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完整版
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4的规定。
合料试验规程》JTJ052中的“沥青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搅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搅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示
表中①)
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示表中②)。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
公路路面工程材料技术要求及验收指标表1、沥青(1)70号道路石油沥青(2)SBS改性沥青2、粗集料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
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上面层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石料。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
注:(1)中下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5g/cm3,上面层视密度不小于2.6g/cm3;(2)砂当量应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
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注:亲水系数宜不大于0.8。
5、抗剥离剂沥青上面层抗剥离剂采用1~2%的消石灰粉。
6、稳定剂SMA的稳定剂采用木质素絮状纤维,按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0.4%掺入混合料中。
木质素絮状纤维的技术性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AC-25、AC-20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注:(1)括号内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2)配合比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宜控制在0.8~1.6;(3)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不小于3000次/mm,小梁试件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应不小于2000με,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应不小于80%。
8、改性沥青SMA-13热拌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改性沥青SMA-13配合比设计检验技术要求注:(1)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没有明确规定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温度为185℃;(2)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9、止水带材料技术指标10、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11、透层油技术指标透层油选用PCR阳离子快裂或中裂改性乳化石油沥青,其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油的用量为1.0~1.5L/m2。
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2.2 符号及代号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方法执行。
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4]30号沥青仅适用于沥青稳定基层。
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5]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6]气候分区见附录A。
表注:[1] 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2]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3]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4]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5]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6]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
6
的基质沥青。
注【2】:经建设单位同意,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注【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注【4】: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注【1】: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布什旋转粘度。
注【2】: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6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JTGF40-2004
6。
70号沥青
1、沥青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沥青采用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
上面层改性沥青是在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基础上,掺加SBS 改性剂,改性剂剂量应由试验确定,建议用量4%~5%。
透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注:1、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2、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3、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 ,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 的稳定性。
4、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储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0656进行-5℃低温储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5、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2、集料本路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由片块石、卵石及砾石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制成,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施工时宜先在料场开采符合要求的石料,不宜采用酸性材料(如花岗岩),经验收合格后,再加工成路面用集料。
所加工成的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碎石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用于轧制破碎的砾石必须采用粒径大于100mm 的颗粒,用于加工碎石的材料必须做压碎值等试验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组成为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
本设计要求上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6mm,下面层的矿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
粗集料是指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粒径大于2.36mm 的碎石或破碎砾石;细集料是指天然砂或经机扎加工而成的矿料,粒径为2.36mm~0.075mm。
细集料如采用天然砂,砂应洁净、坚硬,砂的细度模数宜为3.0~2.3,杂质含量不大于3%。
填料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
路面技术要求
路面技术要求4.3.1沥青(1)、沥青混凝土中4(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均采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要求。
70#道路石油沥青表-1(2)、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设置的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要求。
乳化沥青表-2(3)、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设置的单层表处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PC-1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要求。
