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方言圈

合集下载

泰州方言

泰州方言

3.假摄开口三等字的文读。该文读可能起步时间较晚,目前仍很不成气候。通泰方言假摄字(假开二有沙、家、价等等;假开三有蛇、写、也等等;假合二有瓜、抓、瓦等等) 的主元音一律为舌面后的a。洪巢片则不然,假开二、假合二主元音为a,假开三就变成iI,通泰片有少数假开三字文读变得与洪巢一样。比如泰州话姐姐jia jia ,空姐kong jiI。还有少数假开三字也产生了文读,但不和洪巢片读法一致,而是刻意模仿普通话的腔调。比如泰州话裏,且乐桥qia laq qiau,而且er cae。这或许是受洪巢片和北方话的共同影响。
通泰方言的洪巢化并不是近世纔有的,只是在近百年尤其是建国后速度变得愈加快疾。根据考证,泰州、泰兴话止摄日母字(比如二、耳、儿)原都读/zi/,但由於洪巢方言的影响,至迟150年前已经产生了er的读音,至迟到50年前已将zi音彻底消灭,而现在泰州人更是多有将这些字念a的,东台话已经完全读a,这就与扬州话完全一致了。再如康熙年初王大经主编的《淮南中十场志》描述东台一带方言特徵说“……以咸为寒……”,我们晓得,现代扬州话裏咸和寒是同音的,均为haen阳平调,而在通泰的泰州,咸读haen,寒老派多读hun,新派多读haen。读haen显然是後起的念法,然则从康熙初年直到现在300馀年,这个受洪巢方言影响产生的haen一直和本来读音hun共存,只是愈来愈占优势,取代hun的趋势愈加明显了。
句法上,有3种句式值得注意: 0 i; ^4 O: R1 F2 A9 |
一是反复疑问句,通泰方言以“格VP”句式为主,“VP不VP”句式较少见。淮扬方言大致两者皆可,北方话一般只有后一种。
二是双宾语句,通泰方言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位置接近南方诸方言。例如北京话的“给我一本书”,通泰方言、吴语等说“把本书我”。 3 A: j! W0 a9 a% E! k* V) b

从语音角度看江苏泰兴方言的局域特征

从语音角度看江苏泰兴方言的局域特征

僻处东南边缘, 战争相对较少 , 保存了较多古代方言的特
点。 鲁先生进一步认 为 , 通泰方言和赣 、 客家方言 同源于南 北朝后期 以建康话 为标 准的南朝通语 。l 【 1 l 因此 , 的泰 今天 兴话与赣语 、 客家话存在着诸多 的联系。 由于泰兴是处于 蛮荒 之地的江边 ,加 上水灾不 断 , 北
范围内的今扬州、 邗江、 江都、 泰州 、 姜堰、 泰兴、 高邮、 宝
应 、 阴、 淮 淮安 、 南 、 阳、 灌 沐 宿迁 、 阳 、 泗 涟水 、 盐城 、 响水 、 滨 海 、 宁 、 阳、 阜 射 建湖 、 丰 、 大 东台 、 新浦 、 东海 、 灌云等 地 皆有分布 , 方言 的现状 和所掌 握 的文 献资料 来看 , 中 从 其 以姜堰 、 兴化 、 泰兴最为集 中。 [ 据考 , 的许多大姓来 ”3 2 1 0 泰兴
源 于苏州 , : 如 李姓 , 末李重 八 由苏州 迁到 泰兴 柴墟 ( 元 今
属 泰州高 港 区 )袁姓 , ; 明洪武时 袁德先 由苏 州迁泰 兴 ; 蒋 姓, 明嘉靖 时蒋君英 由苏州迁泰州南乡 ( 时属 泰兴 )王姓 , ;
据 王 氏三槐堂 家谱记 载 : 始迁祖 王永吉 ,本 籍姑 苏 , 出 “ 系 东晋 三槐之裔 , 累叶江南 , 明永乐 间族 人相率 避乱 , 有 七船
宋 以前 , 里一直 地旷人稀 。南宋初 年 , 这 北方 居 民为避 战
苏北与江淮 、 湖广 、 四川 、 等地一样 , 华北 异常荒凉 , 口极 人 其稀少 , 迫切需要迁入大量 人 1; 2 而苏州 人烟稠密 , 1 百姓 富 庶, 与苏北距离又近 , 是理想 的移 民输 出区。“ 在这一地域
火, 便南下泰兴落户 。 元初 , 因战祸灾荒 等原 因 , 民锐减 。 居 明初 , 泰兴籍 原居 民不足 1 , 经政府 移 民屯 田 , O户 后 苏州

泰州方言

泰州方言
难看--瘸登 一下子--一瞎头 大便--乌死 小便--乌需
三轮摩托--三卡儿 自行车--钢差儿 说谎--谈谎 刚才--先豆在
拖鞋---嗒嗒儿 脖子---井刚 丈夫---孪强 老婆----女养 没办法--么得八发
吹牛-----肉白 螺蛳----乌裸儿 螃蟹-----旁海 回家------嘎嘎
受苦——挨稿 人来疯——先翻 晚上——雅立 橡皮——唱皮 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东丝啊(望神尼稿子啊) 很早——牢早八早 很大——无大八大 打人---偶猪你啊 嚣张---老象的杂实 十三点---二不学五的 罗嗦-----穷举 很-----在实 坏蛋-----枪毙;比养的 浇粪--阿粪 粪坑--毛港 小板凳——爬爬凳 什么东西----什里搞子 小提桶——小亮在 吃饭了吗----额成吃嘎 难看——瘸登 一下子——一瞎头 大便--乌死 小便--乌需 三轮摩托--三卡儿 自行车--钢差儿 说谎——谈谎 刚才——先豆在 拖鞋---嗒嗒儿 脖子---井刚 丈夫---孪强 老婆----女养 没办法——么得八发 吹牛-----肉白 螺蛳----乌裸儿 螃蟹-----旁海 回家------嘎嘎 聊天——哒寡 异想天开---拿心 难看---缺灯、活丧行 明天见---门淘子见 吃晚饭---床呀饭 吵架---刚丧 死相---缺形样仔 牛肉----鹅肉(姜堰话) 到你家玩---到冷角耍儿仔(泰兴话) 温开水----闷汤咽 小男孩:小拿宝 小女孩----小啊头 费话多----穷嘴 吃东西----床倒头 睡觉----挺尸 摩托车——魔耷差 故弄玄虚——拿乔、拽 蛤蟆------癞保 青蛙-------水鸡 蚯蚓 -------湖仙 蜈蚣---百脚 姐姐---假假 哥哥---锅锅 妹妹------眯在 爷爷-----嗲嗲 外公----葡嗲嗲 伯父---大大 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恩溜啊溜啊溜蛤四不曾拴到她! 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斧出来溜!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四恩自子饺的 你吃饭了吗?——你鹅曾测帆啊? 我的肚子都笑疼了-------恩滴堵在堵笑饿疼其来儿来 受苦——挨稿 人来疯——先翻 晚上——雅立

