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145

合集下载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复习题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复习题

运动学基础第三版复习题运动学基础第三版复习题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其他物理学分支的重要基础。

为了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复习题来巩固知识。

1. 什么是位移?如何计算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它可以用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位移的计算可以通过两个位置的坐标差来求得。

2. 什么是速度?如何计算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它可以用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位移除以时间来求得。

3. 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它可以用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计算可以通过速度除以时间来求得。

4.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初位置、末位置和运动时间来计算。

5. 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初位置、末位置、运动时间和加速度来计算。

6.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如何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初位置、末位置、运动时间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

7. 什么是斜抛运动?如何计算斜抛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同时运动的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的初位置、末位置、运动时间、水平初速度和竖直初速度来计算。

通过复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同时,通过解答不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学的概念和公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际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以[运动学基础测试题]为题,本文将提供一系列与运动学相关的问题,供读者进行测试。

请读者阅读问题并思考答案,然后在文章末尾查看答案解析。

1. 什么是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物理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与时间的关系。

2. 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什么是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看作是一个极小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4. 如何计算加速度?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5. 何为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是相等的,即速度保持恒定。

6. 何为匀加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即加速度保持恒定。

7. 如何计算自由落体的速度?自由落体的速度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速度 = 重力加速度 * 时间。

8. 何为水平抛体运动?水平抛体运动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方向进行抛掷,并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

9. 如何计算水平抛体的飞行时间?水平抛体的飞行时间可以通过将竖直方向的位移除以竖直方向的速度来计算。

公式为:飞行时间 = 2 * 初速度 * sin(发射角度) / 重力加速度。

10. 何为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指物体在固定中心点周围进行的运动,通常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

11. 如何计算圆周运动的周长?圆周运动的周长可以通过将圆的半径乘以2再乘以π来计算。

公式为:周长 = 2 * 半径* π。

12. 何为离心力?离心力是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一种惯性力,它指向物体远离圆心的方向,大小与物体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解析:1.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着重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2.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库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不涉及力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基础的复习题,可以帮助你巩固运动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速度和加速度- 已知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求经过10秒后物体的位置。

-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为2m/s²,求5秒后的速度。

2. 位移和时间- 一个物体在t=0时从原点出发,经过时间t后,其位移为s=16t²。

求物体在2秒时的位移。

- 已知物体的位移公式为s=v₀t+1/2at²,其中v₀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

若物体的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3m/s²,求物体在3秒内的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h的平台上自由落体,忽略空气阻力。

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 已知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²,经过4秒后停止。

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4. 抛体运动-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₀水平抛出,求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和总位移。

- 已知物体从高度h处以初速度v₀斜向上抛出,求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5. 圆周运动-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线速度为v。

求物体的角速度和周期。

- 已知一个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为ω。

求物体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向心力。

6. 相对运动- 两列火车A和B,A的速度为vA=30m/s,B的速度为vB=20m/s,两车同向而行。

求从A车乘客的视角看B车的速度。

- 已知飞机以速度v飞行,风速为vW,求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7.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使物体向东移动,速度为v1,另一个力使物体向北移动,速度为v2。

求物体的合速度。

- 已知物体的合速度为v,求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的分速度。

8. 牛顿运动定律-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运动,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F=μmg。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一、基本概念1. 请列举运动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2. 简述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 什么是速度?它有哪几种形式?4. 请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5. 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直线运动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10秒后速度达到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

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求它在3秒内的位移。

4. 一物体从A点出发,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到达B点,求AB两点间的距离。

5.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末速度为12m/s,运动时间为5秒,求物体的加速度。

三、曲线运动1. 请简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m,周期为4秒,求物体的线速度。

3. 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一个恒力作用,做曲线运动,请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

2rad/s,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向心加速度。

5.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线速度为10m/s,半径为5m,求物体的角速度。

四、相对运动1. 一列火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车内一乘客以相对于车厢5km/h的速度向前走,求乘客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2.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为10km/h和8km/h,它们在同一河流中相向而行,河流速度为3km/h,求两船的相对速度。

