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一、名词解释1、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2、渗透势Ψs:由于细胞液中溶质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为负值。
3、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的压力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变化的数值。
4、衬质势Ψm:有图细胞胶体物质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
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外界坏境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6、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而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蒸腾拉力。
作用力>>根压。
7、永久萎蔫系数:当植物刚好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尚存留的含水量。
(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二、简答、填空、判断等(一)2、水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2)一切代谢物质的吸收运输都必须在水中才能进行(3)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4)水作为原料参与代谢:水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与分解的底物(5)水可以调节植物的体温、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3、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1)在任何情况下。
水分流动的方向总是由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2)典型细胞水势(Ψw)包含三部分: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成熟细胞则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3)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时:水势= 渗透势;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 = 0.4、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1)渗透式吸水(具液泡细胞)(2)吸胀式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及干种子、依赖衬质势(3)代谢性吸水(直接耗能)发生频率(1)>(2)>(3)(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其中根毛区为主要的吸水区域。
2、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根压)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两种形式。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教育复习资料
5.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复习重点: 1.掌握教育目的的内涵 2.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 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等方面及其表现。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 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 (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和人的需要。 5.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6.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强调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做人教育比公民教育更重要。 社会本位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个人只是确定教 育目的的次要因素。教育要在儿童身上塑造一种普遍理性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生活。学校教育要突出个体对纪律的 服从。
8.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社会性、形式手段 简单、在特定场所进行、为生产劳动服务。 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宗教性 近代教育:现代学校出现、教育与生产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和国家化日益突出 现代教育:远程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重点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教育三种基本的要素:教育、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3.教育起源说有哪些?代表人物、各自的观点如何?(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 神话起源说(宗教)、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 家沛西· 能)、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教育学家) 4.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选择题、填空题) 识记:(1)《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其《大教学论》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专著。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 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 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的舆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此外,他还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 (3)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卢梭《爱弥儿》,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被称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 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即心理学和哲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化复习资第一章:全球变化科学产生的背景1.硬件条件2.社会需求(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3)臭氧层被破坏(4)土地沙漠化(5)水的污染(6)海洋环境恶化(7)森林锐减:(8)物种濒危(9)垃圾成灾(10)人口增长过快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2) 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
(4) 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
三、全球变化科学内涵全球观点全球尺度,所有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四、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举措2.有利于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3.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第二章7、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1)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决定了气候系统的加热率。
影响因素有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强度、地球轨道要素;地球的行星反射率:云、冰雪、植被等;进入地球系统中的太阳能在其中滞留的时间:某些微量气体,其与温室效应相联系大气和海洋环流,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水循环过程:控制地球温度和云层的形成、输送和消散,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气候过程:控制着陆、海表面和大气的相互关系,引起气候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的反馈过程。
水汽反馈:总体为正云辐射反馈:可正可负冰雪圈反馈: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冷却作用,正反馈海洋的反馈: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有重大影响(2)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板块运动过程,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3)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全球碳循环(4)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组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根据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方式的不同,人类生态系统存在着三种类型: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工业城市系统。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1
3.12题图3.12所示的固结在AB轴上的三个圆轮,半径各为 ;水平和铅垂作用力的大小 为已知,求平衡时 和 两力的大小。
3.13题图3.13所示的齿轮传动轴,大齿轮的节圆直径 ,小齿轮的节圆直径 。如两齿轮都是直齿,压力角均为 ,已知作用在大齿轮上的圆周力 ,试求传动轴作匀速转动时,小齿轮所受的圆周力 的大小及两轴承的约束力。
9.切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处的,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处的。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压杆轴力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轴力与杆的横截面面积及材料无关