泰方言

泰方言

通泰方言的洪巢化并不是近世才有的,只是在近百年尤其是建国后速度变得越加快疾。

根据考证,泰州、泰兴话止摄日母字(比如二、耳、儿)原都读/zi/,但由於洪巢方言的影响,至迟150年前已经产生了er的读音,至迟到50年前已将zi音彻底消灭,而现在泰州人更是多有将这些字念a的,东台话已经完全读a,这就与扬州话完全一致了。

再如康熙年初王大经主编的《淮南中十场志》描述东台一带方言特徵说“……以咸为寒……”,我们晓得,现代扬州话裏咸和寒是同音的,均为haen阳平调,而在通泰的泰州,咸读haen,寒老派多读hun,新派多读haen。

读haen显然是後起的念法,然则从康熙初年直到现在300馀年,这个受洪巢方言影响产生的haen一直和本来读音hun共存,只是愈来愈占优势,取代hun的趋势愈加明显了。

以上几点都是从文献中找到的早期通泰洪巢化证据,大致地说,20世纪以前的通泰方言虽然也有些洪巢化产生的读音,但是为数不多,新生的读音也不成气候,和原有音相比不占优势,根本谈不到有什麽“洪巢化危机”。

但是近百年来风云突变,洪巢化引起的文读日益强势,乃至到今天,通泰片西部泰州——大丰一线,旧白读和新文读相比已不占丝毫优势,被取代的趋势颇为明显,尤其在读书时,文读泛滥。

似乎可以这样讲,泰州——大丰的说话音仍属通泰音系,读书音已与洪巢音系十分相近。

这是很危险的徵兆。

洪巢化产生的文读主要有五方面:1.阳去向阴去转移。

去声分阴阳是通泰方言的特点。

六调区(如泰州)阳去不自成一类,而是读同阴平21调,七调区(如兴化)则自成一类。

试擧洪巢化比较严重的泰州话为例,看看阳去字的文白异读:地上、天地;写字、取字;座位、讲座;聚宝盆、团聚;做梦,红楼梦……每一组前字都读阴平调,声母也送气(不包括擦音或鼻、边音字如“梦”),後字就多读去声,声母也相应地变作不送气(一些老年人可能除外)。

此外,还有大量阳去字(多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字)只剩下去声、不送气的读法,比如健、士等等。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摘要:一、引言二、东台泰州方言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三、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声母特点2.韵母特点3.声调特点四、东台泰州方言的现状与传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方言,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台泰州方言,了解其起源、特点以及现状,以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东台泰州方言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东台泰州方言,又称江淮官话泰如片,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东台市、泰州市及周边地区。

这一地区的方言受到古江淮官话、吴语和中原官话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东台泰州方言。

三、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声母特点:东台泰州方言的声母较为复杂,共有21个,包括零声母。

其中,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等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

2.韵母特点:东台泰州方言的韵母有38个,包括舒声韵和促声韵。

舒声韵中,元音音素丰富,韵尾多样;促声韵则以i、u为主要韵尾,形成了独特的韵母体系。

3.声调特点:东台泰州方言有5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声调在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于说话者的语音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

四、东台泰州方言的现状与传承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台泰州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部分青少年已不能熟练运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方言,政府和民间组织正采取措施,如开展方言调查、编纂方言词典、举办方言比赛等,提高人们对方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结论东台泰州方言是江淮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语言特点和历史价值。

浅析东台方言的使用与保护

浅析东台方言的使用与保护

浅析东台方言的使用与保护一.东台方言的基本情况与举例东台隶属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与黄海相连,南与南通市海安县接壤,西与泰州市兴化市毗邻,北与大丰市交界。

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东台方言。

根据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划分,东台方言应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又名“下下江官话”。

若划分较细致,则东台方言应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简称通泰方言,属于泰州方言圈。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的一个亚区,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涵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多万。

东台方言分为台城话、堤东话、堤西话、街唐话等。

其中台城及堤西话受淮扬影响较大。

街唐话受吴语影响较大。

东台话保留了部分较难理解的词汇,例如,在常用的亲属称谓方面(外公、伯父);在动植物名称方面(蜈蚣、青蛙、芹菜)。

除了一些难懂的词汇之外,东台方言中很多字的读音与现代普通话也不相同,以下面一首顺口溜为例;跟儿(今天)巴,明儿巴,好容易巴到三十夜(读ya),糖儿果子随你抓,鱼儿肉的净你叉。

总而言之,现今在东台地区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区别。

二.东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方言保护的重要性: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更多的时候承载着一份独有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情结。

换言之,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根基,应当被继承与普及。

在文化传承等方面,方言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方言不能消亡。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的多样性应该得到保护。

但当今社会中,普通话无疑是主流交际工具,我们应该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保护好各地的方言,使方言与普通话形成“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的关系。

