲突协同理论:冲突和协同在系统中同时存在。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e0a94c850ad02df804178.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313292ab8f67c1cfbd6b8bf.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的工作定义)2.环境预测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5. 环境管理6.环境预测7.环境标准8.“三同时”制度9 .环境规划二、填空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项。
3.环境管理的原则是、。
4.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5.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4.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5.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6.环境管理的手段为、、、、和。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等5部分。
8.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9.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10.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三、简答题1.请对下述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案情]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简称“华药”集团)下属的华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胜公司)、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新维公司)、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康公司)以及康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欣公司)、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北公司)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华胜公司一期工程年产400吨硫酸链霉素项目和新维公司年产4000吨维生素C项目,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6年9月投入生产;维尔康公司年产1 000吨维生素C项目,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4年7月投入试运行。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调查,“华药”集团共被查出7个项目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华胜公司排放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均严重超标,污水排入汪洋沟,使两岸群众深受其害。
建于市区的青霉素工程、淀粉技改工程、威可达公司、维尔康公司、新维公司等,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每天10万余吨的污水最终排入横贯市区的东明渠。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据此于1997年7月8日对“华药”集团做出罚款、限期治理与验收,若污水处理设施逾期验收不合格,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的处罚。
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库
![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7f22327e45c3b3566ec8b0e.png)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评价:3、基本环境容量:4、环境管理:5、“一控双达标”: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形式和特点是什么?2、工业污染源调查有哪些主要内容?3、环境管理的任务和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4、区域环境规划方案制定的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三、理论分析计算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已知某县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75 吨;若到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某造纸厂使用矩形排水渠排水,现测得水渠宽度0.6m,水深是0.7m,平均流速0.12m/s,COD浓度145mg/L(g/m3),求该厂年排放COD总量。
、S-P模型的基本方程为:请回答S-P模型的假设是什么。
4、下表是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请填写出其适用条件。
5、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某城市有 3 个工厂排放污水,拟集中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
已知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输送每一方污水的每公里费用Ci,试决定污水处理厂的坐标位置,使总输水投资最小。
项目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Qi污水量(m3/d) 420 350 750Xi 20 80 90Yi 30 100 10Ci($/km.m3) 1.2 1.5 0.8表污水处理厂位置求解的表格形式和结果求解结果:污水处理厂位置的坐标:6.7108,3.6036时,使总输水投资为最小,年输水费7899元。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质量:2、环境: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4、环境规划指标:5、环境质量指数:二、简答题(第1小题4分,第5小题10分,其余小题8分,计40分)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是哪些制度?2、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3、环境规划必须依据哪些预测做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5、请说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bf70f2ea58da0116d1749c9.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5分)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开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开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开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开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平安,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行为总体。
3 、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开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开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4、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的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根底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5、流域环境管理:指以特定流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流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6、区域环境管理:指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7、行业环境管理:指以特定行业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行业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8、部门环境管理:指以具体的单位和部门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单位或部门内的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9、资源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的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管理。
10、环境质量管理: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11、环境技术管理:指通过制定环境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以调整产1业结构、标准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为内容,以协调技术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目的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f69ac6680203d8ce2f2465.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 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c41b07f78a6529647d534e.png)
2.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种生产: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地位和作用:(1)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3.简述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总称。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环境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2)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强制性标准。改:自愿性(×)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改:3年(×)
四、简答题(任选3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横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特点;从纵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8bb3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4.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b971c489eb172ded63b792.png)
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
P8或者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 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ABCD )。
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ABD )。
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BD )。
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ABCD )。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ABCD )。
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ABCD )。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ABD )。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AB )。
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 B )。
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ACD )。
A.资源供给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 社会影响指标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BCD )。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2eb8e2550e2524de4187ef1.png)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复习题改正版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复习题改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79de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4.png)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复习题改正版环境规划期末复习题(红色为改正部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
