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学时:36学分:2总纲课程的性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本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无毒苗、原生质体等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的基本技能。

课程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较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未来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等。

课程教学形式:课程教学形式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18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考查成绩由平时表现、作业、提问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组成,平时表现考核占10%、实验报告占6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考查时间可随堂进行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考查成绩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1、平时表现:由学生到课情况决定,缺课一次扣2分,8次不到,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2、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有原始数据记录、结果正确,在课后整理完成。

3、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在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基本方法中选择1-2个常规的操作技能,分数评定主要依据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李胜,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7。

参考书:1、《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戴策刚主编,1997年中国林业出版社。

2、《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中国林业出版社3、《植物组织培养手册》颜昌敬,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4、《林花果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李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65、《花卉组织培养》韦三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6、《组织培养技术》沈海龙,中国林业出版社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1106014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总学时:36+27总学分:3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调控》,黄学林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标准书号:7-03-004377-4。

《植物组织培养》,王水琦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978-7-5019-5818-4。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陈耀锋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 978-7-109-11844-7。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somatic embryo stem sterilant sterilization subculture vitrification
ABA р-CPA
CH DMSO
IAA KT NAA PEG
琼脂糖 种质 半纤维素 异核体 激素 体外 培养基 微繁 茎段培养 小植株,苗 原球茎 吡哆醇 再分化 茎尖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 核方法,由此建立了平时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 价体系。本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组成:理论考试 50%+实践考试 50% (1) 理论考试包括平时表现考核 10%、作业和提问 40%、期末考试 50%等四 部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2)实践考试包括实验表现 10%,实验实训报告 50%,实践技能考试 40% 。 实验实训报告和随堂进行数据记录,课后整理完成。实践技能操作选择几个常规 的实验实训方法(如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分数评定主要依据 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5)花梗、花粉及花药、细胞的

通过对蝴蝶兰组培过程
培养方法;

的学习,使学生的理论
(6)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方法
2组
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
(7)污染产生的原因 8 及解决方

一步的提升。
法;

(8)褐化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

法;
植物组培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9)蝴蝶兰组培中遗传稳定性的 4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条件,组培的主要操作技术,以及器官及个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为今后从事园林种苗生产的组培繁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安排教学,分解能力培养体系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中穿插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培养基各成分的功能;●掌握接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掌握驯化移栽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3.2能力目标●学会组培实验室设计与管理;●能进行组培最佳方案筛选与设计;●会进行培养基制备;●能够进行无菌操作与培养;●能够处理常见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易发问题;●能够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

3.3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新技能、具有责任心、能自主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具有分析能力,善于创新和总结经验;●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课程内容和要求4.1课程内容设置4.2学习情境与要求4.3 考核建议4.4实现课程目标必需条件1)实训室①具备组培实训所需各种用品及仪器;②超净工作台的个数需在10台左右;③实训室水电应能够正常使用。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强化案例教学方法,以任务引领型案例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操作中掌握组织培养的各种操作要求。

5.实施建议5.1教学建议1)应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职业能力;2)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故需经常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进修,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植物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3分计划学时:45适用专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相关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制备、进行无菌操作、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

该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论课时48学时。

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能识别常见的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掌握组培培养方案设计程序和器官培养要求,掌握组培各流程环节与技术要求。

通过参观组培实验室,掌握组培实验室的场地选择和厂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配制母液、培养基的制作、使用无菌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培养基母液和激素母液的配制,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作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还要掌握不通植物材料无菌接种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有效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名优花卉工厂化生产、园艺作物无土栽培、园艺种苗繁育等其它核心课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支持。

二、课程定位1、理念定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并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工职业工种鉴定要求和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做考合一,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教学设计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

2、服务面向定位服务组培企业生产一线。

3、目标规格定位培养适应园艺作物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教学模式定位基于行动导向理论,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培养组培岗位能力。

5、考核评价定位树立“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坚持多元整体评价观,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考核,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通过不同项目和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从而控制组培苗质量;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最终成为适应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组培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设计一、前言细胞培养技术属于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在生产上也具有重要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细胞培养技术的一个分支,用于繁殖、遗传改良和生产植物组织。