2. 方言保护的必要性: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叫你学说泰州话

叫你学说泰州话

教你学泰州话右边是泰州话左边是普通话大家可以对照学学泰州话比较难学的哦睡觉——猴皋受苦——挨稿人来疯——先翻晚上——雅立橡皮——唱皮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东丝啊(望神尼稿子啊)很早——牢早八早很大——无大八大打人---偶猪你啊嚣张---老象的杂实十三点---二不学五的罗嗦-----穷举很-----在实坏蛋-----枪毙;比养的浇粪--阿粪粪坑--毛港小板凳——爬爬凳什么东西----什里搞子小提桶——小亮在吃饭了吗----额成吃嘎难看——瘸登一下子——一瞎头大便--乌死小便--乌需三轮摩托--三卡儿自行车--钢差儿说谎——谈谎刚才——先豆在拖鞋---嗒嗒儿脖子---井刚丈夫---孪强老婆----女养没办法——么得八发吹牛-----肉白螺蛳----乌裸儿螃蟹-----旁海回家------嘎嘎聊天——哒寡异想天开---拿心难看---缺灯、活丧行明天见---门淘子见吃晚饭---床呀饭吵架---刚丧死相---缺形样仔牛肉----鹅肉(姜堰话)到你家玩---到冷角耍儿仔(泰兴话)温开水----闷汤咽小男孩--小拿宝小女孩----小啊头费话多----穷嘴吃东西----床倒头睡觉----挺尸摩托车——魔耷差故弄玄虚——拿乔、拽蛤蟆------癞保青蛙-------水鸡蚯蚓-------湖仙蜈蚣---百脚姐姐---假假哥哥---锅锅妹妹------眯在爷爷-----嗲嗲外公----葡嗲嗲伯父---大大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恩溜啊溜啊溜蛤四不曾拴到她!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斧出来溜!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四恩自子饺的你吃饭了吗?——你鹅曾测帆啊?我的肚子都笑疼了-------恩滴堵在堵笑饿疼其来儿我喜欢你--恩肤死你词语例句1 热潮:热闹略2 麻:厉害、漂亮你穿这衣裳,蛮麻的。

3 过:传染你这病过人。

4 搭界:有关系、相连这事跟他不搭界。

5 苕tiáo帚:扫帚略6 扒灰:公公与媳妇通奸略(出自《红楼梦》)7 腌臜:不舒服、脏、卑鄙我心里这一候蛮腌臜的。

最纯的的泰兴话

最纯的的泰兴话

最纯的的泰兴话!!!有一个落头叫泰兴... 有一种咖啡叫苋子粥,有一种运动叫挤麻油,有一种棉衣叫紧身子,有一种硬币叫铅角子,有一种动物叫赖包,有一种昆虫叫假楼,有一种水桶叫量子,有一种锅盖叫釜冠,有一种板凳叫趴趴,有一种食品叫格定,有一种布叫绞布,有一种交通工具叫钢丝车,有一种美味叫酱王子萝卜小菜,有一种鱼叫草把头,有一种水产品叫歪歪,有一种呆叫呆吧日猴,有一种夯叫夯里夯气,有一种傻叫日抱怨,有一种笨叫急害,有一种女人叫马马,有一种职业叫假假,有一种学生叫霍棒,有一种网友叫甩子,有一种相好叫搭头儿,有一种小孩叫霍把子,有一种子女叫辣巴儿,有一种坏人叫球稿子,有一种无赖叫没像管,有一种鸟人叫草鸡毛,有一种无礼叫老逼日,有一种不好好学习叫叼浪,有一种说话不作数叫飘飘而,有一种出错叫出霍子,有一种感情叫割得好,有一种睡觉叫仰吊子,有一种闲逛叫胖累思,有一种离开叫死入滚,有一种扯淡叫搞沫嚼蛆子,有一种摔跤叫跌个大老吧,有一种吃苦叫挨搞,有一种失败叫完帐,有一种着急叫着照,有一种东西叫刮色,有一种出格叫崇头,有一种矜持叫解据,有一种闹事叫霍桑,有一种追叫删,有一种爱叫贺喜,有一种说话叫凋B搭习,有一种能干叫能B夹浅,有
一种身体语言叫扭头骨紧的,有一种丢人现眼叫现世浪骨的,有一种交流方式叫哒淡话,有一种教育方式叫凿骨子,有一种男女关系叫打搞,有一种不讲卫生叫作世,有一种速度叫放哨点,有一个落头叫泰兴!。

江苏各地那些超萌方言习俗

江苏各地那些超萌方言习俗

江苏各地那些超萌方言习俗各地方言概况江苏方言大致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不同城市的方言有不同的特色和味道。

江苏如皋婚礼先说说苏南的方言。

苏南的方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吴语,还有一种江淮方言(以扬州话为主)。

吴语的范围是苏锡常和南京的高淳。

苏州话比较软,无锡次之,常州最硬,所以常州人对话听起来就像吵架。

还有一种就是江淮方言,江南其他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话,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南京人喜欢说脏话,所以都觉得南京话很难听。

其实不然,地道的南京话还是很好听的。

暮色中的南京苏州方言较软,吴侬软语听起来比较婉约温柔,有时候即使是气话,骂人的话,很多外地游客也听不出来,还以为相当的客气。

如苏州人说“要不要和你吵哦?”其实不是在跟你商量要不要吵架,而是在宣战,表示他们已经出离愤怒了。

关于苏南方言,还有个笑话:同学问我:“你们苏州方言里螃蟹怎么说?”我说:“哈”。

她重复:“你们方言里螃蟹怎么说?”我说:“哈”。

她很无奈:“……那你们方言里鱼怎么说?”我:“嗯?”(鼻音)。

她说:“我是问你们方言里的‘鱼’,是怎么说的?”我:“嗯?”……然后她就不理我了……下面是苏中的方言,苏中只有3个地级市,可是方言是相当的复杂!先说说扬州。

扬州方言是江淮官方话,辛辣,生动,活泼,也很好懂,所以在扬州地区生活几年,基本上就能够对答如流。

通泰地区的方言,统称为通泰话。

先说说泰州的三泰地区,其实三泰地区的方言和扬州话比较类似的,只不过发言上比扬州话难懂些。

泰州最北面的兴化虽然也是泰州的,但是兴化的方言更像扬州话。

三泰下面就是靖江了。

靖江话总体属于吴语范围,不过由于靖江身处江北,所以现在的靖江话是吴语和扬州话的混合(吴语的成份大)。

由于历史原因,南通地区的人比较杂,祖先来自全国各地。

南通市区话其实和扬州话是很像的,不过他们的名词方言实在是太多,所以非常难懂。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看完感觉不会说中国话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看完感觉不会说中国话

