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整体把握
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构建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思想支撑离不开XXX校长提到的“单元整体课程”的三个理论基础.一、哲学观念――单元,单元整体课程以“单元”为基本的课程单位和教学单位.二、思维特点――整体.单元整体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突出研究过程的整体性,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这种课程设计,符合中国人思维的基本特征.三、研究方式――自我反思.整个单元整体课程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同样作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两年来,它借鉴了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想法,并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发展.这两年来,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经历了很大的困惑.作为一个系统性、连贯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将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几个信息窗内容整合到一起,学生能否理解消化吸收.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编写成一本《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这是来自一线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课改经验总结.这本书,体现了课题提出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一线教师对数学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实践.二、课题研究成果分析正是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有了以下收获:(一)整合思想的优势1.数学思想的渗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有了整合这一思想,老师在教学时会深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它在这一册中,以至全部小学阶段的地位如何,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例如:青岛版五上《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数学转化的思想是全部单元的灵魂,所以老师无论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照旧“求三角形的面积”、“求梯形的面积”都会注重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会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掌握计算公式这一浅层面.学生学到的也不仅仅是会求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他们会逐渐的使用这一思想解决其他的问题.2.教学方法的整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以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为例,全部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1、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整合的思想,会让老师们深入考虑几节课的共性.由于是初步认识分数,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直观教学是处理这一单元很好的方法.有了这一整合点,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对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起来就轻松很多,老师的教学体式格局也会明确起来.再比如,青岛版一年级上册《20之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凑十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整合点.所以老师在教学“九加几”这一课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验凑十法对计算带来的简洁,从而为后面的几节课做好铺垫.3.数学内容的整合,节约了教学时间整合的思想利于教师敢于打破教材的编写.例如: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统计》这一内容,本册是研究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放在了下册.这两个内容联系紧密,跨度不大.学完单式折线统计图后,引申一下学生就能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时老师可以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起,不必留到下一学期.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节约了时间.4.整合的思想,加强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让老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个单元、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发展这一高度去考虑,那老师就要至少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把握到位,所以促进了老师平时的研究,加强了老师对教学的研究.在这两年里,我们老师们在一同多次的进修《数学课程标准》,翻看研究12册教科书的编排,将青岛版的12册书又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进行了纵向的整理,排成表格供老师们随时进修.(二)教科书教学、数学阅读、数学实践三大模块的优势1.对数学课程范围的重新划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倡导的“单元整体课程”是把数学课程分为“教科书”“数学阅读”“数学实践活动”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又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教科书教学”让学生能够研究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阅读”给学生更大的涉猎空间,研究简洁、深刻的数学语言,拓展视野,提升思维;“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探究,发展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让我们教师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去看待教科书教学上的内容,而不是以往的孤立的一个一个信息窗内容.(2)“数学阅读”这一板块的加入,是想对数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拓展,比如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一些材料的探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阅读,增强学生提炼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及培养学生进修数学的乐趣等.为保证阅读材料,2011年底,我们利用寒假时间按年级编写了6本数学读本,供学生们平时阅读.(3)“数学实践举动”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进修举动.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获得数学举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举动中也常体现.例如:进修公顷这一内容,老师们会使用测绳实践体验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实践面积,让学生建立表象.这一课程实施不是空言无补,而是有具体的划分,我们结合青岛版教科书,对课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在我们编写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附录中,能够看到课程实施的步骤,每个单元是一个别系,系统内的各个单元又组成一个别系.这种系统的延续与承接,让学生的进修始终处在一个系统之中.我们每周拿出一节作为数学阅读课,每周有一次数学实践举动时间作为保障.这样的课程划分,符合数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在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中,激发学生数学研究的主动性.2.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再次分化,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描述,但是因为照顾到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学校,所以给出了年段目标.课程标准给出目标,又给出一个目标实现的空间,在某个年段(三个学年)内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就算是符合标准的.我们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这样的目标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数学实践活动”的体系进行划分的,这样的目标丰富了目标体系.如许的目标定位,目的是便教利学,教师心中有如许的目标,有利于在教室上去实现.学生根据如许的目标,也可以判定本人的进修水平.目标的系统性,让不同教师对本人的所在年段的目标愈加清晰,能够进行目标定位,避免了数学进修过程中的随意性.三、研究后的问题与思考及勉力偏向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这一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1.教科书教学中的某些单元我们还没有找到准确的整合点.2.数学阅读的材料少,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搜集、积累.3.数学实践的方式单一.明确了方向,今后,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为学生的发展、老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数学老师积累出课改经验.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在我国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国一线数学教师热衷于课时设计,很少考虑单元整体,仅仅关注孤立知识点,单纯强调记忆模仿,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育人价值的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为纸上谈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培训,使我明白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