3. 一飞机以500km/h的速度向东飞行,同时受到风速为100km/h的西风影响,求飞机的实际速度。

4. 一物体在甲船上以2m/s的速度向北运动,甲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3m/s向东,求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5.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看到路边的一棵树以5m/s 的速度向后移动,求汽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五、力学问题综合1.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它在5秒内的位移。

2.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大小为10N,另一个向北,大小为15N,求物体的合力。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1、下列结构属于头部体表标志的是A、下颌角B、乳突C、枕外隆凸D、颈静脉切迹E、胸骨角答案: ABC)2、要确定膝关节的运动轨迹,marker放置的部位是A、髌骨B、腘窝C、内外踝D、股骨内外上髁E、大转子答案: D3、下列不属于动力学数据的是?A、地面反作用力B、足底压力C、肌力D、头部运动轨迹答案: D4、下列属于运动分析的数据或指标的是A、运动学数据B、动力学数据、C、肌电图D、神经传导速度E、气体代谢指标答案: ABCDE5、运动学数据的范围不包括B、角速度C、加速度、D、重力答案: D6、屈伸运动是指:A、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B、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C、环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D、环绕矢状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E、环绕垂直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答案: A7、下列关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说法错误的是:A、 OKC远端游离B、 CKC远端闭合C、 OKC常用于单关节和弱肌群D、 CKC常用于平衡和协调性等功能恢复E、 CKC常用于康复早期答案: E*8、如果将人体运动强度分为四个等级:极限强度、亚极限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那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A、 95%-100%B、 70%-80%C、 55%-65%D、 50%以下E、超过100%答案: C9、一般肌力达几级,能做抗阻运动:。

A、 1级B、 2级C、 3级D、 4级答案: DE12、盂肱关节属于A、单轴关节,B、双轴关节C、多轴关节D、球窝关节答案: CD13、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是因为A、髋膝踝关节共同运动B、仅髋关节活动C、仅膝关节活动。

D、仅踝关节活动E、仅下肢活动答案: A14、腾空跳起落下时的屈膝和屈髋动作属于A、推B、拉C、鞭打D、缓冲`E、蹬伸答案: D15、一短跑运动员跑12秒完成100米跑,这个过程属于:A、有氧运动B、静力性运动C、无氧运动D、抗阻运动E、耐力运动*答案: C16、髋关节属于A、平面关节B、椭圆关节C、杵臼关节D、车轴关节E、以上都不对答案: C…17、由拉伸负荷产生的骨折可见于:A、脊椎骨折B、跟骨撕脱性骨折C、胫骨平台骨折D、掌骨骨折E、锁骨骨折答案: B18、胶原组织当中的胶原纤维主要为组织提供的力学特性是:|A、延展性B、容积C、强度和刚度D、润滑E、以上均不是答案: C19、单侧上肢(含手)重力所占人体体重的百分比为:A、 7%^B、 6%C、 5%D、 3%E、 2%答案: B20、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运动轴称之为:A、额状轴B、垂直轴—C、矢状轴D、水平轴E、中心轴答案: A21、主动运动是指肌力达几级,即可有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E、 5级答案: C22、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于A、软骨下骨内血管和关节滑液的渗透B、关节软骨本身的血管C、骨膜内血管的渗透D、骨膜内淋巴管的渗透@E、以上都不是答案: A23、人体重力作用线和重心到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的夹角称为:A、稳定系数B、稳定角C、平衡角D、倾倒角E、糖三角—答案: B24、下列不属于作用于人体的外力的是()A、重力B、支撑反作用力C、器械阻力D、肌肉收缩力E、流体作用力答案: D}25、关于人体平衡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支撑面指的是支撑点的接触面积B、重心位置越高,稳定度越大C、无论人体处于什么姿势重心都在身体的固定位置D、平衡角等于某一方位平面上的一个稳定角E、重力作用线未越出支撑面的边界,可回复平衡姿位答案: E28、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有:%A、两关节面形状B、韧带强弱C、骨骼肌力量D、关节负压E、以上都不是答案: ABCD34、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有()A、两关节面形状)B、骨骼肌力量C、韧带的强弱D、关节负压E、以上都是答案: E解析:35、人体站立提踵(踮起脚),以小腿三头肌为动力的杠杆属于()A、省力杠杆B、速度杠杆*C、平衡杠杆D、实时杠杆E、以上都是答案: A36、正常人通常情况下通气血流比值为:A、B、C、`D、E、答案: B37、缩唇呼气法的目的是:A、加速呼气B、减少肺残气量C、减少支气管压力D、促进痰液排除、E、控制支气管炎症答案: B38、长期能量-有氧代谢系统最适合哪种运动:A、 3000米跑B、 100米冲刺C、举重D、 25米游泳E、打太极拳@答案: A解析:39、缩唇呼吸可以:A、增加气道阻力B、减少肺泡内气体排除C、增加弹性阻力D、使呼吸道内压力减少E、防止呼吸道过早被挤压答案: E解析:%40、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时间至少要达到:A、 10minB、 15minC、 20minD、 25minE、 30min答案: E41、大强度运动持续30秒至90秒时,主要由()提供能量供运动肌收缩利用。