江苏最难懂的十大方言,看完感觉不会说中国话江苏方言大多数外地游客来江苏,对江苏各地的方言虽然勉强听得懂,但是对其语气说传达出来的意思却捉摸不透,因此常常闹出误解和笑话。

其实就算是江苏本地的人也不到一定能听懂13市的方言,让我们一起看看江苏最难懂的10地方言。

江苏方言区多、分布广而长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分苏州、常州两片;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分徐州、赣榆两片。

江苏方言独立发展环境较好江苏各地区语言接触偏少,古时受中央政权影响偏小,形成了许多方言可以相对独立发展的较好环境。

江苏的地方话一路沿袭,保留相对完整,难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难懂系数最高的高淳话举例,其在东周时就已形成,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延续几千年不变,堪称语言"孤岛"。

江苏方言几乎无推广,普及度不够中国的方言,有一项网友调查称东北话最好懂。

这里面有赵本山的功劳。

而在江苏,相对有知名度的只有一个"老吴韶韶",在用南京话评点新闻,而南京话恰恰也是江苏话中最好懂的方言。

而像东北话那样影视剧、话剧、二人转等方式全面推广的趋势,在江苏尚未形成气候。

详解江苏十大难懂方言高淳话高淳土话发音轻语速快,多用浊音,缺音标体系,只靠当地人口口相传。

如家(jia),古汉语里声母是g,高淳就读ga。

溧阳话溧阳方言具有很多特色。

有些方言,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

溧阳方言的"胖肉"就是肥肉,"热头"就是太阳,"绞布"就是抹布,"团鱼"就是甲鱼。

丹阳话丹阳话保留了吴语大部分特点,也受江淮官话影响。

泰兴方言

泰兴方言

·格言·[方言熟语的典故与传说]泰兴的“杲昃”与“东西”“油杀鬼”的故事“耳边风”的出处“五二六三”的传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在泰兴人民文化生活中,方言和熟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它真实反映了泰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智慧。

它绚丽丰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它是泰兴人民宝贵的口头遗产,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文化史、民俗史的参考价值,能使人们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感情的熏陶,具有显著的教育、激励和警世的作用。

泰兴方言熟语是泰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兴人民精神情感的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笔宝贵的财富正悄悄隐入历史的记忆。

如不加以搜集整理,必将逐渐失传和消亡。

我市黄桥镇退休干部吕耕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方言熟语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搜集,参阅了许多史籍辞书,精心编著出一本二十万字的《泰兴方言熟语拾零》,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网现辑录部分方言词汇和常用熟语,与广大读者共享。

作者吕耕樵简介吕耕樵,又名庚乔,1945年9月出生,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

1959年至1962年读初中,后自学中文大专毕业。

做过农民、农村基层干部、民办教师、中心小学校长、文化站长、党委秘书;1984年起任文教助理等职。

日常以书为伴,视读书为人生乐事,曾手抄《红楼梦》、《三国演义》,编著出版《泰兴方言熟语拾零》,担任《泰兴人文》一书副主编等。

现为泰兴市文学协会会员,经常采风于民间,自诩为“传承民间文化的使者”。

带还留下不少岳飞抗金遗迹。

人们谈起岳元帅的丰功伟绩,无不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尊敬和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1141年底,时年39岁的岳元帅竟被奸相秦桧夫妇东窗密谋以“莫须有”的罪名绞死在杭州风波亭。

噩耗传来,泰兴百姓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但秦桧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奈何不得。

怎么办呢?聪明的泰兴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出这口气。

他们设计用两根面条(喻秦桧夫妇)绞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烹炸,称之为“油杀鬼”(“鬼”、“桧”谐音)。

江苏泰州方言与英语习得

江苏泰州方言与英语习得
的学 习 。 ” L 2 ] 当第 一 语 言 的 表 达 方 式 与 第 二 语 言 有 共 同之 处 , 那 这 样 的影 响 就 是 正 迁 移 ; 当第 一 语 言 的 表
所 讨 论 的 泰 州 方 言 仅 限 于 江 苏 以 行 政 区 域 划 分 的地
级 市 泰 州 市 当前 的 方 言 , 涵盖泰州海陵区、 高港区、 经 济 开发 区 、 靖 江市 、 泰兴 市 、 姜 堰市 和兴 化 市 。
迁移 , 本属心理学范畴 , 学 习 迁 移 理 论 早 期 由

美 国著 名教 育心 理学 家 桑代 克提 出 , 根 据其 “ 相 同 要 素 说 ”, 学 习迁移 即相 同联 结 的 转移 , 两 种 学 习 情 境 中相 同或相 似 的 成 分 越 多 , 相 同联 结 越 多 , 迁 移 越 大 。这 种迁 移作 用 , 在 第 二 语 言 的 习得 过 程 中 , 表 现
第 1 1卷 第 4期 2 O 1 3年 2月
淮 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8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二、 泰 州方 言对 英语 学 习的语 音干扰
北 方 方 言 以北 京 话 为 代 表 , 是 普通 话 的基 础 ; 吴 方言 以上海话 为典型 , 主要分 布于上 海 、 浙江、 江 苏 东 南 部 。 由于 地 理 位 置 的特 殊 性 , 泰 州 地 区 方 言 中 既 有
吴方 言的影子 , 又 深 受 北 方 官 的 话 影 响 。 语 言 学 习 的 目的 在 于运 用 , 准 确 的发 音 是有 效 沟 通 和交 流 的保 障 。但 是 显 然 泰 州 地 区方 言 发 音 中 的 一 些 特 点 干 扰 了学 习者 在 英 语 习 得 过 程 中 的语 音 练 习 。