乳化沥青表-34.3.2沥青面层用粗、细集料粗、细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1)、粗集料沥青砼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碎石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所用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破碎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破碎碎石或破碎卵石。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其它层次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5(2)、细集料沥青砼中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所用的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宜采用专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
所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64.3.3沥青面层混合料(1)各结构层的矿料级配沥青各结构层的矿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7、8、9规定,施工单位应委托试验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应在级配范围内选择二、三条级配曲线,进行马歇尔配合比试验,优选一条经热稳性、水稳性检验的级配曲线,作为设计级配线,并确定设计级配线的主要筛孔容许偏差范围,再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通过试拌试铺,并检验马歇尔各项指标及压实度,经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认可,才能正式摊铺。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1.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MA-13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沥青:用于SMA-13的沥青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详见下表(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级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表1-1注: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PG76-22沥青技术要求表1-2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2)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粗集料:采用新鲜、坚硬、耐磨、洁净的玄武岩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少于三级,其中反击破不少于两级)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3粗集料规格要求表1-4(3)、细集料:上面层沥青马蹄脂碎石细集料采用碱性或中性石料加工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或水洗设备,细集料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不得含有杂物。
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1-5机制砂规格要求 表1-6注:1)采用水洗法筛分。
2)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 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的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 筛孔通过率的上限8%下调,但不得上调)。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最新国标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1范围1.1本文件规定了以石油为原料,经适当工艺生产的适用于修筑重交通道路的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以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等要求。
1.2本文件所属产品适用于修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重交通道路,也适用于其他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等,以及作为乳化沥青、稀释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原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7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4507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4508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9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方法GB/T8928固体和半固体石油沥青密度测定法GB/T11147沥青取样法GB/T11148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SH/T0425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3产品分类本文件按针入度范围分为AH-150、AH-130、AH-110、AH-90、AH-70、AH-50等六个牌号。
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文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表1。
表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AH—150AH—130AH—110AH—90AH—70AH—50针入度(25℃,100g,5s)1/10mm140-200120~140100~12080~10060~8040~60GB/T4509延度(15℃),cm不小于10010010010010080GB/T4508软化点,℃36~4938~5140~5342~5544~5745~58GB/T4507溶解度,%不小于99.099.099.099.099.099.0GB/T11148闪点,℃不小于230GB/T267密度(25℃),kg/m3报告GB/T8928蜡含量,%不大于3.0 3.0 3.0 3.0 3.0 3.0SH/T0425薄膜烘箱试验(163℃,5h)GB/T5304质量变化,%不大于1.3 1.2 1.00.80.60.5GB/T5304针入度比,%不小于424548505558GB/T4509延度(15℃)a),cm不小于100100504030报告a GB/T4508注a):报告应为实测值。
防水材料—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与应用(建筑材料)
3、石油沥青的应用 1)石油沥青的选用
□对一般温暖地区、受日晒或经常受热部位---------牌号较小的沥青; □ 在寒冷地区,夏季暴晒、冬季受冻的部位,不仅要考虑受热软化,还 要考虑低温脆裂--------------------------------------------------中等牌号沥青; □ 对一些不易受温度影响的部位,可选用-------------牌号较大的沥青。
小结
1、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2、石油沥青的牌号 3、石油沥青的应用
1、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1、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 沥青结合料各个等级的适用范围、适宜的气候分区应如下表。
沥青 等级
A级沥青 B级沥青
C级沥青
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 青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2、石油沥青的牌号 石油沥青按其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划分牌号; 牌号越高,针入度越大、延度越大、软化点越低。
品种 道路石油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 普通石油沥青
牌
号
200、180、140、100甲、 100乙、60甲、60乙
30、10
75、65、55
主要应用
主要在道路工程中作胶凝材料
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与应用
目录
1 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2 石油沥青的牌号 3 石油沥青的应用
1、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
A-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密度(15℃),g/cm³
针入度(100g,5s,25℃),0.1mm
闪点(≥),℃
软化点(≥),℃
延度(15℃,≥),cm
延度(10℃,≥),cm
201525溶解度(≥),%
