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实践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四年级数学实践课《测量长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的方法。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课桌长度、测量书本厚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环节(1)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讲解直尺、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测量时要注意的事项,如对齐起点、观察刻度、记录数据等。
(2)学生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把直尺和一把卷尺。
教师提出实践任务:测量教室门口的宽度、课桌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记录数据。
(3)小组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实践成果,展示测量数据。
3. 巩固练习(1)教师提出新的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周长、教室的高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与同学交流测量结果。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课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平城南街小学赵晓霞2014年下半年我们学校实施了小组合作化学习,现在提倡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时间短,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时间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
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案例
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案例一、案例背景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涉及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认为: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简单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然而观察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 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 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 轻非智力因素。
总之, 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 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 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数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案例以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为例,通过实践探索,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3)学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体会分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3)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2)分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如“一块蛋糕被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其中的1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我吃了其中的1份”?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分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即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学习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答案;(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有20人是男生,求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最新-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优秀5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细致的沧海红颜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趣味数学课堂,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描述1. 课堂情境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数学图片,如“动物排队”、“数字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新授课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知识,如“数字接龙”、“找规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3)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趣味性强的练习题,如“数学接龙”、“数字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通过趣味数学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兴趣本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改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改进2023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教育发展和技术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地对教学进行分析和改进。
一、案例分析(一)案例1: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不深刻在做数学课堂测验时,我发现学生在几何图形方面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虽然学生们能够准确地写出几何图形的名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他们不能灵活地运用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二)案例2:学生缺乏数学应用能力在一次模拟中考试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数学应用能力。
虽然这些学生对于计算四则运算、分式、代数等知识点还算熟悉,但是在应用问题时,他们往往不能根据问题快速提炼出数学模型,进而构建数学方程式或者进行数学推理。
二、对于教学改进的思考(一)改进对于几何图形教学的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我们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教授课程。
其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应该分别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视觉资料和多媒体手段,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应该引导他们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对于几何图形的形态与特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缺乏数学应用能力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可以通过实例来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对于有关数学和生活应用联系密切的“利息计算”、“百分比”、“面积体积”等知识点,我们可以安排改革性地教育案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仍然以考试为主。
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创意数学教学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案例
创意数学教学小学生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案例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际应用。
然而,通过创意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些创新的数学教学案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实施创意数学教学。
案例一:数学游戏——魔方求和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魔方求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首先,教师准备一些标有数字的小魔方,并将它们打乱。
然后,每个学生从桌上随机取出一个小魔方,并读出上面的数字。
学生们需要将自己的数字与其他同学的数字相加,并尝试找到能够组成指定和的组合。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趣味的氛围中巩固加法运算的基本理念。
案例二:数学绘画——幾何图形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绘画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图形。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尺子和直尺在纸上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讨论每个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这种视觉化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区别。
案例三:数学探究——乘法实践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超市,并从报纸或杂志上找到一些商品的图片和价格。
学生们需要计算每种商品的总价并记录下来。
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购买多种商品时的最优解决方案,比如如何使用最少的钱购买到最多的商品。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四:数学应用——货币兑换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减法和乘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货币兑换的场景,例如学生们要去海外旅行,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目标国家的货币。
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些国内外的货币图片,并让学生们计算和比较不同兑换比例下的货币数量。
通过这种实际应用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减法和乘法在货币兑换中的作用。
教学改革实践小学数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1.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过去,小学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3.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1. 优化课程结构。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2. 丰富教学内容。
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科技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重视实践操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1.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游戏、故事、情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1. 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从单一的考试成绩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等。
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案
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明吃掉了2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2. 让学生用手指模拟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讨论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三、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册子上完成加减法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1. 与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校对自己的答案。
2. 分享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多种解题方法。
五、巩固(5分钟)
1. 要求学生背诵加法和减法的口诀。
2.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 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和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让学生观察。
师:这是什么角?学生:直角。
师:怎么判断的?学生:有一个90度的角度。
师:好!再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让学生观察。
师:这两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学生:锐角和钝角。
师:怎么判断的?学生: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
师:好!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我会说一个角度,如果是直角,你们就举手,如果不是直角,就不要举手。
开始。
师:30度。
学生:不举手。
师:60度。
学生:不举手。
师:90度。
学生:举手。
师:110度。
学生:不举手。
师:好!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更难的游戏。
我会说一个角度,如果是直角,你们就举手,如果是锐角,就摆手,如果是钝角,就不要动。
开始。
师:120度。
学生:摆手。
师:45度。
学生:摆手。
师:90度。
学生:举手。
师:好!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我会在黑板上画出这些角度,你们来判断。
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角度,学生进行判断。
分析:本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角的初步认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这个教学案例:1、增加角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道路,找出其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2、增加角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角的度数和大小。
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三角函数和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
3、增加角的深入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角的更多性质和定理。
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
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改进,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老师在本节课中安排了小组研究,让学生们分享和交流角的知识。
