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1-1996)
GB-T 16675[1].1-1996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第 1 部分:图样画法
表续
简化前
说
明
有成组的重复要素时 可以 将其中一组表示清楚 其余各 组仅用点划线表示中心位置
若干直径相同且成规律分 布的孔 可以仅画出一个或少 量几个 其余只需用细点划线 或 表示其中心位置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说
明
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 零 部件组 可仅详细地画出 一组 其余只需用细点划线表 示出其位置
称平面或轴线时 则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如需要特别表明零件的构造 如凹槽 键槽 销孔等则可用局部剖
视表示 图
图
图
在装配图中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 图
或假想将某些零件拆卸后绘制 需要说明时
可加标注 拆去 等 图
在装配图中可以单独画出某一零件的视图 但必须在所画视图的上方注出该零件的视图名称 在相应视
续
在装配图中 可用粗实线表 示带传动中的带 用细点划线 表示链传动中的链 必要时 可在粗实线或细点划线上绘 制出表示带类型或链类型的 符号 见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说
明
省略
已在一个视图中表示清楚 的产品组成部分 在其他视图 中可仅画出其外形轮廓
简化后
表完
简化前
说
明
在能够清楚表达产品特征 和装配关系的条件下 装配图 可仅画出其简化后的轮廓
简化前
说
明
零件 零件
如图 对称
对于左右手零件和装配件
允许仅画出其中一件 另一件
则 用文字说明 其中
为
左件
为右件
零件
零件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说
明
零件上对称结构的局部视 图 可按左图 简化后 所示方 法绘制
国标-CAD工程制图规则
CAD工程制图规则一、规程标准标准号:GB/T18229-2000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制图以及相关文件。
内容纲要:1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4 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5投影法6图形符号的绘制7 CAD工程图的基本画法8 CAD工程图的尺寸标注9 CAD工程图的管理10附录 A实施建议:园林行业可根据需要参照执行。
制定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国电气文件编制与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01007实施日期:20010501二、规程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制图以及相关文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neq ISO 7200:1984)GB/T 10609.2—1989 技术制图明细栏(neq ISO 7573:1983)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 13362.4—1992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号GB/T 13362.5—1992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 号数据集单线单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4—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GB/T 13845—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6—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仿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7—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8—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黑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eqv ISO 5457:1980)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eqv ISO 5455:1979)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eqv ISO 3098-1:1974)GB/T 14692—1993 技术制图投影法(eqv ISO/DIS 5456:1993)GB/T 15751—1995 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eqv ISO/TR 10623:1992)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GB/T 16900—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eqv ISO/IEC 11714-1:1996)GB/T 16901.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eqv ISO/IEC 11714-1:1996)GB/T 16902.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符号的形成(eqv ISO 3461-1:1988)GB/T 16903.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标志的形成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idt ISO 128-20:1996)GB/T 17451~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eqv ISO/DIS 11947-1~4:1995) 3术语本标准采用GB/T 13361和GB/T 15751中的有关术语。
互换性(改错)
报告1:完成题图绘制,并分析、更正题图可能存在的问题。
若发现题图问题,在此报告中分析、指正。
(1)纵观全图,没有标题栏,在工程图中,应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标题栏。
(2)右边的剖视图有错误,在直径为8的空与直径为32和直径为12的孔相交部分的先存在错误,在相交的地方应该化成曲线才对。
改成(3)和上一题的错误一样。
直径为6的孔与直径为12的孔的相交线为带有弧度的曲线。
而原图中则被画为了直线。
改成(4)没有制造相关的技术要求,有些隐含的东西没有标出来,例如:(5) 在国家标准中工程图中没有虚线具体改正如下:改成(5)各个孔没有标每个尺寸的具体偏差,例如:报告2:图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图纸幅面和格式、标题栏、比例、字体、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图线、尺寸注法、中心孔表示法、花键表示法、尺寸注法、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剖面符号、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简化表示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等)?报告设计中解决的问题和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号及标准名称全称。
(满分30)(1)图纸幅面和格式:图纸幅面选用(GBT/T 14689-1993)的A3纸,见面尺寸为297×420,留边宽度为a为25mm,b为5,c为10的国家标准,图纸横放。
(2)标题栏:标题栏的格式和尺寸遵照GB/T 10690.1-1989的规定。
图纸(3)比例(GB/T 14690—1993),在图中选用1:1的比例。
绘制图样时,应尽量采用1∶1的比例,这样可从图形上获得机件的真实大小。
由于物体的大小及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也可选择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此时应选择表1-2中规定的比例,但标注尺寸时必须标注物体的实际尺寸。
绘制同一物体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
当某些视图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
国家标准规定的比例( 4 )字体图样和技术文件中的汉字、数字、字母等在书写时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机械制图标注常用符号大全
机械制图标注常用符号序号符号名称符号绘制标准应用示例1 GB/T 1182-2008基准符号。
涂黑三角形及中轴线可任意变换位置,方框和字母只允许水平放置不允许歪斜;方框外边的连线也只允许在水平或铅垂两个方向画出。
2 GB/T 4458.4-2003;标注正方形结构尺寸时在尺寸前面加注正方形符号。
高度h=3.5mm3 GB/T 4458.4-2003;标注弧长时在尺寸前面加注弧长符号。
高度h=R=3.5mm4 GB/T 4458.4-2003;GB/T 16675.2-1996尺寸注法;沉孔或锪平符号。
高度h=3.5mm5GB/T 4458.4-2003; GB/T 16675.2-1996 尺寸注法;沉孔或锪平深度符号。
高度h=3.5mm6GB/T 4458.4-2003; GB/T 16675.2-1996尺寸注法; 埋头孔符号。
高度h=3.5mm机械制图尺寸标注常用标准符号序号 符号名称 符号绘制标准应用示例7GB/T 15754-1995 锥度符号或莫氏锥度注法。
高度h=3.5mm8JB/T 5061-2006 定位支撑符号。
高度h=3.5mm9JB/T 5061-2006 辅助支撑符号。
高度h=3.5mm10JB/T 5061-2006 辅助支撑符号。
高度h=5mm11 GB/T 4459.5-1999中心孔符号。
高度h=3.5mm;高度H1=5mm。
12 JB/T 8555-2008 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粗糙度符号的三角形部分为测量点符号。
可随图形进行缩放。
汇编人:质管办标准化管理员郑家贵2011年8月25日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图线GB/T 4457.4-2002 GB/T 17450-1998注:粗虚线和粗点画线的选用(1)两种粗线都用来指示零件上的某一部分有特殊要求。
但应用场合不尽相同。
粗虚线专门用于指示该表面有表面处理要求。
(表面处理包括镀(涂)覆、化学处理和冷作硬化处理。
06-第六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A
A
② 应按“先剖切后旋转”的方法绘制剖视图。
A
A-A
A-A
A
A
错误
正确
③ 位于剖切平面后且与 所表达的结构关系不 甚密切的结构,或一 起旋转容易引起误解 的结构,一般仍按原 来的位置投射。
A
④ 位于剖切平面后,与 被切结构有直接联系 且密切相关的结构, 或不一起旋转难以表 达的结构,应“先旋 转后投射”。
全剖视图举例
(2)、补画出全剖的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2、半剖视图
A
A
存在什么问题?
