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三下 2.2 轴对称(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轴对称线以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能够通过手工或者计算机展示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性。
3.能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
4.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二、教学重点1.理解轴对称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会创造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难点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其应用。
2.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讨论图形可能存在哪些对称性。
2. 新知讲解A. 什么是轴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的事物,比如:墙壁,自行车轮,公共场所的地面等。
介绍轴对称线的定义:轴对称线是指将对称图形分为两部分的那条直线,使得这两部分分别对称。
B. 轴对称线如何识别请学生分别使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一个对称图形(可以选择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指导学生在图形中画出轴对称线,然后绘制两条线段,相互平行,且分别以轴对称线为中线。
指导学生观察两条线段的长度,发现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
C.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是指如果它们沿着某一个轴对称线翻折,那么它们就会重合。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或计算机绘制几个轴对称图形。
D.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相似的,正如两面镜子反映的图形一样。
指导学生通过工具判断轴对称图形是否对称。
3. 练习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小组合作及个人练习等,创建一些轴对称图案。
4. 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反思这次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整理出轴对称线以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在学生身上有了一定的反响。
通过新积累并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仍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通过各种手段来加深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第一课时,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个全新的知识,从这点来说同学们在学习时兴趣都会比较高,对于接受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并能自己操作,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引入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操作活动:第一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五角星、数字8),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经过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
第二,剪箭头,折一折(课前指导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剪出一个标准的轴对称图形—箭头)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箭头通过折一折,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将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折一折,两种比较体会什么叫做“完全重合”,初步知道了如何辨别轴对称图形了,那么这时还不够,什么到底才是对称轴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任意对折后中间的那条折痕就是所谓的对称轴了,老师演示拿出箭头随意一折,与同学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深深的明白只有当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那条折痕才叫该图形的“对称轴”。
第三,实践操作,在的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大部分同学们都完成得比较好,但随后在黑板画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请学生上黑板画出其轴对称图形,这时学生就有点懵了,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并不奇怪,对与简单的同学们能够感知得出来,但复杂的呢可能就不知所措了,这时我并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做为一项作业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思考,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方法,寻找规律,我觉得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⒈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

《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1 一、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动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彻,巩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轴对称含义引出时太肤浅,应该多深入地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从内在自然引出轴对称图形含义。
二、在教学“想想做做1”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这样学生在后来的练习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学由于只看到左右对称而忽略上下对称导致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
这一点在备课时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后还是没有将它运用到我本节课的.教学中。
以至于出现后来的错误。
三、在教学想想做做5时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示范,提醒学生不仅要看外面的图形,更要重视中间的图案,也就是说要中间的图案完全对称,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个别学生由于理解错误而出错。
而且该题的解决反馈方式可以从一个一个校对改成全面观察校对,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宽裕地解决其他问题。
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设计很多的环节,来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更深一步的挖掘课堂,使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石。
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有效教学。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主要是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在新课导入时,我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就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虚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轴对称的教学反思

轴对称的教学反思轴对称的教学反思6篇轴对称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__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学生__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轴对称的教学反思(精选篇2)在这节课中,采用实物教具代替多#演示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教学素养。
一、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理解:教材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成重合(或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说:对折后两边都一样)来描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而对于“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则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因此这些节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轴对称图形做铺垫,根据新教材的改编后,本学期安排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画对称轴,而是通过对折,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来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二、我的设计的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利用一副不对称和一副对称的眼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中获得对物体的对称现象的空间概念的理解,接着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邀请他们来玩一个“猜图游戏”,把学生带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我适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猜图游戏中你能发现到这些图形有着什么共同点?”学生很快就从刚刚的两副眼镜生成的“对称”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反思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材第23~24页)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1.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出示课件)生:是小房子的一半。
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得对吗?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淘气画的房子不对。
师: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生:画屋顶、房体、门。
师:怎样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房子的门左边到对称轴有1格,右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1格。
学生在图上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
2.画出轴对称图形树的另一半。
出示课件,方格纸上画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小组讨论,汇报。
生1:想象左边的图形是沿对称轴对折后的图形,把对折后的图形展开。
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看每个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按照左边图形的形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组汇报中,教师边听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质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出的方法画出小树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用直尺。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第一篇:北师大三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反思2017-2018学年度柳口小学下学期《轴对称(二)》教学反思赵泓钰《轴对称(二)》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天安门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
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我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第二篇:北师大数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片美丽的花丛里,飞来了一只小蝴蝶和一只小蜻蜓。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
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
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
(板书:折痕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
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精编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白勺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白勺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白勺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白勺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白勺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白勺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白勺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白勺方法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白勺蝴蝶在翩翩起舞。
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
”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
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
蝴蝶找来了什么?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
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看到白勺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白勺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
上下?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白勺。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白勺?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白勺。
3、教学板书“对称”(1)课题导入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白勺其实是生活中白勺轴对称图形白勺现象。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白勺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师:谁能在最快白勺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学生自己操作创作。
(先把纸对折后再剪)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白勺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轴对称教学反思(2)