这种合作交流不应该仅限于教学环节,而应该在整个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人教版学校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操作,引导同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同学观测“曲”与“直”的转化,向同学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沟通,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教学过程: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教学设计案例2课题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使同学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预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一、新课1.初步认识长方体。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外形,〔拿出一个纸盒〕。
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外形的?板书:长方形。
让同学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同学有顺次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同学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同学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外形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
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外形的?板书:正方体。
让同学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数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变得活跃起来。
在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教师引导学生复“9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
学生们非常热情地编算式,但其中一个同学编错了。
其他学生都指出了他的错误,这个同学感到很难过,低下了头。
教师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惊讶,过了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的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个案例展示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现在注重学生研究的过程和体验,重视学生的创造和个性特点。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研究的天地。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创新和实践充满课堂,摒弃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得以释放。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轻轻抚摸和充满赞赏的鼓励激起了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参与。
教师的灵活教学机智,激发了学生的动力,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研究活动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
在一个案例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地设计课堂内容,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三、案例实施(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饼,提问:“这饼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什么?”2. 学生回答:将饼分成了2份,每一份是饼的一半。
3. 引入分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文字表示,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饼的一半呢?”4. 学生回答:可以用“1/2”表示。
(二)探究新知1. 分数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实例,如:蛋糕、苹果等,让学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数的表示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示分数,如:“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苹果的1/4。
”3. 分数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如:“比较1/2和1/3的大小。
”4. 分数的加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如:“计算1/2 + 1/3。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比较和加减运算。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四、案例反思1. 情境教学的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节课运用了画图、语言描述、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教授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师采用了简单的策略,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案例二:乘法口诀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教授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师利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乘法口诀。
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案例三:几何图形的认识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和辨别几何图形。
教师采用了直观的示例和实际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力。
案例四:分数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分数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分数的计算和比较。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数运算能力。
案例五:时间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关于时间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
案例六:数据分析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数据分析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图表和实际数据,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和应用,帮助他们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案例七:问题解决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建立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
5.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拓展相结合(1)精选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数学文化、数学应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1)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3)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
记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1. 学生的数学兴趣明显提高,求知欲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兴乡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万兴乡东安小学段金彩2017年8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段金彩摘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自主探究一、案例背景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涉及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认为: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简单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然而纵观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很多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为案例,在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尝试。
二、实施过程教材分析“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点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2、难点: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出示 20.4÷24 刚才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学习例5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为了庆祝教师节,美术小组的同学精心布置了学校的宣传栏。
学校为他们买来一些荧光纸作装饰。
(课件出示:学生装饰宣传栏的动画,接着出现对话:荧光纸0.85元一张,买荧光纸共用去7.65元。
)学生自己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出发,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实验情况,合理改编教材中的情景。
利用庆祝教师节这一活动,既向学生渗透了尊师教育,同时又符合学生的校园活动实际。
)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呢?师板书算式 7.65÷0.85=这个算式和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呢?如果能,请算一算;如果不能,请试着把它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动手做后并观察、发言生1:我想,可以把7.65元和0.85元都换成用“分”作单位,这样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就可以计算出得数了。
生2:我觉得也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这时只要计算765÷85就可以了。
生3: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想就把这道题看做7.65÷85来计算,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了100倍,商就要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7.65÷0.85的商。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评议。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7.65÷0.85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师:在转化时要注意“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呢?(出示竖式)师:要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要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可以向右移动两位。
其实,只用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就可以了。
(划去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师:要想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用同样的道理,只用划去被除数中的小数点就可以了。
(划去被除数中的零和小数点)师:这时,原式就转化成了765÷85。
(黑板上板书竖式计算)957 6师:请同学们自己也照这样试一试,并把竖式补充完整。
生1:因为第1种方法只适合能够进行单位换算的一些数量,而第3种方法换来换去的有点麻烦。
所以,我觉得第2种方法比较好。
生2:我也认为第2种方法比较方便,而且适合各种情况。
学生观察、思考(设计意图:学生完成7.65÷0.85并相互评价为了保证竖式的完整性,教师在这里采用了“有意义的传授”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转化过程。
加之后来的照样试一试,并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练习(处理第22页“做一做”第1题)师:请大家先认真看清题意,可以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计算。
2、总结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呢?师: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要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再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3、巩固练习小组接力赛1.处理练习四第1题第一行。
2.处理练习四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同桌互说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再加以概括。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练习先易后难,注意了反馈中的交流、展示与评价。
特别在问题解决当中,注意到了生活情景与数学抽象的联系,凸显了把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和感性操作的倾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联系装饰宣传栏这一生活经历,创设了与课题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顾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发表、总结自己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探究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能够熟练计算一个数除以整数,并对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可以自主探究解决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探索性活动。
网上有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和非常喜欢数学的占97.9%;乐意独立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问题的占90.8%;认为小组研学习对学习有帮助和帮助很大的占98.3%;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的占92.9%。
学生由于数学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增强,一般都不惧怕考试,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
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从兴趣、能力到成绩实实在在的进步奠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虽然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然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应该应用到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
在新课题标准引导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贴近生活,开放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学习方式。
把握问题尺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内容,运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实践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样一种实践学习的方式上,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了快乐、轻松和高效地学习,为数学知识由课堂走向生活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