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唱山歌》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四年级《唱山歌》教案教材分析:《唱山歌》是一首广西壮族的歌曲,它以明朗轻快的旋律,描述了壮族“歌圩”的场景,展现了壮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

这首歌作为四年级的教材内容,除了音乐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材中的歌词简练,旋律富有特色,适合学生演唱和感受。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曲演唱技巧。

但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此外,四年级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演唱《唱山歌》。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广西壮族的风土人情,体验壮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珍惜民族团结的感情。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唱山歌》。

2.了解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3.简单的壮族舞蹈动作学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度。

重点:歌曲中情感的表达和“啊咧咧”部分的演唱。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电子琴或音乐播放器。

2.投影仪与PPT。

3.《唱山歌》的音乐录音。

4.广西壮族的风景、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壮族吗?谁能分享一些关于壮族的文化或故事?”(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对壮族已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策略:“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老师的歌声,感受这首山歌的韵味吧!”(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唱,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初步印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分小组,每组内部轮流演唱,找出音准和节奏上的问题,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故事导入:“很久以前,在广西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壮族的人们。

他们每到重要的日子,都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歌圩。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就是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下来的。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山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唱山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歌的音乐特点:高亢、激昂、悠扬、抒情。

2. 《唱山歌》的歌词内容: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音乐知识:音阶、节奏、旋律、和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唱山歌》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旋律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教学课件。

2. 教学材料:《唱山歌》乐谱、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山歌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山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山歌的音乐特点,介绍《唱山歌》的歌词内容,讲解音乐知识。

3. 歌唱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唱山歌》,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旋律。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环节: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唱山歌》,并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山歌作品,进一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山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邀请山歌演唱家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歌的演唱技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辨别音准、节奏等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需要复习《唱山歌》的歌词和旋律,加强记忆。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导读:本文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说教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导入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

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唱山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唱山歌》教学设计学科:音乐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唱山歌》教材分析:《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中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学目标:1.能基本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唱山歌》。

2.初步了解山歌的演唱特点。

3.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并初步了解山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课件:课前伴奏音乐循环播放)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从这段视频中你能了解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课件:刘三姐视频)师:这段视频是电影《刘三姐》中的片段,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影片中采用了什么演唱方式?(课件:刘三姐)生:对唱师:什么是对唱?生答: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课件:对唱)[设计意图:欣赏电影片段,直观的感受壮族山歌的风格特点,体会壮族人民用山歌表达内心情感的做法,进而了解刘三姐的传说,导入本课歌曲,并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1.初步感受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山歌》,我们一起来听,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唱山歌课后反思

唱山歌课后反思

唱山歌课后反思引言在音乐教育中,唱山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之一。

唱山歌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唱山歌课后进行一次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内容选择合适的山歌曲目在唱山歌的课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山歌曲目。

合适的山歌曲目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

在此次课后反思中,我选择了《山歌唱起来》,这首歌曲旋律简单,容易让学生跟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考虑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的学生音准不稳,有的学生台风不够自然。

作为教师,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表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对于音准不稳的学生,我可以让他们多进行音准训练;对于台风不够自然的学生,我可以指导他们多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在唱山歌的课后活动中,我意识到可以提供更多多样化的表达机会。

除了根据山歌的曲调唱歌之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口头讲述、舞蹈和绘画等形式的表达。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充分。

作为教师,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孩子学习唱山歌的期望和关注点。

只有与家长紧密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唱山歌课程,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唱山歌的课堂上,我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经验,那就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下一次课程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们放松自如地表达自己,促使他们更加融入到山歌的世界中。

总结通过这次唱山歌课后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同时,我也会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范文三篇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一、说教材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导入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

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小学音乐教案《唱山歌》三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说教材 ⾸先,作为⼀名⽼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歌》是⼈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单元“五⼗六朵花”中的⼀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民热爱⼤⾃然,追求幸福⽣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可以了解壮族民族⾳乐的特点,并掌握⼀字多⾳的唱法。