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熟练操作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步骤;•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讲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要素介绍植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基本要素,包括培养基、植物组织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 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步骤详细讲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步骤,包括组织取材、无菌操作、接种和培养条件等。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细菌污染、真菌污染、组织变性等。

5. 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应用,如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药用植物等。

四、实验设计为了实现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践,我们安排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1:无菌技术的掌握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

实验2:植物愈伤组织的分离和培养分离和培养植物愈伤组织,观察其生长发育,初步了解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3:植物愈伤组织的再生和器官分化通过处理愈伤组织,探究植物器官再生和分化的机制。

实验4: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繁殖的影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繁殖进行控制,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杜绝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化学试剂的使用。

•实验结束后,需要彻底清洁实验室和器具,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第一部分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植物组织培养也成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生产实践,构建学校与企业供需和谐的技术平台,通过分解组培工作过程能力,将组培企业生产环节模块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课程性质《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项目实战、理论与实训一体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和熟练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为前导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组培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岗位对组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项目引导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实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组培职业工作能力为重点,选取教学内容。

1、面向职业岗位,注重素质结构本课程是面向组培企业培养基制作工、组织培养接种工和组培苗驯化管理员3个岗位的需要,培养掌握组培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倡在全面素质结构基础上培养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场环境根据组培工作的内容,依照一般组培的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

依托“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利用真实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三年制食品加工专业)制订人:郭美丽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食品加工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及《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植物组织培养》课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掌握《生物化学》和《植物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去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技术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我国植物种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现代化园区几乎都有组培项目,新兴的组培企业也不断涌现。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的进行,特别是实现组培苗的产业化迫切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人才。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好的现代生物技术课程,它对完善农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进种子种苗工程的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质量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初步掌握组培实验室的技术条件和要求,掌握培养室要求的具体指标。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初步掌握各培养基的特点。

(2)掌握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

(3)掌握茎尖、根、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的方法。

(4)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和方法,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52学时,共计72学时。

六、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七、教学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教学队伍结构课程组专兼职教师共9人,高级职称占60%以上,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2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2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生物技术。

它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未来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通过学生学习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应用状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组培实验室建设,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在科学工作态度和组织培养实验技能及管理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2、通过学习离体条件下组织器官培养技术,离体快繁及脱毒的方法与技术等技术可从事相关产业的研究工作,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3、通过良好的实验训练,设计合理的学习情景以及培养工作任务,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

4、通过查找各种载体信息资料,完成设计、修改培养方案,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在实验工作中讨论、计划、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等社会能力。

6、从学科发展来看,本课程与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学、育种学、栽培学等许多课程有联系,通过学科交叉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

通过学习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熟练进行:选外植体、培养基的配制、愈伤组织、器官离体培养、植物的脱毒与快繁技术以及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蔡冬元编制时间:2016 年 6月 1 日教研室主任:初审时间:2016年月日系(部)主任:审核时间:2016 年月日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授课学期 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分 4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农业生物技术适用年级2年级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植物组织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及组培苗生产等技能。

本课程是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等课程的前修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等课程的后修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植物组织技术》课程是一门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农林植物种苗生产第一线。

为使学生具备从事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能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与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突显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突出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培养,以达到学习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

《植物组织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

本课程通过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生产技术、无性营养苗生产技术、大苗生产技术、种苗现代化生产技术等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与国家相应职业标准接轨的种子生产、种苗生产、种子和种苗生产等职业资格证,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种苗生产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的生产、无性营养苗的生产、大苗的生产,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手段进行种苗的现代化生产等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迁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在植物种苗生产相关岗位上顶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06
与基因工程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原理及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原理
通过去除细胞壁,使两个或多个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在特定条件下 融合,形成杂种细胞,进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再生植株。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包括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筛选与培养 等步骤。
融合技术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用于植物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基因功能研究等 领域。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
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外植体,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进 行增殖。
器官分化与植株再生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比例,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 、芽等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成分及作用
基本培养基
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和有机物质。
碳源
为植物提供能量,常用蔗糖作为碳源。
了解培养基的保存方法和使用期 限,掌握培养基的正确使用和处 理方法。
接种与培养技术
接种前的准备
学习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如选择适当的接种工具、准备接种材料 等。
接种方法与技巧
掌握常用的接种方法,如划线接种、倾注接种、涂布接种等,了解 不同接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培养过程中的观察与记录
学习培养过程中的观察方法和记录要求,掌握植物生长状况、污染 情况等关键信息的观察和记录技巧。
生物技术领域应用
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 物技术手段,利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新
品种创制。
学生自我评价与提升建议
知识掌握程度
回顾课程内容,评估自己对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 理、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等知识点的掌握程 度。
问题解决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3Z05B 学分:2 周学时:1+2 总学时:51 开课学期:3.1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升本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植物学网络课程地址: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二、课程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本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现代生物技术课程。