不能表达外形
解决办法:
A—A
已表达清楚的 内形虚线不画
半剖视
以对称线为 界,一半画视图, 一半画剖视。
半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A-A
B B
适用范围:
内、外形都复杂, 需要表达清楚,而形状 又对称或基本对称时。 剖切平面垂直于对称平 面剖切。
1、全剖视图适用于外形较简单,内形较复杂,而图形沿剖 切面的方向不对称的形体。 2、半剖视图适用于内、外形都需要表达,而形状又对称 或基本对称的形体。 3、局部剖是一种较灵活的表示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凡 不适合全剖、半剖的结构都可以用。
二、剖视图的剖切方法
1、单一剖切平面 ⑴、剖切面平行于某一 基本投影面剖切(全剖、 半剖和局部剖)
二、断面与剖视的区别
a) 轴测图
b) 断面图
c) 剖视图
断面:只画出剖切平面和机件相交部分的断面形状。 剖视:必须把断面和断面后可见的轮廓线都画出来。
三、断面图的种类
※ 移出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以外的断面 ※ 重合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内部的断面 A
A-A
A 移出断面 重合断面
化工制图第七章
在生产中,当机件的结构形状比较复杂时,仅用前 面介绍的三视图,很难把机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 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第一节 视 图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物 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基本视图
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二、向视图
在实际制图时,由于考虑各视图在图样中的合理布置问题,如 不能按图7-2配置视图或各视图不画在同一张图样上时,应在 视图的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视图的名称,如标“A”。
1.剖视图
图7-6 剖视图的形成 a)立体图 b)正确 c)错误
图7-7 通用剖面线的画法(一)
图7-8 通用剖面线的画法(二)
表7-1 剖面符号
表7-1 剖面符号
2.绘制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3.剖视图的标注 为便于看图,剖视图应按国标的规定标注。 4.剖视图的简易画法
二、剖视图的分类
按机件被剖开的范围,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 部剖视图三种。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 所得到的图形,可以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一半 画成视图,这种组合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图7-11 半剖视图
3.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图7-12 局部剖视图
三、剖切面
生产中的机件,由于内部结构形状各不相同,剖切时常需采用 不同位置和不同数量的剖切面。 1.单一剖切面
横向剖切这些结构时,则应画出剖面符号(图7-24c)。
图7-24 肋、轮辐、孔等结构剖切时简化画法
2.相同结构要素的简化画法
CAD工程制图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 Rule of CAD engineering drawing目录前言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2)4 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 (2)5 投影法 (7)6 图形符号的绘制 (9)7 CAD工程图的基本画法 (9)8 CAD工程图的尺寸标注 (10)9 CAD工程图的管理 (10)附录 A (1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已有的机械CAD、电气CAD、建筑CAD等领域的情况以及有关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和ISO/TC10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的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国电气文件编制与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东拜、强毅、王平、方天培、李世林、侯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工程制图规则GB/T18229—2000Rule of CAD engineering drawing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2001-15-01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气、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制图以及相关文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neq ISO 7200:1984)GB/T 10609.2—1989 技术制图明细栏(neq ISO 7573:1983)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 13362.4—1992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号GB/T 13362.5—1992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矢量字体、代(符) 号数据集单线单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4—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GB/T 13845—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6—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仿宋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7—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楷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3848—1992 图形信息交换用矢量汉字黑体字模集及数据集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eqv ISO 5457:1980)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eqv ISO 5455:1979)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eqv ISO 3098-1:1974)GB/T 14692—1993 技术制图投影法(eqv ISO/DIS 5456:1993)GB/T 15751—1995 技术产品文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eqv ISO/TR 10623:1992) 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GB/T 16900—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eqv ISO/IEC 11714-1:1996)GB/T 16901.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产品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eqv ISO/IEC 11714-1:1996)GB/T 16902.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符号的形成(eqv ISO 3461-1:1988)GB/T 16903.1—1997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标志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图形标志的形成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idt ISO 128-20:1996)GB/T 17451~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eqv ISO/DIS 11947-1~4:1995)3 术语本标准采用GB/T 13361和GB/T 15751中的有关术语。
常用表达方法表达机件结构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表8-3 简化画法示例
8.2.5 认知第三角画法
8.2 任务资讯
8.2 任务资讯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将机件完全剖开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 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把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基
本投影面上投射所得的图形,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 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图8-12
半剖视图示例
8.2 任务资讯
1)半个剖视图与半个视图之间的分界线应是细点画线(对称中心线), 不能画成粗实线,也不应与轮廓线重合。 2)机件的内部结构在半个剖视图中已经表达清楚后,在半个视图
图8-10 肋板纵剖画法示例
8.2 任务资讯
5)应在机件的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3)标注与配臵剖视图 1)剖切符号与箭头。
图8-11
剖视图标注示例
8.2 任务资讯
2)剖视名称。 1)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臵,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 略箭头,如图8-11中的A—A。
2)当单一剖切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的平面,且剖视 图按投影关系配臵,中间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不标注,如图8 -7c和图8-11中的主视图。 3)剖切转折处位臵较小,难以注写又不至引起误解时,可仅注剖 切符号而省注字母。 2.剖视图的种类 按机件被剖开的范围,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 剖视图三种。
制图标准
QC/T5-1992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
QC/T6-1992 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
QC/T7-1992 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
QC/T18-1992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
F90058《FZ90058-1994 压力容器类产品图样标注的规定》18.00
G12986《GB12986-1991 纸箱制图》 15.60
G13362.2《GB/T13362.2-1992 机械制图用计算机信息交换常用长仿宋字体16X16点阵字模集》9.60
G13385《GB/T 13385-2004 包装图样要求》 14.40
G19476《GB/T 19476-2004 工程图样硬拷贝输出 控制文件结构规范》 16.80
G16675《GB/T16675.1~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26.40
G17450《GB/T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9.60
G17451《GB/T17451-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9.60
G17452《GB/T17452-1998 技术制图:剖面图和断面图》7.20
G14691.4《GB/T 14691.4-2005 技术产品文件 字体:拉丁字母的表示区别与特殊标识》12.00
G14691.6《GB/T 14691.6-2005 技术产品文件 字体:古代斯拉夫字母》12.00
G14692《GB/T14692-1993 技术制图:投影法》9.60
G15754《GB/T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12.00
J6702《JB/T6702-2004 拖拉机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规则》 12.00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 [兼容模式]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GB/T16675-1996项目部 项斌2010-02-23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 问题解读 目的 简化表示法 1 简化画法2 简化注法简化表示法 问题解读 一 问题解读1 没有完全了解简化表示法 2 没有掌握简化表示法使用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否则会引起混乱,给 生产带来损失。
3 不知道采用简化表示法的意义简化表示法的目的 二 目的1 学会正确识别、使用简化表示法2 通过学习正确使用简化表示法,减 少绘图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及图样的清晰度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中航精机产品能以“新、 快、优”首先 打入市场,是公司管理层最为关心的课题。
然 而新品开发,产品批生产, 必然要绘制大量的产品图样,以组 织和指导生产,其绘制图样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花费的时间很 多,因此在工作中建议正确使用简化表示法。
简化表示法的目的3 了解采用简化表示法的意义适应国内、外技术交流的需要。
加快项目开发 进度。
若设计的图样充分 采用简化画法和简化 注法 ,可以缩短 绘图时间 1/3~ 1/4 。
简化表示法的原则 三 简化表示法1 使用简化表示法的原则1.1. 简化必须保证不致引起误解和不会产生对图纸理解的 多意性,在不妨碍将零件的形状和结构表达完整、清晰的前 提下,应力求制图简便、看图方便。
1.2.便于识读和绘制,注意简化的综合效果。
1.3.在考虑便于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的同时,还要考虑缩 微制图的要求。
简化画法12 简化画法 2.1 应避免不必要的视图和剖视图简化后简化前简化画法1简化画法1Ф8.5±0.1滑道铆钉简化前0 Ф5.9 -0.1简化后避免不 必要的俯视图简化画法22.2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应避免使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的结构简化前 简化后 简化画法2简化画法32.3尽可能使用有关标准中规定的符号表达设计要求简化后A简化前B在完工的零件上 不允许保留中心孔C简化后两端允许有中心孔简化画法42.4 尽可能减少相同结构要素的重复绘制简化前齿形可 以简化简化后简化画法52.5在不致引起误解 的情况下,剖面符号可省略。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GB/T4457.2-1984
*GB/T4457.3-1984 基本 规定 *GB/T4457.4-1984
GB/T14690-1993 技术制图 比例