运动学基础题库

运动学基础题库

1、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A. 骨骼、肌肉、关节B. 心脏、血管、神经C. 肺、气管、支气管D. 肝、胃、肠(答案)A2、下列哪项不属于肌肉按功能分类的类型?A. 屈肌B. 伸肌C. 旋转肌D. 平滑肌(答案)D(注:平滑肌是按结构分类)3、人体最大的关节是?A. 膝关节B. 髋关节C. 肩关节D. 踝关节(答案)B4、运动前进行热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预防运动损伤C. 展示个人技能D. 增加肌肉力量(答案)B5、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后的恢复措施?A. 充分休息B. 补充营养C. 过度训练D. 拉伸放松(答案)C6、运动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物质的分解?A. 脂肪B. 蛋白质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注:短期内主要来源)7、下列哪项是描述肌肉收缩类型的?A. 等长收缩B. 等速收缩C. 等距拉长D. 等力收缩(答案)A8、在运动中,哪项不是提高柔韧性的方法?A. 静态拉伸B. 动态拉伸C. 力量训练D. 瑜伽练习(答案)C9、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A. 运动后身体机能立即恢复到最佳状态B. 运动后经过适当休息,身体机能超过原有水平C. 运动中身体机能持续提高,无需休息D. 运动后身体机能永久下降(答案)B10、下列哪项是描述运动强度的指标?A. 运动时间B. 运动频率C. 每分钟心率D. 运动类型(答案)C(注:心率是常用指标之一)。