它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并详细介绍植物无性系的快速繁殖、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为毕业后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花卉苗木繁育研究或生产的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今后在科研和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过程与环节。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尊重科学的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体现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等内容)第一章绪论 2学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简史、研究内容及展望。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学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和胚状体形成的原理。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5学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和仪器,掌握培养基的种类、配制和灭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掌握外植体表面消毒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外植体接种和培养技术。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的类型2.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3.一般掌握组织培养发展历史4.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理论基础一、组织培养的概念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技术。

•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explant),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

•二、组织培养的类型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可分为:1.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2.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3.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tissue or callus culture)•为狭义的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如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组织、胚乳组织和薄壁组织等等;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

4.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5.原生质体培养(proplast culture )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

所谓细胞全能性就是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种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潜在的,要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体细胞与完整植株分离,脱离完整植株的控制;②创造理想的适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环境,包括营养、激素、光、温、气、湿等因子。

(二)植物的再生性在植物分化根、茎、叶等器官的过程中,某处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则在受伤部位往往会产生新的器官,长出不定芽和不定根,从而形成新的完整植株。

脱分化:是指成熟细胞或已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即诱导成为愈伤组织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76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数:12 学分数:0.51.课程类别: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限选的应用生物技术类选修课。

2.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能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本大纲共编写实验内容包括6个实验,18学时,其中必做实验2个,6学时,选做实验4个,12学时。

根据教学计划,本实验课程共计12学时,除开设2个必做实验,6学时外,应根据情况选做实验2个,共计6学时。

实验学时安排实验一 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重点难点:重点: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难点: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教学要求:通过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掌握配制与保存培养基母液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实验二 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重点难点:重点: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教学要求:通过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MS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三胡萝卜离体根培养重点难点:重点:胡萝卜离体根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技术。

难点:愈伤组织的诱导。

教学要求:学习胡萝卜离体根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和掌握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技术。

实验内容:取材、消毒灭菌;愈伤组织培养。

实验四百合鳞茎培养重点难点:重点:百合鳞茎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百合鳞茎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实验内容:外植体的消毒、接种和培养;培养基的选用;试管苗的诱导。

实验五大蒜叶片培养重点难点:重点:大蒜叶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大蒜叶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大蒜茎尖培养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取材;愈伤组织培养;分化培养。

实验六菊花的茎尖培养重点难点:重点:菊花茎尖切割及诱导、增殖培养技术。

难点:茎尖切割技术。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菊花外植体表面消毒技术及茎尖切割及培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

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科学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1.2.1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组培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校企合作开发行动导向式项目课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基本原则――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

在我校“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5学期顶岗实训,第6学期就业实习)改革的大框架下,在完成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岗位面向及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与任职条件出发,并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统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教学设计的导向性、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有效性。

――坚持教学内容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认证和行业、企业标准充分融合。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本着“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按照“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切实遵循高职学生认知规律、高职教育规律,符合职业能力形成需求,尊重个体需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效果。

――树立“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

――坚持“五化”要求,体现“六性”特点。

所谓“五化”即教学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同步化,做到教学做考四合一;所谓“六性”,即课程结构内容设计与教学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开放性、多元性、整体性。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苗木组织培养项目设置的。

总体设计思路是: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

通过“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组培企业各工作岗位的目标、任务、职责与任职要求,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参照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要求,并从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种苗繁育应用领域,选取与辽宁乃至北方地区科研、生产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若干教学项目,再由一个个教学项目组建成教学模块,各教学模块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进行合理序化。

在项目设计上,主要选取行业企业现行的先进、成熟的生产项目或与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关联度大的实用、新型的产业化项目,或者是校企合作项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组培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素质教育为辅线,双线合一,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树立“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考试观,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多元整体评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教学做考合一,从而保证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课程目标通过不同项目和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科学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从而控制组培苗质量;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最终成为适应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组培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专业能力①熟悉组培含义、类型、特点与具体应用,清楚组培岗位及其工作职责、任务与目标。