GB/T14691-1993 技术制图 字体 GB/T17450-1998 技术制图 图线 GB/T4457.4-2002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图线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制图贯标
投影法(GB/T14692-2008)
第一、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标题栏中注出识别符号。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制图贯标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表示法包括三个方面:投影法、画法、注法
基本表示法分五大类:(相对于特殊表示法而言) 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
表示
法
——————
GB/T19096-2003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制图贯标
机械制图常用国家标准新旧对照表
旧标准 现行标准编号 分类 标准编号 *GB/T4458.2-1984 GB/T4458.3-1984 基本 表示 法 *GB/T4458.5-1984 —————— *GB/T131-1983 GB/T4458.2-2003 机械制图 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 法 现行标准名称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制图贯标
图线(摘自GB/T4457.4-2002)
断裂边界线的线型选用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制图贯标
图线(摘自GB/T4457.4-2002)
关于线素长度的确定(按GB/T17450-1998) 线素 点 短间隔 画 长画 线型No. 04,05 02,04,05 02 04,05 长度 应用说明
12-GBT16675[1].1—1996_技术制图_简化表示法_第1部分图样画法
本标准是一项具有原则规定性质的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是 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它包括两个部分
第 部分 图样画法
第 部分 尺寸注法
为了标准体系协调和应用方便 将
机械制图 图样画法 和
机
械制图 尺寸注法 中有关简化画法和简化注法的部分内容分别以附录 的形式列入本标准的第
部分和第 部分 两个附录 均是标准的附录 当
对称平面或轴线时 则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如需要特别表明零件的构造 如凹槽 键槽 销孔等则可用局
部剖视表示 图
图
图 在装配图中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 图 时可加标注 拆去 等 图
或假想将某些零件拆卸后绘制 需要说明
在装配图中可以单独画出某一零件的视图 但必须在所画视图的上方注出该零件的视图名称 在相应 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 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图 泵盖 向
零件 零件
如图 对称
对 允许 则用 左件
零件
零件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零 图 法绘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在 前提 被放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省略
在 前的 投影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在 剖面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续
在 替剖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在 一次 表达 同方 开
与 等于 可用
在 的过 例如 曲线
简化后
表续
简化前
也 贯线
图
和பைடு நூலகம்
修订时 这部分内容不再
列入这两个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技术制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 大连渤海机床厂 中国航空工业
机械制图-尺寸标注
第七节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图样中的图形只能表示零件的结构和形状,其各部分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还必须由尺寸来确定。
GB/T 4458.4-2003《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规定“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所以尺寸是图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造机件的直接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在图样中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 适用于机械图样的绘制。
本标准从2003年12月1日实施,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4458.4-19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单位符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如:米、英寸和度、分、秒等,则应注明相应的单位符号(或名称),而这些名称或符号应符合国际单位制的规定。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是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这里所谓最后完工尺寸,是指这一张图样所表达的机件的最后要求,如毛坯图中的尺寸为毛坯的最后完工尺寸;半成品图中的尺寸是半成品的最后完工尺寸;零件图中的尺寸是该零件交付装配时的尺寸……等。
至于为了达到该尺寸的要求,中间所经过的各个工序的尺寸,则与之无关。
否则必须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
这不仅节省绘图时间,减少图中不必要的线条,更主要的是避免产生两者不一致的错误。
5、尺寸的配置必须合理:①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例如孔组分布的定位尺寸、圆弧的半径尺寸、弧长及角度等,都应该标注在反映它们实形的视图上。
圆的直径尺寸除外。
②同一要素的尺寸应尽量集中在同一处,如孔的直径和深度、槽的宽度和深度等。
③加工工序不同的尺寸应尽量分别排列;为减少看图时的麻烦,较快地找到加工该工序时所需的尺寸,除应将有关尺寸尽量集中在一起外,不要混杂在一起。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最新目录大全
第一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321—2005、GB/T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 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 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12361—2003、JB/T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 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 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5067—1999)1-583 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 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 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 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4053.3—1993)1-731 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3—1998)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 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送带轮减速器1-773 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 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星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涡轮—NGW星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涡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 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 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机差速器1-7881.16直角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 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半脸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 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 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 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14689—2008)2-3 2标题栏方位、附加符号及投影符号(摘自GB/T 14689—2008)2-43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10609.1—2008、GB/T10609.2—2009)2-54比例(摘自GB/T14690—1993)2-55字体及其在CAD制图中的规定(GB/T14691—1993、GB/T14665—2012)2-66图线(摘自GB/T4457.4—2002)2-97剖面符号(摘自GB/T4457.5—2013)2-128图样画法2-148.1视图(摘自GB/T17451—1998、GB/T4458.1—2002)2-148.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17452—1998、GB/T4458.6—2002)2-208.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1—2012)2-279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4410尺寸注法2-4410.1尺寸注法(摘自GB/T4458.4—2003)2-44 10.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2—2012)2-5011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4458.5—2003)2-6011.1公差配合的一般标准2-6011.2配制配合的标注(GB/T1801—2009)2-61 12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15754—1995)2-6213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4459.1—1995)2-6413.1螺纹的表示方法2-6413.2螺纹的标记方法2-6514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4459.2—2003、GB/T4459.3—2000)2-6815弹簧表示法(摘自GB/T4459.4—2003)2-72 16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4459.5—1999)2-74 17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4459.8~.9—2009)2-7518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4459.7—1998)2-80 19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619.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2—2003)2-8619.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4—2003)2-8720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821常用几何画法2-9022展开图画法2-94第2章极限与配合2-97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2-97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1800.1—2009)2-97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1800.1—2009)2-100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1012.1基准制的选择2-101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101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101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1801—2009)2-1072.3配合的选择2-109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92.5应用示例2-116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1800.2—2009)2-117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1804—2000)2-159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9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9 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60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605圆锥公差与配合2-1615.1圆锥公差(摘自GB/T11334—2005)2-1615.1.1适用范围2-161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61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62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635.2圆锥配合(摘自GB/T12360—2005)2-1655.2.1适用范围2-1655.2.2术语及定义2-165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7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8第3章几何公差2-173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1182—2008、GB/T 4249—2009、GB/T16671—2009、GB/T18780.1—2002、GB/T17851—2010)2-173 