泰州方言语言特征研究

泰州方言语言特征研究

唐 建州 。 目前 ,泰 州市下辖三 区三 市:海 陵区、 高港 区、
“ n g ”发音 时 ,舌根上 升,软腭 下降 ,使气流 通过鼻腔 ,
声 带 振 动 。 两 者 的 区别 就 在 于 气 流 受 阻 的 前 后 及 构 成 阻碍 姜堰 区;靖江市、泰 兴市 、兴化市。 《 江苏省 志 ・ 方 言志》 中,江 苏省 的江 淮方言分 为南 的部位 。要 分辨这两者 ,可 以参考 声韵配合 的规律 ,如声 d 、t 、n 、l ”与 “ i n ”拼 合 的 只 有 一 个 “ 您 ” 字 ,其 京 、淮扬 、通 泰三 片,泰州话属 于江淮方 言通泰片 ,是其 母 “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方 言 之 一 ,也 是 官 话 区 东南 角 的 重 要 方 言 余 都 为 后 鼻 音 。 此 外 , 也 可 用 形 声字 偏 旁 来 类 推 记 忆 。如 “ 分 ”是 前 鼻 音 ,那 么 从 “ 分 ”的 “ 份” “ 粉” “ 芬 ”等 之 一 。泰 州 方 言 圈包 括 了现 今 泰 州 、姜 堰 、 泰 兴 、兴 化 、
1 1 、l 两个 声母在很 多方言 中容 易混淆 ,如北方方 言中
西 南 方 言 的大 部 分 和 江 淮 方 言 、西 北 方 言 的 一 部 分 ,湘 、
泰 州方言 的每个字都有 声调 ,但是 语调仅 仅是 在句末
的字 调 上 体 现 。 泰 州 地 区方 言 的 阴 平 几 乎 都 是 2 1 , 阳 平 主
赣 、 闽等 地 区 也 存 在 这 一 现 象 。在 江 苏 ,表 现 比较 突 出 的 要是3 5 和4 5 ,上声都是2 1 3 ,去声基本都是3 3 或是4 4 。因为 有 南 京 、 扬 州 、 泰 州 等 地 。虽 然 如 此 , 却 不 影 响 这 些 地 区 语 调 受 到 声 调 的 影 响 ,所 以 说 话 过 程 中波 动 起 伏 不 明 显 , 总 体 较 为 平 缓 , 多 采 用 平 调 和 降 调 。这 正 是 泰 州话 听 起 来 人 们 的 交 流 , 不 会 造 成 歧 义 。也 就 是 说 ,在 上 述 方 言 中 ,

泰州方言例解 -回复

泰州方言例解 -回复

泰州方言例解-回复什么是泰州方言,以及它的特点和使用场景,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答。

一、泰州方言的定义泰州方言是指在中国江苏省泰州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泰州方言主要在泰州市及周边地区使用,包括如泰兴、姜堰、靖江等地。

泰州方言因为有历史上闽、赣两地人口迁入的原因,也受到了一定的闽南方言和赣南方言的影响。

泰州方言属于江苏方言的一部分,同样也受到了南京话和苏州话的影响。

二、泰州方言的特点1. 音韵特点:泰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是发音的轻音化,泰州方言中的词语发音比较轻柔,声调较为平缓。

其次是韵腹的变化,泰州方言中的韵腹比较丰富,有较多的元音变化。

最后是辅音的变化,泰州方言中的一些辅音发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例如“sh”声音发成“s”音或“z”音。

2. 词汇特点:泰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也有一些差异。

泰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语,例如“批纳(吵闹)”、“搞乾娘(搞砸了)”等,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此外,泰州方言中一些常用词语的发音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例如“我”发音为“阮”、“你”发音为“人”等。

3. 语法特点:泰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一些特点。

泰州方言中的主谓宾结构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代词、量词和疑问句等方面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泰州方言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泰州方言中是“阮”,“你”是“人”,“他”是“伊”等。

此外,在疑问句中,泰州方言为了表达疑问,通常在句末加上助词“咧”或“唔”。

三、泰州方言的使用场景1. 家庭交流:在泰州地区的家庭中,泰州方言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泰州方言进行日常交流,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

2. 社交场合:在泰州地区的社交场合,泰州方言也是常用的交流工具。

例如,在聚会、婚礼、节日等场合,人们通常使用泰州方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3. 文化传承:泰州方言也是泰州地区的一种文化传统,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经典泰州话

经典泰州话

经典泰州话
爷爷-——-—嗲嗲外公-—--葡嗲嗲伯父—-—大大
姐姐—--假假哥哥-—-锅锅妹妹——-—--眯在
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恩溜啊溜啊溜蛤四不曾拴到她!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斧出来溜!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四恩自子饺的
你吃饭了吗?――你鹅曾测帆啊?
睡觉――猴皋
受苦――挨稿
人来疯――先翻
晚上―雅立
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东丝啊(望神尼稿子啊)
很早――老早八早
很大――无大八大
打人———偶猪你啊
嚣张-—-老象的杂实
十三点—--二不学五的
罗嗦-————穷举
很—--——在实,结棍
小板凳――爬爬凳
什么东西————什里搞子
小提桶――小亮在
吃饭了吗——--额成吃嘎
难看――瘸登
一下子――一瞎头
刚才――先豆在
拖鞋—-—嗒嗒儿
脖子——-井刚
丈夫——-孪强
老婆———-女养
没办法――么得八发
吹牛-————肉白
螺蛳—--—乌裸儿
螃蟹—-——-旁海
回家-—-—-—嘎嘎
聊天――哒寡
异想天开-——拿心
难看———缺灯、活丧行
明天见-——门淘子见
吃晚饭--—床呀饭
吵架———刚丧
死相——-缺形样仔
到你家玩-——到冷角耍儿仔
温开水---—闷汤咽
小男孩:小拿宝
小女孩----小啊头
费话多——--穷嘴
吃东西———-床倒头睡觉——-—挺尸
摩托车――魔耷差
故弄玄虚――拿乔、拽蛤蟆—-—-——癞保
青蛙--—-—-—水鸡
蚯蚓 -——-———湖仙蜈蚣-——百脚。