2.在思考题图5.4中,图所示的杆是拉伸杆。
A. B.
C. D.
8.如思考题图1.4所示的结构中,如果将作用在AC上的力偶移到构件BC上,则。
A.支座A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B.支座B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C.铰链C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D.A,B,C处的约束力均会有变化
思考题图1.2思考题图1.3思考题图1.4
1.1试计算下列各图中力F对点O的矩。
思考题图2.1思考题图2.2
9.力F作用于三铰拱的E点,如思考题图2.3所示。试分析能否将其平移到三铰拱的D点上,若能平移,其附加力偶矩为。
10.在刚体的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上分别作用 三个力,并构成封闭三角形,如思考题图2.4所示,该力系可简化为。
11.某一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如思考题图2.5所示。此力系简化的结果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适用的范围是。
A.单个刚体B.变形体C.刚体系统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1)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月亮和太阳→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卫星照片(确证)(3)生活中的例子:海岸观船、登高望远、月食等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经线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由赤道向两极缩短(赤道最长,极点最短),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南纬(S)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北增北纬、南增南纬)东经(E)西经(W)判定:东增东经、西增西经;两条任意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相加为180,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除了0°和180°经线)特殊线(点)赤道、回归线、极圈和极点本初子午线0°、20°W、160°E、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下图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一般情况下,横纬竖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 (0°,60°E)③(30°N,30°E)B(40°N,70°E)纬线相互平行,经线相交于极点二、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先见到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第一章民间文学一、基础知识1.最早提出“民俗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
2.英国班尼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民间文学的样式。
3.高尔基:“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的民间创作”,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4.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16年梅光迪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
5.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刊载一些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关的民俗历史资料。
6.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性情真、纯朴性(朴素美)、音乐性。
7.中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成书于1593年,是明代吕坤。
二、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创作形式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流传性和变异性。
2、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按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发展规律是“趋美的”。
三、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题材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俗语、谚语、歇后语、民间语言游戏2、民间文学的特征(1)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立体性。
①直接人民性:是民间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所谓直接人民性是指民间文学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血肉般的直接联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表现。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为广大人民所共有。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③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又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
《大学物理》上册复习资料
胤熙说明:本资料纯属个人总结,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些复习方面,题目均来自课件如有不足望谅解。
(若要打印,打印时请删去此行)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描述运动的主要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大小:2.平面曲线运动的描述切向加速度:法相加速度:(圆周运动半径为R,则a n= )3.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圆周运动的运动方程:4.匀角加速运动角量间的关系ω= θ=5.角量与线量间的关系ΔS= V= a t= a n=6.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相加原理: 加速度相加关系:7. 以初速度v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若上抛小球受到与其瞬时速率成正比的空气阻力,求小球能升达的最大高度是多大?8.一飞轮以n=1500r/min的转速转动,受到制动而均匀地减速,经t=50s后静止。
(1)求角加速度β和从制动开始到静止时飞轮的转数N为多少?(2)求制动开始t=25s时飞轮的角速度ω(3)设飞轮的半径R=1m时,求t=25s时,飞轮边缘上一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9.一带蓬卡车高h=2m,它停在马路上时雨点可落在车内到达蓬后沿前方d=1m处,当它以15 km/h 速率沿平直马路行驶时,雨滴恰好不能落入车内,求雨滴相对地面的速度及雨滴相对车的速度。
x x 'yy 'z z 'O O 'S S 'u∙P ),,(),,(z y x z y x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经典力学的时空观(1) (2) (3) 2.伽利略变换 (Galilean transformation ) (1)伽利略坐标变换X ’= Y ’= Z ’= t ’=(2)伽利略速度变换V ’= (3)加速度变换关系 a ’=3.光滑桌面上放置一固定圆环,半径为R ,一物体贴着环带内侧运动,如图所示。
物体与环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10、邓小平军事思想的含义: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国际战略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关系战争全局的国际社会客观环境情况和条件,它是由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决策机构、领导与指挥、地理条件等方面构成的战略态势。国际战略环境主要研究:时代主题、战略格局、世界经济形势。
3、国内战略环境:指对策划、指导、实施带有影响全局性的军事斗争的国内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国内战略环境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国内政治环境、综合国力、地理环境。
6、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内容包括:(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2)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4)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a.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b.创立了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制度;c.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7、人民战争的含义: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促进历史的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二是战争的广泛性是指战争要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这是人民战争的重要标志。
3、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糖一、填空题1.糖类是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根据其分子大小可分为单糖、__寡糖和多糖三大类。
5.蔗糖是由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D-果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α,β-1,2 糖苷键相连。
7.乳糖是由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D-半乳糖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
9.纤维素是由_ D-葡萄糖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β—1,4 糖苷键相连。
12.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葡萄糖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糖原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糖原____。
二、是非题1.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错。
L—葡萄糖不存在于自然界。
2.人体不仅能利用D-葡萄糖而且能利用L-葡萄糖。
第二章:脂质一、是非题1 自然界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错)2 磷脂是中性脂(错)3 磷脂酰胆碱是一种中性磷脂(对)4 某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若把此细菌从25℃移到37℃的环境中,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增加。
(对)5 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均为D构型。
(错)6 胆汁酸是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乳化剂。
(对)7 构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异戊二烯分子。
(对)8 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愈低对机体健康愈有利。
(错)9 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作用于脂肪酸双键时产生氢过氧化合物。
(对)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均含有共轭双键。
(错)二、选择题2 下列不属于脂的物质是( D )A 维生素EB 前列腺素C 胆汁酸D 甘油3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 D )A 甘油三硬脂酸酯B 胆固醇硬脂酸酯C 羊毛蜡D 石蜡6下列哪个是饱和脂酸( D )A 油酸B 亚油酸C 花生四烯酸D 棕榈酸第三章:氨基酸、肽类、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9在组蛋白的组氨酸侧链上进行(A )以调节其生物功能。
A 磷酸化B 糖基化C 乙酰化D 羟基化11 如果要测定一个小肽的氨基酸顺序,下列试剂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D)A 茚三酮B CNBr C胰蛋白酶 D 异硫氰酸苯酯22 前胰岛素原中信号肽的主要特征是富含哪些氨基酸残基(D )A 碱性B 酸性C 羟基D 疏水性23 蛋白质的糖基化是翻译后的调控之一,糖基往往与肽链中哪一个氨基酸残基的侧链结合(D)A 谷氨酸B 赖氨酸C 酪氨酸D 丝氨酸29 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之谓(C )A 三级结构B 缔合现象 C四级结构 D 变构现象30 蛋白质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A)A 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B 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C 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D 肽链间及肽链内的二硫键31 氨基酸与蛋白质共同的理化性质(B )A 胶体性质B 两性性质C 变性性质D 双缩脲反应二、问答及计算题4 蛋白质化学中常用的试剂有下列一些:CNBr,尿素,β-巯基乙醇,胰蛋白酶,过甲酸,丹磺酰氯,6mol/L HCl,茚三酮,异硫氰酸苯酯和胰凝乳蛋白酶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1【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简述人类服装的始创过程。
2. 关于人类着装的原始动机有哪些?试分析其具体内容并谈谈你对人类为何穿衣的看法。
3. 人类创造服装的过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第二章
1. 影响服装变化有哪些主要因素?