2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2008)2-1783几何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1182—2008)2-1894几何公差的选择2-1955几何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23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3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5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7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9第4章表面结构2-2331概述2-233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33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33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342.1表面结构参数2-234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3505—2000)2-234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40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1031—1995)2-240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10610—1998)2-2422.2.1参数测定2-242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422.2.3参数评定2-243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43 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131—2006)2-245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45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52 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53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55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55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56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564.3.1选用原则2-257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57第5章孔间距偏差2-269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69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70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70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4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6第6章产品标注实例2-2771典型零件标注实例2-2771.1减速器输出轴2-2771.2减速器箱座2-2781.3减速器箱体2-2791.4圆柱齿轮2-2791.5齿轮轴2-2802几何公差标注错例比较分析2-281参考文献2-286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8)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221—2008、GB/T700—2006等)3-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9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22.1一般用钢3-12碳素结构钢(摘自GB/T700—2006)3-12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摘自1591—2008)3-20合金结构钢(摘自GB/T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1222—2007、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1220—2007、GB/T 1221—2007)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6398—2006)3-56工具钢(摘自GB/T1298—2008、GB/T1299—2000)3-58耐候结构钢(摘自GB/T4171—2008)3-64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6401—1992)3-66 2.2铸钢3-68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11352—2009)3-68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6402—2006)3-69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7659—2010)3-70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8492—2002)3-71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2100—2002)3-732.3铸铁3-76耐热铸铁件(摘自GB/T9437—2009)3-85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8491—2009)3-86 3钢材3-873.1钢板3-87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7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9—2006)3-89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8—2006)3-90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9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T713—2008)3-9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2518—2008)3-94不锈钢冷轧、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3280—2007、GB/T4237—2007)3-98耐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4238—2007)3-110花纹钢板(摘自YB/T4159—2007)3-1153.2型钢3-116热轧钢棒、扁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摘自GB/T 702—2008)3-116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1222—2007)3-12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摘自GB/T3078—2008)3-122热轧型钢(摘自GB/T706—2008)热轧等边角钢3-123热轧不等边角钢3-126热轧槽钢3-129热轧工字钢3-131热轧L型钢3-133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摘自GB/T11263—2010)3-133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6723—2008)3-141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6728—2002)3-149汽车用冷弯型钢(摘自GB/T6726—2008)3-157起重机钢轨(摘自YB/T5055—2005)3-162重轨(摘自GB2585—2007)3-163轻轨(摘自GB/T11264—2012)3-164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11265—1989)3-165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185—1963、GB/T 184—1963)3-1663.3钢管3-167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摘自GB/T3091—2008)3-167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 21835—2008)3-168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13793—2008)3-17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12771—2008)3-173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12、GB/T14976—2012)3-17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3639—2009)3-179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5209—2010)3-18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8162—2008、GB/T8163—2008、YB/T5035—2010)3-18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17395—2008)3-188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17395—2008)3-194冷拔异型方形钢管(D-1)(摘自GB/T3094—2012)3-196冷拔异型矩形钢管(D-2)(摘自GB/T3094—2012)3-1983.4钢丝3-202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294—2009)3-202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203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032—2006)3-204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5303—2010)3-204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5301—2010)3-205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10)3-207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18983—2003)3-208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参考)3-21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21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222 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22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3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3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4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4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471铸造有色合金3-247压铸铜合金(摘自GB/T15116—1994)3-253铸造铝合金(摘自GB/T1173—2013)3-254压铸铝合金(摘自GB/T15115—2009)3-257铸造锌合金(摘自GB/T1175—1997)3-258压铸锌合金(摘自GB/T13818—2009)3-258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1174—1992)3-259铸造镁合金(摘自GB/T1177—1991)3-2622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632.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63铜及铜合金板材(摘自GB/T2040—2008)3-263铜及铜合金带材(摘自GB/T2059—2008)3-267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70铜及铜合金控制管牌号、状态、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1527—2006)3-271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摘自YS/T662—2007)3-27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摘自GB/T4423—2007)3-273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摘自YS/T649—2007)3-275铜碲合金棒(摘自YS/T648—2007)3-277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21652—2008)3-278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872.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91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1470—2005、GB/T1472—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1470—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1472—2005)3-2922.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9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摘自GB/T16475—2008)3-294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牌号、厚度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880.2—2012)3-295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参考)3-328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6893—2010)3-328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191—2010)3-330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3618—2006)3-333花纹板单位面积的理论质量(摘自GB/T3618—2006)3-335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5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等边角铝型材3-337不等边角铝型材3-340槽铝型材3-344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性能特点与用途3-346 2.