运动学基础考试卷

运动学基础考试卷

A、主动肌B、副动肌C、拮抗肌D、固定肌E、中和肌14、帕金森病的步态是()A、痉挛步态B、慌张步态C、剪刀步态D、画圈步态E、垂足步态15、偏瘫的步态是()A、痉挛步态B、慌张步态C、剪刀步态D、画圈步态E、垂足步态16、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步态是()A、痉挛步态B、慌张步态C、剪刀步态D、画圈步态E、垂足步态17、下列对肩关节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肱骨头和关节盂构成B、关节囊厚而且坚韧C、可做屈伸运动D、灵活性比坚固性大E、肩关节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18、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A、前下方B、上方C、下方D、后下方E、前上方19、下列不属于肘关节结构的是()A、桡骨环状韧带B、肱尺关节C、肱桡关节D、桡尺近侧关节E、桡尺远侧关节20、下面哪个结构通过腕管()A、尺侧腕屈肌B、尺神经的深支C、尺动脉D、正中神经E、桡动脉21、第一腕掌关节属于()A、鞍状关节B、球窝关节C、滑车关节D、椭圆关节E、杵臼关节22、腕骨共八块,均属于()A、不规则骨B、籽骨C、短骨D、扁骨E、长骨23、与肩关节内旋无关的肌是()A、三角肌B、胸大肌C、肩胛下肌D、大圆肌E、小圆肌24、可绕三个基本轴做运动的关节是()A、膝关节B、肘关节C、桡腕关节D、髋关节E、踝关节25、颈干角的范围是()A、120°-145°B、110°-140°C、110°-125°D、100°-140°E、110°-150°26、限制髋关节过神的主要结构是()A、髋臼B、关节囊C、坐骨韧带D、髂股韧带E、耻骨韧带27、限制髋关节外展和外旋的主要结构是()A、髋臼B、关节囊C、坐骨韧带D、骶股韧带E、耻骨韧带28、限制髋关节内收和内旋的主要结构是()A、髋臼B、关节囊C、坐骨韧带D、骶股韧带E、耻骨韧带29、属于髋外展肌群的是()A、臀中肌B、大收肌C、髂腰肌D、臀大肌E、闭孔外肌30、属于屈髋肌群的是()A、臀中肌B、大收肌C、髂腰肌D、臀大肌E、闭孔外肌31、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有()A、胫骨、腓骨、距骨B、胫骨、腓骨、跟骨C、胫骨、距骨D、胫骨、跟骨E、胫骨、跟骨、距骨32、未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关节面是()A、胫骨的下关节面和内踝关节面B、腓骨外踝关节面C、距骨滑车的上关节面D、跟骨上关节面E、距骨滑车两侧关节面33、踝关节正常背屈的幅度是()A、20°-30°B、20°-40°C、20°-50°D、30°-50°E、40°-50°34、髋关节屈曲的范围()A、0°-125°B、0°-30°C、0°-35°D、0°-40°E、0°-45°35、髋关节伸展的范围()A、0°-125°B、0°-30°C、0°-35°D、0°-40°E、0°-45°36、髋关节内旋的范围()A、0°-125°B、0°-30°C、0°-35°D、0°-40°E、0°-45°37、髋关节外展的范围()A、0°-125°B、0°-30°C、0°-35°D、0°-40°E、0°-45°38、颈椎的运动()A、前屈B、后伸C、侧屈D、旋转E、以上都是39、哪个不是腰段脊柱的运动()A、前屈B、环转C、后伸D、侧屈E、旋转40、那个不是腕关节主要活动()A、屈曲B、旋转C、后伸D、环转E、侧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空1分,共14分)3三、名称解释(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运动单位:2、主动肌:3、臀大肌步态:4、人体运动学:5、肩肱节律:6、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4分)1、试述髋关节周围韧带有哪些及其主要作用?(6分)。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关于行走的冠状面运动错误的是A、当右下肢支撑体重时,左半侧骨盆逐渐下降B、踝关节跖屈时伴随着轻度的内翻与内收C、在支撑下肢的骨盆-股骨间总的内收和外展幅度大约为10°-15°D、膝关节在冠状面上有较大的关节运动发生E、踝关节背伸时可伴随轻度的外翻与外展正确答案:D2、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主要是使()上抬和下沉、前伸和后缩以及上旋和下旋。