2. 服装变化的速率依赖于哪两股作用力?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3. 怎样理解服装的渐变与激变的交叉,外因与内因的冲突?
4. 简述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举例说明。
第三章
人类在进化到穿衣前为什么会有人体装饰阶段出现?其意义是什么?
2. 简述原始社会缝纫、纺织工具和纤维衣料的特点以及在中国服装史上的意义。
第四章
1. 为什么说追溯服装上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2. 什么是官服制度?它为何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冕服?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 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
5. 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我国古代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
第五章
1. 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 简述楚汉袍服所依存的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3. 简述大袖衫形成的原因,它的出现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4.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5. 简述封建社会前期的冠、发及其男女主要时尚。
第六章
1. 简述唐宋衣料织物的种类及特点。
2. 唐宋官僚机构体制对官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唐代服饰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造就唐代服饰丰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女装与女妆加以具体说明。
4. 为什么宋代褙子在当时的服装中最具时代特色?宋代服饰风格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异同?
5. 什么是胡服?为什么唐代会盛行胡风?
6. 简述时世妆的流行及审美意义。
1. 元代的衣料织物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哪里?其原因有哪些?
2. 简述明代衣料纹样图案的特点、种类及社会意义。
3. 简述辽、金、元时期的服装状况。
4. 明代服饰在继承传统上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官服以及贵族妇女服饰的种类、形制、配件等方面的内容给予说明。
5. 简述补子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官定服制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6. 清代是如何强制改官易服的,它反映了服饰变化中怎样的规律?简述变异后的清代官服的具体形制。
7. 请简述清代女子服装的种类和特点,试分析满汉两族妇女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其原有服装形式?
第八章
1. 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男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新文化运动对女装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有怎样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述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与影响。
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你怎样理解民族服装的发展?
4. 新中国的服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5. 从中国近现代服装的锐变与革新中你是怎样理解服装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服装变革中继承传统与创新、民族与时代的关系?
第九章
1. 简述古代西亚、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
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3. 简述托加的形制类别及特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为什么说它的变化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联?
4. 试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服装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章
1. 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征。
2. 民族大迁徙与十字军东征对西方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意义?
3. 简述哥特式艺术及其影响下的服装形态与特征?为什么说哥特式服装是由古代向近代跨越的重要转折点?
4. 宗教对中世纪的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完成服装外观理想形态的塑造在当时出现了哪些工艺技术与表现手法?
简述巴洛克艺术及其服饰风格。
为什么17世纪法国的时尚能成为世界中心?
简述洛可可服饰发展阶段及其样式特征,并比较分析其与巴洛克服装的异同。
第十二章
工业革命对西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男装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并分析其成因。
近代后期女装的流行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并简述各时期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西方19世纪出现了服装设计师,他们的出现对服装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西方女装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简述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女装的特点并列举这个时期具有影响的服装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
为什么高级时装业能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鼎盛时期?简述这个时期的女装特征及其著名设计师(3~5名)。
举例说明20世纪上半叶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的流行与时尚有哪些?
第十四章
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潮”对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为哪些流行时尚?
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成衣业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设计师在巴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并举例说明。
后现代风格服饰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设计师及其代表作?(3~4名)
走向多元化的90年代服装的变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列举3~5名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加以说明。
第十五章
1. 在当今社会对如何处理我国服装变革中的继承传统与创新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 根据中西方服装发展的不同轨迹,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