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349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621—2007)3-349钛及钛气金管规格力学性能(摘自GB/T3624—2010)3-351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3522.5变形镁及镁合金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5153—2003)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5153—2003)3-3543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354第3章非金属材料3-3671橡胶及其制品3-3671.1常用橡胶品种、特点和用途3-3671.2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通用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特种橡胶的综合性能3-3701.3橡胶制品3-371工业用橡胶板(摘自GB/T5574—1994)3-371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摘自GB/T18241.1—2001)3-372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摘自GB/T1186—1992)3-373输水、通用橡胶软管(摘自HG/T2184—1991)3-373耐稀酸碱橡胶软管(摘自HG/T2183—1991)3-374织物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摘自GB/T15329.1—2003)3-375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的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件(摘自GB/T10544—2003)3-376液化石油气(LPG)橡胶软管(摘自GB10546—2003)3-377岸上排吸油橡胶软管(摘自HG/T3038—1997)3-379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软管(摘自HG/T3037—2000)3-379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压力及尺寸规格(摘自GB/T16591—1996)3-380蒸汽橡胶软管及软管组件(摘自HG/T3036—1999)3-381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摘自HG/T3088—1999)3-3822工程用塑料及制品3-3832.1塑料组成3-3832.2塑料分类3-3842.3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用途及选用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特点和用途3-390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3-3932.4硬聚氯乙烯制品3-394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摘自GB/T4454—1996)3-39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摘自GB/T 4219—1996)3-395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摘自QB/T3802—1999)3-3962.5软聚氯乙烯制品3-399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摘自GB/T3830—2008)3-399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摘自GB/T10010—2009)3-3262.6聚乙烯制品3-400聚乙烯(PE)挤出板材的规格及性能(摘自QB/T2490—2000)3-4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摘自GB/T13663-2000)3-4002.7聚四氟乙烯制品3-401聚四氟乙烯板、管、棒的规格3-401聚四氟乙烯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3-4022.8有机玻璃3-402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摘自GB/T7134—1996)3-4002.9尼龙制品3-403尼龙1010棒材及管材规格(摘自JB/ZQ4196—1998)3-403尼龙1010棒材及其他尼龙材料性能(摘自JB/ZQ4196—1998)3-4032.10泡沫塑料3-404泡沫塑料制品的规格、性能及用途3-404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3-404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3-4053玻璃3-405钢化玻璃(摘自GB/T9963—1998)3-405普通平板玻璃尺寸(摘自GB/T4870—1985)3-406平端玻璃直管3-406扩口玻璃管3-406水位计玻璃板3-406液位计用透明石英玻璃管(摘自JC/T225—1997)3-407不透明石英玻璃制品(摘自JC/T182—1997)3-4084陶瓷制品3-409陶瓷制品的分类、特点与用途3-409耐酸陶瓷(化工陶瓷)性能与制品3-410耐酸耐温砖规格及性能(摘自JC424—1991)3-412化工陶管及配件(摘自JC705—1998)3-412瓷制填料3-414过滤陶瓷3-415耐温、耐磨、耐腐蚀、高强度陶瓷3-4165石墨制品3-417石墨制品的类型与应用3-417石墨耐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418不透性石墨块和石墨管性能3-419树脂浸渍石墨的耐腐蚀性能3-419石墨管件3-4206石棉制品3-422石棉橡胶板(摘自GB/T3985—1995)3-422耐油石棉橡胶板(摘自GB/T539—1995)3-422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3-423增强石棉橡胶板3-423电绝缘石棉纸(摘自JC/T41—1996)3-424石棉绳(摘自JC/T222—1994)3-424汽车制动器衬片(摘自GB5763—1998)3-424汽车离合器面片(摘自GB5764—1998)3-425工业机械用石棉摩擦片(摘自GB/T11834—2000)3-4257保温、隔热、吸声材料3-426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及规格3-426耐火陶瓷纤维毡3-429常用吸声材料的性能和规格3-4298工业用毛毡、帆布3-432工业用毛毡分类和编号(摘自FZ/T25001—1992)3-432平面毛毡的牌号及性能(摘自FZ/T25001—1992)3-432特种工业帆布规格、技术性能(摘自FZ/T66104—1995)3-4339电气绝缘层压制品3-433酚醛纸层压板(摘自JB/T8149.1—2000)3-433酚醛棉布层压板(摘自JB/T8149.2—2000)3-434层压棒(摘自GB/T5133—1985)3-43510胶黏剂3-43610.1结构胶黏剂3-43610.2通用胶黏剂3-43810.3特种胶黏剂3-440耐高温胶3-440耐低温胶3-442应变片用胶3-443胶接点焊用胶3-444热熔胶3-445厌氧胶3-446密封胶3-448塑料用胶黏剂和其他用途胶黏剂3-45111涂料3-452涂料类别、品种及其代号(摘自GB/T2705—2003)3-452各类涂料的特点及应用3-452防锈漆种类和性能3-454底漆种类和性能3-455硝基漆种类和性能3-455天然树脂、醇酸漆种类和性能3-456其他涂料种类和性能3-45612其他非金属材料3-458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3-458机械产品适用木材品种3-459硬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199—1996)3-460软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200—1996)3-460滤芯纸板(摘自QB/T1712—1993)3-460常用水泥标号、特性及应用(摘自GB175—1999、GB1344—1999)3-461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3-4621工业用网3-46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摘自GB/T5330—2003)3-462合成纤维网3-463蚕丝绢网3-464机织热镀锌六角形钢丝网3-464气液过滤网3-464常用丝网除沫器网块结构3-465普通钢板网(摘自QB/T2959—2008)3-465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摘自GB/T 13307—1991)3-466重型钢板网3-468人字形铝板网3-468铝板网3-4682金属软管3-469P3型镀锌金属软管(摘自GB/T3641—1983)3-469S型钎焊不锈钢金属软管(摘自GB/T3642—1983)3-4703粉末冶金材料3-4713.1粉末冶金结构材料3-471粉末冶金烧结铁基结构材料(摘自GB/T14667.1—1993)3-471热处理状态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摘自JB /T3593—1999)3-472烧结奥氏体不锈钢结构零件材料(摘自GB/T 13827—1992)3-4723.2粉末冶金烧结金属摩擦材料(摘自JB/T3063—1996)3-473铁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2铜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3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43.3粉末冶金减摩材料3-475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类型、特点及应用3-475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材料3-476双金属含油减摩材料3-479金属塑料减摩材料3-479镶嵌固体润滑剂轴承材料3-4803.4粉末冶金过滤材料3-481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摘自GB/T6886—2001)3-481烧结钛过滤元件及材料(摘自GB/T6887—1986)3-4834磁性材料3-487磁性材料的类型、牌号和用途3-487铁钴钒永磁合金(摘自GB/T14989—1994)3-413变形永磁钢(摘自GB/T14991—1994)3-490 5复合材料3-4915.1复合钢板3-491不锈钢复合板和钢带3-491钛-钢复合板(摘自GB/T8547—1987)3-493钛-不锈钢复合板(摘自GB/T8546—1987)3-494铜-钢复合钢板(摘自GB/T13238—1991)3-495塑料复合薄钢板3-495塑料-青铜-钢背三层复合自润滑板材3-496 5.2衬里钢管和管件3-496衬聚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摘自HG/T21562—1994)3-496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摘自HG/T 20538—1992)3-4995.3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玻璃钢)3-5005.3.1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3-5005.3.2玻璃钢的性能3-5005.3.3玻璃钢的组成和主要的成型方法3-505合成树脂及辅助材料3-505玻璃纤维及制品3-508玻璃钢主要成型方法、特点及应用3-5095.4碳纤维增强塑料3-5105.4.1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3-5105.4.2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3-511参考文献3-512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4-31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31.1常用术语的概念4-31.2机构的运动简图和机动示意图4-41.3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91.3.1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4-91.3.2单封闭环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4-101.3.3多闭环空间机构及开环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4-141.3.4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例题4-141.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15。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最新目录大全
第一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321—2005、GB/T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 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 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12361—2003、JB/T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 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 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5067—1999)1-583 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 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 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 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4053.3—1993)1-731 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3—1998)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 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送带轮减速器1-773 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 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星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涡轮—NGW星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涡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 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 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机差速器1-7881.16直角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 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半脸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 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 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 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14689—2008)2-3 2标题栏方位、附加符号及投影符号(摘自GB/T 14689—2008)2-43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10609.1—2008、GB/T10609.2—2009)2-54比例(摘自GB/T14690—1993)2-55字体及其在CAD制图中的规定(GB/T14691—1993、GB/T14665—2012)2-66图线(摘自GB/T4457.4—2002)2-97剖面符号(摘自GB/T4457.5—2013)2-128图样画法2-148.1视图(摘自GB/T17451—1998、GB/T4458.1—2002)2-148.