A、锁骨B、胸骨C、肋骨D、肩胛骨E、肱骨正确答案:D3、关于踝关节叙述错误的是()A、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B、外侧副韧带比内侧副韧带更易损伤C、关节背屈时比跖屈时稳定D、可单独作屈伸、内外翻运动E、特点是稳中有灵活正确答案:D4、足部位置最高的一块骨骼是()A、内侧楔骨B、跟骨C、骰骨D、足舟骨E、距骨正确答案:E5、以下是单轴关节的是A、椭圆关节B、车轴关节C、鞍状关节D、平面关节E、球窝关节正确答案:B6、踝关节的类型A、平面关节B、椭圆关节C、鞍状关节D、滑车关节E、屈戌关节正确答案:D7、()不是同时作用于膝关节和髓关节A、缝匠肌B、股薄肌C、胴绳肌D、腓肠肌E、股直肌正确答案:D8、以下关于人体运动形式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圈属于转动B、复合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C、人体转动时各点与轴的距离不同,可以简化为刚体处理D、运动员沿直线跑50米属于平动E、人体平动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可简化成质点处理正确答案:A9、关于行走的矢状面关节运动学错误的是A、由踝关节背侧屈肌的向心收缩引起的踝跖屈使足平放于地面B、在足跟离地不久,踝关节开始跖屈,最大到15°-20°C、在摆动期,踝关节再次背伸到中立位以使足趾完全离地D、当足跟触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0°-5°的跖屈E、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伸增加到10°正确答案:A10、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有()A、胫骨、跟骨、距骨B、胫骨、腓骨、距骨C、胫骨、腓骨、跟骨D、胫骨、跟骨E、胫骨、距骨正确答案:B11、属于脊柱主动稳定系统的是A、肌肉B、神经C、椎间盘D、椎骨E、韧带正确答案:A12、关于白肌纤维的描述,错误的是A、极易陷入疲劳B、对刺激常产生快速地收缩反应C、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张力D、也称为快肌纤维E、对刺激产生较缓慢地收缩反应正确答案:E13、关于解剖学的“鼻烟窝”,不正确的是()A、内有槎动脉通过B、近侧界为楼骨茎突C、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D、豌豆骨骨折时该结构肿胀,凹陷消失E、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正确答案:D14、足部有多少块趾骨A、15B、8C、5D、14E、7正确答案:D15、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成倍增长,健康成年人最心出量可达A、25-301B、10-151C、15-201D、30-351E、5-101正确答案:A16、人体中最普遍的杠杆是()A、第一类杠杆B、第二类杠杆C、省力杠杆D、速度杠杆E、平衡杠杆正确答案:D17、关于行走的水平面运动学错误的是A、当股骨后伸时,同侧的肱骨前屈B、在步态周期的50%肩关节和肘关节最大前屈角度约为10°和45°C、肩带骨的旋转与骨盆的方向相同D、行走时,躯干活动受限将导致能量消耗提高10%E、在步态周期的后半部分肩关节后伸25°,肘关节回到20°屈曲正确答案:C18、股关节有多条韧带加强,其中()限制髓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运动学基础》题库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题)第一章运动学绪论1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A 运动动作B 运动行为C 运动治疗方法D 运动动作与运动行为2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A 描述与分析B 动物实验C 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D 以上都就是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就是A 关节运动与骨骼肌运动力学原理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方式C 物理治疗D 运动动作分析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 )的关系A 人体与环境B 结构与功能C 局部与整体 D以上都就是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B 仅髋关节活动C 仅膝关节活动D 仅踝关节活动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A 仅有肩关节活动B 仅有肘关节活动C 仅有腕关节活动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7 环节就是指人体身上A 活动的每个关节B 相对活动的肢体C 相对活动的节段D 相对活动的关节8 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蹬伸9 举重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1 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A 推B 拉C 鞭打 D蹬伸12 步行时,伴随骨盆与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A摆动 B 扭转C缓冲 D蹬伸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A 扭转B 摆动C 相向运动D 鞭打14 无氧运动就是指( )运动A 小强度B 中等强度C 大强度 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就是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小强度 C 一般健身锻炼 D极量强度16 动力性运动错误的就是A 产生加速度B 产生位移C 抗阻力D 维持躯体姿势17 运动动作可以A 消除肢体肿胀B 使肌力下降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D 使韧带挛缩18 主动运动就是指肌力达( )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19 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就是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第二章运动学基础1 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就是A 力B 力矩C 力与(或)力矩D 速度2 骨骼肌张力相对于人体环节而言就是A 均为内力B 内力与外力C 外力与内力D 均为外力3 人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就是A 摩擦力B 重力C 肌力D 支撑反作用力4 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A 动量B 冲量C 动能D 势能5 人体缓冲动作可以A 增大冲击力B 减小冲击力C 减少重力D 增大重力6 物体的惯性与下面哪个物理量有关A 长度B 重量C 速度D 质量7 人体站立姿势平衡为A 上支撑平衡B 混合支撑平衡C 上下支撑平衡D 下支撑平衡8 人体上支撑平衡从平衡能力来说就是A 有限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不稳定平衡D 随遇平衡9 对于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角的个数就是A 2个B 4个C 8个D 16个10 骨的塑形与重建就是通过适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这就是A 牛顿定律B 动量定理C 沃尔夫定律D 阿基米德定律11 人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骨的力学特性改变就是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12 手臂持球以肘关节为支点构成的杠杆就是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 费力杠杆D 混合杠杆13 坐位时肌松弛,腰部的负荷A 小于直立B 大于直立C 大于侧卧D 小于侧卧14 人体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就是A 前交叉韧带B 髌韧带C 后交叉韧带D 黄韧带15 激光与热治疗对于肌腱的影响就是A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增加B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减小C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D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增加第三章运动氧供应1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A 