也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单单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全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因此,这次培训留给我深入的体会与感悟是:一、教材整体分析1、内容的调整:由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从三年前就开始的新一轮的教材,不同在内容上的调整,只是在使用中例题有所增加,铺垫,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接受。
应用题的提法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从形式上的改变到思路上的引导,重新指点学生理清思路,解答问题。
内容同老教材有一定的改变,排版上的调整,安排上的调整,都让我们切实感觉到编者们对我们一线教师的理解。
2、两整合: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将零星散乱的倍的问题提了出来,系统的设计为一个单元,更好的使学生体会倍这种数量关系。
3、新增内容: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材特色1、新教材由情境图引出问题串为基本的呈现方式,而且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倡导学习课堂的生活化,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数学,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程标准的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教材力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共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
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采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编排的方式,即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明白易懂的生活语言逐渐过渡到简洁的数学语言。
依照量力性原则,小学数学的很多问题不可能采取严格的数学科学的表述形式和论证模式。
小学的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学,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适宜于小学生学习的“学校数学”。
如:小学数学不称“分数定义”而称“分数的意义”。
把“分数的意义叙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采用“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做分数……”的定义式语句。
再如,小学数学只说“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而不把这种说明性的文字当作面积的定义。
其次,量力性原则表现在课程文件中教学要求的制订也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与知识基础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对数学概念认识的要求逐步加深,逐步精确,逐步严密。
教材编排中十进制位值原则的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分段认识、角概念的几次深化等都是量力性原则的体现。
比如,在低年级学习分数,只要求学生粗略地知道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就可以了。
对分数的更深入的认识,如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的运算等,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提到学习日程上。
且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去形式化地讨论其定义。
最为关键的是,量力性原则还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提超越小学生能力的要求。
课堂提问、布置练习等都要考虑学生达成目标的实际可能性。
概念统整: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概念统整: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经验的影响下习惯采用单课时备课,没有对单元整体的背景、地位、作用进行分析,容易造成点状断裂式教学,并未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难以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跳出单元备单元,深入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以核心概念进行统整是做好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环节。
关键词:核心概念;整体建构;核心素养;动态生成《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可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经验的影响下习惯采用单课时备课,没有对单元整体的背景、地位、作用进行分析,容易造成点状断裂式教学,并未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难以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数学教育者,我们该怎样做出调整,落实课程教学,课程育人的功能呢?以下,笔者结合近两年的实践,就如何开展好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整体把握——跳出单元备单元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是整体的,系统的,有结构的。
而教材在编排时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了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很容易造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时,首先要跳出单元备单元,明确本单元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在解读教材时可以将一整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为知识的积极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整体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
只有我们才能确保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具体而言,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再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
1. 阐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基础工具,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思维和推理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这种分析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用,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学生通过探索和尝试,可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关键是
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的关键是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过分重视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未能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习题训练中,过于关注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3)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导致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透彻,未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2)学生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把握,导致在解决问题时无法正确运用。
(3)教学过程中,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未能充分阐述,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的推理和论证。
-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量观念,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时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单元整体,仅仅关注孤立的知识点,强调记忆模仿,没有考虑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育人价值渗透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形式化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突出价值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明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重要性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对数学本质进行挖掘,对知识结构进行整体把握,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数学价值,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为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小学苏教版教材内容的编排都是以单元结构形式为主,单元知识都是有联系、有共同主题的内容,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编排。
针对数学内容来讲,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就需要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
针对学生来讲,在对某个单元进行学习后,需要整体、全面、清晰地把握单元的共同目标。
数学教材都是坚持螺旋上升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的[1]。
在新课改背景下,从整体性视野入手,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进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且进行教学过程实践和研究也是非常关键,非常必要的。
通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把握。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问题(一)过于注重独立课研究,忽略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非常关注某节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思想方法渗透。
尤其在一些展示课堂中,教师常常会渗透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为求全、求出彩而追赶课,常常存在上不完的情况。