蜡含量(蒸馏法,≤),%
TFOT(或RTFOT)后
质量变化(≤),%
残留针入度比(25℃,≥),%
残留延度(10℃,≥),cm
使用的气候分区
1-31-42-2针入度指数(PI)
动力粘度(60℃,≥),Pa·s 260464100A-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实测记录60-80616-1.5 - +1.0180199.52.2±0.8老化实验以TFOT 为准,也可以RTFOT 代替。
气候分区见附图。
试验方法按照《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执行。
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 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70号沥青可根据要求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
实验方法T 0603T 0604T 0611T 0606T 06052015T 0605
T 0607T 0615
T 0610或T0609T 0610或T0609T 0604T 06052-32-4
T 060445要求
.0
160
方法执行。
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建设材料,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于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技术要求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细度和黏度等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1.外观: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应为块状或砂状,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的异物。
2.物理性质:(1)密度: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软化点: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延度:在规定温度下,延伸度应符合规定值。
3.化学性质:(1)含沥青质量分数: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残留压力: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胶质质量分数: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细度:通过筛网筛分后,不同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黏度:石油沥青的黏度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适应道路施工工艺要求。
试验方法为了确保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常用的试验方法如下:1.外观检查:将样品放在白色表面上,用目视检查样品的颜色和异物有无。
2.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3.软化点测定:采用软化点仪,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4.延度测定:采用延伸试验机,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5.含沥青质量分数测定:采用溶剂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6.残留压力测定:采用残留压力仪,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7.胶质质量分数测定: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8.细度测定:采用筛网分析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9.黏度测定:采用细管黏度计或旋转式黏度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
通过这些试验方法可以对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以保证道路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结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对于道路建设非常重要。
通过对其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细度和黏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采用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可以确保石油沥青的质量合格,从而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道路石油沥青性能检测及指标要求_secret
1.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确定。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采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即重交通石油沥青。
国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特点是:沥青含蜡低,高温粘度大,低温延伸性好,抗老化性能强,能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可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要求。
具体指标见下表。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1注:沥青标号由针入度值划分。
此外还有中、轻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液体石油沥青技术标准,乳化沥青技术标准,详见规范。
2.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可单独或符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
制造改性沥青的改性剂能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规范。
改性沥青对粘度、贮存稳定性等有严格要求,见规范。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胶乳类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3. 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钢渣、矿渣等,但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
粗集料必须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
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不含杂质,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沥青混合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并不得含有土块,杂物等。
对用于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该选用坚硬、耐磨、韧性好的碎石或碎砾石,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对粗集料的磨耗值有严格的要求,详见下表。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决定着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其指标见下表。
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范围。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
160号
130号
110号
90号
70号
50号
30号
针入度(25℃,5s,100g)
0.1mm
140~200
120~140
100~120
80~100
60~80
40~60
20~40
T0604
适用的气候分区
注【1】
2-1
2-2
3-2
1-1
1-2
T0604
软化点,不小于
℃
50
53
T0606
延度(5℃),不小于
cm
20
20
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97.5
T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
2/3
—
T0654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
1
1
T0655
5d,不大于
%
5
5
T065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微表处
1-3
2-2
2-3
1-3
1-4
2-2
2-3
2-4
1-4
注【1】
针入度指数PI
A
-1.5~+1.0
T0604
B
-1.8~+1.0
软化点不小于
℃
A
38
40
43
45
44
46
45
49
55
T0606
沥青路面AC-10技术要求 设计理念
1. 沥青材料AC-10沥青混凝土采用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1 A级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 粗集料规格及要求2.1 用于水泥路下面的沥青功能层粗集料为机扎碎石,用于加工集料的源石料的有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定要求,同时加工的成品集料技术指标也必须满足规定,集料规格按给定的要求生产,各碎石厂按规定的级配范围根据碎石机的型号选择振动筛,如生产的级配不满足规定,应对振动筛进行适当调整。