轴对称教学反思陈孝德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
1、出示米奇图;2、出示一系列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用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引出,促使他们投入较高的热情去探究物体的对称性,感受物体的对称美,形成对称模糊概念。
)二、认识对称图形。
1、黑板贴彩色图形,包括对称和不对称,有蝴蝶、苹果、树、水壶、面具、屋子、飞机、钥匙等9个。
(这是对平面图形对称研究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正确区分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把对称的折一折、不对称的折一折,对比后说发现,认识“完全重合”)(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证明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引出学生自己发现“对折”这一重要方法。
再通过每个同学自己动手把对称图形对折,发现“齐齐的,合在一起了”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重合”的理解,引出“重合”。
最后通过把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的比较,引出对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完全重合”。
)三、认识对称轴。
1、认识对称轴(打开对称图形,说发现)2、画对称轴。
(板贴一大蝴蝶图,老师示范画给同学看)(这里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和让学生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在辨析中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做一做,先生判断图形对称不对称,再生在课本画对称轴,后生说、指对称轴,师重点指出五角星对称轴不只一条。
五、猜字游戏。
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可注意提醒猜字的图形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
为下一环节创造剪轴对称图形铺垫。
六、创造轴对称图形。
1、剪一剪,做一做。
2、展示学生的作品。
(做好后把你创造的图形贴在黑板上)评价。
(通过学生动手创作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给学生充分展示了一个对称美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轴对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轴对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轴对称》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能够从侧面、正面、后面对物体进行观察,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的运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美。
本节课的教学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通过课前小研究的交流,暴露学生的思维盲点。
2、通过对确定是对称的几个图形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证明对称的方法: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进而用这种方法验证刚才不确定是否是对称的几个图形。
3、利用学生课前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得到的轴对称图形,围绕:你是如何得到这个图形的?为什么要进行对折?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折痕两边图形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使学生来认识对称轴,明确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相同,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4、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存在一下不足:1、在小组合作折几个基本平面图形对称轴时,应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它的对称轴,学生经历过画的过程,就可以避免多次折叠的情况。
2、对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强调不够,学生没有会说轴对称图形。
3、学生的双喜字是导致后面重复折叠出现的原因之一,而且教师在大屏幕前示范错误折叠方法,导致学生更加困惑。
这是示范例子选取失误。
4、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反馈,是问题要给予解答,不能让学生带着困惑坐下。
5、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在说的时候也将没有完全重合说成没有重合,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轴对称概念和特点;•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能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2. 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具:黑板、粉笔、直尺、纸张、铅笔、彩色笔。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第二步:概念讲解•老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示,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的两边关于一个虚拟的轴相互重合。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特点:左右对称、对称轴上的点保持不变。
第三步:示例演练•老师出示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它的对称轴,并解释为什么是对称轴。
•老师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第四步:练习和巩固•学生在课本上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导入新知环节,我出示了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主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概念讲解环节,我使用了图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了轴对称的意义和特点。
在示例演练环节,通过实际的图形示例,让学生亲自尝试找出对称轴,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在练习和巩固环节,我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弹性,以便更充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
其次,在布置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巩固。
2018年春季学期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2.2、轴对称(二)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
一、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关联。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三、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
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2 轴对称(二)教学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对称是一种最大体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关于帮忙学生成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轻忽的作用。
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熟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看、探讨、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托仿照与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以为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意进程,而是一个发觉、创新的进程。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觉,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爱好,进而领会,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忆本节课的教学,我以为有以下几个亮点: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笑脸引入,从一张扭曲的笑脸让学生感到好笑,接着通过问题“如何把笑脸变得漂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讨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熟悉对称物体的一起特点打下了基础。
二、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一起特点。
通过和教师的一起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类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进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进展制造空间。
3、踊跃提倡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讨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
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躯体验对称——寻觅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讨新知识的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进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进展。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轴对称(二)

展开后是个什么图形?你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上图中出示的是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中间的虚线对折,用剪刀在对折后的纸上剪出一些图案,然后将展开后的图案和对折时的图案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发现,展开后的图形位于虚线两边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学_数学_科电子教案
班级:三()班执教者:
执教时间:
第1周星期一
教学内容
轴对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能够辨别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通过欣赏传统的剪纸,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増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画出与简单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轴对称图形,你们都找到了什么样的图形。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相互交流。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有关轴对称的有趣知识。
二、学习新课
裁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做一做。
同学们,根据要求做一做,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问题1)
第4题:表示快乐的是第6幅脸谱,表示愤怒的是第5幅脸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教后反思
借助多媒体声音、图像、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记忆,印象深刻。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基础上,基本掌握知识。达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达成率高,学生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
"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
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
蝴蝶找来了什么?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
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
上下?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1)课题导入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
轴对称二教后反思

轴对称二教后反思泾阳县逸夫学校李薇《轴对称二》是北师大版三班级数学下册,其次单元其次课时,是继第一课时《轴对称一》:内容是生疏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找基本图形的对称轴。
这一课时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一半还原整个图形。
整个教学过程虽已结束,但我感受颇多,现将我一些个人所想表示如下:第一:导学案编制时,我认真阅读教学目标,依据三班级学校生和本班同学特点,特制定了4个教学目标,其中前3点涵盖了本课时全部的重难点,第4点则以同学养成习惯为动身点特殊指定的,以此使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授课时,我严格遵循我县大力推行的“自主管理下的高效课堂”模式。
先在预习案中设定上一课时学问回顾,让同学先热热身,也是让他们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能更好的在这一课时中机敏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案中我设定了两个最基本的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经过同学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沟通争辩,最终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达到了目标。
**案后我补充了一个较複杂的一个选择题,意图为循序渐进,让同学逐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生活应用。
在检测案中设定题目难度适宜,适合本班同学的进展水平,当堂检测效果较好,真正的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每一节课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圆满工程,在本节课中我也有很多圆满和不足,由于处于平安着想没有设定让同学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为了让同学亲身经受和体验过程与方法,我特此预留在家,让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其次天课堂上沟通争辩结果,我想效果应当也不错。
总之,这节课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当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加倍努力,求优去次,让每节课都能绽放它最精彩的一面。
教学反思二雷锋叔叔,你在》教学反思邓丽媛教学本课要求把握的学问点是一学会写12字词二把握诗中的短句三体会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发扬雷锋精...初二物理教学反思学校物理教学留意让同学经受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生疏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而这种发现的最佳途径则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去获取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去体验、思考、讨论,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因此,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创设一切条件,设计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