促进心输出量增加B 血流重新分配C 骨骼肌氧供增加D以上都就是2 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主要就是( )的结果A 心输出量增加B 骨骼肌氧供增加C 血流重新分配D 心血管中枢调节3 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C心肌收缩力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4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错误的就是A 心肌纤维增粗B 射血充分C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D 安静时心率加快5 运动过程中,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主要通过A 肾血流减少B 皮肤等部位的血管收缩C 骨骼肌血流量增加D 以上都就是6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心血管中枢的调整作用就是A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升高B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下降C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D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7 运动状态下,调节冠状血流量最主要的代谢物质就是A 腺苷B 二氧化碳C 乳酸D H+8 有氧运动对冠状血流影响错误的就是A 冠脉血管收缩B 侧支循环的形成C 更多的冠脉侧支吻合D利尿与排钠9 动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B 外周阻力变化很明显C 心输出量增加不明显D收缩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大或略下降10 静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变化不大B 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下降D 舒张压下降11 腹式呼吸就是以A 肋间内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B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C 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 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A 肺顺应性升高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气困难D 呼吸道阻力下降13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被破坏,表现为A 肺顺应性增加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吸道阻力下降D 肺泡通气量增加14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呼吸加深加快,可导致A 潮气量变化不大 B 补吸气量变化不大C 补呼气量变化不大D 肺通气量增加15 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择深慢呼吸形式,可有效提高A 潮气量B 解剖无效腔C 补呼气量D 肺泡通气量16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 )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17 运动状态下,骨骼肌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 )左右A 50%B 40%C 60%D 80%18 剧烈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增加至A 2--3L/minB 5--10L/minC 15--20L/minD 35--40L/min19 缩唇呼吸可以A 增加气道阻力B 减少肺泡内气体排出C 增加弹性阻力D防止呼吸道过早被挤压20 剧烈运动使氧离曲线A 右移B 左移C上移 D 下移21 运动开始时,呼吸运动调节受到( )的影响A 骨骼肌传入冲动B 肌腱传入冲动C 关节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D 条件反射22 大强度运动时,通过( )刺激化学感觉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强A PCO2升高B PO2升高C pH升高D K+浓度升高23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就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4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就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5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 )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1 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就是A 糖酵解B 糖异生C 脂肪酸氧化D 产生酮体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A 甘油三酯B 磷酸C 胆固醇及其酯D 非酯化脂肪3 当训练时间小于30分钟或长于30分钟时,各主要以什么方式供能A 糖、脂肪B 脂肪、糖C 糖、类脂D 糖、磷脂4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多少能量A 8KJB 18KJC 39KJD 58KJ5 运动时糖异生的意义哪项除外A 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B 有利于乳酸利用C 促进维生素代谢D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6 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 ),运动可以( )乳酸清除A 加快加速B 减慢加速C 加快减慢D 减慢减慢7 在70%--80%VO2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多长时间,可几乎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A 10--20分钟B 30--40分钟C 1--2小时D 2--3小时8 当VO2max强度在多少时,摄入的葡萄糖才能取代肌糖原为活动肌肉所利用A 15%B 30%C 50%D 80%9 运动中脂肪能量供应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 ),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 )A 降低增高B 降低降低C 增高增高D 增高降低10 消除脂肪需要怎样的运动形式A 微量运动,小于30分钟B 微量运动,超过30分钟C 亚极量运动,少于30分钟D 亚极量运动,超过30分钟10 关于糖原的说法不正确的就是A 糖原就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B 糖原就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肌肉与肝脏中C 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 D糖原合成来自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11 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百分比与肝脏中糖原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A 0、1%-0、2%,0、6%-0、8%B 1%-2%,6%-8%C 10%-20%,6%-8%D 1%-2%,60%-80% 12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3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与H2O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有氧氧化14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就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5 由多个葡萄糖组成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的过程就是A 糖原形成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6 