2、环境规划的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答: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的特点。
4、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答: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力阈值。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答:(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2)生活功能: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6、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答: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7、城市演化过程的阶段(1)城市膨胀阶段;(2)市区蔓生阶段;(3)城市向心体系;(4)城市连绵带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环境规划程序答:环境规划工作计划→环境调查与环境评价→环境预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环境规划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优化和决策→方案审批→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2、环境规划目标定义答: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作出的规定。
3、环境规划指标类型答:(1)环境质量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投资(4)相关指标:经济、社会、生态4、环境预测定义及类型答:定义:依据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1.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环境功能区划——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3.总量控制规划——是指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20.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2.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3.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24.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5. 环境现状评价:根据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作现状评价。
26.规划方案:为实现相同的规划目标,可以采用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
27.推荐方案:指由规划编制部门建议实施的规划方案(经过方案的优化)。
28.结构化决策: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
29.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31.集聚规模经济:指产出和平均投人随经济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1.“四R”原则——是指Recycle(循环)原则、Reuse(再利用)原则、Recover(回收)原则、Reduce(减少)原则2.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2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
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 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获利。
6.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它是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通过编制一个系统的物资投入与产出的清单记录,来评价与这些投入产出有关的潜在的环境影响,并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解释清单记录和环境影响的分析结果。
是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环境管理的一个技术方法手段。
1. 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
2. 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 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6. 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22.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 浓度控制:是对认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量之目的。
27. 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 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2.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环境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体系(1分)(2)环境评价与预测(1分)(3)环境功能区划(1分)(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与决策过程(0.5分(5)环境规划的实施(0.5分)3.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答:(1)前期环保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和评价(1分)(3)环境模拟和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定(1分)(6)重点工程、融资渠道及保障措施4. 环境规划的任务.⑴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⑵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⑶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⑷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⑸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政策⑹制定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5.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1分(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0.5)(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0.5)(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0.5)(5)系统原则(0.5)(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0.5)(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0.5)6.简述环境规划的主要作用。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1)(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1)(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1)7.试述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1)我国环境规划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我国环境规划正逐步规范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技术大纲。
规划的编制除主导思想外,还有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且环境规划的内容也日臻完善。
(2)环境规划正逐步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发展趋势:(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2)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3)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继续得到青睐。
(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8. 简述我国当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型的规划仍然缺乏(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缺乏一支素质好、技术力量强的环境规划队伍(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工作亟待加强(6)作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9.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⑴整体性⑵综合性⑶区域性⑷动态性⑸信息密集⑹政策性强10. 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⑴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11. 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性质分)⑴生态规划⑵污染综合防治规划⑶自然保护规划⑷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12..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⑴善用信息,紧指目标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⑶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13.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⑴整体性原则⑵科学性原则⑶规范性原则⑷可行性原⑸适应性原则⑹选择性原则14.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弄清问题(1)(2)确定环境目标(1)(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1)(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1)(5)确定与优化方案(1)(6)方案的审核与实施(1)15.试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答:(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8分)①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使用新能源、改变现有燃料构成、改变煤的燃烧方式)②集中供热③采取有效的治理技术④实施清洁生产⑤控制移动源的排放(2) 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3分)①气污染源合理布局②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⑶加强绿化(2分)①植物净化②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16.试述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答:(1)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产生(2)推广和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物的排放(3)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与纳污容量①人工复氧②污水调节③河流流量控制(4)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水系环境、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水系景观的维护与改善(5)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17.试述水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清洁生产工艺、浓度控制法、总量控制法)(2)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人工复氧、污水调节、河流流量调控)内容:明确问题确定规划目标选定规划方法拟定规划措施提出供选方案规划实施18.水环境规划的类型与层次⑴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①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②城市(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3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⑵水资源系统规划①流域水资源规划②地区水资源规划③专业水资源规划19. 简述水环境功能分区的原则。
1.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坚固,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行可行,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