泰兴特色文化之方言

泰兴特色文化之方言

泰兴特⾊⽂化之⽅⾔泰兴话是⼀门通⾏于江苏省泰兴市及周边地区的⽅⾔。

现划属于江淮官话通泰⽚。

泰兴境内的⽅⾔属汉语北⽅官话的江淮官话泰如⽚,处于⼴袤的官话⽅⾔区的最南缘(与泰兴⼀河之隔的靖江则属吴⽅⾔区),介于江淮⽅⾔与吴⽅⾔的交汇处,有其语⾳、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和⽂化、语⾔应⽤等外部特征。

纵观历史,泰兴⽅⾔多与北⽅⽅⾔相通,⼜有吴⽅⾔为基础,南北兼有,新旧交织,虽有⼈际交流,通婚迁徙等诸多因素异致的变化,但总体说影响不⼤。

泰兴⽅⾔内部的⼀致性很强,略有地域差异。

根思、刘陈、新街、河失等乡镇区别于泰兴镇(今济川街道)以及黄桥镇区,被称之为“乡下话”,当地⼈称为“⽼龙河话”或“咬⾆⼦⾳”;黄桥以东(古溪除外)地区的泰兴话夹有⼀些如皋、海安话的特点,被称为“东乡话”;泰兴西南的蒋华、七圩等镇的泰兴话与县城有别,被称为“洲上话”;泰兴东北⾓的古溪镇语⾳既与“乡下话”有别,也与“县城话”有别。

此外,⼝岸、刁铺、许庄、⽥河、永安洲五乡镇,原属泰兴,1997年8⽉被划为泰州⾼港区,其⽅⾔却仍属泰兴话⼀脉,只是与泰兴话听感上有区别。

此五镇⽅⾔,与“洲上话”较为接近,⼜受泰州话影响,逐渐形成了⾃⼰的⼀些特⾊。

闻⼀多先⽣有《七⼦之歌》,五镇百姓,虽不长于此道,却在每⽇的家长⾥短中透出⾃⼰的⼼声。

故乡的云,飘去,终会转来。

泰兴话的语⾳特点:泰兴话有四声六调。

所谓四声是指平上去⼊,⽽不是普通话的⼀⼆三四声。

泰兴话的六调是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阴⼊阳⼊。

这六个调对应的字分别是阴平:⾼低开花阳平:爬⿇抗拿阴上:马假卡⽼阴去:去四对泰阴⼊:拍国瞎掐阳⼊:⽩学绿摸这⾥的⼊声是⼀种短促⽽爆破的声调,⼤家可以试着⽤泰兴话说【欲速则不达】体验⼀下。

与泰兴同属泰如⼩⽚的如东东路话和兴化城区则保留有阳去调。

其实根据泰兴话和普通话也能推出哪些字是阳去字。

泰兴的阳去调并⼊阴平,普通话的并⼊去声,所以普通话读阴去泰兴话读阴平的⼤致就是阳去字,⽐如【淡】【病】【柜】【梦】。

泰州方言土话集锦

泰州方言土话集锦

说谎——谈谎
早就来了——我先头就来了
一会儿——屁大的个工夫
怪异——异怪
有本事——花头巾不小
温开水——闷烫烟
拖鞋——达达
小青菜——沐阴菜
那个人——努个人
一直在这儿——一册在朝喂
有没有?——格成?啊成?
现在什么时间了?——现在多一个了?
是吗?——啊是的?
把那个条幅挂起来吧!——把罗个条幅浪起吧! 怎么了——煮十呢
有没有好呢——啊成好呢
去洗脸——去死脸!
小宝贝————乖乖RAO
小板凳——爬爬凳
妻子——女将
吃的 饱了 腻了————赤格样住啊咧 是哪个老师教你的——是哪个老师高你的 闲聊——搭添话
一下子——一瞎头
吃饭——床饭
瞎搞——HA楸
乱七八糟的————7古8杂的
好,顺————波敲
淘气小孩——小拿宝
睡觉——河告
呆子——二显
到别处去————死饿旁逼去
前面---前头
后面---后头
很多——不要太都DU啊!
好———恩啊~
上哪———去哪哇WA
死相———HU SANG XING 湖丧型
雨鞋——套还
小提桶——亮在
白天——噎你
天很热——天多暖啊
这东西有多大——这东西哪么大 菜很辣——菜多麻啊
包子——馒头。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一、东台泰州方言的概述东台泰州方言是江苏省泰州市东台县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泰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与周边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东台泰州方言在口音、发音和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二、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 声调东台泰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平缓,相对于其他方言而言,声调变化较少。

常见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 发音东台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鼻音较为明显,常见的鼻音有“m”和“n”。

•舌尖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舌尖音比较清晰,常见的舌尖音有“z”、“c”、“s”等。

•声母“f”和“h”的转音:在东台泰州方言中,声母“f”和“h”有时会发生转音,例如“风”读作“hong”。

3. 词汇东台泰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词汇特点有:•多音字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多音字读音较多,常见的有“人”(读作“yan”)和“好”(读作“hao”)等。

•俚语和俗语: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俚语和俗语,例如“糟蹋”(指浪费)和“兜风”(指散步)等。

三、东台泰州方言的古话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古话,这些古话流传至今,反映了东台泰州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1. “黄粱一梦”这句古话源自《庄子·逍遥游》:“胡为乎哉?庖丁为文惟所谓逍遥其心者乎!吾且临临而不知其所止,其所止不可见也!萧萧乎如有知焉者,我独若失而不知所之者。

其有知也者,天邪?其无知也者,我邪?其或知我者,天邪?其或不知我者,我邪?我或有知也,其或无知也,我则异于彼矣。

虽然,我则捐诸我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如同黄粱一梦,虚幻不真实。

人们应该摒弃一切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卖油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觉得时光宝贵,不要虚度光阴。

”这句话告诫人们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因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金钱无法买回逝去的时光。

泰州话方言生活用语

泰州话方言生活用语

泰州话方言生活用语泰州话方言是江苏省泰州市的一种方言,也是我生活中常用的语言。

下面我就以泰州话方言为题,来描述一下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生活用语。

第一段:问候与寒暄在泰州话中,我们常用的问候语是“喂,咋样啊?”这句话意思是“喂,你好吗?”当然,在不同场合下,我们还会用一些不同的问候语,比如在早晨见到朋友时,我们会说“早啊,咋样啊?”在晚上见到朋友时,我们会说“晚上好,咋样啊?”这些问候语都是我们泰州人常用的。