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17452—1998、GB/T4458.6—2002)2-208.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1—2012)2-279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4410尺寸注法2-4410.1尺寸注法(摘自GB/T4458.4—2003)2-44 10.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2—2012)2-5011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4458.5—2003)2-6011.1公差配合的一般标准2-6011.2配制配合的标注(GB/T1801—2009)2-61 12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15754—1995)2-6213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4459.1—1995)2-6413.1螺纹的表示方法2-6413.2螺纹的标记方法2-6514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4459.2—2003、GB/T4459.3—2000)2-6815弹簧表示法(摘自GB/T4459.4—2003)2-72 16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4459.5—1999)2-74 17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4459.8~.9—2009)2-7518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4459.7—1998)2-80 19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619.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2—2003)2-8619.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4—2003)2-8720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821常用几何画法2-9022展开图画法2-94第2章极限与配合2-97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2-97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1800.1—2009)2-97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1800.1—2009)2-100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1012.1基准制的选择2-101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101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101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1801—2009)2-1072.3配合的选择2-109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92.5应用示例2-116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1800.2—2009)2-117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1804—2000)2-159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9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9 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60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605圆锥公差与配合2-1615.1圆锥公差(摘自GB/T11334—2005)2-1615.1.1适用范围2-161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61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62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635.2圆锥配合(摘自GB/T12360—2005)2-1655.2.1适用范围2-1655.2.2术语及定义2-165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7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8第3章几何公差2-173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1182—2008、GB/T 4249—2009、GB/T16671—2009、GB/T18780.1—2002、GB/T17851—2010)2-173 2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2008)2-1783几何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1182—2008)2-1894几何公差的选择2-1955几何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23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3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5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7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9第4章表面结构2-2331概述2-233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33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33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342.1表面结构参数2-234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3505—2000)2-234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40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1031—1995)2-240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10610—1998)2-2422.2.1参数测定2-242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422.2.3参数评定2-243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43 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131—2006)2-245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45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52 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53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55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55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56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564.3.1选用原则2-257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57第5章孔间距偏差2-269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69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70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70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4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6第6章产品标注实例2-2771典型零件标注实例2-2771.1减速器输出轴2-2771.2减速器箱座2-2781.3减速器箱体2-2791.4圆柱齿轮2-2791.5齿轮轴2-2802几何公差标注错例比较分析2-281参考文献2-286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8)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221—2008、GB/T700—2006等)3-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9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22.1一般用钢3-12碳素结构钢(摘自GB/T700—2006)3-12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摘自1591—2008)3-20合金结构钢(摘自GB/T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1222—2007、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1220—2007、GB/T 1221—2007)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6398—2006)3-56工具钢(摘自GB/T1298—2008、GB/T1299—2000)3-58耐候结构钢(摘自GB/T4171—2008)3-64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6401—1992)3-66 2.2铸钢3-68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11352—2009)3-68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6402—2006)3-69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7659—2010)3-70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8492—2002)3-71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2100—2002)3-732.3铸铁3-76耐热铸铁件(摘自GB/T9437—2009)3-85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8491—2009)3-86 3钢材3-873.1钢板3-87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7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9—2006)3-89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8—2006)3-90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9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T713—2008)3-9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2518—2008)3-94不锈钢冷轧、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3280—2007、GB/T4237—2007)3-98耐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4238—2007)3-110花纹钢板(摘自YB/T4159—2007)3-1153.2型钢3-116热轧钢棒、扁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摘自GB/T 702—2008)3-116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1222—2007)3-12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摘自GB/T3078—2008)3-122热轧型钢(摘自GB/T706—2008)热轧等边角钢3-123热轧不等边角钢3-126热轧槽钢3-129热轧工字钢3-131热轧L型钢3-133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摘自GB/T11263—2010)3-133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6723—2008)3-141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6728—2002)3-149汽车用冷弯型钢(摘自GB/T6726—2008)3-157起重机钢轨(摘自YB/T5055—2005)3-162重轨(摘自GB2585—2007)3-163轻轨(摘自GB/T11264—2012)3-164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11265—1989)3-165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185—1963、GB/T 184—1963)3-1663.3钢管3-167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摘自GB/T3091—2008)3-167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 21835—2008)3-168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13793—2008)3-17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12771—2008)3-173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12、GB/T14976—2012)3-17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3639—2009)3-179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5209—2010)3-18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8162—2008、GB/T8163—2008、YB/T5035—2010)3-18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17395—2008)3-188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17395—2008)3-194冷拔异型方形钢管(D-1)(摘自GB/T3094—2012)3-196冷拔异型矩形钢管(D-2)(摘自GB/T3094—2012)3-1983.4钢丝3-202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294—2009)3-202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203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032—2006)3-204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5303—2010)3-204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5301—2010)3-205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10)3-207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18983—2003)3-208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参考)3-21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21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222 