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形象看安徒生的善恶观和忏悔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形象看安徒生的善恶观和忏悔意识

张甚09汉语言三班

在安徒生传世的众多童话作品中,“小女孩”形象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人物形象。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徒生的近二百部童话作品中,以“小女孩”作为故事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的童话就占了近两成,这其中著名的有《红鞋》、《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因此,可以看出“小女孩”形象是安徒生童话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形象,并在不同的作品中以不同的风格出现,诠释着不同的内涵,也承载着作者不同的思想价值观。近来,学术界在研究安徒生及其作品时普遍关注到安徒生的世界观和宗教意识,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很少有针对“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和情感载体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从安徒生的若干主要作品中的“小女孩”形象入手解构安徒生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判断。

一、“小女孩”形象身上展现出的是非善恶观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安徒生的两篇童话作品:《蜡烛》和《拇指姑娘》。首先来看《蜡烛》,这部童话中的两个“小女孩”形象,一个是富有贵族家庭的女儿,另一个是贫苦家庭的女儿。两个“小女孩”虽然出自于不同的阶级,但在作品中却代表着同样的内涵——幸福、快乐。具体分析起来,对于前一个富有小女孩,虽然她的家庭拥有着可观的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她天真、善良,拥有着一颗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心。在安徒生的思想中,富贵并不是有悖于道德的必然因素。同样地,在他看来,社会贫富差距并不是善恶是非的判断标准。事实上,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对于富人生活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认同,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正是通过富有小女孩和贫苦小女孩的共同愿望表现出共同的善恶主题。这样的主题,总结起来即:财富不是判断善恶的标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有同样高贵的灵魂。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经典童话《拇指姑娘》,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小女孩”形象的“拇指姑娘”从出生到后来的一系列经历直至最终走向的结局的整个过程中,她的所见所闻和作者在文本中描写的相应形象都和《蜡烛》一样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善恶价值观。稍有不同的是,在本故事中,作者向我们阐述的不是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善恶判断,而是关于外表美丑的善恶倾向。而在其他的许多精灵形象比如说田鼠大婶和金龟子这些外表普通的形象也是善良的。甚至是老蛤蟆和小蛤蟆,这两个外表上绝对丑陋的动物,虽然给拇指姑娘以很大的恐惧,但终究也是没有恶意的。很明显,作者在他们丑陋的外表下给与了他们许多艺术上的美感和人性的成分,比如说作者塑造的老蛤蟆想给小蛤蟆寻找媳妇的情节,想必读者读了一定会觉得很温馨。因为亲情和婚姻是人类社会里最富有感情成分的事物,作者将其附加于两个蛤蟆上,无疑表现出了对他们喜爱与认可。同时我们看到,即使是本篇中最为丑陋的形象——鼹鼠,作者其实也是对其注入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和感情的,因为在故事中拇指姑娘之所以不愿意嫁给他主要是因为他的外表和性格而不是品德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免有对受伤燕子的无视等问题),作者在描写鼹鼠这一形象也是掺杂了很多人性成分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鼹鼠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人类最为高尚的感情—

—爱情,在这个故事里,他的形象无疑是丑陋的,但他并不在童话中扮演代表黑恶势力的扼杀者,实质上是和普通人一样作为对真爱的追求者的形象出现于其中并诠释着其真谛的。可见,在这些形象中,作者无疑在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善恶观念,即:善恶之分不在于美丑,丑陋的形象之中也有很多是善良的。这种观念充斥于作者的许多作品中,如在《海的女儿》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可以说这种观念作为安徒生在其作品中试图呈现的主要理念之一,对广大读者和后世儿童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二、“小女孩”形象身上隐含着的忏悔意识

十九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受宗教(天主教或东正教)影响很深,作家往往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宗教意识表现在文本上。安徒生也不例外,通过苏联人编写的《安徒生传》我们知道,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的安徒生因幼年时受信奉上帝的母亲的影响而成为一名信徒,并在14岁时受了坚信礼。在他的思想中,宗教思想始终占有重要的成分,其表现形式就是同时去大多数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忏悔意识。所谓忏悔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的错误或罪过的宗教性的反省和愿望。在同时期作家作品中,较著名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同他们一样,安徒生也是在其大量的童话作品中隐含了这一思想,针对于此,我们以他的《红鞋》为例具体来谈。

在安徒生的众多作品中,《红鞋》是一篇在风格、语言上都很独特的童话。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没有一如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一样,着

力呈现人性之纯美,而是将善恶很杂的故事情节和自己的宗教思想注入于其中。因此,相对于《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其他作品,《红鞋》这篇童话虽然在语言上补给它们优美,但其所具有的安徒生本人的创作思想历来被研究者们所关注。同时这篇作品中的经典“小女孩”形象也承载着安徒生本人的宗教思想和忏悔意识。

在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女孩”是其主要人物,而“红鞋”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二者关系密切,正是“红鞋”之美才使“小女孩”不自觉的一步步滋长了自己的虚荣心理。因此,在这里“红鞋”实质上是作者理念的“施予者”,而“小女孩”则是其理念的“被动接受者”。接下来,小女孩因为贪恋穿红鞋跳舞而受到惩罚:一旦穿上便不能脱掉,只能一直跳。这是实质是作者对女孩所犯道德罪过的惩罚。在作者看来,爱慕虚荣违背了上帝规定的准则,必须受到惩罚。而小女孩在饱受惩罚而最终被砍断双脚之后,开始由衷的悔恨和恐惧,甚至于连跟牧师一家去做礼拜,听上帝的训诫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在小女孩的心里,他此时已经深深觉得自己先前所犯的错误是不可能被上帝饶恕的。这些正是基督教原罪思想的体现。而在故事的最后,小女孩再次遇见了“白天使”而终于获得的灵魂的宽恕,升入了天国,一切又开始了快乐和祥和。就像作者所说:“谁也没有再想起她的那双红鞋”这是真正来自上帝的彻底的宽恕,一切如初。在安徒生看来,即使你违背上帝的旨意,犯了严重的罪过,受了惩罚,只要你能虔诚的忏悔,乞求上帝的宽恕,再次回到内心的纯洁,终会得到灵魂的重生。同时也正是这种思想使《红鞋》能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