第二段:询问与回答泰州话中,询问别人的事情时,我们常用的问句是“你做咧?”意思是“你在做什么?”而回答的时候,我们会说“做咧,你呢?”意思是“我在做,你呢?”这种简洁明了的问答方式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

第三段:请求与应答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时,我们会用“帮忙个忙啊”来请求对方的帮助,比如请别人帮忙拿东西、帮忙照看孩子等等。

而对方如果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会说“好啊,没问题”,表示愿意帮忙。

这种请求与应答的方式也是我们泰州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第四段:道别与祝福在泰州话中,道别时我们常用的说法是“拜拜啦”,意思是“再见”。

而祝福的话,我们常用的是“多保重啊”,意思是“注意身体,保重”。

这些词汇在我们泰州人的日常交流中,用的非常频繁。

结尾段:总结与展望泰州话方言是我们泰州人的独特语言,它代表了我们的身份和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泰州话方言进行交流,更能增加亲切感和融入感。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留和传承泰州话方言,让它成为我们的文化遗产。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泰州话方言在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同时,我也希望读者能够对泰州话方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交流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

在描述过程中,我尽量使用了准确的中文来表达,同时也注意了句式的流畅和词汇的丰富多样性,以增强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也称江淮官话)的一个亚区。

本文以下简称之为“泰州方言圈”。

泰州方言圈,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万。

泰州方言圈,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面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

就历史上而言,这里以前都是属于泰州管辖的区域,解放后地级泰州区域被行政撤销,其东南部的海安、如皋(含如东)并入南通,其东北部的东台、大丰并入盐城,泰州自身以及原泰州区域西部的县则都被并入扬州,成为扬州的县级区域。

这也是我称这片区域为“泰州方言圈”的原因。

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中心城市的依托,其文化也呈衰落迹象。

好在1996年,泰州从扬州脱离,重新升格为地级市。

在沉寂50年后,终于又有了说泰州方言的地级市了。

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泰州城位于整个泰州方言圈的最西边,其西侧紧贴扬州的江都,而江都则是讲扬州话的。

所以,泰州方言圈的“带头大哥”泰州自己却恰恰处于整个方言圈最危险的边缘地带,直接面临着被扬州话同化的危险。

江苏长江淮河之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讲扬州话的,泰州话则蜷缩在江苏的东南一隅,整体形势上是“敌强我弱”。

另外,强势的普通话则无时无刻不在瓦解泰州方言,而泰州方言的“普通话化”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扬州话化”,因为扬州话比泰州话更接近普通话。

泰州方言圈只有向东是可拓展的,如海安、东台、大丰等地的东部滩涂区,因为其东部就是大海,并无其它方言的围堵。

但这些地区现在却分属南通和盐城,这样的行政区划无时无刻不在瓦解其对泰州方言圈的向心力。

1996年,江苏省向国家申请把泰州(原属扬州)、东台(原属盐城)和宿迁(原属淮安)三市升格为地级市。

结果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而东台升地则被搁置。

据说,东台的得名是源自“东泰”,即“泰州东乡”的意思,后来的海安、大丰(原名台北)都是从东台析置而成的。

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吴王”张士诚、明朝“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史书上都说其为泰州人,但事实上他们是现在的东台(大丰)人,只因当时东台属于泰州。

泰州升地的成功,使得泰州重新恢复了泰州方言圈的西部各县;但泰州方言圈的东部各县却因为东台升地的失败而继续寄人篱下。

泰州方言圈东部的这些县中,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属于南通,但尴尬的是,南通话他们一句也听不懂,这哪里像自己人?而东台、大丰则属于盐城,他们也是盐城各县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不断的向盐城和北面相对较穷的县输血,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历史上,泰州方言圈就长期属于扬州府,当年扬州府的区域极大,基本上包括了现今扬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盐城的南部。

所以很多人经常把泰州与扬州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是有着明显差异的,而最大的差异就在方言。

方言是中国人同乡认同的最重要的载体:只要方言相同,哪怕族系血统不同,都觉得亲切,比如江浙太湖片人与浙东人,血缘上虽然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太湖片人基本上是中原人后代,而浙东人中的越人血统相对较多),但因为所操方言均为吴语太湖片,故而相互认同,通婚现象也较多;反之,方言不同,哪怕是同宗同族,却也觉得相互之间隔了一层纸:这道理很简单,你会认同一个讲话你听不懂或听着怪异的人吗?泰州话与扬州话分属下江官话的两个亚区,这两个亚区之间的可通话性并不强。

记得小时候,当时我老家还属于扬州,可以收到扬州电视台,里面会经常放一些扬州评话,但我却不怎么听的懂。

扬州人把讲泰州话的人叫做“三泰帮”。

三泰,即泰州、泰县(即姜堰)和泰兴。

1996年之前,三泰地区属于扬州,因为三泰人脑子聪明,所以长期把持了扬州的官场,扬州人很是不服气,故称之为“三泰帮”,对讲泰州话的人也颇为抵触。

在网上,泰州人与扬州人也经常相互攻讦,泰州人说扬州过去吸了泰州的血;扬州人则说过去泰州人把持了扬州的政坛为自己谋私利。

可见,方言的不同决定了泰州与扬州在心理认同上的隔阂。

泰州方言圈内部的相似不仅仅是方言的相似,还有族群、习俗的相似。

事实上,泰州方言圈东部人主要都是从泰州迁移过去的移民。

移民也带去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比如泰州有一个极有特色的美食——鱼汤面,东台也有,我们姜堰也有。