针对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缺乏有效衔接与沟通,还有可能出现知识点重复、前后知识断层和衔接不当、跨越较大的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
解构·重构·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三构”策略发布时间:2023-07-18T08:09:35.62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作者:蔡晓康[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第二小学322109摘要: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教材中的每一个“单位”视为一个整体,将其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强调学习主动性的养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剖析关联: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向学重构:整体处理单元内容;有机整合: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集中,知识点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扩宽。
但也应当注意到,如果不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所侧重,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毫无价值。
因此,教师在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分清主次,进而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解构:整体分析单元知识在整体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剖析关联的策略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从而为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1.基于单元要素:把握知识体系。
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教材而展开分析,不仅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同时还应当关注单元内相关要素之间的形成关系,换言之,就是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联系,能够呈现学习内容的编排设计思路,也能够揭示潜藏于知识内容之下的核心思想以及观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最新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新课标对本学段(4—6年级)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课程标准是国家的育人蓝图,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的颁布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课程理念。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行动的进行,一线教师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融合问题与机遇挑战。
想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跟上时代步伐,对“新课标”进行研读十分必要。
通过深入学习“新课标”,可以发现新课标的“新”落在了“结构化”“大单元”“整体”等关键词上。
首先,在“课程理念”板块,提出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要求。
作为课堂教学的新指南,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本次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也是其创新之所在,包括“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与“课程内容呈现”三个维度,其中还强调了结构化整合是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
其次,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相比,在“课程实施”部分,“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提出了两点全新的课程要求,即“探索大单元教学”“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倡以大单元作为基础课程单元,化“碎片知识”为“整体结构”,通过整体分析教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这不仅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那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何而来?小学数学学科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什么?如何在课时学习中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笔者试针对以上问题,以“新课标”为依托,基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理性思考,结合案例加以阐述说明。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何而来?仔细研读2022版新课标不难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概念贯穿“新课标”始终。
在课程内容组织中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改变过去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几种思路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几种思路作者:尹丽华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06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2022年版课标呈现“结构化”有6处之多。
而结构化教学包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方法的结构化以及思想方法的结构化。
为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梳理与整合中建构体系,在同化与顺应中理解知识,在勾连与突破中重构认知,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架构“知识结构”,把握整体知识数学教材的编排结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在备课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主线,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识发展基础出发,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沟通其中的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1.横纵关联,认识知识本质。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横向关联指的是通过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新知放在一个更广大的背景中,让学生形成网状知识结构。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采取以测量长度为引入,一条线段有几厘米,也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单位;又如,在教学“体积单位”一课时,可以将它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他们都是求所包含的标准单位的个数;再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可以把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进行对比,突出本质——相同的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
数学是一门体系严密的科学,为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通常把同一知识按照难易程度,放在不同的阶段。
因此,教师要合理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纵向联系。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学习本节课教材内容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元、角、分”“米、分米、厘米”这些熟悉的计量单位,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同时沟通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理解算理,从而自主总结算法。
又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中,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继续除,除到哪一位不够商一,就写0占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这些计算法则基本都与整数除法一样。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内容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
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
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
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
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
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
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在表述上略有差异。
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其教材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施教策略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01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定义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定义
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 01
数学课程内容是按照领域、主题、单元、课 时内容把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框架进行编排 的,层级结构分明。
大单元的定义 03
基于某个数学领域的一个主题下的多个课时 内容组合,内容可能是跨自然单元的,称为 大单元。
大问题的引领作用
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问题生长学习活动— “提出大问题—衍生问题1—解决问题1, 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2……解 决问题n,总结反思”。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01