2.2根据级配设计特点,推荐采用以下的集料规格,生产的集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当生产的粗集料不符合规格要求时,但与其它材料配合后的级配符合沥青面层的级配范围时,经项目办批准,经中心试验室认可后也可使用。
路面功能层粗集料规格表22.3基于集料的规格,碎石加工厂必须配置如下尺寸的筛片,12~13mm,6 mm ,3mm。
2.4 路面各面层集料按下表规格采用:功能层集料规格表32.5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路面面层粗集料质量要求表42.6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用于沥青路面的碎石至少应经过两级破碎,第一级为颚式破碎,第二级为反击破碎,不应单独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3 细集料规格及要求3.1 沥青面层的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为S16,即0~3,其级配要求如表5所示。
3.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路面面层细集料质量要求表6注:(1)砂当量宜控制在70%以上。
4 填料4.1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当采用水泥或消石灰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沥青面层用矿粉的质量技术要求表74.2 不准使用回收粉尘作矿粉。
5 混合料一般规定5.1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并应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沥青油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含水量,不大于
%
级配范围
<0.6mm
%
<0.15mm
%
<0.075mm
%
外观
-
亲水系数
-
塑性指数
%
加热安定性
-
指标 2.50
1
100 90~100 75~100 无团料结块
<1 <4 实测记录
cm
A级70 60-70 ﹣1.5~+1.0
47 180 15 100 2 260 99.5 实测记录
±0.8 61 6
注:[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 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式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12%
-
粘层用道路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破乳速度
粒子电荷
1.18mm筛上剩余率,不大于
粘度
恩格拉粘度E25 道路标准粘度C25,3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蒸发残留物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针入度(25℃,5s,100g),不小于
延度(15℃),不小于
常温存储
1天,不大于
稳定性
5天,不大于
单位 %
-
0.1mm
针入度指数PI[1]
-
软化点(R&B),不小于
℃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0℃延度,不小于
cm
15℃延度,不小于
cm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规范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材料招标文件或材料采购合同应明确材料规格、质量技术指标、供货时间等要求。
1.1.2 进场材料须附产品质量检验单,材料进场后应按批量进行检测验收,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对加工的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石屑、机制砂)、填料(或矿粉)等地方材料应随时对加工场的原料和成品质量进行检测;对现场加工的SBS改性沥青或购买的成品改性沥青,应派驻地监理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理,检查生产过程的SBS剂量、加工温度和成品质量。
1.1.3 进场材料要按料源、规格分开隔墙堆放,对相同规格不同料源的集料要分别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对于细集料、矿粉要搭棚或用帆布覆盖存放。
1.2 沥青结合料1.2.1 道路石油沥青4.2.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把道路石油沥青按照路用技术性能分为A、B、C三个等级,适宜于山西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90号、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2和表3规定。
表1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等沥青标号试验90号70号针入度0.1 80-100 60-80 T 0604 适用的气候分 1-2-2 2-3 1-3 2-2 2-3 附录 A 针入度指数PI A -1.5-+1.0 T 0604 B -1.8-+1.0 当量软化点T ℃ A 、实测记录 当量脆点T ℃ A 、实测记录 软化点(R &B ) ℃ A 45 44 46 45 T 0606 B 43 42 44 43 60℃动力粘度 Pa A 16140 180 160 T 0620 10℃延度 c m A 20 30 20 20 25 20 T 0605 B 15 20 15 15 20 15 15℃延度 c m A 、100 蜡含量(蒸馏% A 2.2 T 0615 B 3.0 闪点 ℃ A 、245 260 T 0611 溶解度 % A 、99.5 T 0607 密度(15℃) g/c A 、实测记录 T 0603 TFOT(或RTFOT)后 T 质量变化 % A 、±0.8 残留针入度比% A 57 61 T 0604 B 54 58 残留延度cm A 8 6 T 0605 B 6 4注 1: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
沥青道路技术规范要求
5、沥青上面层采用AC-13C,沥青选用优质SBS改性沥青。
6、弯沉为每一层的路表施工控制弯沉。
(现场用临时道路替代,做法为建筑垃圾压实15CM,C20混凝土)
≥20CM
说明:
1、严格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施工。
2、基层三渣或ji水泥稳定基石压实度必须达到≥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
3、沥青下封透油层采用优质乳化沥青(PC-2),沥青用量0.7~1.5L/㎡。
沥青道路做法
竖向弯沉变形值LS≤38.8(1/100mm)
细粒式沥青砼(AC-13)
4CM
竖向弯沉变形值LS≤47.2(1/100LS≤132.5(1/100mm)
水泥稳定基石
20CM
竖向弯沉变形值LS≤266.2(1/100mm)
三渣或季级配碎石
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要求
路面施工材料技术要求1、沥青混凝土面层(1)沥青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11)进行检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SBS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满足 A 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用作改性剂的SBR 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45%,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曝晒或遭冰冻。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胶乳类改性剂和制成颗粒的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5%。
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
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
(3)粗集料沥青面层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玄武岩的选材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粗集料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粒径规格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选用。
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表2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3 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如果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不能满足要求,可掺入适量的消石灰或抗老化及耐水性能较强的抗剥落剂(掺入量一般为沥青重量的0.3%~0.5%),以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具体的掺入量应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检验确定。