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22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3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3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4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4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471铸造有色合金3-247压铸铜合金(摘自GB/T15116—1994)3-253铸造铝合金(摘自GB/T1173—2013)3-254压铸铝合金(摘自GB/T15115—2009)3-257铸造锌合金(摘自GB/T1175—1997)3-258压铸锌合金(摘自GB/T13818—2009)3-258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1174—1992)3-259铸造镁合金(摘自GB/T1177—1991)3-2622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632.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63铜及铜合金板材(摘自GB/T2040—2008)3-263铜及铜合金带材(摘自GB/T2059—2008)3-267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70铜及铜合金控制管牌号、状态、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1527—2006)3-271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摘自YS/T662—2007)3-27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摘自GB/T4423—2007)3-273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摘自YS/T649—2007)3-275铜碲合金棒(摘自YS/T648—2007)3-277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21652—2008)3-278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872.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91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1470—2005、GB/T1472—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1470—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1472—2005)3-2922.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9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摘自GB/T16475—2008)3-294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牌号、厚度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880.2—2012)3-295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参考)3-328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6893—2010)3-328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191—2010)3-330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3618—2006)3-333花纹板单位面积的理论质量(摘自GB/T3618—2006)3-335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5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等边角铝型材3-337不等边角铝型材3-340槽铝型材3-344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性能特点与用途3-346 2.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349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621—2007)3-349钛及钛气金管规格力学性能(摘自GB/T3624—2010)3-351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3522.5变形镁及镁合金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5153—2003)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5153—2003)3-3543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354第3章非金属材料3-3671橡胶及其制品3-3671.1常用橡胶品种、特点和用途3-3671.2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通用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特种橡胶的综合性能3-3701.3橡胶制品3-371工业用橡胶板(摘自GB/T5574—1994)3-371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摘自GB/T18241.1—2001)3-372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摘自GB/T1186—1992)3-373输水、通用橡胶软管(摘自HG/T2184—1991)3-373耐稀酸碱橡胶软管(摘自HG/T2183—1991)3-374织物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摘自GB/T15329.1—2003)3-375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的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件(摘自GB/T10544—2003)3-376液化石油气(LPG)橡胶软管(摘自GB10546—2003)3-377岸上排吸油橡胶软管(摘自HG/T3038—1997)3-379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软管(摘自HG/T3037—2000)3-379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压力及尺寸规格(摘自GB/T16591—1996)3-380蒸汽橡胶软管及软管组件(摘自HG/T3036—1999)3-381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摘自HG/T3088—1999)3-3822工程用塑料及制品3-3832.1塑料组成3-3832.2塑料分类3-3842.3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用途及选用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特点和用途3-390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3-3932.4硬聚氯乙烯制品3-394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摘自GB/T4454—1996)3-39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摘自GB/T 4219—1996)3-395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摘自QB/T3802—1999)3-3962.5软聚氯乙烯制品3-399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摘自GB/T3830—2008)3-399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摘自GB/T10010—2009)3-3262.6聚乙烯制品3-400聚乙烯(PE)挤出板材的规格及性能(摘自QB/T2490—2000)3-4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摘自GB/T13663-2000)3-4002.7聚四氟乙烯制品3-401聚四氟乙烯板、管、棒的规格3-401聚四氟乙烯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3-4022.8有机玻璃3-402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摘自GB/T7134—1996)3-4002.9尼龙制品3-403尼龙1010棒材及管材规格(摘自JB/ZQ4196—1998)3-403尼龙1010棒材及其他尼龙材料性能(摘自JB/ZQ4196—1998)3-4032.10泡沫塑料3-404泡沫塑料制品的规格、性能及用途3-404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3-404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3-4053玻璃3-405钢化玻璃(摘自GB/T9963—1998)3-405普通平板玻璃尺寸(摘自GB/T4870—1985)3-406平端玻璃直管3-406扩口玻璃管3-406水位计玻璃板3-406液位计用透明石英玻璃管(摘自JC/T225—1997)3-407不透明石英玻璃制品(摘自JC/T182—1997)3-4084陶瓷制品3-409陶瓷制品的分类、特点与用途3-409耐酸陶瓷(化工陶瓷)性能与制品3-410耐酸耐温砖规格及性能(摘自JC424—1991)3-412化工陶管及配件(摘自JC705—1998)3-412瓷制填料3-414过滤陶瓷3-415耐温、耐磨、耐腐蚀、高强度陶瓷3-4165石墨制品3-417石墨制品的类型与应用3-417石墨耐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418不透性石墨块和石墨管性能3-419树脂浸渍石墨的耐腐蚀性能3-419石墨管件3-4206石棉制品3-422石棉橡胶板(摘自GB/T3985—1995)3-422耐油石棉橡胶板(摘自GB/T539—1995)3-422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3-423增强石棉橡胶板3-423电绝缘石棉纸(摘自JC/T41—1996)3-424石棉绳(摘自JC/T222—1994)3-424汽车制动器衬片(摘自GB5763—1998)3-424汽车离合器面片(摘自GB5764—1998)3-425工业机械用石棉摩擦片(摘自GB/T11834—2000)3-4257保温、隔热、吸声材料3-426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及规格3-426耐火陶瓷纤维毡3-429常用吸声材料的性能和规格3-4298工业用毛毡、帆布3-432工业用毛毡分类和编号(摘自FZ/T25001—1992)3-432平面毛毡的牌号及性能(摘自FZ/T25001—1992)3-432特种工业帆布规格、技术性能(摘自FZ/T66104—1995)3-4339电气绝缘层压制品3-433酚醛纸层压板(摘自JB/T8149.1—2000)3-433酚醛棉布层压板(摘自JB/T8149.2—2000)3-434层压棒(摘自GB/T5133—1985)3-43510胶黏剂3-43610.1结构胶黏剂3-43610.2通用胶黏剂3-43810.3特种胶黏剂3-440耐高温胶3-440耐低温胶3-442应变片用胶3-443胶接点焊用胶3-444热熔胶3-445厌氧胶3-446密封胶3-448塑料用胶黏剂和其他用途胶黏剂3-45111涂料3-452涂料类别、品种及其代号(摘自GB/T2705—2003)3-452各类涂料的特点及应用3-452防锈漆种类和性能3-454底漆种类和性能3-455硝基漆种类和性能3-455天然树脂、醇酸漆种类和性能3-456其他涂料种类和性能3-45612其他非金属材料3-458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3-458机械产品适用木材品种3-459硬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199—1996)3-460软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200—1996)3-460滤芯纸板(摘自QB/T1712—1993)3-460常用水泥标号、特性及应用(摘自GB175—1999、GB1344—1999)3-461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3-4621工业用网3-46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摘自GB/T5330—2003)3-462合成纤维网3-463蚕丝绢网3-464机织热镀锌六角形钢丝网3-464气液过滤网3-464常用丝网除沫器网块结构3-465普通钢板网(摘自QB/T2959—2008)3-465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摘自GB/T 13307—1991)3-466重型钢板网3-468人字形铝板网3-468铝板网3-4682金属软管3-469P3型镀锌金属软管(摘自GB/T3641—1983)3-469S型钎焊不锈钢金属软管(摘自GB/T3642—1983)3-4703粉末冶金材料3-4713.1粉末冶金结构材料3-471粉末冶金烧结铁基结构材料(摘自GB/T14667.1—1993)3-471热处理状态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摘自JB /T3593—1999)3-472烧结奥氏体不锈钢结构零件材料(摘自GB/T 13827—1992)3-4723.2粉末冶金烧结金属摩擦材料(摘自JB/T3063—1996)3-473铁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2铜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3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43.3粉末冶金减摩材料3-475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类型、特点及应用3-475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材料3-476双金属含油减摩材料3-479金属塑料减摩材料3-479镶嵌固体润滑剂轴承材料3-4803.4粉末冶金过滤材料3-481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摘自GB/T6886—2001)3-481烧结钛过滤元件及材料(摘自GB/T6887—1986)3-4834磁性材料3-487磁性材料的类型、牌号和用途3-487铁钴钒永磁合金(摘自GB/T14989—1994)3-413变形永磁钢(摘自GB/T14991—1994)3-490 