深度研读分析教材
分析显性知识结构,确立大概念
01 显性知识结构
显性知识结构就是教材中明确列出来的知识,分析大单元 的显性知识结构就是要找出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通常可 以用概念图如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
02 大概念的特性
大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处于知识间的 最关键地方,对知识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影响,统领大单元 整体教学。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从新课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进行 单元整体设计,教师就要通盘整体考 虑。
多角度考虑
教师要从内容结构、方法层面和素养 发展角度进行多角度考虑,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设计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通过提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 专业发展。
02
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通盘考虑,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 内容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学科知识。
整体解读把握教学 提升数学育人价值
22教学研究整体解读把握教学 提升数学育人价值周 晶(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江苏 常州213161)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教学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
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数学教学,才能够对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
关键词:整体;综合把握;解读教材;育人传统的教学设计大多偏向以知识传递为教学的价值取向,忽视了教学最重要的育人价值。
可是新课标乃至社会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人”,所以学校教学就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更要追求育人为目的。
特别是数学学科,要养成学生主动发展意愿、结构迁移的能力、研究方法的把握、思维品质的提升、思想文化的感悟,以及数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等,所以整体综合性的把握数学课堂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体解读新课程理念,把握数学发展方向(一)明确阶段目标,整体把握教材使用方向教学前要重温新课程标准,通读阶段目标,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
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教学目标,了解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明确课程,教材、课时教学的要求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三)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
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制定的,如依据的标准是对知识、能力的测试和评价。
教材作为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和凭借。
在编排过程中主要考虑两条线索:一是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二是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线索。
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摘要: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将单元整体教学应用其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立足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将教学任务分解到个单元的教学中来,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引言:自从国家提出新课改教学政策之后,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积极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分成多个点,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点中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1、全局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对教材中的单元进行科学划分,以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为目标,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建立适合学生的数学记忆方式,促使学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效储存到大脑中。
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梳理教材知识时,以全局视角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分析,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对教材整体的把握,构建适合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
2、有序性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时,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明确单元整体教学计划,这样可以在后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防止出现活动时间较长的情况,确保单元整体教学有序进行。
3、立体化单元整体教学倡导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可以将学习任务转让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探索学习,总结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引导模式时,需要将学生放到第一位,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讲课方法,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加之教学方法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2)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过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性,忽视了解题过程的引导。
(2)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3)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学生追求高分而忽视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
(2)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表面,无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探讨,导致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束手无策。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空间观念等。
- 结合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
- 分析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小学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复习不到位,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1)课堂互动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重复讲解和练习,缺乏创新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
(3)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强调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失去信心。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结果记忆,而忽视了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为:(1)题海战术:教师布置大量重复性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来提高成绩,而非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
(2)解题方法单一: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教授一种解题方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课堂提问缺乏深度:教师提问往往停留在知识点的简单回忆,缺乏启发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以下问题:(1)概念混淆: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学生在面对相似概念时,容易产生混淆,影响解题效果。
(2)套用公式: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导致解题能力受限。
(3)无法迁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中,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小学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情感态度、数学学习方法、数学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没有交点) 平移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 重合(2个以上交点 旋转 相交(1个交点)
距离相等
距离为0
直角
垂直 旋转
案例3:平行线教学片段:
问题情境: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以后,教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你们能把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 (1) (2) (3) (4) ……
学生分类情况: (1)(3)(4)不相交的为一组;(2)相交的为一组。 (1)不相交的为一组;(2)(3)(4)延长后会相交的为一组。 (1)延长后不相交的为一组;(2)和(3)延长后相交的为一组,(4)重合的 为一组。 教师引导学生争论或教师补问: (1)和(3)为什么不分在同一组?或者说:你们为什么认为(3)是相交的? (4)为什么不和(2)(3)分在同一组?