泰州人大体是形成于明代,因元朝时期的战乱,泰州城被毁。

后来的泰州城是明初从当地和苏州等地召集人群重建的,泰州人乃至泰州方言也因此形成。

自明朝起直到今日,泰州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故而族群和风俗得以延续下来。

泰州方言圈位于长江以北,因长江天堑的分隔而与江南吴语区在文化、血缘上都有所差异,但泰州人中却有相当部分人是来自江南。

明初,江北因宋元明时期的战乱而人口凋零,故从苏州调集了大批人口迁移到泰州区域,史称“洪武遣散”。

我曾经查阅过姜堰的不少姓氏的族系来源,根据那些资料,这些姓氏几乎清一色的源自明清时期苏州或徽州一带的移民,看来苏州与徽州对这里的人口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结果就是,泰州方言中有不少元素与吴语区是一致的,泰州方言也是中国的官话体系中与吴语最接近的区域。

另一方面,泰州位于江苏中部的里下河地区(里下河是一片面积极大的湿地湖区)以南,向北交通不便,故而相当程度上也阻隔了北方的移民。

地理的相对孤立使得这片地区得以保持了相对独立的方言和种群。

泰州方言圈在中国版图上居于南北相对适中的地区。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所以严格的来说,这里属于南方。

但这里的人不会特别执着的以南方人自居,因为毕竟在长江以北;当然也更不会说自己是北方人。

正因为此,所以泰州人管北方说下江官话北片、中原官话和山东官话的人为“侉子”,管南方说非官话方言的人为“蛮子”,俨然一副居中自傲的态度。

这种南北居中的状态其实是有不少好处的。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官话区,所以说东南沿海方言区的人就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反过来说,这些人也会对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缺乏强烈的认同感。

相比之下,泰州方言圈的人处于官话与吴语区的交界处,对吴语和其它南方方言区有着一定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对官话区也不排斥,其结果就是该地区人处于一个左右逢源的位置,对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较有认同感。

众所周知,中国最出人才的地区是吴语区,因为这里是历次中原精英移民的目的地。

但中国最出大官的地区,却是吴语区的北缘一带,即泰州方言圈、扬州、镇江、南通、盐城等地,如***、***、李岚清等都出于此。

可以作为解释的是,这块区域的人脑子也还算灵光,但相比吴语区人更能融入中国这个整体。

前面提到了“三泰”这么一个词,特指泰州、泰县(现姜堰)、泰兴三地。

这个词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扬州,但他们的方言、文化却与扬州和其附近的附郭县不尽相同,为了标明该地区的独特性,“三泰”一词应运而生。

三泰地区中,尤其以泰县(姜堰)与泰州的关系最为密切,相互认同感也最强。

这是因为泰县(姜堰)本为泰州的附郭县,泰州则本是泰县的县府驻地,两者长期以来就是一体的,后来建国后曾经几度分开,又几度合并,但最终还是分开了。

在以前的扬州地区,三泰人以脑瓜灵光而著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泰地区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极为出色,大批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创造了一个个高考神话。

所以后来,南京的高官都喜欢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里的中学读书。

另外,扬州地区最主要的工业企业都聚集在三泰地区。

而泰州作为与常熟并列的江苏最早的县级市,更是拥有像春兰集团这样的全省最大的企业。

经济实力的强大注定了泰州对扬州托管的不服,于是泰州开始了“十年磨一剑”的申请升格为地级市的诉求历程。

最终于1996 年,泰州从扬州中独立,升格为地级市,并托管了本属于扬州东部的姜堰、泰兴、兴化、靖江等县级市。

从此泰州不再跟扬州混为一谈了,于是三泰的说法也就变的没有必要了(事实上,自1994年泰县撤县建市改名为姜堰市之后,三泰的说法就已经名不符实了)。

在泰州方言圈中除了泰州之外,最古老的城邑就是如皋。

如皋,顾名思义,就是一块高地。

泰州方言圈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在古代都还在海中。

但却有几块高地,一块是从扬州向东经泰州延续到姜堰的高地(即通扬运河一线附近),另一块高地就是如皋。

因如皋这块高地与周边并不相连,故而其最初就是长江口的一片岛屿。

如皋因此而成为这片年轻的土壤上一个历史相对较为古老的城邑,也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周边的独特文化,如如派盆景。

更值得一说的是,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

据最新统计,如皋145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09位,总数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其高寿人口比例高出国际标准近一倍。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偏僻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唯一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

1945 年,如皋东部析置出如东县。

在如东和海安交接处,有一个地方叫洋口。

经过中科院院士王颖等人数十年的研究,发现这里是全江苏最适合建设深水海港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口,长江冲刷出了一条水深-17米的通道,而该通道因为南北海水潮汐力量的平衡而保持了稳定。

这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洋口港,这里也是江苏在长三角地区唯一可以拿出与上海洋山港、浙江宁波港抗衡的砝码。

泰州方言圈与上海。

上海开埠以后,大量的人群涌向上海。

离上海最近的是太湖区,但这里的人安逸富裕,且自恃乡土,故反而移民上海较少。

而移民上海最多的,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宁波人,一支是苏北人。

而这里的苏北人,特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淮河发大水而逃荒到上海的苏北人,据我所知,主要是盐城北部人、淮安地区人和扬州地区人。

这些苏北人,因为主要是逃荒而来的下层赤贫者,来上海主要是干体力活,所以饱受歧视。

而宁波人则依靠聪明才智和辛苦的打拼,主导了上海的金融和华人的上层社会(太湖区移民上海较多的主要是无锡人,他们主导了上海的实业和制造业)。

而泰州方言圈地区,我估计也有一定的到上海的移民,但该地区并未发大水,也没有那么多的赤贫者,所以我觉得这批人大概混的不如宁波、无锡人,但却强于“苏北人”。

转眼已经到了现在。

我来上海几年,发现在上海讲泰州方言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从公司的同事,到小吃店的老板;从菜场上卖大米和家禽的小贩,到邻桌吃饭的人;从宝钢的高层经理,到擦肩而过的路人;从上海的市长市委书记,到食堂里吃饭的建筑民工,我都有碰到过或耳闻过。

总体上而言,这些人在上海的职业也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讲泰州方言的人,在上海非常的多,我觉得可以说是目前上海的新移民中人数最多的民系之一,如果不是最多的那一支的话。

一。

“官音”的影响我们知道,普通话即汉民族共同语,其前身就是所谓官话,凭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官话逐渐传播扩散。

而方言在和它的接触中,不得不接受其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