②熟悉组培工作程序、组培设施与建造要求,会设计组培室,科学管理组培室,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组培仪器设备。

③熟练进行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

④会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正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够科学制订与实施生产计划。

⑤能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科学判定和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

⑥能按照培养方案或生产计划,熟练进行园艺种苗的快繁与脱毒操作,生产出合格组培苗。

⑦熟悉单倍体育种方法,能够进行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

⑧熟悉组培苗木工厂化生产与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能够进行组培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

(2)方法能力①具备自学能力,能自主学习组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②具备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能自主搜集、鉴别、处理组培信息,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组培实际问题。

③能独立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

④能不断积累组培经验,科学优化组培方案与操作规程。

⑤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并自觉遵守。

⑥具有求真务实工作态度,具有较好逻辑性和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⑦具有较强的工作过程、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与管理、工作评价与总结能力。

(3)社会能力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④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调研与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精神。

3 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3.1课程结构本课程安排152学时,共计9.5学分,设计6个教学模块共13个项目,在1~4学期分阶段教学。

此外,还设计1个拓展模块共5个组培专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用。

该项目课程主体结构是按照岗位认知与教学设计――组培室设计与管理――组培基本操作技术――组培技术研发――植物脱毒与快繁――组培苗木工厂化生产管理的先后顺序编排,充分体现出由基本到拓展,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结构特点(见图1、图2)。

项目设计既涵盖组培基本技术,又以适应本地区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多数项目中增加拓展知识,横向拓展到同类植物的组培技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纵向拓展先进、经济实用的组培技术,如非试管快繁技术、无糖培养、简化组培等,同时设置5个组培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近况与态势,为学生更好理解组培技术的应用优势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组培及其相关技术领域奠定良好基础。

该课程以项目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和生产或设计出合格产品为导向,并通过设计终极目标和促成目标,突出强化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同步学习与该项目关联度较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实融合,从而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各学习模块、项目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布见后面的教学内容设计。

说明:组培专题模块属于拓展模块,设计以下五个专题介绍,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学。

专题1 次生代谢物生产专题2 转基因技术专题3 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专题4 花粉植株诱导专题5 细胞培养4 实施要求4.1教学建议4.1.1教学组织①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课堂与实训环境一体化;②以项目为载体,以产品为导向,基于组培工艺流程和工作过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农时季节,编排项目结构教学顺序,老师指导各学习小组完成实训项目或任务。

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同时,达到强化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③指导教师在实训前应全方位考虑课程教学的时、空间等相关因素,加强与实验室、基地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以学生为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些项目可分组交叉同步进行。

④指导教师要重视岗位认知与教学设计模块的项目实施,重点加强对学生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做中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引导,积极调动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这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4.1.2教学方法与手段①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教学观,关注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因材施教,肯定成绩,以任项目或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②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以就业为牵动,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并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和锻炼表达的机会;③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开发合作项目,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生产管理,用效益吸引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教师要设计和创设好工作情境,加大关键技能的实训容量,并反复强化训练,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刺激体验、反馈、提升,最终提高岗位适应能力;④教师根据实训项目任务的不同,采取直观法、案例法、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文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明观点,讲解知识、技能要点,发挥主导作用;在实训前展示图片、实物、动画或录像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示范,加强师生互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相结合的过程中懂工艺,会操作,能设计,生产出产品,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⑤采取持卡实训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加强实训与考核的结合,使考核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和手段,突出考核的导学促教作用;加强小组积分制考核,以团队荣誉、连带责任来激励或促进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共同进步;4.2考核评价建议4.2.1考核策略建议①坚持开放、多元化整体评价观。

加强过程考核、动态考核、跟踪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对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素质现状作出整体性评价,同时评价主体做到多元化,既有(专职或兼职)教师、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个别项目或实训有企业人士的参与,同时明确企业评价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②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并重,同步考核,以考促训,以赛促练,考核常态化,将考核变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以此更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

③单项技能逐项考核达标,综合技能实行综合考核,注重实操质量和理实融合式的问题考核,素质考评贯穿项目实施和教学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