一、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 ▲数学学习是整体的认知过程。 ▲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就是指教师要把握教材
例题(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较高
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 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
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3.理解点子图 师:谁还想上来摆一摆? 又一位学生来展示,他摆了7个小圆片。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他摆的是什么? 生1:是椅子。(摆的小朋友摇了摇头) 生2:是桌子。(摆的小朋友点点头,表示正确) 师:这7个圆片可以表示7把椅子吗? 生:可以的。 师:老师现在明白了,7个圆片可以表示7张桌子,7把椅子,那么可不可以 表示7个人呢? 学生纷纷说:可以。 师:那么6个圆片可以表示6位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1:可以表示6把椅子。 生2:可以表示6张课桌。 4.拓展 师:6张桌子,6位小朋友,可以用6表示;7把椅子,7个人,可以用7表示。 找一找,教室里、家里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和7来表示 生1:我家的电视机有6个面。 生2:我有6支水彩笔。 生3:我们学习小组有7个人。 ……
教师们习惯于书写教案,不善于深入钻研教材,对 教材的整体把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什么会产 生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缺乏系统性。 (2)教师习惯于备知识点。 (3)备课管理的条块分割。
一、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二、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策略
三、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注意点
教师自己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一种理解,是教
师数学素养的充分体现。无论多大的知识点都 可以在浩瀚的数学王国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都 可以在数学王国中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我们 要善于整体把握,善于系统思考,这样就可以
使得数学焕发活力,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
生命活力。
案例1:圆柱、圆锥的复习教学片断
1、探索发现 师:把下面两个长方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两个圆柱体,大胆猜测一下,所得到的这两个 圆柱体的体积、侧面积、表面积相等吗?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用自己的方法 验证一下。 3厘米 4厘米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生1:左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高是4,体积是3.14×32×4=111.6 (平方厘米), 右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高是3,体积是 3.14×42×3=150.72(平方厘米),所以右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体积大。 生2:左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体积是3.14×32×4,右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体 积是3.14×42×3,因为32×4<42×3,所以右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体积大。 生3:侧面积=2πrh,左边长方体侧面积=2×3.14×3×4,右边长方体侧面积 =2×3.14×4×3,2×3.14×3×4=2×3.14×4×3,所以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 生4:我想像了一下,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左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底面是半 径是3的圆,而右边长方形旋转形成的圆柱体底面是半径是4的圆,因此右边表面积比较 大。 ……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拓展练习:将直角三角形ABC以AB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 以BC为轴旋转一周,得到另一个圆锥。试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
通过分类知道了在纸上两条直线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教师继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 法画一组平行线,这时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预计方法: 方向相同:这两条直线都向一个方向,向一个方向的两条直线肯定不相交;(在这 个基础上进行拓展)
延长后不相交:(有疑义:在纸上不相交,不断延长是不是一直不相交呢?)长度Biblioteka 位 : 类推厘米分米
米 (要经历统一必要性的过程)
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不必经历统一必要 性的过程) 迁移的方法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不必经历统一必要 性的过程)
案例5:三角形面积教学片段:
(1)出示(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你会求他们的面积吗?(学生逐一求出了三个图形的面积) 6×12=72 8×8=64 10×4=40 (3)能不能添上一条线段使们产生两个三角形,你会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很快求出了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会解释原因是什么?) 6×12÷2=36 8×8÷2=32 10×4÷2=20 (4)如果老师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你会求他的面积吗?(底是10,高是8,学生马 上想到和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10×8÷2=40 (5)反思:10×8指的是什么?(就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7)计算面积: 底=12,高=13 底=15 高=12 (8)反馈计算方法: S=12×13÷2 S=15×12÷2 =(12÷2)×13 =15×(12÷2) =6×13 =15×6 =78 =90 (9)你们为什么这样计算?6×13 15×6计算出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 积,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请你们在上面的三角形中画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你有什么发现?