⼆、说学情 其次,⼀名优秀的⽼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处地的站在学⽣的⾓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改变⾃⼰的教学⽅式与教学语⾔; 四年级的学⽣已经对⾳乐基础知识有⼀定的了解,⼤部分学⽣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阶段的学⽣,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不够集中,⾃制能⼒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的认知⽔平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让学⽣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壮族⾳乐风格,树⽴热爱⼤⾃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法:通过欣赏、讲解、对⽐等⽅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多⾳”的演唱⽅法,并能够⽤优美、委婉的声⾳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标的确⽴,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可以⽤优美、委婉的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能够掌握“⼀字多⾳”的演唱⽅法。

五、说教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完成教学⽬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将采⽤欣赏法、对⽐法、⼩组合作法,多媒体导⼊法等⽅法进⾏学习。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

《唱山歌》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唱山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地方特色。

2. 《唱山歌》歌曲的学习:歌词理解、旋律演唱、节奏把握、和声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学会合作演唱《唱山歌》。

2. 教学难点:旋律的把握、节奏的自由变化、和声的协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2. 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3. 教学资料:《唱山歌》乐谱、相关山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其他山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山歌的世界,激发他们对山歌的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介绍《唱山歌》的背景及歌词含义。

3. 旋律学习: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旋律,重点讲解旋律中的难点。

4. 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进行练习。

5. 和声配合:分组进行和声练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演唱。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山歌的特点和《唱山歌》的背景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旋律、节奏和和声。

4. 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播放《唱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风格特点。

2. 讲解分析:讲解山歌的音乐特点,分析《唱山歌》的结构和旋律。

3. 学唱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旋律,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拍手、敲击等方式进行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山歌》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列举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那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引出壮族、
介绍壮族并引出歌曲《唱山歌》。

二、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1、通过强弱规律听歌曲是几拍子
2、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3、歌曲的情绪是怎么的
三、歌曲学唱
1、范唱,让学生边听边看歌词
2、让学生用拉拉啦来跟琴模唱2-3遍,再带入歌词
3、学唱基本会了之后让学生指出哪句最难唱,解决
4、注意第一乐句第二三小节中的2的时值是两拍半
5、唱到第二乐句讲解混合牌子,注意3/4拍子
6、注意呼吸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学唱简谱
1、范唱简谱,让学生用手指着简谱看简谱
2、同学们跟琴学唱简谱
3、让好的同学起来唱简谱,其他同学小声跟唱
4、齐唱简谱
五、课堂拓展
1、让同学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演
2、观看周杰伦和宋祖英唱山歌的演唱视频
《唱山歌》学情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偏远山区的学生的特点,接触音乐学习很少,音乐兴趣特长几乎没有的情况,结合实际,让学生通过多听多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通过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简谱更简单化,去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的音乐素质,我校的音乐教学实行多听多欣赏和先唱歌词再学简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更加喜欢与热爱音乐课。

《唱山歌》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

刘三姐是壮族传说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丽又充满智慧的女歌手。

影片《刘三姐》表现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乡亲百姓与财主机智斗争的种种情节。

影片所表达的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有大量的壮族民歌,有的旋律优美,有的活泼、风趣,给人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感受。

《唱山歌》为六声徵调式,结构为上句和带扩充的下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旋律优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两处演唱的准确性:一是起句中的
“哎”字从第二拍自然起唱,并注意要将高音的起伏和附点造成的韵
味表现出来。

二是
《唱山歌》是一首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

在教唱中,可有目的的向学生简要介绍壮族的情况和歌曲的故事背景。

《唱山歌》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歌曲《唱山歌》几拍子?
A、2/4
B、3/4
C、4/4
D、3/8
2、歌曲唱山歌几个乐句组成?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二、简答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时因注意那些细节?
课后反思:
《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对于这个教学内容,涉及到美丽的广西和刘三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

对歌这种形式对于传统的音乐课来说,形式新颖,题材广泛,学生也易于接受,乐于演唱。

我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秀丽的广西,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导入,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优美婉转的山歌。

使学生身临其境,就象来到了广西人民的中间。

歌曲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一首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但怎样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地道呢?首先请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请同学们说出音乐的特点,与以前学过的歌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区别.这时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艺术特性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范唱激发了学生兴趣,且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课标分析
1. 通过学唱《唱山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从优秀的民歌中得到美的熏陶。

2. 感受歌曲所营造的“声画统一、声情并茂”的意境,并从中领略到壮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认识到他们是祖国民族大花园中的“一朵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