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A 脂肪酸氧化B 糖异生C 糖酵解D 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17 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就是A 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B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C 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D 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18 关于氨基酸描述不正确的就是A 氨基酸就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B 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C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就是合成蛋白质D 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生素19 交感神经的作用就是A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B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增强,具有降血糖作用C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弱,具有升血糖作用D 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弱,具有降血糖作用20 能量代谢时糖酵解就是指A 血糖合成 B 糖变质 C 发酵的途径 D无氧条件下的糖代途径21 一般不参与能量代谢的成分就是A 游离脂肪酸B 血糖C 肝糖原D 蛋白质22 在一般运动情况下,如下哪种物质不就是主要的能量来源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与脂肪23 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要达到A 10分钟B 15分钟C 20分钟D 30分钟24 糖原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就是A 肝脏B 脑C 肌肉D 脂肪组织25 机体吸收的糖原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就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血糖D 脂肪26 下列哪种物质既就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就是直接供能物质A 肝糖原B ATPC 肌糖原D 脂肪酸27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就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ATP28 正常情况下,人体消耗的物质中,脂肪占A 10%-20%B 20%--30%C 30%-40%D 40%-50%29 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就是A CKB 酮体C 葡萄糖D ATP30 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A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大B 脑组织代谢水平很高C 蛋白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31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就是A 4、4-6、6mmol/LB 6、6-8、8mmol/LC 9、9-10mmol/LD 11-12mmol/L32 在剧烈运动时,心肌对ATP的需要量可增加A 5倍B 10倍C 15倍D 25倍第五章骨骼肌运动1 下列不符合白肌Ⅰ型纤维特征的就是A 线粒体数量少B 对Ca+亲与力低C 糖酵解能力强D 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2 肌的黏带性受( )的影响A 肌伸展性B 肌弹性C 肌温度D 肌纤维类型3 经过神经-肌接头释放( )与肌膜结合,引起骨骼肌收缩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多巴胺4 每一条肌纤维只接受( )运动神经元的支配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运动单位所支配的肌纤维多少,与( )有关A 肌张力大小B 肌的黏滞性C 肌的伸展性D 肌的弹性6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A 肌的伸展性增加B 肌的收缩力降低C 肌的弹性增加D募集的运动单位多7 影响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子就是A Na+B K+C Cl-D Ca+8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电变化,主要变现为A 静息电位传导B 动作电位传导C Ca+传导D Na+传导9 屈曲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运动形式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周期D 等动收缩10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收缩D 等动收缩11 骨折或手术后早期等制动情况下,为减缓失用性肌萎缩,促进局部血循环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肌力练习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等动收缩D 拉长-缩短收缩12 人体姿势的维持,主要以( )为主A 动力性运动B 静力性运动C 等速运动D 相向运动13 骨骼肌纤维收缩与舒张的基本单位就是A 粗肌丝B 细肌丝C 肌小节D 运动单位14 屈髋的拮抗肌有A 臀大肌B 缝匠肌C 耻骨肌D 股薄肌15 随着前负荷的增大,肌的初长度逐渐增加,使A 肌收缩张力增大B 肌收缩张力下降C 肌收缩张力不变D 肌收缩速度增加16 骨骼肌处于最适初长度就是,产生最大张力的原因就是A 粗肌丝被拉长B 细肌丝被拉长C 粗细肌丝缩短D 粗细肌丝处于最好的重叠17 当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已不能再收缩,此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 减慢18 骨骼肌负荷减小到零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达最大19 力量训练时,要使骨骼肌做最大功,必须选择A 大负荷B 中等负荷C 小负荷D 最适合的负荷20 运用电刺激方法刺激骨骼肌,正确的说法就是A 刺激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B 刺激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C 刺激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D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时间与频率21 温热刺激治疗可以使骨骼肌的A 黏滞性下降B 伸展性下降C 弹性下降D 肌结缔组织缩短22 横桥理论认为,肌收缩过程中阻力较大时,收缩的张力也随之增加,其原理就是处于结合状态的横桥数目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达最大23 以下哪个结构数目不可变A 肌小节B 肌纤维C 肌原纤维D 白肌纤维24 运动员刘翔的110米跨栏跑能力较强,证明她肌肉中哪种成分的比例相对较多A 肌小节 B 肌原纤维 C 白肌纤维 D 红肌纤维第六章运动控制1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 昏睡C 共济失调D去大脑僵直2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就是A 肌紧张反射B 对侧屈肌反射C 伸展反射D 腱反射3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层D大脑皮层内层面4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5 腱器官就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6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就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就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9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