距离相等:画和它们垂直的线段,在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都相等,距离都相等,这 两条直线就不可能相交。(引导:让全体同学画一画垂线,量一量垂线段的长度,看看 发现什么?) 平移重合:其中一条沿着一个方向向另外一条靠拢移动后重合,也说明方向一样, 不会相交。…… 反馈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
(三)把握课时教材的呈现内容和顺序 整体解读数学教材
案例6:6和7的认识
1.观察主题图,引出6、7 师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说看到的事物。当有学生说出具体数量时,教师适时提问:你 是怎样数的? 学生说明数的方法:从上往下数…… 师:我们边数边把他们排到黑板上来好吗? 师生共同数,并把画有这些事物或人的卡片排在黑板上,引出6、7。 2.引入点子图 师:把你刚才数的东西不用嘴告诉老师,而用小圆片来表示有多少行吗? 学生自由操作后,教师指名展示。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摆给大家看? 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 师:你摆了多少个圆片? 生:6个。 师:你为什么摆6个? 生:因为我数的是6位小朋友。 师:谁也是摆小朋友的,你们摆了几个圆片? 摆小朋友的学生纷纷表示也摆了6个。
三、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注意点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是教师主动驾驭 教材的前提 2.主动驾驭教材并不是教师可以随意发 挥,而是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时代性原则 (5)可接受性原则 3.教师的数学素养如何直接影响整体把 握教材的水平
整体把握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观念,是
学生举例说了很多平行线,教师引导学生从立体空间中寻找平行线,出示了长方体让学
生找出里面的平行线(重点讨论A与B是否是一组平行线)。 让学生生活中寻找平行线(长方体里有几组平行线)来拓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就 在这样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完成了。
案例4:分数与小数互化
问题情景:出示了以下的数作为问题情景。(0.13 0.6 4/5 13/100 9/20 7/15…..) 师:你们从上面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有许多数;有分数和小数;我发现0.13等于一百分之十三;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0.13等于一百分之十三呢? 生:小数就是十进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可以直接进行改写。 师:你们发现了这两个数相等,那么0.6和五分之四相等吗?怎么比呢? 生:0.6等于五分之三,比五分之四小;五分之四等于0.8,比0.6大。 师:你们是怎么化的? 生:我们都把它们转化成十进分数在改写的:0.6=6/10=3/5;4/5=8/10=0.8; 4/5=4÷5=0.8. 师:看来我们可以利用十进分数来进行分小数的互化。请你把上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学生独立把小数化成分数,反馈说说注意的地方) …… 师:刚才利用十进分数把小数化成了分数,那么你们会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吗?试一试。 (学生独自把上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发现了有的可以转化有限小数,有的是无限小数;) 师:如果把刚才这些分数分成两组汇报,分哪两组?(学生汇报,教师分成两列写在黑 板上)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能转化成十进分数的分 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转化成十进分数的分数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到底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你们思考一下,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本课进 行到35分钟的时候,8个人小组都已经想到和分母有关,想到了十进分数的分母都只含有 质因数2和5;而且有5个小组已经在把分母分解质因数了准备验证了) ……
二、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材的策略 (一) 把握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整体解读数学教材
1. 关注整体素养,统整知识与技能——从内容 目标领域名词变化中解读教材
2. 凸现数学本质,以思想方法贯穿——让学科名 称的发展名符其实 3.体现过程文化,从生活多样化到数学一般化— —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堆宝石中最闪耀的一颗
(二)把握数学教材逻辑体系整体解读数学教材 1.准确深入把握数学知识内涵———保证学 生建构意义科学性 2.科学把握同一内容体系的阶段定位——让 学生在每一阶段获得相应的持久发展 3.巧妙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让 学生抓住知识相互转化的切点 4.恰当把握教材知识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 结构的连接点——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自觉性 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