5复合材料3-4915.1复合钢板3-491不锈钢复合板和钢带3-491钛-钢复合板(摘自GB/T8547—1987)3-493钛-不锈钢复合板(摘自GB/T8546—1987)3-494铜-钢复合钢板(摘自GB/T13238—1991)3-495塑料复合薄钢板3-495塑料-青铜-钢背三层复合自润滑板材3-496 5.2衬里钢管和管件3-496衬聚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摘自HG/T21562—1994)3-496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摘自HG/T 20538—1992)3-4995.3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玻璃钢)3-5005.3.1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3-5005.3.2玻璃钢的性能3-5005.3.3玻璃钢的组成和主要的成型方法3-505合成树脂及辅助材料3-505玻璃纤维及制品3-508玻璃钢主要成型方法、特点及应用3-5095.4碳纤维增强塑料3-5105.4.1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3-5105.4.2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3-511参考文献3-512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4-31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31.1常用术语的概念4-31.2机构的运动简图和机动示意图4-41.3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91.3.1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4-91.3.2单封闭环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4-101.3.3多闭环空间机构及开环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4-141.3.4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例题4-141.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15。
机 械 设 计制图 规 范
机械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机械图纸和三表的编制及更改作出了规定,以规范机械设计的相关过程,本标准适用于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机械设计过程。
2.术语三表:制造件明细表、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其他术语采用GB/T 14665-1998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图样画法等术语。
3.引用标准GB/T 4458.4-2003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1-1996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机械制图简化表示法。
4.制图设置的基本要求4.1图纸幅面及尺寸格式4.1.1设计图纸采用统一标准的图纸,采用的几种图纸幅面尺寸如本标准图1所示:4.1.2图框格式和尺寸如本标准图2所示:4.2 图层、线型、线宽设定见本标准表1.4.3字体、字高和标准样式4.3.1图纸图画中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3.2图纸中使用的字体样式见本标准表2、字体高度见本标准表3:4.3.4标注应符合GB/T 4458.4-2003的要求4.3.5标注样式、图纸格式、标题栏、明细栏已集成到绘图软件中,设计人员可直接调用4.4 绘图比例见本标准表44.5 标题栏及明细栏4.5.1标题栏尺寸及其填写要求如本标准图3所示:4.5.2明细栏的配置方式和填写说明如本标准图4所示:图4 明细栏的格式和说明5.图面要求5.1图样简化画法必须符合GB/T 16675.1-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一部分:图样画法的要求;5.2尺寸简化标注必须符合GB/T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二部分:尺寸注法的要求;5.3尺寸标注要求:1)要求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其他图线遮挡,必要时可断开图线;2)角度数字必须水平;3)公差标注上下平齐;4)尺寸公差按相关规定标注,未注公差按照附录1一般公差规定执行;5.4箭头样式1)尺寸线箭头:实心箭头,大小2.5;2)向视图箭头:实心箭头,大小5;3)剖切箭头:实心箭头,大小5。
制图相关标准
GB/T4456.1-2000技术制图棒料、型材及其断面的简化表示方法代替GB/T4456-84部分1、范围本标准是对图样画法和尺寸注法的补充规定,主要用于在装配图、详图上对棒料、型材及其断面的简化表示。
2、表示方法棒料、型材及其断面用相应的标记表示,各参数用短画分隔,如下所示:GB/T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一部分:图样画法发布日期:1996-12-18 实施日期:1997-07-011、简化表示法:由必要的主要结构要素和几何参数按比例表示图形的方法,与可单独采用符号、字母或文字表示。
2、简化原则2.1简化必须保证不致引起误解和不会产生理解的多意性,在此前提下,应力求制图简便。
2.2便于识读和绘制,注重简化的效果。
3基本要求3.1应避免不必要的视图和剖视图,当成组要素的定位和分布情况在图形中已明确时,可不标注其角度,并省略缩写词“EQS”。
3.2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应避免使用虚线表示不可见的结构。
3.3尽可能使用有关标准中规定的符号,表达设计要求。
3.4尽可能减少相同结构要素的重复绘绘制。
4、技术图样中的通用简化画法4.1对于左右手零件和装配件,允许仅画出其中一件,另一件则用文字说明。
4.2零件上对称结构的局部视图,可作如下处理:4.3在需要表示位于剖切平面前的结构时,这些结构按假想投影的轮廓线绘制。
(如上图右下方)4.4在局部放大图完整的前提下,允许在原视图中简化被放大部位的图形。
4.5在装配图中,可用粗实线表示带传动中的带他圆角在零件图中;用细点划线表示链传动中的链。
必要时,可在粗实线或细点划线上绘制出表示带类型或链类型的符号。
4.6除确属要表示的某些结构圆角外,其均不可画,但必须注明尺寸,或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4.7管子仅可在端部画出部分形状,其余用细点划线画出其中心线(如下图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的孔可按下图所示的方法表示(由机件右)。
工程制图:第五章 图样画法
六个基本投影面与六个基本视图
⒉ 六个投影面的展开
仰视
主视
俯视
⒊ 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仰视图
前 上
右视图
后
主视图
左视图
后视图
下
俯视图
长
注意:
左 长 右 度量对应关系 :仍遵守“三等”规律 方位对应关系: 除后视图外,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 远离主视图的 一边是物体的前面。
高
右
左
使用基本视图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 适用范围:
当机件上的孔槽及空腔等内部结构不在同一平面内时。
⒊ 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线垂直于某基本投影面)
获得旋转 剖视图
☆ 标注方法:
A-A
A
A A
☆ 应注意的问题:
① 两剖切面的交线 一般应与机件的轴线重合。 ②“先剖切后旋转”方法获得。
③在剖切面后的其它结构 仍按原来位置投射。
☆ 适用范围: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用 一个剖切平面剖切不能表达完 全,且机件又具有回转轴时。
4.复合剖 用几种剖切面剖切机件的方法。 复合剖通常用展开画法绘制
四、剖视图上的尺寸标注
1.在半剖、局部剖上标注尺寸, 其尺寸线应略超过 对称中心线或波浪线;
2.剖视图上内、外尺寸应分注; 3.直径尺寸应尽量配置在非圆的剖视图上。
(六) 按圆周分布的孔的画法
圆柱形法兰和类似结构上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孔, 可按图所示的方式表示。
(七) 重复性结构的画法
当机件具有若干相同结构(齿、槽等), 并按一定规律分布时, 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细实线连接, 但必须在图中注明该结构的总数,如图所示。
(八)微小结构的画法
制图画法规则
GB/T 17451—1
6.4.2 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 图10),也允许将旋转角度标注在字母之后(图11)。
图9
图10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旋转符号的尺寸和比例
图11
旋转符号没有 箭头方向问题
h=符号与字体高度 h=R 符号笔画宽度=1/10h或1/14h 图 A1
—— 两个相交的剖切面(旋转剖)
—— 几个平行的剖切面(阶梯剖) —— 组合的剖切面(复合剖) —— 不平行任何基本投影的剖切面(斜剖)
6、规定画法
7、附录A 8、附录B 滚动轴承画法 滚动轴承的简化画法和
示意画法的尺寸比例
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视图 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图 1
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TPD
6.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根据专业的需要,只允许从以下两种表达方式中选择一种: a)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X”(“X”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 标注相同的字母(图2)。
b)在视图下方(或上方)标注图名。标注图名的各视 图的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相应的规则布置(图3) 。
TPD
—— 基本视图
—— 向视图 —— 局部视图 —— 斜视图
剖切面的种类 GB/T 17452—1998 —— 单一剖切面(含斜剖) —— 几个平行的剖切面(含阶梯剖) —— 几个相交的剖切面(含旋转剖,复、组合剖) 剖视图 —— 全剖视图 —— 半剖视图 —— 局部剖视图 断面图 —— 重合断面 —— 移出断面 剖视图和断面图的标注
CAD工程制图规则-必看
CAD工程制图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图样、包装图样、工艺装备图样等的绘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2-1984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4-1984 机械制图尺寸标注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标注QJ/ZD 0101-A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3 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3.1 图纸幅面与格式图纸幅面、格式按QJ/ZD 0101-A执行。
3.2比例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时的比例大小应按照GB/T 14690的规定。
3.2.1在CAD工程图中需要按比例绘制图形时,按表1中规定的系列选用适当的比例。
表13.2.2必要时,也允许选取表2中的比例。
表23.3 字体CAD工程图中所用的字体应做到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3.3.1CAD工程图的字体与图纸幅面之间的大小关系参见表3。
3.3.2CAD工程图中字体的最小字(词)距、行距以及间隔线或基准线与书写字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见表4。
表4 mm3.4图线3.4.1 基本线型及应用CAD工程制图中基本线型按GB/T 4457.4的规定执行,具体见表5。
表5 线型及应用3.4.2图线宽度和图线组别为了便于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信息交换时的需要,将GB4457.4中所规定的8种线型统一成单一的类型,见表6。
3.4.3 基本图线的颜色机械制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基本图线的颜色及图层按表7提供显示。
相同类型的图线采用同样的颜色。
3.4.4基本图线的线形比例机械制图中的基本图线的线形比例设为1,当前线形比例按图形大小选用范围从0.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小圆角、倒角、 退刀槽等可不画出
若干相同的零件组如螺栓连接等, 可仅画出一组或几组,其余各组只需 表明其装配位置,如图中的中心线
配 图 中 的 规 定 画 法 及 简 某
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图中A—A)。在
这种情况下,对于沿其结合面剖切的
装
零件不应画剖面符号,犹如只把部件
配
沿结合面分开。也可假想将某些零
图
件 拆 卸 后 画 出,需 要 说 明 时 可 加 注
中
“拆去××等”
视
图
和
剖
视
图
的
几
种
特
定
画
法
在装配图中可以单独画出某一零件 的某一视图,但必须在所画视图的上 方注出该零件的名称或件号以及视图 名称,在装配图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 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机件上的小平面在图形中不能充分
一 些 细 部 结 构 的 画 法
表达时,可用平面符号(相交的两条 细实线)表示
在不会引起误解时,非圆曲线的过 渡线及相贯线允许简化为圆弧或直线 被网状物挡住的部分按不可见轮廓绘 制
较长的机件(轴、杆、型材、连杆 等)沿其长度方向的形状一致或按一 定规律变化时,可断开后缩短绘制。 折断线一般采用波浪线或双折线(均
用细实线表示带传动中的带,用点 画线表示链传动中的链条
简化前
简化后
必要时,用双点画线画出相邻的辅 助零(部)件。这些辅助零(部)件一般 不应遮盖其后面的零(部)件
左 特右 殊手 画件 法画
法
对于左右手零件和装配件,允许仅 画 出 其 中 一 件,另 一 件 则 用 文 字 说 明,其中LH”为左件,“RH”为右件
零件1(左件) 零件2(右件)
零件1(LH)如图 零件2(RH)对称(或镜像对称件)
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以及轴、 连 杆、球、钩 子、键、销 等 实 心 零 件,若按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 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这些零件均按 不剖绘制。若需要特别表明这些零件 的 某 些 结 构,如 凹 槽、键 槽、销 孔 等,可采用局部剖视图
分 类
图例
剖
视
图
和
断
面
图
中
的
规 定 画 法
规 定 画 法
装
附注
对于机件的肋、轮辐及薄壁等,如 按纵向剖切,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 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 开
当肋板或轮辐上的部分内形需要表 示时,可画成局部剖视图
当零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 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 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 出,如图所示小孔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